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研究 黃帝內經養生祕訣
 
作者: 武國忠 
書城編號: 1435043

原價: HK$120.00
現售: HK$114 節省: HK$6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人類文化
出版日期: 2018/11
頁數: 256
尺寸: 14.8x21
ISBN: 9789863734307

商品簡介
商品簡介


以養生為己任,做自己的上醫
《黃帝內經》中醫古籍經典智慧,
教你輕鬆養生,健康活到100歲!
◎健康樂活、無病一身輕的養生祕訣
保養生命的最大玄機,是明白自己是哪種體質。唯有明辨體質,才能運用正確的養生和祛病方法。體質先天注定,是「命」,但你可以決定如何調理養護,是「運」。「命」無法改變,「運」卻可以自我控制。升發陽氣,是改變命運最好的方法。
◎生活處處有中醫,細節決定長壽關鍵
年輕的時候,人找病;年老的時候,病找人。人的先天本來健康,病都是後天得的。世間最好的藥,都在自己身上;養生之道,藏在日常生活細節裡。吃得好,不如吃得健康;簡單的養生樁,能養身兼養心,是消除文明病的良方。


作者簡介


武國忠
●北京理工大學生命學院 傳統醫藥研究中心主任
●著名中醫師
●中醫養生大家
●百萬暢銷養生書作者
◎幼年即習練意拳,並蒙意拳大師王玉芳先生收為義子,專研意拳養生。
◎傳統中醫先後師從峨嵋丹醫學派傷寒名家廖厚澤先生,學習丹道醫家的「大方脈」暨中醫內科的理法方藥。
◎從高真觀廖複陽傳人彭顯光先生,學習丹家外丹的煉製法,並得融陰陽丹法於一爐的渾圓丹法祕傳。
◎又向北京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胡海牙教授拜師學習中醫和針灸,並專研傳統道家仙學養生之道。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黃帝內經》智慧寶藏,古法今用實踐版
啟動人體自癒大藥‧養生治病不二法門
養生之道因人而異,最重要的是,認識自我體質,安排飲食起居。
搭配按揉特效穴位、修練養生功法,你就是自己和家人最好的良醫。
人體自有大藥,穴位就是特效藥,求醫不如求己
善用老祖宗養生智慧,遠離病痛,健康活到百歲!
●照海穴~舒緩喉嚨痛、改善失眠  ●申脈穴~預防流感、強化免疫力
●內關穴~治療心臟病、補益氣血  ●後溪穴~治療肩頸肩僵硬及腰椎病


書籍目錄


【推薦序】用現代語言剖析《黃帝內經》,落實於生活保健 何一成
【作者序】《黃帝內經》藏大藥,一本書說透養生祛病智慧 武國忠
引子 你想活到幾歲?
陽氣足,人自然健康長壽
1 現代人多因陽氣不足而致病?
2 人體陽氣足,就能活到天年?

第一篇 養陽氣快樂活
「陽氣」是人體最好的治病良藥
1 「三陽開泰」是升發陽氣的無上心法?
2 如何利用「瞬間強腎法」補腎強精?
3 身體陽虛,是「濕邪」在作祟?
4 如何自我診斷體內是否有濕邪?
5 為什麼陽氣充足的人最有氣質?

第二篇 食療調理妙方
養生治病的妙藥,就在日常生活中
1 薏仁紅豆湯是清熱除濕的好法寶?
2 「周公百歲酒」祛病回春的養生祕密為何?
3 百歲人瑞「新食不見舊食」的養生玄機為何?
4 喝荷葉茶,免節食就能輕鬆瘦?
5 依時令擇食,是最高的養生境界?
6 「太和湯」是防流感、治扁桃腺炎的甘露水?
7 乾麵包是祛濕健胃的佳品?
8 人參要怎麼吃才能補元氣?
9 「玉女煎」是捐血後調理身體的妙方?
10 為什麼吃五穀對身體最好?

第三篇 婦幼保健祕訣
女性美容&嬰幼兒健康養生方案
1「三白甘草湯」是永保水嫩白皙的養顏祕方?
2 如何有效祛除黑頭粉刺?
3 最佳的受孕時機是什麼時候?
4 月子坐得好,媽咪人不老?
5 「八髎」是通治婦科病的神奇大法?
6 「捏脊」是促進夫妻感情的良藥?
7 三分飢與寒,孩子就能健康成長?
8 小兒發燒是正常的生長變化?

第四篇 常見病自療法
世間最好的藥,都在自己身上
1 如何掌握自己體質的養生密碼?
2 要想長生不老,腸中必須常清?
3 如何快速消除腹部脂肪?
4 為何說「感冒是百病之源」?
5 如何根治過敏性鼻炎?
6 養好胃和腎,糖尿病也能治癒?
7 降血壓的人體特效大藥為何?
8 如何改善失眠,睡個養生覺?
9 「整脊」能根除頸椎病和腰椎病?
10 如何輕鬆自療肩頸疾病?
11 勤做「脊椎健身操」,長壽抗老不生病?
12 如何活用「武當太極拳」祛病強身?
13 按摩是「以人補人」的能量交流?

第五篇 穴位按摩治百病
八大穴位統治眾病,對症取穴,輕鬆自療
1 奇經八脈-道家祕不外傳的養生大法
2 按摩照海穴—治療咽喉痛、肩周炎、失眠
3 艾灸申脈穴—預防流感、增強免疫力
4 按摩內關穴—治療心臟病、躁鬱早衰
5 按摩外關穴—治療耳鳴、耳痛、腰扭傷
6 按摩列缺穴—專治落枕、偏頭痛、頭痛
7 按摩後溪穴—治療肩頸腰椎病、近視眼花
8 按摩公孫穴—治療痛經、脾胃腸病
9 按摩臨泣穴—治療頭痛、腰痛、痙攣、中風
10 道家種陽祕法—探究人體最隱密的陰蹺穴

第六篇 站樁功法養生效果佳
「抱住健康」通經穴,「立禪」養生絕學
1 「抱住健康養生樁」有何奧妙之處?
2 抱住健康養生法的祕訣為何?
3 善於養神的人最健康長壽?
4 站樁是最能調養精氣神的養生法?
5 練養生樁的關鍵祕訣為何?
6 站養生樁後,身體會出現什麼反應?
7 養生樁重在意念,不在姿勢?


推薦序/導讀/自序


作者序
《黃帝內經》藏大藥,一本書說透養生祛病智慧
學中醫之初,老師曾對我說:「從學中醫的角度來講,我這個老師只是一個領路人,病人才是你真正的老師。」
不知不覺中,行醫已經二十多年了。今天的我,對於老師這句話,又有新的感悟,因為很多的本領,確實是從臨床上總結出來的,我珍惜與每一位患者結緣的機會,也在此感謝患者對我的信任,使我在醫學實踐的道路上,不斷地向前邁進。
以《黃帝內經》為師
這些年來,除了追隨老師和「以患者為師」之外,我還要感謝我的另一個老師—書籍。二十多年來,書籍伴隨著我,度過一個又一個難關,遇到棘手的疑難雜症,我都會向這位老師(書籍)請教。在浩如煙海的中醫典籍裡,我對《黃帝內經》一書尤為偏愛,用功鑽研尤深。《黃帝內經》給了我很多治病救人的啟示,並從中領悟出中華養生文化祛病延年之道。
《黃帝內經》由《素問》和《靈樞》構成,文字古奧,博大精深,它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醫學經典著作,幾千年來一直是炎黃子孫尋求健康養生之道的寶藏。
唐代著名的道家醫學大師啟玄子王冰,以自己多年修練道家功夫的體悟,重新整理一個版本,開頭第一篇〈上古天真論〉,即說出養生的要點。可是自王冰之下,近千年的時間裡,因為缺少「體認」的功夫,大部分的學家都在對這部千古奇書進行隨文演繹,以經解經的注解,少有新意,無法理解到其中精妙。
做學問與練功夫密不可分
還記得早年隨師修練道家功夫時,老人家講「做學問」與「練功夫」是不可分開的。他告訴我,傳統文化注重體悟,要經歷幾個階段方可,一要親證;二要體知;三要妙悟,需要「身」與「心」同時證悟。
工作之餘,我把這些年隨師學習的心得和實踐,結合對《黃帝內經》的研習感悟,如實地寫下來與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養生方法。
本書雖然沒有按照前人的習慣,對《黃帝內經》進行注解,但是書中的每一方法,都源於《黃帝內經》之義。現今流行以經解經、隨文演繹的方式,對《黃帝內經》進行解讀,這種方式,讀者可能在養生保健的知識上,對《黃帝內經》有些了解,但缺少具體實用的方法,所以很難從中真正受益,這是一個很大的遺憾。
《黃帝內經》即學即用,挖掘健康養生寶藏
從我本人多年來對《黃帝內經》應用的經驗來看,要想讓大家透過學習《黃帝內經》,並在養生治病上真正有法可循,可能換一種解讀方式會更好。於是我在本書中應用「六經注我」的解讀方式,嘗試與大家分享《黃帝內經》養生祛病的智慧,使每位讀者都能從中獲益。
南宋時期有一位研究儒學的大師陸九淵,他提出一個很著名的治學主張和方法,叫做「我注六經,六經注我」,在此基礎上,他創立有自己獨特風格的儒家學派心學。
「我注六經,六經注我」這八個字,從字面意思來看,也不難理解。「我注六經」,就是要盡量理解六經的本義,用通俗的語言,來進行文本的還原;而「六經注我」,則是要利用六經的本義,反覆體悟其中的道理,來闡釋自己的學術理念。說穿了,就是用自己生命中所領悟到的東西,去理解學到的知識,來與古人之心相契合。而本書就是「六經注我」的結果。
古云:「天地之大德曰生。」所有的生命事物都是因緣際會,既然上蒼賦予我們寶貴的生命,就一定要好好珍惜它,畢竟生命對於每一個人來講只有一次,希望大家在平時從身到心,多關照一下自己,好好呵護它。
《道經》云:「一言半句便通玄,何須丹經千萬卷。」如果大家能從我所述說的隻言片語中受益,吾心足矣!

推薦序
用現代語言剖析《黃帝內經》,落實於生活保健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 何一成
《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醫學經典著作,幾千年來一直是炎黃子孫尋求健康、養生祛病的寶典。許多學者對這部千古奇書加以注解,但較少據其提出具體的保健方法。
武國忠醫師把多年行醫的心得,結合對《黃帝內經》的研習感悟,與讀者一起分享,希望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尋到適合自己的養生法,祛病延年。
掌握不生病的智慧,做好個人健康管理
書中指出《黃帝內經》藏著大藥,但要先從觀念著手,再提出實行方法,《黃帝內經》云:「蒼天之氣清淨,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陽氣是人體最好的治病良藥。他提出神奇保健療法—艾灸,能提神回陽、祛邪除濕,包括關元、足三里等長壽灸法。
身體陽虛濕邪作祟,可能引起哮喘、高血壓、惡性腫瘤等,書中敘述如何自我判斷體內是否有濕,並提出多種祛濕妙法,如按揉承山穴、喝「薏仁紅豆湯」等,也提出吃粥養生保健法。「要想長生,腸中常清」,「龜行氣法」可治便祕、消除鮪魚肚。還告訴讀者預防感冒小祕訣—搓手,以及如何睡養生覺。按摩照海穴與內關穴可美容養顏。列缺穴能治療落枕、偏頭痛。
運動有一個標準,就是以心臟不劇烈跳動,身體微微出汗發熱為宜;運動過度,反而會傷害身體。的確如此,現代醫學指出,每天做30~6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才是對身體健康最有利的。
武醫師以《黃帝內經》為理論基礎,提出許多讀者可具體執行的養生方法,醫藥和心藥並用,在《黃帝內經》的應用價值上,又前進一大步。


文章試閱


「三陽開泰」是升發陽氣的無上心法?
「三陽開泰」不用借助藥物和灸法,就能有效提升陽氣
有一次在外地講扶陽保健,一位聽眾提問:「如果不用藥物和灸法,還能有什麼方法能升發陽氣呢?」對於這個問題,我當時給了一個回答,就是:「減少慾望,飲食有節,起居有常。」
但我自己對這個回答並不滿意,講課回來後,我查閱了大量的道家古籍文獻,發現道教的教理當中,蘊藏著不用借助藥物和灸法,卻行之有效的升陽方法,我對此進行歸納總結,把這個方法稱為「三陽開泰」。

「三陽開泰」開啟人生大運
「三陽」表示陰氣漸去、陽氣始生,冬去春來,萬物復甦。「開泰」則表示吉祥亨通,有好運即將降臨之意。人體的陽氣升發,也有類似的漸變過程,我稱其為人體健康的「三陽開泰」,即動則升陽、善能升陽、喜能升陽。

動則升陽
名醫華佗創編的《五禽戲》中有句至理名言:「動搖則穀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人只要動一動、搖一搖,就氣血流通,百病不生了。
「動搖」正是對「動則升陽」最好的詮釋。現代社會以腦力工作為主,人大多動搖的是精神,不動的是身體。上班時坐辦公室,出門坐車,回家又坐在沙發上看整晚電視,一天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坐著。不動,則陽氣不得升發,氣血都淤滯。長此以往,身體怎能不病呢?
動搖精神,損耗的是我們的陽氣;動搖身體,則能升發陽氣。想要身體健康,就一定得先讓身體動起來。中醫有句話:「陽光普照,陰霾自散。」如果你體內陽氣嚴重不足,陰氣過盛,可以選擇一些柔和舒緩的傳統功法,如養生樁、五禽戲、八段錦、太極拳等。運動有一個標準,以「心臟不劇烈跳動,身體微微出汗發熱」為宜;運動過度,反而會傷害身體。

善能升陽
道家名著《太上感應篇》中,對「善」作了三個定義,第一是「語善」;第二是「視善」,第三是「行善」。

「善」的定義1 語善
「語善」就是說一些鼓勵人、激勵人、柔和的話語。在這種肯定的、正向的、陽光的語言激勵下,人的陽氣就會持續得到升發,身心都會得到平衡的發展。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講的就是「語善升陽」的道理。

「善」的定義2 視善
「視善」就是要讓眼睛經常去看美好的事物。風景秀麗的名山大川,是天地間的大美,所以久居塵世的人,要經常出去看看,以此養目調心。親近大自然的過程,也是與天地交換能量、升發陽氣的過程。
眼睛是心靈的視窗,眼睛所見之物,反過來也會影響心靈,生活中不要總看到社會、人生的陰暗面,凡事要多看陽光、積極的一面。

「善」的定義3 行善
四川汶川大地震時,無數人伸出關愛之手,捐出善款;有些人做義工,親自去支援災區,這都是行善的表現。又如,一個老人拉著一車資源回收物,爬坡時上不去了,這時你幫他推一把,過了這個坡以後,他回頭向你道謝。這個時候,你心裡是什麼感覺呢?一定會感覺暖暖的,這種暖,就是陽氣升發的表現。
不管是語善、視善,還是行善,都是在講做人做事要去掉私慾,內心光明磊落,多為他人著想,那種「累在身、暖在心」的感受,也能祛病延年。

喜能升陽
古人說「喜則陽氣生」,這在生活當中應該是很容易做到的。多想一些高興的事,看一些令人愉快的節目,聽自己喜歡的歌曲,讀自己喜歡的書,空閒時多做自己喜歡的事,都可以升發人的陽氣。

利用沖喜治病轉運
喜能升陽,最典型的應用就是「沖喜」。按照道家的觀點,沖喜是很高明的升陽方法,沖喜沖掉的是身體的邪氣,換回的是正氣,過去的人用辦喜事的方法來治病或轉運。久病或長年體弱的人,刻意地辦個喜事,對病情是很有幫助的。實際上,「沖喜」是借助外在的環境,改變病人的身心狀態。
陽氣旺盛,不僅不會受到病邪侵害,還能使人的精神平和愉悅,心想事成。所以,升發陽氣,也是改變命運最好的方法。

武醫師養生帖
什麼時候運動最好?
在運動時間的選擇上,按照「動則升陽、靜則生陰」的原理,上午和春夏,都屬於陽長陰消的階段。陽主動,動則升陽,所以陽虛的人應該在上午運動;反之,傍晚和秋冬,屬陰長陽消的階段,陰主靜,靜則生陰,所以陰虛的人當然應選擇傍晚靜養,效果會更好。

身體陽虛,是「濕邪」在作祟?
外寒和內熱交織而成濕邪,是人體罹病的主因
北京奧運期間,有個病人晚上熬夜看比賽,還吃了很多冰淇淋,第二天覺得發燒了,當時體溫不到攝氏38度,到社區醫院門診打點滴,打完以後,仍不見效果。於是他來電求助,此時他的體溫已經升到攝氏39度多。
他告訴我怕冷,我馬上問他:「怕冷的時候,想不想蓋被子?」他說:「想蓋被子。」我隨即給他開了一個很簡單的藥方,兩小時後,高燒就退了。

濕邪無處不在,伺機侵犯人體
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東漢偉大的醫學家張仲景在他的著作《傷寒論》中說:「身大熱,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
這段話就是說,發燒的人雖然體溫很高,身上卻反而感覺寒冷,想多穿衣服,表明體內寒氣很重,寒邪都侵入骨髓了。若此時再用抗生素等寒涼藥物,吊點滴消炎退燒,反而會把外在的寒濕之氣,直接帶進體內。
古代人忍飢受凍,疾病以寒邪為主,用熱藥就可以直接對治。如今,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單純的傷寒已經很少見了,反而是外寒和內熱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濕邪」。
真正的「寒症」並不多見,主要是以「濕邪」為主。濕為陰邪,遏傷陽氣,阻礙氣機。換句話說,陽虛就是濕邪在作祟。

為什麼夏天感冒的人比冬天多?
門診時,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冬天很少見到真正著涼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可能有人會產生疑惑:「武醫師,您說反了吧?冬天氣溫低,受寒濕侵犯還容易理解,但夏天這麼熱,怎麼還有寒濕啊?」剛學醫時,我也曾經有過這樣的疑問,直到領悟到中醫的實質後,才慢慢解開這個謎團。
現代人生活在一個冬有暖氣、夏有冷氣的環境中,對四季的感覺越來越不分明。夏天該出汗的時候,卻吹冷氣,導致汗液揮發不出來,淤積體內;冬天用暖氣,穿件薄衣還冒汗,陽氣外越,藏不住精氣。
人體在這種環境的狀態下最容易生病,皮膚開合的功能下降,抵禦病邪的能力越來越差,極容易導致體內濕邪堆積,造成陽氣虛衰。濕邪對人體的傷害,比寒邪還要大。
酷暑時節,人貪圖冷氣,愛喝冷飲,愛吃涼菜。一杯冰鎮啤酒下肚,從裡到外、從頭到腳,都透著涼快勁。殊不知,為貪圖這一時之快,同時也將濕邪深深地埋在體內,成為困擾我們健康的一大隱憂。

吃什麼能祛除體內濕氣?
每年七、八月叫「長夏」,此時濕氣當令,人體中的脾與之相應。濕在中醫裡又叫「陰邪」,而脾為至陰之臟,喜燥惡濕,所以「脾」氣在七、八月時最旺盛。
如果長夏濕氣過盛,就容易損傷脾臟。同時,脾主運化水液,它的特點是陽氣易衰、陰氣易盛,濕邪侵犯人體後,最易傷害脾陽,而脾陽的虛弱,也進一步助長濕邪的侵入。
有人喜歡吃豬肉,豬肉性味鹹寒、助痰,肉吃多了,也會導致痰濕。如果感覺體內濕重,最好吃一段時間的素食;長期吃電鍋煮的米飯,也容易造成體濕。體濕的人,可多吃薏仁紅豆湯或鍋巴來解決。喝一陣子薏仁紅豆湯之後,再喝小米粥來補補脾胃,久而久之,就能健脾化濕。

固護陽氣,提升人體自癒力
有句古話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被濕邪侵害的人,好像身上穿了一件濕衣服,頭上裹了一條濕毛巾,濕濕黏黏的,難受極了!濕與寒在一起叫「寒濕」,與熱在一起叫「濕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濕」,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濕」。濕邪不去,無論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般不切實際。
很多人患有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其實這些病都和濕邪、痰濕有關。濕邪性黏膩重濁,濕氣向下走,就容易聚集在腰部以下,造成膀胱腫瘤、攝護腺肥大增生等病症。濕氣在體內排不出來,甚至會導致一些怪病發生,如嗜吃土塊、磚頭、牆皮、生米等異物,這是身體濕邪很重的表現。
所幸我們還有祛除濕邪的根本方法。既然濕邪會導致體內陽氣不足,引發多種疾病,我們就努力守護好身體的一輪暖陽。只要固護好自身陽氣,身體也就有了自癒大藥。

武醫師養生帖
冷氣千萬別吹整晚
夏天蓋著被子吹冷氣,會讓寒冷的濕邪之氣直接侵入人體,所以現代人真正受寒,往往是在夏天時節。冬天天冷,人都很注意保暖,反而沒有那麼多受寒的人。夏天開冷氣本無可厚非,但切記一定不要讓冷氣對著人吹,更不要睡覺時冷氣開整晚,特別是蓋著被子吹冷氣。

如何自我診斷體內是否有濕邪?
「晨起三部曲」-觀察起床、如廁、漱洗時的身體狀況
上文提到濕邪對人體危害甚大,那麼,不懂中醫的人,要如何知道自己身體裡有沒有濕邪呢?這裡我推薦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我把它稱為「晨起三部曲」。

首部曲:起床時看感覺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頭發昏、打不起精神,或是像穿了一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可以肯定你體內有濕邪。
此外,早晨起來,若是感覺小腿肚發痠、發沉,這也是「濕」的典型特徵。這時不妨試試一個祛濕妙方-點揉「承山穴」。

第二部曲:如廁時看大便
清晨如廁時,可以觀察一下大便是不是黏在馬桶上,沖一次水還沖不乾淨。不方便觀察馬桶的,也可以觀察衛生紙,正常的話,用一、兩張就夠了,如果三、五張紙反覆擦也擦不乾淨,就說明體內有濕邪。
大便的顏色和形狀,也可以幫助判斷體內是否有濕邪。正常的大便應是金黃色香蕉狀的,但現在很少人有這種健康的大便了。在體內有濕邪情況下,大便的顏色發青,溏軟不成形,總有排不乾淨的感覺。時間長了,宿便產生的毒素積留在體內,則百病叢生。

第三部曲:漱洗時看舌苔
上完廁所後,我們通常就開始漱洗了,刷牙前我們不妨抽出幾秒鐘,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舌頭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們的身體狀況。
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舌苔薄白而清淨,乾濕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頭達不到這些標準,就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
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說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
此外,也可以觀察刷牙時是否有噁心感,很多人總是告訴我說,一刷牙就嘔吐、噁心,喉嚨裡面總是有牽絲、不乾不淨的感覺,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一點點。這種症狀,亦是體內有濕的表現。
養生之道,貴在日常的生活細節。想要長保健康,就從每天起床後對著鏡子中的自己道聲「早安」開始吧!

依時令擇食,是最高的養生境界?
吃當季的食物,是獲取天然能量最好的滋補方法
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身體不舒服的原因也不一樣。比如說,同樣的食物,你可能吃了養生,長精神增力氣,別人吃了可能是「戕生」。什麼是「戕生」呢?就是對身體造成傷害。
比方有人問我:「胃痛怎麼辦?」「吃不下怎麼辦?」沒有前因後果,我也只能雙手一攤。如果對方實在追問得緊,我倒是可以獻上一個體驗多年、行之有效的「萬靈丹」,此乃壓箱底的寶貝,只有四個字-隨「脾」應變。

順應四時的飲食養生法
隨「脾」應變這四個字,說起來其實一點也不難,就是「我該吃什麼食物,總會比別人提前一點知道」,所以我的脾胃總是很難受傷,其實,我只不過是順應四時季節的變化而已。

春天宜食青綠色、清淡的食物
春天主升發,所以青綠色的食物在春天要升發出來。適合春天吃的食物有什麼呢?最常見的是菠菜、芹菜等,這些都是在春天大地升發時,首先長出來的。在春季,多吃一些富含葉綠素的植物,能保持我們的體內陰液充足。同時,春天主風,容易使人口渴,飲食上也要以清淡為主。

夏天宜食紅色的食物
夏天主心、主南方,呈現的是一派「火德」之象,它的顏色是紅的。按照這個道理,自然界給了我們很多適合這個節令的水果,如西瓜、番茄、櫻桃等,即是常見的紅色水果。在這個紅色當道的季節,天氣越熱,我們越要保持人體水分充足,不被迅速地蒸發出去,吃這些食物,是獲取天然能量最好的滋補方法。
順帶一提,我有時候出去應酬吃飯,大冷天時,餐廳的服務員常常在用餐完畢後擺上西瓜拼盤,美其名曰水果贈送招待,朋友讓我嚐嚐,我總是婉言謝絕。在這裡告訴大家一點,盡量不要吃這種非當令的蔬菜和水果,溫室裡生產出來的水果,不是靠日月精華來長熟的,表面雖然呈現火德之象,實際上卻無火德之質,吃了對身體也沒有什麼益處。

秋天宜食營養易消化的食物
快到秋天時,粉紅的桃子逐漸成熟,桃子是很營養的,之後,蘋果也開始變紅,到了八、九月,金黃色的梨上市了。由此可以看出,果實的顏色由深轉淺,是一個漸變的過程,所以說,跟著季節吃東西是很有好處的,既能滿足口味,又能調養脾胃。
中國北方有一個習慣,就是「貼秋膘」,意謂吃肉進補。人經過夏天後,脾胃比較虛弱,所以貼秋膘時,可先補一些富有營養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如魚類、蛋類,或山藥、蓮子等,把脾胃功能調理好,然後再吃牛肉等熱性食物。
有人喜歡一立秋就「貼秋膘」,我覺得不是很合適。比如說,現在是「秋老虎」當道,天氣還很熱,這個時候貼秋膘,人就容易上火,導致牙齦腫痛或大便乾燥、眼睛泛紅等症狀。
那麼,什麼時候吃肉進補呢?得看「天時」。只要天氣開始轉涼了,就可以開始了。

冬天宜食羊肉補身
冬天要怎麼調節飲食呢?冬天吃點羊肉補補身子,尤其是寒涼體質的人要多吃,熱性體質的人則少吃點。吃肉是講究技巧的,不能貪吃。
入冬以後,羊肉爐、薑母鴨等熱性的食物較為流行。若當時天氣並不冷,大家卻還大吃羊肉,可能會導致溫病的發生。因為我們的運動量不夠,若還像往年那樣吃羊肉,就會上火、生病。很多感冒在春節前後爆發,都和這個飲食習性有關。
冬天應該多吃大白菜、蘿蔔等的時令菜,盡量少用那些反時令的蔬菜,比如,紅色的番茄就該少吃。
冬天是一個藏精氣的時節,飲食結構一定要合理搭配。尤其是暖冬,應該少吃肉食、多吃青菜、多喝粥,用山藥、紅豆熬粥食用,還可以有效降低感冒的機率。
中醫非常講究天人合一,人秉天地四時之氣而生,飲食上也應順應自然萬物的生長規律。隨「脾」應變,是一條健康的飲食法則,也是一種生活態度。這樣才能充分地滋養我們的身體,使我們的生命力綿綿延長。
武醫師養生帖
吃梨不腹瀉的祕訣—吃梨也吃酸梨核
有人秋天吃梨後會腹瀉,這是怎麼回事呢?因為梨本身是甜潤的,性偏寒,所以體質寒涼或腸胃偏寒的人吃完梨後會稍微腹瀉。
建議吃梨之後,把梨核順便也嚼了。有人會問:「梨核這麼酸,怎麼嚼呀?」其實恰好就是這種酸,發揮一種「收斂」的作用,能避免腹瀉的狀況發生,這在臨床上屢試不爽。

武國忠 作者作品表

治療16種上火發熱症

人體自有大藥(修訂版)

固脾補氣不上火食療方

長命百歲養生智慧

跟著中醫學養生通經活血調理體質

跟著中醫學養生通經活血調理體質

中醫名家研究 黃帝內經養生祕訣

中醫名家研究 黃帝內經養生祕訣

破解養生玄機 活到天年的祕密

破解養生玄機 活到天年的祕密

吃對營養身體不上火

養陽氣

活到天年3:人體通補養生手冊(紀念典藏版)

活到天年3:人體通補養生手冊

活到天年2:黃帝內經使用手冊(紀念典藏版)

活到天年2:黃帝內經使用手冊

活到天年(紀念典藏版)

活到天年

人體自有大藥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