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經.理性的浪漫:大乘主義的自由之路
 
作者: 羅卓仁謙 
書城編號: 1441623

原價: HK$100.00
現售: HK$95 節省: HK$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商周
出版日期: 2018/12
頁數: 224
尺寸: 14.8x21
ISBN: 9789864775910

商品簡介
商品簡介


有「無明」與「欲望」的問題?
其實「妄想」才是問題的根本!

釐清困惑,利人利己,從「心」開始
真正實踐「認同請分享」的修行之道

★大寶法王親自指導的二十世代時尚學者羅卓仁謙,
繼《辯經‧辨人生》之後,闡揚「辯經」精神第二彈!

《辯經・辨人生》中的重點在一切佛法的基礎——四聖諦,從較接近原始佛法的詮釋角度,來解釋四聖諦與我們的關聯,作為個人修練的指標。但是,這樣的修行結果是:痛苦沒有了、什麼都沒有了。也就是原始佛法的修行觀是在追求「終結」輪迴。

而本書就在告訴你,「沒有了」之外還有另一條路——大乘利他之道。任何一個生命,只要有這個心,有這個意願,就可以開始大乘的利他之道,進而「創造」出有人生意義的成佛之道。

許多人接觸佛法,其實不是只是因為單純自己生命有什麼問題,往往是有更進一步的追求,或者是希望透過個人的修行,利益親友。這樣的動機、抱持這樣想法的人,建構出了適合他們的大乘佛法。而這條道路是什麼呢?就是利他之道。

本書所要介紹的大乘之法,讓你不需要放下什麼既有的生活模式、責任與型態,才能實踐大乘、才能開始訓練自心、才能得到解脫;我們唯一要謹記的,是大乘的價值觀與行動力,這兩者是大乘的根本,往往被譬喻為鳥的雙翼。一旦學人依照著這個核心來實踐,就能透過漸漸瓦解「主觀」進而瓦解「妄想」,相對於原始佛法認為的無明和欲望,大乘佛法認為「妄想」才是問題的根本。這也是為什麼,這樣的雙翼修行能夠達成效用。

你可以透過本書,認識到一種「戒、定、慧」以外的修行之道,並讓你對佛法的彈性與效益有更多理解。


作者簡介


姓名:羅卓仁謙
九○後熟悉漢、藏、梵、英四語的佛學學者。十三歲就到印度專業學院(RDI,Rigpe Dorje Institute)留學,學習藏文和梵文。由於天資聰穎,赴印的第三年,就成為噶舉學派之中最有名的辯論者,也是唯一的華人。第四年離開了學院,出任學派中的教育顧問。之後輾轉到日本學習一年,然後返回台灣,教導一群碩士、博士生藏文與佛學。
目前亦擔任藏傳佛教噶舉派在印度與尼泊爾、不丹所有佛學院的教綱管理組織——教學部編輯組成員,身為唯一的華人、在家人與最年輕的成員,與學派內一時之選的藏人學者們每年開會,共同規畫著教派的學習計畫。且受大寶法王親自指導,進行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的研究,並為法王在2016年、有史以來第一場中文講座,出任撰稿人一職。
羅卓仁謙擅長以佛學回應世界,宣揚辯思與覺察能力的重要性。因有藏文與漢文佛學文獻的底蘊基礎,加上慣於用邏輯思辨和實修經驗的綜合,努力推動「佛法影響世界」這個主軸,積極參與對社會有影響的活動。著有《辯經 辨人生》、《別讓世界的單薄,奪去你生命的厚度》。另外亦擔任「The New Lens關鍵評論」網站專欄作家、《GQ》網站風格評論專欄作家。

FB:羅卓仁謙 https://www.facebook.com/lodrorinchen
PRESSPLAY即時佛法學習平台:https://goo.gl/8p4pPq
Line:羅卓仁謙

相關著作:《辯經 辨人生:羅卓仁謙 快狠準說佛法,升級你的辯思與覺察能力》


書籍目錄


導言輪迴Game Over,然後呢?

Ch 1 佛陀,很了不起嗎?
   不完美的阿羅漢、完美的佛?
   背錯經典?
   誰是正統?
   多面向來呈現佛,惟獨沒有佛像
   佛好了不起?佛被神聖化了
   佛法與時俱進的詮釋
   佛為何了不起?《本生經》的故事
   少數人的成佛之道
   少數人成佛→到處都是佛
   修行的目的是什麼?
   佛有可能了不起嗎?有漏無漏
   重要的是四聖諦
   利他精神的發酵
   佛了不起之因:利他主義
   關於「愛」的不同定義與表現
   愛與智慧
   修行者的本質
   入世→利他→成佛
   利他會怎樣?客觀價值不存在

Ch 2 我們有沒有獨立存在的「心」?
   浪漫唯心的大乘佛法:沒有客觀價值的存在
   機械唯物的原始佛法:我們的經驗(心)是如何構成的?
   為何原始佛法會如此定義經驗的構成?
   享樂主義是「斷見」,禁慾主義是「常見」
   介於宿命論與靈魂觀之間的原始佛法因果觀
   大乘、小乘分裂之始
   「心是不是絕對出自於物」的辯論
   「轉世理論」的辯論
   「佛身不滅」的詮釋
   為佛法思想帶來豐沛養分的大乘佛法

Ch 3 成佛旅途:利他
   什麼是「利他」?怎樣才算是好人、好的行為?
   出家、在家的修行目標不同
   在家人如何修行?
   宗教,哲學化
   超越世間道和小乘佛法的大乘利他主義
   大乘獨有的實踐利他之道:六波羅蜜
   利他之道從忍辱開始
   大乘特有的利他觀
   大乘最獨特的思想:空性
   把空性思想挖得更深的「五蘊皆空」
   不被成見所束縛的「緣起性空」
   回到「內心」

Ch 4 緣起性空是怎麼一回事?
   大小乘皆以原始佛法為土壤
   小乘中的科學與真實
   大乘中的哲學與真理
   大乘跟小乘的道德標準不同
   勝義諦vs世俗諦
   「萬法唯心」的詮釋

結語大乘佛法並非「取巧」


推薦序/導讀/自序


導言輪迴Game Over,然後呢?

二○一七年寫完《辯經‧辨人生》後,我把大量的時間投入在教育一批儲備師資的訓練,從基礎的佛法發展開始,循序漸進介紹大乘佛法、密教的思想。
某次課程的主題是「菩提心」,當天早上在備課的時候,我坐在餐桌旁邊看著資料、在電腦上打下一筆又一筆的重點,我女朋友坐在我旁邊吃早餐。那時我突然靈機一動,問了她一個問題:
「你想成佛嗎?」
「不想啊。」她白了我一眼(她也算是佛教徒):「成佛很累欸。」
「嗯,也是。那,妳希望下輩子再轉世來輪迴嗎?」
「不希望啊,生活也好累。」
「但如果不轉世,然後什麼都沒有,死掉就徹底死掉了,妳覺得如何?」
「好像也不太對勁!」她皺著眉頭,手上拿著吃一半的三明治,沉思一下後說:「我以為不轉世,就是去一個什麼更棒的地方欸。」
「嗯,如果妳想要不轉世、去一個更棒的地方,那除了成佛,沒有第二條路欸。」我笑一笑。
「那我只好選擇成佛了。」她聳聳肩:「可是我覺得成佛好難喔,修行菩薩道也很難,你看XXXX還有XXX都好辛苦……」
她的mur mur自動被回到電腦上的我消音了。我覺得,這段對話最適合用來解釋菩提心、解釋大乘、解釋這本書。

《辯經・辨人生》中,我把重點放在一切佛法的基礎——四聖諦,特別是從較接近原始佛法的詮釋角度,來解釋四聖諦與我們的關聯;十六個章節敘述的,正是四聖諦的發展過程。但是在最後一章,我刻意、但也不刻意地對修行的結果下一個終點:沒有了、什麼都沒有了。
換句話說,原始佛法的修行觀,從一開始就是在追求「終結」輪迴,追求「不受後有」、追求「沒有」:沒有來生、沒有轉世、沒有一切。因為只要「有」,就是有漏、就是苦。然而,不少朋友在讀完《辯經・辨人生》之後,跟我的女友有一樣的反應:蛤?沒有了?真的沒有嗎?那……
說不上來,對吧!
正是這句「蛤?」、這群「那……」的疑問,催生了大乘佛法,提出了基於原始佛法的基礎,所開展出的第二種修行之道:成佛之途。換句話說,相對於只追求「終結」有漏的原始佛法,你還有另外一條路可以走:「創造」出人生意義的成佛之道。這也是本書的重點所在。
「成佛之道」這條路說起來比原始佛法的樸素道路困難,但也可以說它比原始佛法的途徑簡單,單看你適合什麼、你看待事情的態度是什麼。
以我自己的學生為例,就是典型的例子:有些對於獨居、投入禪修的生活特別有興趣,這些人或許就較為適合原始佛法時代的修行技巧。而有些人更喜歡與他人接觸,喜歡為他人創造快樂,對於帶領大家一起向前行有更大的熱忱,這些人或許就更適合大乘佛法的技巧。用更長遠的角度來看,佛法的健全發展,這兩者也是缺一不可:單純的前者,會讓佛法失去「人味」、能夠普及的受眾越來越少;而單純的「後者」,則會容易讓佛法世俗化,為求廣度而犧牲其深度。
如前所說,在《辯經
羅卓仁謙 作者作品表

辯經.理性的浪漫:大乘主義的自由之路

辯經辨人生:羅卓仁謙快狠準說佛法,升級你的辯思與覺察能力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