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於梨華 
書城編號: 1290606

原價: HK$140.00
現售: HK$133 節省: HK$7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抱歉! 此商品已售罄, 不能訂購

如此商品日後有貨, 請通知我, 我的電郵/用戶名稱是:
 
 
出版社: 停雲
出版日期: 2017/05
頁數: 294
尺寸: 14.8x21
ISBN: 9789869296496

商品簡介
◎於梨華首部刻劃女性婚後焦慮的長篇小說,細膩描繪出人在情慾與義理間的掙扎。
◎為一些過了做夢的年齡而仍然無法放棄夢,在現實的生活中又無法屈服於現實的女人們也許不快樂,也許不是不快樂──而寫。

  《變》初版於一九六五年,那個時代,職場幾乎專屬於男性;女性不論學養多出色,她的存在都會被歸類在家庭裡。這是於梨華第一部刻畫女性走進婚姻後身心焦慮的長篇小說,之後,於梨華開始大量創作相關題材的作品,為女性發聲;表面上,於梨華寫了許多關於婚與不婚的議題,她藉由冰山僅浮於水面可見的婚與不婚,引導讀者一同挖掘潛藏水面下那座出乎意料龐大的冰體。人生的諸多問題繫於情慾歸屬,但於梨華真正要探究的是從情慾焦點輻射擴散出去,那張束縛你我的義理人情之網。
婚與不婚,在於梨華的《變》之中實則承擔與不承擔。追究到底,非關男女,人生的困頓更多是出於複雜的人際關係。為人夫,為人婦,為人父母,為人子女……若是放在同一大張人際網絡裡,其實沒有誰比誰辛苦;要維持小宇宙和諧美好,大家都得努力;家庭如此,職場亦如是。

得獎紀錄
陳瑞文:〈談於梨華的長篇小說-「變」中的人物及主婦病〉(中外文學第二卷第十二期,30-42頁,1974/05/01)
黃重添:〈《變》作品評析〉(臺灣百部小說大展,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80-281頁,07/1990)
蔡雅薰:〈主婦病的女性主體意識「《變》部分」〉(《從留學生到移民──臺灣旅美作家之小說析論》,台北萬卷樓,2001)

本書特色
《變》首度初版於一九六五年十一月,由臺灣文星書店印行,之後陸續曾有台北大林出版社於一九六九年、台北皇冠出版社於一九七年、香港天地圖書公司於一九八年分別再版。
  《變》的女主人翁出走又返家,女性作家寫的是愛應該要無限包容,是女性普世的美夢。於梨華認為,故事的結局在現實中不可能實現,即使在當前這樣開放的時代。曾任教於中國社科院的袁良駿老師曾撰文評論《變》,提供了與作者同一個世代的男性觀點;我們透過越洋電話取得袁老師授權轉載,作為本書推薦序。袁老師於二一六年九月仙逝,聽聞消息耳畔響起他爽朗的笑語,上一世代的北京腔鏗鏘有致,令人十分懷念。舊時代有舊價值,但舊東西未必一定不好;女權運動從十八世紀末開始萌芽,如今走過了兩個世紀,舊價值中女性受到生理束縛的部分,至今無解,幸而新時代永遠能夠創造新價值。《變》寫於女權運動風起雲湧之際,距今半世紀,故事人物卻毫無時代違和感,足證在這條路上我們的社會還可以更努力。
寫完《變》的兩年後,於梨華寫了《又見棕櫚,又見棕櫚》成了「留學生文學始祖」,這個美譽掩蓋了她在文學生涯裡為女性發聲的成績。希望《變》能讓讀者更清楚認識那個始終沒有改變文學初衷的於梨華。

目錄
自 序‧重逢╱於梨華
推薦序‧海外華人的血淚與魂魄─談於梨華的小說藝術╱袁良駿
編輯室的話

附錄‧於梨華作品年表

推薦
袁良駿:「於梨華對語言的用心和考究達到了執著的程度。她的不少小說語言,鏗鏘作響、擲地作金石聲,可以當作優美的、耐人咀嚼的散文讀。短篇如是,中長篇亦如是。」

於梨華 袁良駿(1936─2016)
字萬里,筆名胡陵生,山東魚台人。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著有《魯迅研究史》、《白先勇論》、《香港小說史》、《丁玲研究五十年》、《張愛玲論》、《香港小說史》,隨筆集《獨行齋獨語》、《袁良駿藝術隨筆自選集》等專書與論文。

於梨華
  祖籍浙江鎮海,1931年生於上海。1947年舉家遷往臺灣,就讀臺中女中。畢業後考入臺灣大學外文系,隔年轉入歷史系,1953年畢業。同年九月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英文系就讀,後轉入新聞系,1956年獲新聞學碩士。在大學期間也嘗以筆名方莉夏、鴻鳴投稿,文章散見《文學雜誌》、《自由中國》、《現代文學》、《文壇》、《野風》等刊物,當時有幾篇小說,如〈鞋的憂喜〉、〈無腿的人〉、〈殞落〉、〈埋葬〉和〈追不回的幸福〉(曾收錄於臺灣皇冠出版社典藏全集)已嶄露光芒。文體精緻,被譽為臺灣六年代現代主義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留學生文學鼻祖,擅長刻畫各種性格的人物。
  1956年留美,以英文短篇小說《揚子江頭幾多愁》獲米高梅電影公司文藝獎首獎。1968年起,在紐約州立大學奧本尼(Albany)分校執教,教授中國現代文學、中國古典文學、中國報刊雜誌選讀。1975年返中國訪親,被臺灣政府視為「媚匪」列入黑名單,禁止回臺並封殺其作品,至1985年解除。1983年夏被Yaddo Colony(耶都藝區)邀請為寫作區員。1984至1985年得富爾布萊特獎(Fulbright Fellowship)到南斯拉夫與作家交流。1993年退休移居舊金山灣區,現居馬里蘭州。2006年獲佛蒙特州Middlebury College榮譽文學博士。
  著有《夢回青河》、《又見棕櫚,又見棕櫚》(獲得1967年嘉新文學獎)、《傅家的兒女們》、《焰》(即《花開有時》)、《變》等二十六部小說與散文集,作品曾被翻譯成英文,也有一些被改編為電影和電視劇。

於梨華 作品年表
1956〈揚子江頭幾多愁〉(Sorrow at the End of the Yangtze River)(又名「揚子江頭的嗚咽」)
1963《夢回青河》(長篇小說)
  《歸》(短篇小說集)
1965《也是秋天》(中篇小說集)
  《變》(長篇小說)
1966《雪地上的星星》(短篇小說集)
1967《又見棕櫚,又見棕櫚》(長篇小說)
1968《柳家莊上》(中短篇小說集)
1969《白駒集》(短篇小說集)
  《燄》(長篇小說)
1972《會場現形記》(短篇小說集)
1974《考驗》(長篇小說)
1978《誰在西雙版納》(遊記)
  《傅家的兒女們》(長篇小說)
1980 《記得當年來水城》(散文集)
1988《尋》(短篇小說集)
  《美國的來信》(書信集)
1989《三人行》(長篇小說)
  《相見歡》(短篇小說集)
  《情盡》(短篇小說集)
1996《一個天使的沉淪》(長篇小說,原名《小三子,回家吧》)
1998《屏風後的女人》(中短篇小說)
2000《別西冷莊園》(散文集)
2002《在離去與道別之間》(長篇小說)
2008《飄零何處歸》(散文集)
2009《彼岸》(長篇小說)
  《秋山又幾重》(中短篇精選集)
2015 《又見棕櫚,又見棕櫚》(長篇小說)、《小三子,回家吧》(長篇小說)、《黃昏,廊裡的女人》(中短篇精選集),(以上三書收入於梨華精選集)。
2016 《夢回青河》、《花開有時》(於梨華精選集)
2017《林曼》、《變》(於梨華精選集)

於梨華 作者作品表

在離去與道別之間

意想不到的結局

考驗

雪地上的星星



林曼

花開有時

夢回青河

小三子,回家吧

黃昏,廊裡的女人

又見棕櫚,又見棕櫚

傅家的兒女們

相見歡/於梨華作品集

考驗



考驗<已絕版>



誰在西雙版納<已絕版>

誰在西雙版納<已絕版>

三人行<已絕版>

還有... [顯示所有作品]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