跑過荒野:奔跑如何讓我們成為人
 
作者: 威霸.克雷根-里德 
書城編號: 1622522

原價: HK$127.00
現售: HK$120.65 節省: HK$6.3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向日葵
出版日期: 2019/11
頁數: 372
ISBN: 9789869558754

商品簡介


「人,天生就是要跑,但我們都跑錯了!」《國家地理雜誌》作者專訪下了這個標題。「若把跑步視為一種緩慢、如冥想般的訓練,而不是競技運動,那跑步能提供的好處其實多更多,」威霸如是說。「追根究柢,跑步的重點在於自由、拋開那些花俏的配件、並和大自然聯結。」

——

跑步不只是一種運動。它讓我們與自己的身體和居住地重新產生連結,瓦解我們越來越制式嚴苛的生活。它讓我們感受腳下土地、振奮精神、恣心遊樂,助我們逃離現代世界的種種要求。

威霸.克雷根-里德開始尋找為什麼跑步對那麼多人有重大意義時,他也踏上旅途,他踩在倫敦鵝卵石的街道上、巴黎大道,一路來到英國思想家拉斯金(John Ruskin)筆下威尼斯的殘破小巷。《跑過荒野》一書帶領讀者來到英國作家哈代(Thomas Hardy)筆下的多塞特郡峭壁、西雅圖遼闊的海岸線、加州高大紅木森林,再到全球最先進的跑步實驗室與研究中心。本書結合文學、心理學、神經科學與生物學中的討論,探索人類對跑步的單純渴望。《跑過荒野》讀來暢快自在、啟發人心,同時提醒我們為什麼感受腳下土地是生活中不可或缺又療癒的一部份。

名人推薦

佳評如潮

「作者認為我們的身體和靈魂可以聯繫起來,相當發人深省。」——《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跑過荒野》有趣地結合了個人敘事和豐富的文學段落。讀來令人愉快!」——《泰晤士報文學副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英國)

「從科學和哲學中汲取靈感,有豐富的文學典故,描述的景致令人回味,這是一本非常微妙和雄心勃勃的書。」——《衛報》(The Guardian)

「如果你讀過《天生就會跑》(Born to Run),幾年後又忘了極簡主義的承諾,那麼這本書會讓你把你的五指鞋(Vibrams)再找出來。」——《跑者世界》(Runner's World)

「在這本非常有趣的健身回憶錄中,作者分享了他對跑步的發現和喜愛,偶爾加入他個人生活和跑步中的私密細節。這本書混搭了哲學、神經科學、歷史和作者對跑步的愛。本書最大優點在於它對跑步好處的解釋,以及作者神秘主義、英國式的對跑步的描述。」——《出版週刊》(Publishers Weekly)

作者

威霸.克雷根-里德

在英國肯特大學(University of Kent)擔任英國文學資深講師,他有一個知名網誌psychojography.com,並為英國《衛報》(Guardian)、《電訊報》(Telegraph)、《文學評論》(Literary Review)、英國廣播公司「廣播四台」撰寫跑步文章。他也為學術期刊撰寫許多文章與論文,同時著有一本討論維多利亞文化的書籍。

譯者簡介

郭宣含

台中人台南魂。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學士、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現為國際新聞編譯。熱愛翻譯、運動與美食。聯絡方式:fish0221@livemail.tw

鄭勝得

彰師翻譯所畢業,目前擔任財經媒體編譯。嚮往陽光、沙灘與海風陪伴的生活。譯作包括《永久檔案》、《進階臨床芳香療法》、《老人護理與健康老化》、《新手媽媽哺乳親餵的24堂課》(皆合譯)。聯絡方式:b1acat.7@gmail.com。

目錄

推薦序 跑步作為新興宗教以及它的福音書/蘭陽笑笑生X
前言XIX

第一部 感受
第一章 聰明身體的註腳:我們身體的智慧003
第二章 用感知看世界:如何訓練你的感官059

第二部 論證
第三章 跑步腦中小劇場:跑步、神經科學與環境心理學097
第四章 懶散萬歲:如何逃離工作137

第三部 腳踏實地
第五章 足下世界:我們跑過的地方如何改變我們?我們又如何改變這些地方?173
第六章 王爾德時期的跑步機:室內與戶外慢跑205

第四部 漫遊
第七章 擅闖的古藝術:如何恣意亂跑245
第八章 在威尼斯之石間慢跑:跑步、創意與自由283

後記311
謝辭317
註釋321

序/導讀

推薦序

跑步作為新興宗教以及它的福音書

拿起《跑過荒野》這本書,妳/你肯定是跑者。你還記得自己為何開始跑步嗎?為了回到曾經的楚腰纖細掌中輕?老是欲振乏力,被老婆嫌棄?工作壓力山大?拗不過熱血朋友的邀約?在我看,跑步的初衷百百種,不過,皆可歸結於兩個字,「改變!」

你想要「改變!」戒暴飲暴食、戒煙、戒酒、戒掉前男友,戒了自己虛弱無力不堪的前半生,你需要以新的習慣來取代舊的習慣。而跑步是最容易起步,卻最難持續的。當你能夠持續跑上一年,讓習慣升格到紀律,紀律昇華到修行。恭喜你,你不再只是黃臉婆、不再只是受盡老闆氣為五斗米折腰的魯蛇,你擁有了一個新的身份認同,你的名字叫「跑者」,你信仰了這個世代的一種新興宗教,叫做「跑步教」。你和所有的教友互通聲息、相濡以沫,你發現竟然有這麼多人和你一樣,正在尋求改變,或者已經改變,喜獲重生,聖靈充滿。

跑步作為一種宗教,也和其他宗教一樣,擁有自己的一,教旨與戒律、二,教主、神職人員與教徒、三,教會、聖殿與慶典、四,聖經與福音書。

一,先從教旨與戒律說起吧。信仰基督教,你得認真讀完一大本《聖經》,雖說一大本,教旨可歸結於一個字「愛」。此外,你得遵守戒律,例如摩西十戒等。信仰佛教,你幾乎不可能讀完一套大藏經,不過〈心經〉卻很短,教旨可歸結於一個虛無縹緲輪迴一百世都不容易參透的「空」。佛教的戒律,有點麻煩,已皈依的居士要守五戒,八關齋戒時有八戒,沙彌、沙彌尼要守十戒,比丘尼戒甚至高達五百多條。信仰跑步教,恭喜你,教旨只有下列這行公式:

跑步=健康快樂

跑步教的戒律也很簡單,只有三條:

睡早
吃好
恆心

從教旨和戒律來看,要獲得救贖,信仰跑步教似乎簡單,卻不容易。因為,多數人都敗在恆心這一條。

二,再說教主、神職人員與教徒吧。跑步教的教主哪位?這就尷尬了。不像單車界環法七連霸的阿姆斯壯(Lance Armstrong,可惜後來因禁藥醜聞跌落神壇),游泳界的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跑步界的教主很難定於一尊。這肯定和跑步運動的多樣性有關,一百米、兩百米、八百米、一千五百米、一萬米、箱根驛傳、半程馬拉松、全程馬拉松、超級馬拉松、乃至環白朗峰超級越野馬拉松賽(Ultra-Trail du Mont-Blanc)與難度及挑戰性最高的極地馬拉松。這麼多樣的賽事,沒有人能獨占鰲頭,歷久不衰。也正因如此,跑步教百花齊放。只要有心,人人皆可成為跑神?!站上凸台成為跑神進入封神榜很難啦,不過祭司、主教及牧師等神職人員卻比比皆是。神職人員的工作,是傳播跑步福音,主要由兩類人擔任:第一類,是教練與優秀運動員。第二類,是喜愛跑步的名人。傳教方法就是利用各式活動和媒體,包括我們稍後要談的跑步福音書。至於教徒,自然就是看這本書的你我,以及千千萬萬的跑者囉。

三,千千萬萬個跑者,自然就有各式各樣的教會、聖殿與慶典。上臉書或Mobile01論壇隨便查,台灣正式非正式的跑者俱樂部不計其數,每個俱樂部又都有自己固定練跑的聖殿,不管是學校操場或郊區山徑,而這些所有的修練,都將在各式各樣的慶典也就是賽事中達到高潮,進入集體歡騰的狀態。根據統計指出,台灣跑者約50萬人,一年賽事超過600場。這也衍生出大量的商機。從跑步衣著裝備、穿戴科技、營養補充品、家用商用跑步機,一直到各式跑步課程,以及為跑者量身打造的健身與瑜珈班。熱門賽事門票越來越貴,卻往往被秒殺,主辦單位笑得合不攏嘴。口袋深時間寬裕的跑者,則出國比賽,集滿世界十大馬拉松,或者進階參與上述的超級越野馬拉松賽,旅行社也來分一杯羹。

四,跑快沒朋友,跑慢也沒朋友,雖然俱樂部約了一起跑,但跑者總是孤獨的。跑不快要看武功密笈偷偷練功,養傷時要心理慰藉,怠惰時要鼓勵自己,需要聖經和福音書。沒錯,台灣的《康健雜誌》就出版了一本《完全跑步聖經》。至於它能不能當聖經,沒有人認真,但它肯定是眾多跑步福音書其中的一本。

台灣的跑步福音書,大體分為三個類別:第一類,科學技術類、第二類,個人見證類、第三類,紀實故事類。

第一類科學技術類出現最早,教人如何正確地跑步。作者通常是教練。啥?人不是天生就會跑步嗎?幹嘛還學?要滴。就像學佛要學靜坐,跑步想要持續進步,而且不受傷,學問可大了。科學技術類書中,喜歡長跑的日本人做了很大的貢獻,而且多半輕薄短小,圖文並茂,淺顯易讀。例如《健跑養成計畫書》、《秒懂馬拉松入門》等。歐美系的書籍比較嚴肅,書也厚多了。例如前述的《完全跑步聖經》,以及《氣功跑步》、《跑步,該怎麼跑?》等。台灣作者寫的書就比較晚期了。較著名的有郭豐州教練的《郭老師的跑步課:從入門到進階,300個正確的跑步要訣》、《郭老師的運動減重課》等以及徐國峰、羅譽寅的《體能!技術!肌力!心志!全方位的馬拉松科學化訓練》。喜歡越野的還可參考阿虎隊長的《開始越野跑:挑戰山徑溪流,越野裝備與訓練一步到位》、《跑山〔野練必備〕:12條跑者修煉之路,挑戰土坡、水徑、山梯、峽谷多樣地形》。這其中,徐國峰教練翻譯,羅曼諾夫博士(Dr. Nicholas Romanov)寫的《跑步,該怎麼跑?》被我奉成聖經,一讀再讀。轉攻鐵人三項的跑者,仍可繼續攻讀同作者譯者的相關著作。

第二類個人見證類的書,讀起來就輕鬆多了。作者通常是優秀的跑步選手或喜歡跑步的名人。日系的包括平民超跑者關家良一的《跑步教我的王者風範》、《跑步勝者的100天修練》、《放慢速度的勇氣:關家良一的超馬道》,工藤真實的《真實:超馬女神工藤真實的跑步人生》。歐美系的有美國「超馬之神」(確實封神了)傑瑞克(Scott Jurek) 著的《跑得過一切:天生就會跑主角史考特的跑步與飲食之心》。台灣自產的著作中,兩位傑出的超馬選手林義傑和陳彥博貢獻最大。前者寫了《跨越心中的磁北極》、《決戰撒哈拉》、《原來,是為了簡單的理由才跑的:我想和愛跑步的你分享的事》、《我只想跑贏我自己:夢想,靠意志也要搏到底!》後者著有《零下40度的勇氣》、《越跑越懂得:亞洲第一極地超馬選手陳彥博想告訴你的事》、《出發‧Run for Dream》、《夢想零極限:極地超馬選手陳彥博的熱血人生》。台灣選手的跑步冒險經歷都超熱血,個人非常推薦。至於喜歡跑步的名人,首推村上春樹阿伯,他的《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我還真的百看不厭。台灣作者還有歐陽靖、賈永婕、林又立、趙心屏等,經歷也都鼓舞人心。甚至連企業家合隆毛廠總裁陳焜耀也都是瘋狂的跑者。最後,既然我們將跑步視為新興宗教,那麼跑步必然擁有屬靈的體驗,或者反過來,其他宗教的教友將跑步作為修行法門,例如薩姜.米龐仁波切的《跑步之心:同時鍛鍊身與心的禪跑》和鹽沼亮潤的《千日回峰行:我的極限修煉》。

第三類紀實故事類。紀實類作者多為記者,故事類作者主要是作家。前者例如《我在肯亞跑步的日子》、《跑者之道》、《天生就會跑》,後者例如《雨中的3分58秒》和《強風吹拂》,懶得看書的,還有電影和動畫可看。這類書在台灣數量稀少,可因為是故事,可讀性都極高,會讓你捨不得掩卷,一口氣看完。

初步理解跑步教以及它的福音書後,我們就比較容易定位《跑過荒野》這本書了。這本書同時含括以上三類,因此難以歸類,自成一類。雖然如此,它有以下兩大特色,這在台灣已經出版的跑步福音書中,相當罕見。

第一,自然教派。一如宗教分宗派,佛教有禪宗、淨土宗等,基督教有信義宗、長老教會等。跑步教也有不同教派。最簡單的區別例如:路跑/越野,初心/業餘/專業/職業 。這本書是台灣出版第一本鼓吹自然跑步X跑進自然=自然療癒的跑步福音書,因此,開啟了跑步教的自然教派。雖然《天生就會跑》、《更快更安全的赤腳跑步法》二書,已經吹響自然跑步的號角,教授越野跑步技巧的書也所在多有,但《跑過荒野》更著墨於跑進自然的種種,特別是人與自然的互動,完全沉浸的心理狀態(練過魚式游泳的朋友肯定不陌生),可能產生的跑者愉悅感,並以科學證明其可得的自然療癒效果。當台灣的跑步福音書強調越來越快、越來越遠、越來越險,甚至越倚重科技配備時,我們幾乎已經忘記跑步教的教旨了,那就是跑步=健康快樂。從這個意義上來看,跑步教中的自然教派,就等於其基本教義派。讓所有的跑者,都回到跑步的初衷。正如作者所說「若把跑步視為一種緩慢、如冥想般的訓練,而不是當成競技運動,那跑步能提供的好處其實多更多追根究柢,跑步的重點在於自由、拋開那些花俏的配件、並和大自然聯結。」

第二,文學性。這本書的作者威霸是英國肯特大學的英國文學資深講師,書裡信手拈來皆是文學及文學史中的典故和八卦,例如作者特地到自然文學作家《湖濱散記》作者梭羅繭居的華爾騰湖畔跑步,卻因為太過觀光化而深感失望。作為自然教派的鼓吹者,作者厭惡健身房與跑步機,引經據典指出健身房裡的跑步機原來是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監獄規訓懲罰罪犯的刑具,英國文豪王爾德入獄期間每天必須在上頭折磨六個小時,結果出獄沒多久就掛了。作者自己也頗具英式文風,喜歡無傷大雅的嘲諷與機鋒,以下這種段落會讓人忍俊不住:「健身房是


踩著彈奏般的步伐,我沿著破舊小徑一路前進。現在我往黑麥邊緣走,幾世紀前就存在的黑麥沒有圍籬圍繞,在南倫敦數次城市擴張中屹立至今。黑麥四周環繞著房地仲介、加油站、18世紀別墅,以及戰後市府在炸毀房屋區重建的公宅。公宅粉刷成白色的牆壁上,纏上一圈圈尖刺鐵絲網,高圍牆上方架設像長頸鹿頭一樣的攝影機,從圍籬內由高處往下窺視,從一側看到另一側。我的右邊是馬路、水泥地和梧桐樹,左邊則是修剪過的單調草地。

我不像年輕的詩人布雷克,我並不期待鬼神和天使,但1766年8歲的他曾在夏日從蘇荷區(Soho)寬街的家走到此地2。這個小調皮當時已閒逛8或10哩,爬上杜爾維治山(Dulwich Hill)時肯定已筋疲力盡。他在樹林間看到的影像成為其信仰核心,卻與在18世紀達到顛峰的理性時代格格不入。那幅景象讓他開始用一生時間致力於理想,以及上面、遠方和下面的世界,這是塑造他神秘主義者個性的根本,同時也是他在理智極邊緣生活的開端。

從天使墮落為魔鬼:英國小說家斯朴克(Muriel Spark)以佩克漢黑麥為背景,她筆下的邪惡反派角色道格拉斯(Dougal Douglas)猶如郊區卑劣的魔鬼,他扮演傀儡大師玩弄身邊的人,誘使這些人進入性關係、做出傷風敗俗的行為和謀殺,最後他便銷聲匿跡3。

這些故事全融入我血液中,這股神奇魔力和對這個地方的情緒激發了我雙腳皮膚下方20萬個接受器。這裡多樣的氣味與色彩似乎讓人無法抗拒,這種體驗令人耳目一新,甚至有種進入薩滿教「人神」狀態的感覺。

我已經跑到最後幾哩,我的身體跟著自身運動的節奏前後搖擺。我把這裡變成公園周邊最安靜的小道之一,這時有個學齡前小男孩朝我走來,這個小精靈走在他媽媽前面幾步。感謝他家長教育有方,他移到一旁讓我過去,我對他微笑,同時他瞇著眼睛,大太陽照著他的臉龐,他看著我一邊大聲問道:「媽?」他說的詞組宛若音樂,音調高低就像根號,他問:「那個人要逃離什麼嗎?」

我忍不住笑出來,試圖從我下拉式功能表中選出「聰明回應」,但卻毫無結果。我已經跑開了,所以我很快回過頭大喊「老年!」但這個問題像咬過的口香糖緊緊黏著,我之前聽過這個問題。我很確定我之前在哪裡聽過。

在跑步最後一程、之後的數小時甚至好幾天後,我屢思這個問題。我努力找出某些答案:我要逃離氣喘、電子郵件、責任、中年、我的桌椅和雜事,我喜歡這些原因的良善本性,我不介意成為這些事情的獵物,因為我自認理解這些事。我想我跑步也是為了逃離我的遺傳基因。

我父親完全不運動,雖然他吹噓「壯得跟牛一樣」,但他甚至沒辦法撐到退休。他50歲初時似乎陷入一再中風和心臟病發的循環,生命最後十年無法說話。他才62歲就過世了,卻難以置信地比我上次看到他時衰老許多。

我小時候我爸不是放縱粗暴就是喜怒難測,所以那時我從不了解他。到了我青少年時期,他幾乎無法說話。他無法與人溝通,我很難認識他,他那藏在墓碑後的人格與個性,不太能夠表達出喜悲的細微差異。他最常有的情緒是對頭部和從嘴中穿出的管子表達無力氣餒。這個男人寫過數百首詩、代表他的國家下棋,然後55歲左右身體每況愈下,並像孩子一樣對電視遙控器的功能感到驚奇。雖然我試著不去想,這樣的未來絕對是我要逃避的事情之一。

隨著日子流逝,我開始注意到其他更灰暗的跑步動機,而我必須了解這些事。

不知不覺中,佩克漢黑麥那個精靈般的男孩讓我踏上一段佔據我心神多年的旅行。撰寫這本書變成一系列不同地點的冒險,我去了湖區雨水豐沛的危險山頂、威尼斯破敗的城市街道、加州紅木森林、全球最先進的波士頓跑步診所與實驗室,再到密西根州見到環境心理學發展的重要研究人員。

但這並不只是一本討論跑步的書,也非只為跑者而寫。如果你是單車騎士或健走人士,你會跟我一樣,在這本書中學到很多早就知道的事,卻未曾訴諸於語言。當別人問你為何要這麼做(跑步、健走、騎單車等),你知道心中有一個答案,你稍加練習過怎麼回答卻無法完全解釋這麼做的原因。你內心深處知道你做的事對你有益,卻沒辦法徹底了解。你將在本書的解釋中找到很多原因。

又或者你跟我遇到的很多人一樣,等待別人說服他們要更常到戶外,若你也是如此,這本書很適合你。這裡不討論耐力賽,我變成相當一般的跑者,跑步距離介於平均到長距離之間,時間也很一般。我跑步時所學與所經歷的冒險相當容易掌握,任何人都樂於一試。

研究跑步的好處與回饋時,除了最簡單的「健康」和「塑身」外,我發現優點多到數不清。但我認為,嚇阻許多人嘗試或堅持跑步的原因是跑步被當成一項競賽。有些人可能感到訝異,根據政府機構英格蘭體育(Sport England)的研究,去年有10%的英國人跑步,約是600萬人。最近的數據顯示,上健身房和游泳的人緩慢減少,但跑步人數卻逐漸上升,不過像我們經常慢跑的人數仍可以再增加。收集數據的其他類別中(「最近沒運動」和「沒運動」,後者指過去三年沒慢跑的人),受訪者描述為什麼他們不跑步的用字包括:「痛苦」、「痠痛」、「重複乏味」、「受傷」和「無聊」(名單很長,但用字大同小異)。為什麼會這樣?英國10%的人喜歡跑步,然後90%的人覺得這些人瘋了。

太多人清楚記得我們在學校「體育課」的經驗。媒體大肆推廣跑步是種競爭活動。我必須鼓勵跟我對話的多數初階跑者「放輕鬆」。他們固有的信念是好的跑步在於速度,但我不這麼認為,好的跑步關乎體驗的品質。所以我告訴他們,放慢速度、忽視超越你的跑者,並將注意力改放在享受過程和做出對自己最好的事情,這些都需要勇氣。可能會有一段時間你會想「激勵自己」或「認真訓練」,但如果你只是要找回雙腳的感覺,這不是身體最初要適應運動時該有的一部分。最近的研究也指出,想改善速度的跑者應該花至少80%的時間在低強度運動,這有利心臟、肌肉、骨骼和神經系統的健康。但是當多數西方成人不再站挺站直,要如何期待我們愛上跑步4?

當我開始思考跑步,我覺得有必要針對最簡單的問題「我為何跑步?」找出答案,並在過程中找出全民跑步的原因。我想知道跑步是什麼,這也是《跑過荒野》的一部分內容。雖然要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但理解這些答案卻不容易,因為跑步被證實為許多不同的事物。

在1950年代的巴黎,一群所謂的心理地理學家為自己設下任務,利用運動來研究「無論地理環境是否有意識地組織,其對個體情緒與行為帶來的精確法則與特定影響5」。這是我寫《跑過荒野》的出發點,但沒多久,長跑帶領我到完全不同的方向。現代心理地理學幾乎完全著重於一種運動:健走。這是我喜愛的一項運動,但跟跑步相比,健走顯得是種被動的反射動作。跑步無法變成心理地理學,因為運動改變身體內分泌、肌肉骨骼與神經系統、器官與細胞、皮膚與血液的運作,這種改變帶來滿滿的正面影響,身體會產生一種心理生物學的大量感知反射,這在任何其他活動都無法找到,肯定也未見於健走。

有一陣子我覺得我在做的事像是「心理跑步地理學」(psychojography),但一段時間後,我才明白有什麼東西脫離了整個架構。

自從英國浪漫主義時期詩人濟慈(John Keats)辱罵當時詩界巨擘而為人所知,至今已過了近200年。他以毀掉生涯的簡潔短信,指控華茲渥斯(William Wordsworth)的詩集詮釋了「自命清高」(egotistical sublime)6。在華茲渥斯的最佳作品中,例如十四行詩〈倫敦〉(London)、《序曲》(The Prelude)和〈亭潭修道院〉(Tintern Abbey),地點消失於心理學中。在他未完的史詩《序曲》中有一段關於白朗峰的著名段落,詩中提到華茲渥斯抵達山頂時看到真正景象而感到失望崩潰。他覺得悲傷/看到一幅了無生趣的景象/那裡篡佔一個生命的思緒/卻永遠沒辦法更精采7。華茲渥斯回到平地,並讓這個地方再次繚繞於心,白朗峰才能恢復其魔力。

心理地理學似乎有點像這樣,地點比較像是我們對該地體驗的背景。當我在不同環境中跑步時,我應該思考著當下的事,多過單純想著我的身體對環境的反應嗎?我很確定有什麼東西反饋回來,這是種雙向交流,我想知道我想的對不對。我發現答案在於我們現在生活方式的核心。

演化生物學家瓊斯(Steve Jones)不久前寫下,他認為在人類摧毀世界前,還有約150年的時間,最近他將預估數字下調為50年左右。我們與自然世界的關係、生態學與生物學的概念,比以往任何時刻都更加迫切重要。這並非特別新的顧慮,這本是文學、詩集和心理學幾百年來討論的重點主題。我懷疑跑步也是一樣的情況。我相信跑步讓我接觸自己的生物規律,但這也是一種多認識整個自然世界的複雜性與高度關聯性的辦法嗎?

我希望找出為什麼我們尋求美景或自然環境,或者我們試圖遠離螢幕,屈服於青苔小路微妙的誘惑之中我永遠逃不開這種誘惑。《跑過荒野》記述我跑步時的種種冒險、故事與發現,也描述跑步帶領我去哪些地方、教會我們什麼事,以及如何藉由跑步改變自己。這本書談論地方與運動對我們的意義與重要性,我們都太容易被現代生活誘使而疏離地方與運動。用華茲渥斯的意思來解釋,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