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癌症醫師,是狗:發現狗與人類癌症間不可思議的連結
 
作者: 艾琳‧溫綽柏(Arlene Weintraub) 
譯者: 邱俊銘
書城編號: 1411851


售價: $190.00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一中心
出版日期: 2018/07
頁數: 368
尺寸: 15x21
ISBN: 9789869644525

商品簡介
亞馬遜網路書店四‧五星讀者好評
二○一五年美國新聞週刊最佳癌症類書籍
二○一六年美國獨立出版人健康醫療類金牌獎

一場癌症,奪走了摯愛親人的生命,也促成了一場跨物種疾病的探索
本書作者艾琳‧溫綽柏的姊姊經確診罹患胃癌,在實施所有可能的治療與手術後卻仍因病去世,使得篤信科學與醫學的她信心破滅、悲傷萬分。為了找回希望與慰藉,溫綽柏踏上了一場自我探索的旅程,調查「人類最好朋友」對癌症治療的貢獻,本書即是她走訪各地,與各界人士交流的成果。

狗與人類間的連結,比我們所想的還要緊密
在因緣際會下,溫綽柏發現了名為比較腫瘤學(comparative oncology)的研究領域,藉由廣泛研究與實地採訪,她探索了獸醫與腫瘤科醫師如何一起攜手,為人與狗都會罹患的相似癌症找出新的療法。本書涵蓋的癌症類型眾多,從最難治癒的胃癌、卵巢癌到淋巴瘤、乳癌與黑色素瘤等,甚至連狗最引以為傲的「靈鼻」,也具有嗅出癌症的能力,這促使了科學家研發出精密的科學儀器,藉以早期發現癌症以增加存活的機率。

狗兒罹患的癌症與人類非常相似,是人類治療癌症最佳的對照模組
小鼠與大鼠很少罹患癌症,因此科學家需要使用特殊方式才能使老鼠呈現出類似人類癌症的發展過程,而老鼠生活在飲食控管及乾淨的環境中,也移除掉了人類可能遇到的病原體,使得以老鼠為實驗對象的癌症試驗,有「九成」會在人體試驗時完全失敗。犬類與人類生活在一起,也跟人類一樣會發展出癌症。牠們罹患的癌症型態有很多與我們的癌症非常相似,甚至與對應的人類疾病在基因層面「完全相同」,因此是研究人類癌症的理想模組。

毛小孩帶給我們的遠超過陪伴,更是癌症治療的新曙光
目前癌症的標靶藥物大部分為老藥,除了讓病患身體出現強烈副作用外,也有著極高的復發風險。因此,癌症治療需要「嶄新」且「無毒」的方式,以動物為主的比較腫瘤學已為癌症治療提出許多新的洞見,引領癌症治療朝著新的方向邁進。雖然罹患癌症為家屬及病患帶來痛苦及哀傷,但透過本書中動人的故事及案例,我們可以看到醫師及科學家的努力,家屬的永不放棄,愛狗人士的支持、以及寵物們的樂觀面對,讓我們在對抗癌症的同時,能夠保有希望及平安。

專業推薦:
「對於科學家、喜愛動物以及任何對於人與動物共同易患疾病有興趣的人們來說,《我的癌症醫師,是狗》是一本引人入勝且感動人心的重要書籍。」
──《共病時代》(Zoobiquity)作者芭芭拉.奈特森赫洛維茲(Barbara Natterson-Horowitz)與凱瑟琳.鮑爾斯(Kathryn Bowers)

「這本書從癌症研究的科學中蒸餾出那股促使我們尋求更佳治癌方法的動機,而那就是我們對於動物的慈心與愛意,故本書對愛狗人士來說,其分量可比擬那本講述人類癌症疾病史的《萬病之王》(Emperor of All Maladies)。」
──莎拉.包斯登(Dr. Sarah Boston)
腫瘤外科獸醫、暢銷書《幸運狗》(Lucky Dog)作者

「《我的癌症醫師,是狗》是易於閱讀的書籍,而它的主題是關於『癌』這個複雜的問題,以及寵物的癌症如何能夠幫忙解決所有物種的同類問題。」
──史蒂芬.威索(Stephen Withrow)
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附設弗林特動物癌症中心(CSU Flint Animal Cancer Center)創辦人暨副主任

目錄
譯者序 二十二年之後的重逢╱邱俊銘
作者序 兩百零六隻狗

第一章 我們相信科學
第二章 狗帶來的個人化治療方式
第三章 罹患黑色素瘤的狗
第四章 終結骨癌
第五章 治癒淋巴瘤的黃金時機
第六章 人與狗的乳癌相關性
第七章 iPod音療與牛痘病毒:對抗固態瘤的另類方式
第八章 人與貓的連結
第九章 嗅出癌症的靈鼻
第十章 無數的狗,健康一體
第十一章 對治療胃癌保有希望
後記 我相信科學

致謝
學習資源
貢獻己力
註釋

前言 兩百零六隻狗
時值二○一二年二月,為了從狗那裡找尋可以鼓舞人心的消息,我搭機飛往舊金山,在那裡租一輛鈴木四門轎跑車後,就駛往東南方一百二十英里之遙的加州洛斯巴諾斯(Los Banos),拜訪艾倫(Allen)與凱希.威爾博(Kathy Wilber)夫婦。這兩位退休教師所飼養的黃金獵犬貝吉歐(Basil)在二○○一年被確診出罹患癌症,為了拯救這隻當時才兩歲大的幼犬,威爾博夫婦決定放手一搏,安排貝吉歐參加某款實驗性藥物的試驗。
這項試驗是新興國際研究趨向的一角,透過招募罹癌狗隻參與相關實驗,發展出經過大幅改善、能用於人類及人類最佳夥伴兩者的新式療法。發明前述那款實驗性藥物的科學家也有開發出人用的版本,並運用從狗的試驗中所學到的經驗而產出更好的研發成果。
在知道這項名為比較腫瘤學(comparative oncology)的新興研究領域以後,身為科學記者的我覺得這主題實在有趣,所以就盡可能地了解那些在找尋治癌解藥的研究上有所貢獻的狗隻。
我之所以會有興趣,並不是出自專業的考量,也不是來自個人對狗的終生喜愛。在拜訪貝吉歐飼養家庭的兩年以前,我的姊姊貝絲(Beth)因胃癌去世。看著她那面對頑疾的掙扎身影,使我感到空虛與絕望。所以在她去世之後,我冀望在某些故事中找到安慰,而那些故事是關於狗的癌症治療如何引領出新的療法。
當我深入探究這個主題時,得知早期大型比較腫瘤學計畫之一是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的某項試驗,這項試驗不僅救了貝吉歐一命,其結果也促使帕拉迪亞(Palladia)的上市。這是第一款由美國食藥局核准上市的犬用治癌藥,人用的同款藥物名為紓癌特(Sutent)。
帕拉迪亞在得到美國食藥局的核准之前所進行的兩次臨床試驗,是由加大戴維斯分校的年輕獸醫雪洛.倫登(Cheryl London)構思並主導的。第一次試驗是在二○○一年進行,在經過飼主同意試用此種所知甚少的新藥後,共計招募五十七隻狗。該次試驗相當成功,因而促成了第二次更加複雜的研究計畫,參與的獸醫診所共有十家,總共招募一百四十九隻狗。
在這總計兩百零六隻狗當中,有純種犬也有混種犬、有巨型犬也有迷你的玩賞犬,然而牠們都有共同之處:牠們的飼主都樂意推動治癌藥物的研發進展,以換取自己能跟愛犬多一點相處時光。
十年之後,我想多加了解這兩百零六隻狗以及牠們的飼主。我曉得牠們都已經不在人間,也許因癌而逝、也許盡享天年,但是我很想聽到牠們的故事、看見牠們的照片。我很想要告訴這些飼主,他們的愛犬對於癌症研究的貢獻,使得世上無數的病患與寵物能擁有不一樣的未來。更重要的是,我很想要看到牠們所參與的開創性試驗如何引發其他的研究,以產生狗或人的癌症新療法。
我需要兩百零六個理由,好讓自己相信人們仍有希望找到治癒癌症的方法。
然而我很快就了解到,找出全部兩百零六個故事並不是一件輕鬆容易的事情。當我以電話聯繫倫登關於自己的寫作計畫時,她稱動物醫學的臨床試驗紀錄通常在成果發表幾年後就被丟棄,所以很難找到參與這些試驗者的名字與聯絡資料。此外,許多飼主在愛犬的治療結束之後,就沒再與腫瘤科獸醫聯繫。這也許是因為愛犬痊癒而過著健康正常的生活,或是狗仍然因病去世,於是飼主在放下牠之後,想要盡速遠離那場癌症噩夢。所以倫登在那時已不曉得絕大多數帕拉迪亞試驗者的所在。
然而我的心意並未動搖。
我的使命變成視野更為寬闊的旅程,並在過程中了解到目前已有數百個研究計畫正致力找出新的療法,能夠治療那些在人及狗身上都長得一樣的癌症。在面訪那些參與試驗的飼主與寵物的過程中,我對於動物醫學越來越感到興趣,想知道動物醫學家在尋找這些難以尋獲的療法過程中,是如何發現那些革新的途徑。
於是我又更加擴展自己的探究範圍,深入閱讀新發表的研究報告,那是關於狗具有聞出癌症的能力,以及將這股能力轉譯成某種儀器的研究,期望日後能在人們還沒出現徵狀之前就能偵測到身上的某些癌症。此外,我也知道貓朋友也開始加入我們的抗癌戰爭(請參閱第八章)。
我的故事包括了兩年內拜訪八所大學所收集到的資料,還有在私人訪談與電話訪問那些參與比較腫瘤學研究的人們時所得到的額外資訊。書中所有的記事與引述,如果沒有特別標示,都是來自我與獸醫、腫瘤科醫師、科學家、藥廠主管以及寵物飼主的訪談。
雖然訪談對象的回憶無法十全十美,然而藉由許多引領比較腫瘤學潮流的專家之協助,我盡量正確呈現那些過去發生的事件與對話。
你接下來所讀到的是追尋療癒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那些罹癌的狗與人們,以及一個因為失去親姊而想在癌症研究中找到希望的妹妹。
當貝絲開始進行化療時,她很快就無法照顧家裡的狗哈妮(Honey)的日常需要,即使連打開紗門讓牠去後院這種簡單動作也做不到。現在的我每次打開後門讓自己的狗跑去後院時,都會想到貝絲的抗癌戰爭,朝向後門踏出的每一步都引出一段難過記憶、一股罪惡感或是一個問題。癌症是如何把完全沒有罹癌歷史的家族當中的某個成員撂倒呢?當病人撐過嚴酷的化療之後,為何還是因癌而死呢?為何我們不能在癌症還有可能治癒的時候早期發現呢?
人的最佳夥伴也許能幫助我們找到這些問題,以及其他許多問題的答案。

內文試閱
第一章 我們相信科學
艾倫與凱希.威爾博夫妻倆在三個女兒長大離家之後,就開始養寵物。所以當他們在二○○○年十月將新的黃金獵犬貝吉歐帶回家時,雖然當時家裡還有一隻名為弗來德的小型混種牧羊犬,以及一隻名為喬尼的巧克力拉不拉多犬,但是他們立刻知道牠能夠融入家裡的寵物圈裡,因為貝吉歐迅速跟兩隻狗成為好朋友,並且非常照顧當時已經年邁的喬尼,就像牠才是喬尼的爹那樣。
艾倫與凱希的家位於美國加州的洛斯巴諾斯,貝吉歐整天都跟弗來德與喬尼在家中後院嬉鬧玩耍。而牠最喜歡的玩具是一隻實物尺寸的填充鴨子,當他進屋時總會咬著它到處走動。貝吉歐在站著的時候,從腳掌到頭頂有二十九英寸,比一般的黃金獵犬還要高出六英寸,然而牠從不覺得自己的體型有什麼好或不好的地方。身軀龐大的牠通常會在艾倫坐在躺椅上時硬要爬上去坐在一起,完全不介意自己其實已經大到不是讓人們在膝上玩賞的小狗。
二○○一年的新年過後不久,艾倫與凱希注意到貝吉歐的右後腿有個腫塊,就在膝蓋下方。雖然認識的獸醫說這也許只不過是個瘀傷而已,但是他們還是很擔心,因為之前養的一隻名為泰迪的黃金獵犬是癌症過世的,他們真的不敢想像家裡又有一隻狗將因癌症過世。到了春天,那個腫塊已經變大,所以凱希帶著貝吉歐到獸醫那?做切片檢查,幾天之後證實才兩歲的牠已罹患癌症,那是他們最害怕的情況。
艾倫與凱希都是在學校擔任老師,沒有額外的大筆資金來應付貝吉歐的醫療費用,然而他們還是想讓牠盡可能地活下去,就帶著貝吉歐開車到一百四十英里遠的加州大學(後文簡稱加大)位於戴維斯的分校進行檢查,那是美國境內最先進的獸醫癌症研究中心之一。獸醫發現這個團塊是一團包著脛骨的肉瘤(sarcoma),因此為牠進行截肢手術。在後續的六個月當中,威爾博夫妻倆還帶著貝吉歐回診四次,接受標準化療藥物艾黴素(doxorubicin)的注射治療。
貝吉歐很快地適應截肢之後的新生活。為了彌補後腳被截肢之後的平衡,牠會將尾巴捲在身上以穩定身形,也學會將左後腳當成後方中央支點,就能平均分擔自身七十五磅體重而輕鬆行走。威爾博夫妻也買了一輛低底盤的露營車,讓貝吉歐不用爬任何階梯就能跳進車裡,他們出門時也會帶著小毯子,讓牠隨時都可以舒服地坐著。
到了二○○一年的十一月,艾倫與凱希帶著貝吉歐回去加大戴維斯分校進行例行檢查。當他們在分校的獸醫綜合大樓前面把車停好,貝吉歐就輕快地跳下車、蹦蹦跳跳地朝大門跑去,那種搖尾示好的洋溢熱情讓人們看不出牠的嚴重病情,而牠也會安靜地坐著接受抽血檢驗以及電腦斷層掃描。
經過檢查之後,獸醫吉里安.丹克(Gillian Dank)請威爾博夫妻倆到檢驗室,將重要的訊息告訴他們:貝吉歐的癌症已經侵犯到肺部。他們知道許多飼主在面對這樣的情形時會選擇為狗進行安樂死。
丹克稍後跟他們提及自己的年輕同僚、獸醫腫瘤科醫師雪洛.倫登,稱她正在尋求可以參與新種強效藥物實驗的寵物狗,這種藥物日後被命名為帕拉迪亞(註:Palladia,暫譯。臺灣尚未進口該藥。)。丹克還說,參加研究的狗除了實驗的藥物免費之外,實驗全程也會有獸醫的醫療照顧以回饋飼主的協助。
此外,艾倫與凱希也了解到,貝吉歐的癌症是梭狀細胞肉瘤(spindle cell sarcoma),跟人類的某種癌症頗為相似,所以即使實驗藥物無法幫到貝吉歐,這份研究仍有可能有益於人類。
因此,艾倫與凱希當天就同意讓貝吉歐參與倫登的研究。

我今天一大早就出發前往洛斯巴諾斯拜訪威爾博夫婦。在開車途中,我想起那段促使自己在貝吉歐的故事中尋找希望的悲劇。兩年多之前,當時四十七歲的姊姊貝絲在經歷一年既痛苦又無效的化療與手術之後,終因胃癌去世,留下丈夫、四個孩子、我們的雙親、兄長,還有我這個從小尊崇她的么妹為她悼念。
當時的震驚與哀傷至今尚未緩和多少,就像前天才看見她生氣蓬勃地一邊照顧四個小孩的日常作息、一邊開始在家創業,而且還能三不五時暫停一下把廚房地板一直出現的食物碎屑與狗毛掃乾淨,然後隔天就看到她因為劇烈胃痛到醫院檢查,面對著難以理解但又令人悲傷的診斷結果那樣。我還是無法理解,為何生氣盎然的姊姊居然會被某種從未在家族中出現的癌症輕易擊倒,而且這種癌症其實很少出現在那麼年輕的族群之中。
當貝絲的診斷結果出來以後,我盡量鼓勵她要有希望,其實內心並不喜歡這樣的角色顛倒。畢竟,大我五歲的她是長姊,當我在夏令營想家時,她安慰著我直到不再流淚。她也在我的生日聚會中娛樂我的朋友,並且總是一直給我建議,不管我需不需要。現在的我得要當個啦啦隊長,雖然不喜歡這種新的角色轉變,但我還是得承擔下來。所以每當我跟貝絲講電話或在治療過程碰面的時候,我總是在說服她可以戰勝病魔,因為她那麼年輕而且強壯。
不過,我知道好運並沒眷顧著她,她也心知肚明。然後,她就走了。
對我來說,貝絲在世的最後一年充斥著沮喪的醫院探望、支持團體的會面,以及對這難以言喻的悲劇幾乎無法接受的朋友打來的尷尬慰問電話。在個人工作方面,我還是勤快地完成科技雜誌記者的本分,然而對於醫學最新研究的熱切心情迅速消散無蹤。畢竟,科學救不回我的姊姊,繼續撰寫這方面的報導幾乎變成令人難過的工作義務。
後來有兩位德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的獸醫,來我的辦公室講述他們新的先進癌症中心,將用來找尋新的癌症療法,對象除了動物之外還包括人類。聽到他們說有許多狗會罹患跟人一樣的癌症,像是淋巴瘤(lymphoma)、黑色素瘤(melanoma)、乳癌、骨癌與胃癌,我覺得還滿訝異的。他們接著說明德州農工大學是某個正在迅速擴張的獸醫學術中心組織的成員之一,這些學術中心召集已罹患癌症的犬隻來進行「轉譯」(translational)研究,這類研究有可能加速研發治療人類的方法。
想到寵物犬可能會使其他人免受類似我的家庭所發生的悲劇,我開始對這個主題感到十分著迷。這聽起來滿有道理的,畢竟我跟貝絲都是在愛狗成痴的家庭中長大的。我愛著家裡所有的狗,從小時候那隻名為史巴特的獵狐梗(牠從不介意我跟姊姊拉住牠的尾巴或是把洋娃娃的衣服套在牠身上),到我剛滿四十歲時領養的那隻愛吃零食、叫做莫莉的混種梗(我總暱稱牠為我的中年危機)都是如此。我甚至也喜愛貝絲家中瘦長又不太親人的混種狗哈妮,那是他們在長子滿十三歲時從收容所救回來養的。
主持這類癌症研究的獸醫們,其工作領域被稱作「比較腫瘤學」。比較腫瘤學的前提很簡單,但是非常有說服力:犬類是研究人類癌症的理想模組,因為牠們就跟人類一樣會自然發展出癌症。若與最常用於新療法的發現與發展的囓齒動物比較起來,犬類的這個特性使牠們成為更加真實的人類癌症研究模組。
小鼠(mice)與大鼠(rats)很少罹癌,所以牠們得需要經過某些操作手法才能呈現類似人類發展癌症的經歷,像是得將腫瘤細胞移植到牠們的皮下,或是運用基因工程的技術使其具有容易發展某種癌症的傾向。研究用的囓齒動物通常代代承襲著免疫系統有所缺陷的基因。此外,牠們的飲食受到嚴密的控管,並生活在「乾淨的空間」裡面,那樣的空間已經完全清除掉我們每天都會遇到的所有病原體。
上情也許能夠解釋,為何有效治療實驗鼠癌症的實驗藥物有九成會在人體試驗時完全失敗,這情況就如同美國國家癌症中心(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前主任理察德.克勞斯納(Richard Klausner)在一九九八年跟《洛杉磯時報》所講的話一樣:「我們治癒老鼠的癌症已有好幾十年,然而那些方法對人類就是無效。」
我們在動物界的表親,亦即非人類的靈長類,在癌症研究方面的貢獻也相當稀少。即使牠們的基因有九成以上與我們相似,牠們對於癌症的抵抗力仍遠遠超過我們人類,像是人類因乳癌、前列腺癌與肺癌而死亡的數量占總死亡人數的兩成,然而大猿(great apes)因這三種癌症而死的數量僅占總死亡數的百分之二。
由於國際輿論越來越注意僅為醫學理由而囚禁野生動物所引發的道德爭議,科學界已不再把重心放在靈長類的研究。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於二○一三年五月宣布,機構所擁有的實驗黑猩猩大多數會轉送到野生動物保育園區生活,不再執行任務。就整體而言,靈長類動物僅占現今醫學實驗動物總數不到百分之一。
罹患癌症的寵物狗可以填補醫學研究在這方面的空缺,光是美國每年就有六百萬隻狗被驗出癌症。而牠們罹患的癌症型態有很多與我們的癌症非常相似,相似到連眼尖的癌症專家都難以分辨。就如同德州農工大學的獸醫泰瑞莎.弗頌(Theresa Fossum)在我辦公室所說的:「我們發現罹患某些疾病的寵物犬,那些疾病與對應的人類疾病在基因層面完全相同。」
在比較腫瘤學的領域裡,生物科技公司的研究人員與獸醫腫瘤專家,以及位於世界各地癌症中心、治療人類癌症的醫師三方組成合作團隊,一起協力轉譯從罹癌犬隻身上發現的事物並用於治療人類,也許那是關於致癌的突變以及可能的修正方法,或者是某種新的手術,可以移除原本難以處理的腫瘤等等。當他們在人們與犬隻身上試驗新的藥物或是設備時,會交換彼此的發現,為的是改善那些看似應該有效的療法,盡快上市。
比較腫瘤學不是動物實驗,相關的實驗室並不會去繁殖長滿癌細胞的純種狗、投以療效不明的藥物來觀察牠們的後續反應。比較性實驗的最高目標,是為了改善參與實驗者的預後(prognosis,指醫生對病情發展的預測)趨勢,這也是人類臨床實驗的最高目標。弗頌解釋那些參與這類研究的狗,都會用到先進的治療方式以及一流的追蹤照護,而且通常由資助實驗的公司或研究團體全額補助。參與的狗在整個療程裡面是被當成科研團隊的重要成員來對待,因為牠們在實驗中所產生的經驗,也許能使癌症新療法的開發更加順利。
從事比較腫瘤學工作的科學家一直會有來自新興研究的協助。一般來說,這代表我們的狗夥伴與人類之間的關聯性,也許比我們所以為的還要緊密許多。在二○○五年的時候,由哈佛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共同管理的博德研究中心(Broad Institute),找出名為泰莎的母拳師犬之基因序列。他們發現狗與人類的核苷酸(DNA的基本構成元件)有百分之八十五是完全一樣的。
博得研究中心的獸醫基因生理學科技主任、也是前述泰莎基因組研究報告共同撰寫人之一的克絲汀.林德布拉德—陶(Kerstin Lindblad-Toh)對這現象的解釋,正意謂著狗與人之間的基因共同性遠大於鼠與人之間的基因共同性。當我撥電話找她談論比較腫瘤學時,她說絕大多數的哺乳動物都有大約兩萬個基因,而且物種之間的對應基因大多相似,所以物種之間的相關性有多緊密,就取決於物種之間完全相同的核苷酸。若論哪種動物能為人類的疾病歷程提供優良的實驗模組,狗是上上之選。
林德布拉德—陶還說,「關於基因的調節,像是何時該以何種程序進行啟動或關閉,該產出何種事物等等,大致上比起鼠類,狗與人更加相似,這一點在臨床實驗相當重要。假設你手上有一種藥是跟蛋白質的某個特定部位互動,那麼狗的蛋白質比較有可能擁有跟人的蛋白質同樣的架構與成分,甚至是完全一樣。」這就意謂,若與鼠類相較,狗更有可能提供藥物在人身發揮作用的正確樣貌。
博得的研究團隊除了找出泰莎的基因序列之外,他們還研究十個其他犬種的DNA,也將各犬種之間數百萬個相異的基因組成元件整理出來。對於科學家而言,這份研究真的是基因資料的寶庫,不僅可以用於判斷某些狗為何容易患病的緣由,又能更加清楚了解牠們與人類共通的疾病,並改善人狗雙方的治療方式。
我對比較腫瘤學了解越多,就越確信狗在推進抗癌戰爭方面的潛力。我們的狗夥伴就住在我們的家裡、呼吸著我們的空氣、吃著從我們的農場生產並在我們的工廠製作的食物,這使牠們同樣承受那些會誘發人類疾病的環境風險因子。牠們與我們的情感連結已是深到即使牠們不會表達感受,我們還是會知道的程度。當我的狗莫莉在享受陽光的照耀或大口嚼著喜愛的南瓜潔牙零嘴時,我知道牠在微笑。而當牠需要吐掉在路旁吃到的噁心東西時,身體會整個僵住、嘴巴扭曲、眼睛呆滯無神,我認識的寵物訓練師說這就是「嘔吐的表情」。
我們能夠解讀狗的情緒以及身心安康狀況的能力,對於獸醫腫瘤科醫師而言真是老天給的禮物。他們知道自己可以仰賴飼主的回應,像是他們會注意到癌症消失、狗行為變回正常的時候,或是因為新藥的副作用太過強烈、狗偏過頭去不想吃自己喜歡的零嘴等等。像這樣的線索,能夠幫助科學家在那已經花費數年進行優化的實驗療法上作出更準確的預測,評估它們是否為下一個大受歡迎的癌症療法,或者僅是會在人體實驗時慘敗的新穎想法。
威爾博夫婦在為貝吉歐報名參加加大戴維斯分校獸醫雪洛.倫登的實驗時,並不曉得他們的新獸醫是比較腫瘤學領域引領先鋒的少數科學家之一。她在一九九○年從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獲得獸醫學位之後就到哈佛繼續學業,並在一九九九年獲得免疫學博士學位,之後就到加大戴維斯分校主持實驗,以幫助罹患癌症的寵物與人類。
倫登當時正與舊金山一家名為蘇健(Sugen)的新生物科技公司一起進行帕拉迪亞的研究,該公司當時在協助發展稱為酪胺酸激酶抑制因子(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的新型藥物。這類強效藥物使用許多不同的攻擊模式對付癌細胞,它們可以阻擋由名為c-kit的基因之某個突變所產生的致命蛋白質,而該基因與某些人類癌症有所牽連,包括胃腸道基質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這種腫瘤是源自圍繞著胃與小腸的組織。這種c-kit基因的突變也出現在罹患肥大細胞瘤(mast cell tumors,常見的皮膚癌之一)的犬隻上。
蘇健公司的實驗藥物除了阻擋突變的c-kit蛋白質之外,還會截斷通往腫瘤的血液供應、減緩癌細胞的增生速度,而它是藉由抑制另外兩種蛋白質而達成的,也就是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以及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
帕拉迪亞的發展工作始於西元二○○○年左右。倫登在當時讀到蘇健公司藥物研發主管傑拉德.麥馬漢(Gerald McMahon)與他人共同撰寫的一篇論文,就直接打電話找上麥馬漢,向他解釋有些罹癌的狗在其c-kit基因也有發生突變,而且詢問是否可以研究蘇健公司的一些酪胺酸激酶抑制因子用在狗身上的效果。
說服麥馬漢並沒花她多少力氣,因為蘇健公司之前有兩支能使實驗鼠的腫瘤縮小的酪胺酸激酶抑制因子,卻在人體實驗時無法產出任何具有意義的效果。其中之一能夠提高罹患大腸癌的實驗鼠之存活率中位數達百分之五十八,是完全的成功,然而當蘇健公司的科學家將同樣的藥用在人身上時,藥物被人體的吸收程度卻低到只能稍微影響腫瘤而已。麥馬漢與其他科學家正急著需要全新的切入點,讓這類藥物的下一代新藥有機會用在比老鼠更接近現實狀況的實驗對象。
麥馬漢將蘇健公司當時正在測試的三個酪胺酸激酶抑制因子樣本交給倫登,他們也計畫使用狗的癌細胞樣本進行研究。倫登與她在加大戴維斯分校的同僚在後續數週期間,跟蘇登公司的科學家一起合作,用吸液器將藥物吸起、滴在那些突變的細胞上,並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的反應。
他們每次觀察到的反應都一樣:那些細胞會在四十八小時之內停滯不動或是死亡。
倫登選擇這三種藥物中最具潛力者,於二○○一年三月開始徵求可以進行第一次試驗的狗。這種藥物的設計是把肥大細胞腫瘤常見的c-kit基因突變當成目標,然而倫登與蘇健團隊想要了解這藥物的多樣功能分支,能否有效對付其他種類的腫瘤。最重要的是,倫登想要測試這類藥物是否能讓狗安全服用。所以,她在這次實驗選擇罹患不同癌症的狗,有膀胱癌、淋巴瘤,或是像貝吉歐身上的肉瘤。
由於姊姊因胃癌去世,我對於帕拉迪亞的研究計畫特別感到興趣,因為這計畫為紓癌特(Sutent,用於人身的同類酪胺酸激酶抑制因子)提供關鍵性的洞見。它在二○○六年獲得美國食品藥物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批准,可以用於一些罹患胃腸道基質瘤的病人身上,是首度核准用於這類胃癌的基因標靶療法之一。
胃癌是常見癌症當中排名第五,全世界每年罹患該病的人數約有九十五萬。它是致命性排名第三的癌症,確診罹患胃癌的人們只有大約三成能夠活到超過五年。那是因為它是沉默的殺手,它不會出現任何徵狀,直到它擴散到超過胃的範圍時,要再加以控制已是幾乎不太可能。貝絲在確診的時候,已是第四期,亦即她的癌已經擴散到淋巴結。
從那些關於製藥產業的文章當中,我了解紓癌特其實相當不完美,因為它的毒性高到許多病患完全無法服用,而且我也曉得每年確診出來的胃癌病患當中,屬於胃腸道基質瘤者不到百分之五。我姊姊是在這個藥核准上市幾年後確診為胃癌,但也不屬於這一種,所以她唯一的治療選項就是手術與傳統化療,即使有病症緩解或痊癒的機會,也是相當渺茫。
盡管如此,我仍相當贊同紓癌特的價值,它對於許多具有c-kit基因突變的病患是相當有效的。當它發揮出最為完整的功效時,就像一個量身訂造的藥物,專門找出某些腫瘤的基因弱點並使其消融下去。對於每年數千位確診出胃腸道基質瘤的患者來說,該病的預後原是非常不良,然而紓癌特的上市成為他們可以活下去的機會。
而這個機會是狗幫忙創造出來的。



艾琳‧溫綽柏(Arlene Weintraub)

艾琳‧溫綽柏(Arlene Weintraub)
出書作家及專欄記者,撰寫健康醫療、藥學及生物工程相關文章逾二十年,曾為《富比世》網站(Forbes.com)、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新科學人》(New Scientist),以及其他出版公司撰寫科學與健康的相關文章。她曾是《商業週刊》(Businessweek)的科學專欄作家,著有《販售青春之泉:抗老產業如何把老化當成需要對抗的疾病,並從中謀取巨利》(Selling the Fountain of Youth: How the Anti-Aging Industry Made a Disease Out of Getting Old—And Made Billions)一書。

譯者
邱俊銘
高雄市人,專職譯者。譯作頗豐,包括一中心出版的《莎拉的白魔法》系列、《蓋亞效應》、《人類阿卡莎》、《核災啟示》;以及《克里昂靈性寓言故事》、《克里昂訊息:DNA靈性十二揭密》、《預知生命大蛻變》、《創世基質》、《白鷹醫藥祕輪卡》、《指導靈訊息卡》、《邀請你的指導靈》、《成功的序位》等身心靈領域相關書籍。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