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電影物語
 
作者: 蕭菊貞 
系列: MARK系列
書城編號: 1444230

原價: HK$110.00
現售: HK$104.5 節省: HK$5.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 2018/11
頁數: 331
重量: 250 grams
ISBN: 9789862139387

商品簡介


《餐桌上的電影物語:美食、人性與慾望的浮世對話》


24部經典電影的人性料理饗宴!
以料理為引線,認識電影的敘事方法,
剖析電影中的社會、階級、心理與生命課題。

從小到大我們總是被期待著成為好人,優秀的人,成功的人;當然也包括成為聽話的人,聽爸媽的話、聽老師的話、聽老闆的話、聽那些握有權力者的話,但很多時候我們並非真心服從,我們不願意臣服,也不甘願接受命運的安排,更不願意成為失敗者。於是心裡有太多壓抑的情緒需要出口,有太多的慾望渴求解放,有太多的禁忌想要打破,有太多的秘密想要曬太陽。

所以人們愛吃、愛看電影,期待快速療癒受傷的心靈,找到情感的共鳴,在一餐內快速提升血清素,在兩三個小時內,滿足現實中不能實踐的渴望,甚至為自己的孤單與挫折找到一些安慰。

而電影需要故事,故事需要衝突,人性裡隱藏的矛盾與衝突,在現實中解決不了,正好電影可以幫你完成;食物裡夾帶著太多的慾望與記憶,曖昧不明卻又喬裝得若無其事,正好跟電影的特色合拍。於是乎美食、人性和慾望,美妙地在電影的餐桌上,進行著一場華麗的浮世對話。

本書選了24部經典電影,以「美味之下的偷渡」、「美食裡的寂寞慾望」、「餐桌上的家滋味」、「料理場上的人生競技」四大主題跟讀者分享。一起品嚐電影作者的色、香、味藝術表現,剖開故事中的社會意識與價值觀,一窺作者的觀點,當然你也可以灑上自己的調味料,那是只屬於我們的人生滋味。

名人推薦top

名家推薦

李明璁(作家)沈邑穎(《經絡解密》作者)董成瑜(鏡文學總編輯)劉梓潔(作家、編劇)鄭秉泓(影評人)鴻鴻(詩人、導演)藍祖蔚(資深影評人)

好評推薦

有兩種滋味最難用文字表達,一個是食物,一個是電影。食物要用味覺品嚐,電影要用視覺和聽覺領略。好不好吃、好不好看,其實非常主觀。別人講得再好,你也不見得能被說服。然而,菊貞用文字傳述這兩者交互作用的滋味,不是要扭轉你的主觀,而是以一個資深電影創作者的敏感與眼界,示範品味的門道。由於都是經典電影,所以沒有劇透的疑慮,反而能在夾議夾敘的抽絲剝繭當中,展現說故事的魅力,並剖析魅力的根由,讓人豁然解悟。

這24篇文章不止是美食與電影的小百科,更是人性與慾望的大觀園。學到這兩把刷子,不但讓你更懂得吃、更懂得看,還能深入更多音樂、時尚、政治、文化的面向,以及最重要的,學會怎麼理解生活裡的點點滴滴。鴻鴻(詩人、導演)

《餐桌上的電影物語》有24則故事,有的從食材切入,有的從人心出發,即使只是平凡至極的烏鴉蛋披薩到午餐便當,或者是很難與罪惡一刀切割的美味巧克力,最終都呼應著禪宗六祖的那句「風吹幡動」的偈言:「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讀著蕭菊貞的文字,從舌動,意動到心動,亦有一場文字的饗宴了。藍祖蔚(資深影評人)

蕭菊貞以她身為紀錄片導演的敏銳之眼,娓娓道來24部電影的美麗與哀愁,而這些精彩故事的交集,正是食物。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芭比的盛宴》到今年剛問世的《小偷家族》,從印度《披薩的滋味》到台灣《總舖師》,片中形形色色的食物豈止是食物而已,它們既是奢華享受,也是觸媒手段,還肩負維持生命與寄託情感的功用,食物即生活,就食、用餐和烹調,不只是一門技藝,同時更是人生哲學。鄭秉泓(影評人)

如果電影是「生活在他方」最適切的索引,銀幕裡外與各種人生虛實交錯的飲食,便是出現頻率最高、聯結最廣的語。菊貞巧妙料理五感,把觀影經驗帶到另一層次。讀畢不僅想重看一次佳片,更想同時再來一盤與一杯啊。李明璁(作家)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二個小時的電影濃縮了許多精彩的人生故事,蕭導以24部電影為例,揭開隱藏在餐桌美食下層層疊疊的人性慾望,理性與感性兼具的加以剖析,令我十分佩服,果然處處有學問,電影藝術裡也藏有中醫精神!沈邑穎(《經絡解密》作者)

作者top 作者介紹

蕭菊貞

資深紀錄片導演。曾任記者、專欄作家、戲劇監製、編劇、導演。現為清華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

喜歡說故事,在大學四年級時發現影像的迷人力量,於是開始拍攝紀錄片,《紅葉傳奇》(1999)和《銀簪子》(2000)連續兩年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台北電影獎、紀錄片雙年展台灣獎,並入圍阿姆斯特丹紀錄片影展國際競賽,以及山形影展等重要國際影展,對於台灣的紀錄片風潮起了帶動作用。監製電視戲劇作品亦多次獲得金鐘獎及亞洲電視獎肯定。

著有《銀簪子-終究,我得回頭看見自己》、《大毛&Coffee:一個紀錄片導演與流浪狗的故事》、《蔬果密碼:中醫師與營養師的健康對談》、《導演的人生筆記:光影背後的感動與追尋》、《我們這樣拍電影》、《故事的秘密:寫在劇本之前的關鍵練習》。

目錄 top

餐桌上的電影物語:美食、人性與慾望的浮世對話-目錄導覽說明


名家推薦
序曲:人性料理的盛宴

1 美味之下的偷渡
戀戀銅鑼燒:看!櫻花真美
披薩的滋味:烏鴉蛋與資本主義披薩
香料共和國:在政治的天空下,捻一抹鄉愁的滋味
靈魂餐廳:無關階級,誰才能品嚐到美食的靈魂?
芭比的盛宴:食物是罪惡還是恩典?
濃情巧克力:北風帶來的魔法巧克力
美味不設限:印度咖哩與法國料理的階級對抗

2 美食裡的寂寞慾望
美味情書:便當盒裡的愛情渴望
美味不孤單:當型男主廚遇上厭食美女
刑男大主廚:美食、性與權力的角力擂台
歡迎光臨愛情餐廳:盡覽人生百態的現代浮世繪
完美陌生人:分食秘密的危險饗宴

3 餐桌上的家滋味
飲食男女:人之大慾,不想也難!
海街日記:被思念圍繞的味覺記憶
吐司,敬!美味人生:以愛為名的美食爭霸戰
小偷家族:最壞的日子也有最快樂的餐桌時光
小森食光─夏秋冬春:來自土地的療癒力量

4 料理場上的人生競技
巴黎御膳房:尋找奶奶料理的美食記憶和溫度
美味關係:闖關成功也跨越不了的文化距離
料理鼠王:超現實的人鼠狂想曲
食神:虛實之間的人性料理
料理絕配:料理是生活的藝術
五星主廚快餐車:古巴三明治的真滋味
總鋪師:人鬼神的美食競賽

序/導讀 《餐桌上的電影物語》top

序曲
人性料理的盛宴

從小到大我們總是被期待著成為好人、優秀的人、成功的人;當然也包括成為聽話的人,聽爸媽的話,聽老師的話,聽老闆的話,聽政府的話,聽那些握有權力的人的話,但很多時候我們並非真心服從,我們不願臣服,也不甘願接受命運的安排,更不願意成為失敗者。每個人內心都有太多壓抑的情緒需要出口,有太多的慾望渴求解放,有太多的禁忌想要打破,有太多的秘密想要曬太陽。

所以人們愛吃、愛看電影,期待快速療癒受傷的心靈,找到情感的共鳴,在一餐內快速提升血清素,在兩小時內,滿足現實中不能實踐的渴望,甚至為自己的孤單和挫折找到安慰。

而電影需要故事,故事需要衝突,人性裡隱藏的矛盾與衝撞,在現實中解決不了,電影正好可以幫你完成;食物裡夾帶著太多的慾望與記憶,曖昧不明卻又喬裝得若無其事,正好和電影的特色合拍。於是乎美食、人性和慾望,多麼美妙地在電影的餐桌上,進行著一場華麗的浮世對話。

在《餐桌上的電影物語》這本書中,我選了24部電影上菜,在「美味之下的偷渡」、「美食裡的寂寞慾望」、「餐桌上的家滋味」、「料理場上的人生競技」四大主題桌上與讀者分享。我們不必相識,不必有責任與義務,就是一起好好享用這二十四道電影,品嚐電影色、香、味的藝術表現,剖開故事中的社會意識與價值觀,一窺作者的觀點。同時也可以一邊灑上自己的調味料,那是只屬於我們的人生滋味。你可以喜歡,可以感動,可以有意見,可以邊吃邊吐骨頭,因為這是一場電影與觀眾之間約定好的秘密派對!

對了,難免劇透,勿喜勿怨。

食物油封著成長的記憶

記得應該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我就會跑進廚房玩,喜歡跟在媽媽前後繞著,看看她怎麼料理食物,大菜我不懂,光是看著料理的小魔術就很滿足,例如油鍋下菜前放進幾顆拍碎的蒜頭,總是瞬間散發出一股溫暖的香味;簡單的蛋花湯關火前,淋上幾滴麻油,湯就多了滋潤的口感;青菜要大火炒,菜梗、菜葉要分批下鍋;還有媽媽拿手的客家菜,封高麗菜、封冬瓜,那一大鍋的熬燉,整顆蔬菜窩在鍋裡的模樣和香味真是太有趣了,我總是忍不住去掀開鍋蓋,看一下它的變化,而媽媽肯定在後頭嘀咕,「不要打開!熱氣會跑掉了!」

其中最讓我難忘的就是媽媽做的饅頭、包子,雖然已經是小時候的滋味,但現在仍可毫不猶豫的說出,那是我至今吃過最好吃的饅頭和包子了。尤其是看著麵糰從黏糊糊的一團水跟麵粉的混合物,膨脹~膨脹~,變成白胖胖的模樣,真是太可愛了!最後放進蒸籠,它們又會再長大一次。等待的時間裡,整屋子都是白麵糰的香味,每次我都會自己捏幾個不同形狀的饅頭,證明那是我做的,然後等爸爸回家時,向他炫耀……。後來在外頭工作,只要在路上聞到手工饅頭店家散發出蒸籠裡的麵糰香味,我一定會停下來買幾顆,但說也奇怪,就是吃不到媽媽的那款滋味。

寫稿至此,好像又聞到蒸籠裡飄散出水氣瀰漫的麵香味,就像一提到粽子,我總會想起整條巷子一起大鍋蒸粽子的記憶,媽媽們聚集在大鍋邊,我們一群小孩在旁邊嬉鬧著,粽子的香味真是太美妙了,粽葉的草葉香、米香、炒過的香菇、滷肉香……,很難不讓人動心,明明才吃過午飯,但一串粽子起鍋,我立刻又可以吃上一大顆,尤其自家包的粽子,餡料更是又大又多……。到底是嗅覺記憶,還是味覺記憶牽動著我的情感呀,難以分辨。
 
食物就是那麼神奇,不只提供了身體養份,也安撫了我們的飢餓感與焦躁不安,還陪著我們一起成長,一起經歷著生命中的點點滴滴,彷彿也把我們的成長記憶包裹在食物裡一起油封,儲存起來。

還記得高中時期在高雄五福路上的德州炸雞店,不是喜歡炸雞,而是有一天下著滂沱大雨,我在二樓的大窗內,看著雨中街景、人群,那一幕疏離中的孤獨感,深深觸動了當時大女孩的心事。之後每次看到炸雞店,我都會想起那場午後大雷雨中的窗外景象,那片大玻璃,彷彿是侯孝賢導演《風櫃來的人》當中,大男孩們被騙爬上未完工的大樓,朝外看出去的鏤空景框。當時,我也從大窗戶看著外面的世界,人們在雨中狼狽,而我安靜地看著,這就是我的炸雞記憶。

到了大學時期,我不記得吃過什麼,唯一有的印象是社團(那時辦報,雙週刊)年終聚會,大家總是喝得爛醉,那是看藝術電影、讀哲學書、滿肚子憤怒與困惑的年代,我對竹葉青、紅葡萄酒和啤酒的味道就從那時刻建立起連結,現在想想有點好笑,當時就是狂。而現在大概只剩下對咖啡的嗜好。

所以當我看到《香料共和國》、《海街日記》、《小森食光》這類電影時,濃濃的食物與記憶的刻痕,總是感到特別有滋味。

餐桌上的食物以文化背景和社會階級的桌腳托著

餐桌上的食物,與家庭的文化背景和社會階級息息相關,尤其是外省眷村的廚房更明顯,來自大江南北的家鄉味,擠在仄陋狹小的眷村裡相聚,看你餐桌上偏好的食物屬性、口味(甜、酸、辣),就可以猜到你是哪裡人,更不用提每個地區都有它的重點美食。

台灣土地面積雖小,但族群複雜度高,不只原住民各族有特色,閩南、客家味道也有不同。母親是客家人,我家廚房就常備有油蔥酥、酸菜、福菜,父親來自湖南,每年過年一定要帶他買到湖南臘肉。現在台灣有更多新住民,更多不同國度的食物湧上岸來,異國美食的品嚐除了嚐鮮外,我更喜歡聽他們說著自己文化的故事。尤其是做紀錄片田調時,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走進採訪對象家裡一起吃飯就沒問題了,家鄉菜一上,故事就登場了。

社會階級當然也影響著餐桌上的食物,這是最現實的。電影《小偷家族》桌上的泡麵加可樂餅,與《巴黎御膳房》麵包上的黑松露、魚子醬,撇開美味,最現實的距離就是錢,金錢與權力造就了社會階級的差異,當然也深深地影響著我們餐桌上的食物。在電影《披薩的滋味》故事裡,最是明顯,透過一片披薩的誘惑,挑戰的豈是味蕾,更是社會階級的柵欄呀。所以在許多電影故事裡,食物一直是最容易取得的階級象徵物,想要創作寫故事、拍電影的人不能不善用。

食物是電影中慾望符號的代表

食與性,在人性慾望與人體生理的運作中,存在著密不可分的曖昧,這點在醫學與心理學研究中都已得到證實。

食物的營養成份濡養著生命的運轉,維繫著身體的機能,也直接影響著腦內的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換言之,我們的身心都受到食物的影響。所以巧克力能讓我們感受到愉悅,香蕉是很好的抗憂鬱食物,壓力大時特別想吃又香又脆的炸物,咖啡也會讓人上癮……。而在性慾上無法得到滿足時,人們竟然會轉而從尋求美食上得到滿足,這兩者在大腦的反應區竟有著高度的重疊。

電影中,食與性更是好搭檔,美食與性愛都很容易營造畫面感,也能很快地與觀眾的生活經驗產生連結。有些現實生活中不能吐露的慾望,更是許多電影創作者想要挖掘、琢磨的寶石原礦。其中食物更經常成為性暗示符號與象徵,形體的暗示如香蕉、桃子、朝鮮薊等,刺激性慾的成份暗示如巧克力、辣椒、榴槤等,甚至包括食物吃入口的姿勢,都能成為各種慾望的暗示。反之,節制飲食與禁食也成為控制慾望的手段和象徵。

在電影《芭比的盛宴》、《濃情巧克力》、《刑男大主廚》等作品中,這些討論與辯證更是成為故事表面下,波濤洶湧的主旋律,食物擺盪在個人慾望與宗教、傳統約束力與自由解放間的對話非常精彩。

電影上菜,誰來點餐?

回到觀眾的位置,既說觀影過程是電影、作者、觀眾的三方對話,作者的創作企圖與藝術表現,觀者的生活經驗與觀影投射,都影響著電影如何被閱讀,甚至直接影響了票房。在電影市場的操作下,賣座必然是第一優先的考量,瞭解觀眾想看什麼,也成為製片與電影公司不能不面對的課題,創作者如導演、編劇,當然也不能置身事外。

電影要上菜,那誰來點餐?筆尖轉向自己,想想我們又是懷抱著什麼樣的心情走進電影院?

MARK系列

洞洞舞廳

我的戰場在產房

尋找母樹

我選擇勇敢

快樂女人不會老(勿忘影中人譚阿母限量親簽版)

快樂女人不會老

雨過天青:2016-2019有你一起走的婚姻平權攝影故事書

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戒嚴台灣小說家群像

潛水鐘與蝴蝶(暢銷45萬冊全新珍藏版)

女子山海

愛如甘霖

阿媽的女朋友

愛與哀愁的道程

逆權女子

女人的計畫

遇見奇卡

手塚番

我不是孵蛋器

尋找異鄉人

瀕窮女子

... [顯示此系列所有商品]

蕭菊貞 作者作品表

南方,寂寞鐵道:我們在時光列車上相遇

餐桌上的電影物語

故事的秘密

我們這樣拍電影

導演的人生筆記

大毛&Coffee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