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龍果栽培一本通:品種‧管理‧採收‧通路全方位報到!
 
作者: 財團法人豐年社 
書城編號: 1406374

原價: HK$120.00
現售: HK$114 節省: HK$6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財團法人豐年社附設部
出版日期: 2018/06
頁數: 192
尺寸: 15x21
ISBN: 9789579157599

商品簡介
紅龍果具有產量大、易栽植、具有外銷潛力的特點,而其本身的高營養價值,也被日益注重飲食健康的國人所重視,儼然成為臺灣水果市場上的明星作物,栽種面積也愈來愈大。
本書建構紅龍果栽植的知識系統,一開始先由紅龍果的風土習性談起,例如栽種特性、品種分析、各品系特性。在栽植技術上,則蒐羅了諸如田間管理、施肥、病蟲害防治等關鍵知識,讓讀者能夠全盤了解紅龍果種植管理的細節。而扮演重要後勤角色的採收、預冷、貯藏、運輸等方法,也有完整介紹。
紅龍果近年來積極想打開外銷市場,外銷上需要注意的細節與臺灣本地需求不同,要格外注意,本書在外銷用藥、果實處理,甚至在整體的外銷市場分析,藉由豐富的數據圖表,能夠提供給讀者第一手的外銷市場情報,不能錯過。

目 錄
1產業概況
1-1生態習性 耐旱怕淹水,適合各種土壤
1-2品種全覽 仙人掌科族群大,臺灣以攀緣類最多
特別報導紅龍果界超新星 台農1號小甜甜
1-3臺灣發展現況 產銷穩定,才能拓展國內外市場
1-4紅龍果產業競爭力SWOT分析
2種植技術管理
2-1栽培技術 基本才是最難,成本與產量間取得均衡
2-2合理施肥法 適時少量多次,勿長期單一施用
2-3重要病害防治
2-4常見害蟲防治 深植預防觀念,用藥須留意安全期
2-5產期調節 多方法進行,燈照最有效
3種植之後
3-1關於保鮮 做好採後保鮮,才能突破時空限制
3-2採後處理 抓準採收時機,能確保紅龍果品質
3-3預冷與貯藏 移除田間熱,讓果品保住水分
4紅龍果大未來
4-1產銷制度 擴大經營規模,建立集團產區
4-2臺灣優良產區 花蓮縣玉里鎮優質紅龍果集團產區
4-3外銷潛力 健全外銷競爭力,量身打造經營策略
4-4外銷用藥 留意進口國標準,當心不當使用農藥
4-5他山之石 直擊出口大國,透視越南紅龍果產業
4-6打開外銷之門 探訪潛力外銷國,直擊日本消費市場

【作者序】
文◎劉碧鵑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副研究員

紅龍果為臺灣近年來掀起風潮的果樹,從2011年的877公頃到2016年的2,490公頃,短短6年間栽培面積增加了近3倍,也是少數幾種引種試種成功並迅速擴展至其他東南亞國家的新興熱帶果樹產業。
紅龍果在臺灣的種植歷史可供為其他引種果樹發展的借鏡,早在1980年代臺灣自越南引進試種能順利開花結果後,未經優良品系選育推廣程序,農民即冒然搶種,在苗商種苗供不應求與誇大其品種特性之下,售出品種不純正或是品質不佳的紅龍果種苗。
加上當時農民不熟悉紅龍果的栽培習性與管理特性,消費者對紅肉種紅龍果食用消化後的反應大為畏懼,沒幾年的光景即看到棄種改植,或是農人廢園的情景,當年成為果樹生產上的一大話題。
栽培紅龍果的優點甚多,它是少數幾種農藥使用量少即能豐產的果樹。為害病蟲種類少、產期長、產量高、颱風過後樹勢回復快、適栽區域廣……諸多商業生產上的特性,是頗值得推廣的果樹種類。
除了這些優點,紅龍果還需選育與推廣優良品種,並且精進管理技術與採後處理,這幾年消費者對優質安全的果品需求若騖,紅龍果的營養價值與少農藥的特性,恰好可以滿足新時代消費者的需求。
鳳山試驗分所自2009年起,開始舉辦全國性的紅龍果優質果品評鑑會,藉此讓全國高品質的果品得以呈現,農民並藉此平臺得以觀摩高優異的果品,近而提升農民栽培技術與潛能,使得紅龍果整體生產品質往前躍進一大步,農民收益近幾年來都有所增加。
在紅龍果的市場價格與產量穩定等誘因下,陸續一直有農民投入栽植,整體市況已慢慢浮現隱憂。我並無法揣測,臺灣紅龍果的種植面積的飽和點在哪裡?但能夠呼籲農友審慎評估,在擁有自己的市場銷售管道後,也積極開發相關加工產業,同時集結臨近產區成立生產專區,如此可以積極開拓外銷市場,才能避免上一波廢園改植的危機。
基於上述的現實背景,為滿足紅龍果產業發展需求,特別編撰《紅龍果栽培一本通——品種‧管理‧採收‧通路,全方位報到!》一書,旨於提供新投入種植者經營上的參考,諸多內容參考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園生產系教授與學生及其他學術單位、試驗改良場所的研究。並且承蒙農業試驗所同仁的協力支援,包括病蟲害防治與採後處理章節之撰稿,內容疏漏在所難免,尚祈農友見諒與來函修正,以即時更新正確資訊,提供廣大生產農戶參考。

書摘
栽培技術:基本才是最難,成本與產量間取得均衡
文˙攝影╱劉碧鵑
紅龍果原生長於熱帶雨林,1980年代在臺灣開始大規模種植。近年來為國人熟悉,是蔬果市場的新興寵兒。以下篇章會從育苗開始,分別敘述紅龍果的栽種技術,以作為農民在栽種紅龍果時的參考。
育苗與栽植 扦插苗最普遍
早期因枝條取得不易,只能利用實生苗大量繁殖進行栽植,目前則以扦插苗繁殖最為普遍,將枝條剪下直接定植於田間。紅龍果枝條帶有氣生根,一般在定植1~2個月後即可長根。若為育苗用,插枝的長度應取30公分以上,並選取生長勢強、粗壯、向陽、無病蟲害、1~2年生的肉質莖枝條,枝條基部削尖或斜切,置於蔭涼處讓傷口乾燥癒合後,沾少許發根劑或另加殺菌劑,再斜插於疏鬆的培養土,加快發根速率與減少切口的腐爛,如能刮去少許肉質莖露出中心的維管束扦插更佳。
剪下的肉質莖可先陰乾數天,待傷口癒合後再行扦插,可預防基部的腐爛(基腐病)。亦可將剪下的枝條直接定植,但深度不宜超過3公分,在基部周邊覆滿土即可,初期水分供應不宜太多,否則傷口容易腐爛,但2個月長根後,水分的供應則要充足,以加速新芽抽生速度。利用扦插繁殖為目前最快速簡便的種苗培育方法,且能保有原母株的特性,全年皆可進行。
更新品種時,一般採用嫁接法(包括切接、嫩梢接、芽接、嵌接等多種)。依氣候環境及枝條生長情形選擇適當的嫁接方法,成活率一般可在8成以上。以切接或嵌接繁殖時,砧木的選擇為多年生,以不帶芽體的肉質枝條為最好,砧木至少30公分長,高溫期嫁接須加紙袋保護以防接穗失水萎凋;嫩梢接及芽接則多在氣候較為冷涼的初春進行,嫁接成活後芽體若抽長枝條至90公分以上,在氣候環境適合時隔年即可開花。
紅龍果一年四季均適宜栽植,但以春秋兩季較為涼爽的季節最好,可減少枝條水分的散失。定植後抽出的新枝10~14個月後可現花苞,原母株亦可能在當年即會萌花,但母株與過於幼嫩的新枝不留花果,以培育健壯的枝條為原則,一般定植後隔年才開始少量留果。
支撐架 水泥材質較為耐用
紅龍果為多年生攀附性的肉質植物,主枝須攀附在牆壁或支撐架,使其依附生長,興趣栽植者可在籬笆、圍牆等支撐物旁種植,大面積商業栽培時則須搭建攀附設施,並須顧及牢固與耐久性。因支撐架型式影響日後的管理作業,包括修剪、套袋、採收作業的方便性,並且影響單位面積的產能與燈照處理的成本,因此須審慎評估,才能降低生產成本。
在10多年前大多利用葡萄棚進行水平式栽植、籬壁式攀爬、單株放任栽植、架設塑膠管等生產模式,但前述方法多已淘汰不用。商業生產大多採下列所述2種方式搭架,行株距則依支架型式而異,一般行距為2.8~3.2公尺,株距單樁式為2~2.5公尺,A字型45~60公分,支撐架高度1.2~1.8公尺。
一、單樁式或鐵塔型
中美洲及越南大多採用此種方式,豎立材料包括水泥柱、耐腐樹幹、塑膠管(錏管)內灌水泥、錏管或組合防?鐵條、竹節鋼等成塔型。此法管理作業方便,亦可試分2~3層栽培(支柱高度架高),可提高產量。以水泥柱(全長約180~210公分)而言,可設計架設為入土深度約60公分,地上部約高120~150公分,柱子大小直徑約10~12公分,柱內含2支4分鋼筋,柱形以方形為主。其搭建成本雖貴,但長久耐用,載重力亦較佳,為單柱中可使用最久的材質。(見表一)
種植法為在柱的四邊選擇種植2~3株苗,先人工用塑膠繩(布條)捆縛固定,日後氣生根長出後亦可固定於柱面上,使枝條沿柱上攀至頂,伸長後依附鐵圈上再遷往四周使其散布下垂,只有下垂枝才讓它抽蕾開花,主幹側芽一律剪除。因偶有枝條會自水泥柱頂端斷裂,為避免此情形的發生,應以鐵線綁縛或於頂端加支撐之環狀物如廢輪胎、鐵架或拉鋼索等,以免附著部位溫度過高或折斷。
利用木樁來栽植常因木頭腐爛或因載重過量而全株倒伏,較不建議採用。單樁式種植為獨立栽培,不須考慮種植方向,並且通風透光性最優,可以降低病害為害蔓延的速率,枝條管理上應使下垂枝條向四周分布均勻(人工輔助),以免傾斜。
二、A型排架式
以錏管、鍍鋅管、鐵條、塑膠管或竹桿等為材料交叉架成A字形,叉點再加以水平置放材料或另埋地樁拉鋼索加強以支撐枝條的生長,生長的藤蔓則牽引至水平架上,並使其平均分布,此法採收管理尚屬方便,設置成本稍低於單樁水泥柱式。(見表二)
枝條可有效利用株間空間,結果面多,單位面積的產量最高,並且有利於燈照產調的處理。但此法須注意排向的受光強度(以南北向為主)與受風面(預防倒伏)。缺點為因密集栽培,通風性較差,枝條披覆複雜,不易控制枝條數量。人工採果與修剪作業較易被刺傷。A字型排架等栽植法皆為高密度種植,一旦罹病即會快速蔓延,不利於病蟲害的預防。
三、其他非規模種植
紅龍果可讓其攀附在矮牆、咕咾石、活樹樁上,甚至於電線桿上。棚架(利用葡萄棚)最不宜做為支附物,此法為讓紅龍果枝條在棚架表面如同葡萄藤般生長,因向水平伸展的莖蔓多分枝而抽蕾開花少,結果面大都在棚架上難以採收,多年後棚頂上的枝條密密麻麻也難以更新修剪。紅龍果以自然下垂枝條較容易開花結果,水平枝條雖受光面積多卻容易抽長新芽,結果量反而低。
誘引 主幹與結果枝誘引
誘引有兩種方式,第一種為主幹誘引。在定植後主幹上所萌發之芽體,選留上面一芽,誘引沿支柱向上生長,並用塑膠繩固定以當主幹,其餘芽體全部剪除。當主幹快長至柱頂時摘心,促使長出不同方位之主枝3~4枝,並誘引主枝下垂當結果母枝。
另一種為結果枝誘引。當結果母枝上方所留之結果枝長到達60~90公分,須摘心並小心扭傷基部,將結果枝誘引下垂,以利開花結果。
除芽、摘心、除草
每年春季,枝條上的刺易抽生新芽,在主幹上及主枝上之芽體(刺),宜以香蕉刀全部割除,若為結果母枝則可於上方適當位置選留1~2顆芽培養成結果枝。結果枝達60~90公分以上時宜摘心或截短,避免繼續生長觸及地面或畦溝,並促進枝條成熟,提早開花結果。
因紅龍果的根系淺,且為肉質莖,切勿使用年年春等系統性除草劑除草,應採用機械除草或鋪覆稻殼、抑草蓆等防治雜草。另外,進行草生栽培可具有保水、保肥、增加地溫、防土壤沖刷、減少土壤養分流失等效果,對紅龍果根群的生長有所助益,但有些病蟲可能會因此有增多的趨勢,如螞蟻、椿象及蝸牛等,須多加注意防範。
修剪 控制枝條量必要作業
紅龍果在萌梢期常因肉質莖生長過於繁茂,有使支架倒塌之慮,因此修剪為每年控制枝條量的必要作業。而整枝的方式會影響修剪作業的難易,並間接影響人力管理成本,因此建園當時即應考慮支柱高度,以方便進行修剪作業。
每年的修剪大致於產期結束後進行,首先將當年生枝條進行疏刪,之後配合灌溉及肥培,促使萌生新枝,再選擇培養此新枝作為明年的結果枝。另外修剪量應考量植株整體營養狀況。
紅龍果的枝條依年分分成3種,首先是「3年生以上老枝」,因所有芽眼皆已開花或萌芽而無法再開花,為避免支柱承載過重,結過果的老枝條每年在採收結束後從基部剪除,以重新培養新的結果枝。另外,「1~2年枝條」最易開花結果,要適當選留,選擇標準因品種不同而有所不同;紅肉種因產期較晚結束,新枝於當年12月才開始萌生,此種新枝要超過5~6個月以上才具有結果能力,因此前年生未熟枝最好不留果或是末期才留果;白肉種因產期較早結束,10月即開始萌生新枝,此時即可著手培養此新枝,作為隔年的結果枝。
最後是「當季萌生尚未成熟的枝條」,應待其長至120公分以上時進行摘心或短截,短截程度不超過25%,才有利於早期花芽萌生,若短截太強,反而會延遲開花或降低初始花芽萌生量。非新生枝條一般不須進行短截修剪,因為此種枝條的角色主要為碳水化合物的供源,而非消耗者。枝條經短截後若仍持續抽梢者,應於開花期到來前1個月(3月底之前)將新梢全數去除,以減少新梢與花芽養分的競爭,利於4月時即能萌生花芽。
灌溉 應保持土壤濕潤
經濟栽培時仍須適度灌溉才能迅速生長及開花結果,種植初期應保持土壤濕潤,尤其是在冬季低溫期間如能定期予以灌溉,生長將極為迅速。
為促使花芽分化與著果,4~5月後開花結果期,盡可能維持土壤濕潤之狀態,每星期2次以滴灌供水可節省水源。11~2月,植株處於休養生息的階段,灌溉水量可稍減,切忌忽乾忽濕的水分管理。紅肉種具有蠟質表皮,氣孔隱於皮層及莖,有大量之柔膜組織等特徵,耐旱性最強;白肉種只有氣孔隱於皮層及莖有大量之柔膜組織2個特徵,耐旱性次之;黃龍種則3者全無,最不耐旱。
控制品質 疏花、授粉、疏果
紅龍果1年可開10批次花以上,商業栽培大多選擇其中的4~6批花果進行管理,若每批次都留果反而不易控制果實的品質。要生產果大質優的果實,必須做好疏花、疏蕾與授粉工作。
疏花首先從疏花蕾開始,同一枝條上花蕾數一般不宜超過2個,花蕾長成花苞或確定著果後,可再進行1次疏除。一般在現蕾後3日即可開始進行疏蕾,主要除去生長不良、連生、畸形的花蕾。同一主枝上的枝條約留6~8個花蕾,全株每批花果應控制在20花(果)以下,各枝條也應分批次留果。花謝後及時疏去畸形果和病弱果,每枝條至多留2果。
目前的栽培種大多已不需進行人工授粉,但仍有一些紅肉種,因花器構造上的差異,或是具有自花不親和性,仍須利用人工或進行異花授粉才能確保果形的肥大與增產;授粉其實只要將花粉沾在柱頭上即可,並無須將花粉倒進花柱的洞中,因紅龍果花朵大,比起其他果樹的人工授粉尚稱簡便易行。
有效授粉時間可為下午6點~隔天清晨7點,但以晚上8~12點花朵盛開時為最佳,授粉後4小時內若碰到大雨(可將花瓣打爛的程度),則該批花朵多無法著果;授粉時動作宜輕巧,使用毛筆沾取花粉輕觸柱頭即可,花粉蒐集於下午即採下的當日將開的花朵,或預先貯存於冰箱冷藏室中,1星期後仍具發芽力。為避免紅肉紅龍果只開花不結果,可間植10%其他不同的品種與品系,以增加果園花粉歧異度,減少自花不親和的現象。
另外授粉後18小時花粉管還未到達子房胚珠處,且觀察紅龍果完成授粉至少需48小時,因此花後3日前不要將花柱摘除。
紅龍果授粉後子房逐日肥大充實,然因其花器較大,子房與花柱間沒有明顯離層組織,枯萎花瓣不易自行脫落,為避免萎凋後的花瓣成為病菌的溫床,應於授粉後7日內將花瓣摘除。在自然落果期結束後,應先剪除弱莖蔓上的果實,並摘除弱果、畸形果,並對著果偏多的枝條進行人工疏果,原則上同一結果枝約30公分留1個果,避免果實因養分競爭而變小。
套袋 減少蟲害人為損傷
早期紅龍果的栽培並不習慣套袋,但近年來發現套袋可減少果實蠅、蝸牛、鳥害、表皮晒傷及人為的損傷,並能提高果皮的亮度與清潔,著色亦較為均勻,有助於商品價值的提升,增加市場售價。
在黃琇婷的試驗中,套袋能顯著提升果皮亮度,呈現均勻的亮紅色,並會影響果實鱗片的顏色,使得鱗片色變得較翠綠較具亮澤。至於套袋對果實品質的影響,與對照組相較,果實成熟後可滴定酸含量並沒有顯著差異,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則會降低。顯示套袋後果實的風味稍差。
套袋時間一般多在謝花後即開始進行,於2週內完成。果袋種類早期有用廢報紙,近年則有用黑色紗網、綠色紗網、白色紙袋、不織布袋、塑膠杯套及薄牛皮紙袋等多種材質。試驗結果發現不同氣候條件下適用的材質種類並不一致,在臺灣中部地區以不織布袋及薄牛皮紙袋的效果最好,著色最為均勻且不影響果實品質。
臺灣南部地區因氣溫較高,以透氣性佳的紗網效果較好。不織布袋及薄牛皮紙袋的遮光率雖佳但透氣性差,在高溫下用會加速果實成熟,品質變差,且煤煙病嚴重。在套袋管理過程中,要注意要能順利排出袋子底部的積水,以免造成袋內濕氣過高反而增加病蟲害。

栽.培.筆.記
想要穩定價格?產期批次規劃,控制適當留果量!
根據臺灣歷年來各月分紅龍果的產量與價格分布,可觀察到6月下旬~7月為紅龍果產量高峰,市場價格則有偏低的情形。回推到田間植株生育狀態,此階段的果品多為臺灣中部地區自然花期前3批的果實,由於此時期萌生的花苞象徵收入來源,再加上植株處於健壯狀態,果實發育較大,即使植株背負超量果實亦可順利成長,因此,農民習慣在這個階段保留大量果實,進而造成市場到貨量大增,價格應聲下跌。
其實,紅龍果的生殖生育期長達半年,加上應用夜間燈照調節技術,產期已可超過9個月。紅龍果產季開始後,約15天即可形成1批花苞,一般至少產生12批花苞,再加上紅龍果每批花苞形成時間有全國產區同步性,以及花苞數大小批相似的特點,因此,在產季期間應事先進行產期批次規劃與留果量控制。
在實際操作上,每批花蕾形成後,最好在花苞長至1~2公分時,即進行疏花苞作業,留下花苞外觀充實飽滿且無畸形者為佳,並以1個結果枝留1個花苞的管理模式,每個花苞大小應相近,不要差異太大,以免造成爾後果實成熟期不一致。同時可採隔批留果模式配合肥培管理技術(綠果生長採用高氮低鉀,轉色果採低氮高鉀),確保各批果實均有最佳的果實品質與產量。
此外,在花苞形成初期應控制薊馬、椿象與金龜子等田間害蟲數量,避免花苞表面受損,而導致成熟果留下大面積傷疤。此外,花苞形成初期若遇長時間降雨,易受真菌性病害感染,造成花苞萼片尖端乾枯褐化,嚴重影響果實外觀。因此,花苞生育初期若遇到降雨,應提早進行藥劑防護。
在紅龍果開花當日,若由氣象預報得知晚間會發生降雨,則可在白天以塑膠杯或塑膠袋先套住當日準備開花的花苞,並於傍晚或晚上輕敲花朵協助花粉釋放,增加授粉機率,提升著果率,開花後隔日上午將塑膠杯或塑膠袋取下即可。近年來,紅龍果花苞濕腐病發生頻率高,因此,在開花後3~4日應去除枯萎的花瓣(花冠筒),可減少病害的發生。



財團法人豐年社

財團法人豐年社成立於1951年,長期以來發行農業技術及推廣等相關刊物,包含《豐年》、《鄉間小路》雜誌、農業專業書籍等,及農業內容新媒體平台—「農傳媒」,全面且持續發揮農業資訊傳播、推廣的能力。
本書作者群皆為精於紅龍果栽植的研究員,分別來自各地的農業改良場、農業試驗所,除了解栽種實務之外,也擁有諸如農業化學、土壤科學、用藥等專業知識。另外,亦掌握了紅龍果內外銷的第一手數據,能協助農民在栽種之餘,能夠了解市場,知己知彼。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