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設計:禪思、觀心、留白、共生,與當代庭園設計大師的65則對話
 
作者: ?野俊明Shunmyo Masuno 
譯者: 蔡青雯
書城編號: 1527360

原價: HK$127.00
現售: HK$120.65 節省: HK$6.3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臉譜文化
出版日期: 2019/03
頁數: 216
尺寸: 21x14.8
ISBN: 9789862357163

商品簡介
商品簡介


一庭一禪機•一心一設計
一位禪僧的美學觀,一個獨特的日本美學世界

――――《你所煩惱的事,有九成都不會發生》枡野俊明的美學人生課――――
將枯山水帶入現代空間的禪僧
日本枯山水大師、當代最傑出的景觀設計師之一
給建築、設計、藝術和所有的人的贈禮

★逾60張實景照片、手繪插圖、設計手稿,一窺大師設計歷程與創作精髓
★東方禪思與日本美學精采演繹,盡顯設計中的禪之美

★名家讚譽推薦――――
李彥良∣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阮慶岳∣建築師╱小說家

「以東方禪思為核心,藉由園林美學的探討,反思現代文明發展下,人與自然以及心靈與外相間斷離的問題,令人欣喜與讚嘆的好書!」――阮慶岳

▌大師的禪思――設計之美

因為無法「保留」,所以美。
因為「留白」,所以更豐盈。
因為「看不見」,所以想像無限。

日本擁有獨特的美意識和自然觀,自古傳承至今。
料理擺上鮮花裝飾,品嚐當季美味,室內用品隨季節更換花樣圖案,將自然引進生活中,感受四季變化,日本人將這些視為頂級的奢華享受。
從「變化」中探尋美,重視隨處飄遊的氛圍,而非「形式」。不設法支配自然,而是試著與自然共生。
這樣的美學觀,誕生於禪藝術。

本書作者枡野俊明生於禪僧世家,以禪思為本從事設計,庭園作品承繼日本傳統園林藝術的精髓,並靈活運用各個國家不同的風俗、文化、宗教,同時不斷摸索嘗試在作品中傳達日本的美意識和價值觀。
在本書中,枡野俊明以悠緩的文字,輔以庭園作品照片和手繪插圖,揭示了設計中的禪之美:

「不均齊」――不完全,所以尚未達終點;沒有盡頭,所以才有作品的成立
「簡素」――洞見素材的多樣表情,從簡素當中發現真正的豐富
「枯高」――枯萎凋零卻越發美麗,展現無須任何陪襯的存在感
「自然」――無心不做作,單純而無拘
「幽玄」――深藏餘韻,想像看不見的事物
「脫俗」――心靈再現,否定形式而得的所有形式的自由
「靜寂」――向內的心,感受無限安靜之所
「禪」≠「宗教」,在「禪思」、「觀心」、「留白」之後,一個獨一無二的「共生」世界將啟發所有人的美學觀和創作源泉。

▌大師的美學――他們的設計都來自共生

賈伯斯∣Apple共同創辦人
我在京都所見的枯山水庭園的縹緲禪境,深深感動了我。

重森三玲∣日本庭園設計權威
石頭與作者的呼吸調和一致時,石頭自有行動。

野口勇∣現代景觀雕塑大師
日本庭園就是一件雕刻作品。

伊東豐雄∣日本建築大師
日本庭園建構於曖昧的秩序之上。打造建築作品時,這種曖昧正是我們應當好好參照的事項吧。

隈研吾∣日本建築大師
事實上,是庭園構思出建築整體,而非建築容納庭園。

原研哉∣日本平面設計大師
設計就是掃除。落葉、青苔等長年的自然侵蝕,只需要將其掃除,除去多餘的青苔,留下美好的青苔。……日本人從中感受到美。

▌大師的對話――看不見的設計•共生的設計

∣庭園,何也?
∣石、樹、土……從尊重所有生命做起
∣擦亮內心
∣不敷衍自己的修行,才能形成表現
∣禪庭誕生的背景
∣禪僧為武士闡述生之道
∣一休文化學校
∣夢窗國師的信念與精神
∣將日本庭園運用至現代都市
∣生死輪迴不息,唯有時刻全力以赴
∣「試組」才是關鍵
∣不進行先入為主的設計
∣柔韌的強度
∣設計訪客的心
∣尋找用地的「靈感」
∣「佛性」優先於「自我」
∣了解「佛」的三項意義
∣讓心變化的巧思
∣不強調自我的存在
∣閱讀地心
∣「空」的空間
∣因為無法「保留」,所以美
∣設計共生
∣連結外與內
∣融合場域的歷史與風俗
∣空間育人
∣影子比實物更能展現美
∣洞見場域的優缺點
∣構築現場的人際關係
∣演奏大自然之音
∣「白」的顏色意義
∣藉由「轉用」再度賦予生命
∣思考斟酌數十種組合方式
∣觀察石的臉孔和豐富表情
∣閱讀石心,與石對話
∣具有品格和智慧,象徵傳說
∣了解樹的狀況,閱讀樹心
∣彎曲、撓折……歷盡艱辛的樹木才美
∣表現出穿透的「風」
∣顯現空間的深邃
∣落下,流動,清淨心靈
∣御影石的選擇
∣藝術與宗教的關係
∣設計「無常」
∣「不完全」、「不均齊」,無限的可能性
∣「簡素」,樸實單純中的豐富
∣「枯高」,事物真髓中的美
∣「自然」,無心不做作
∣「幽玄」,想像看不見的事物
∣「脫俗」,否定形式的自由境界
∣「靜寂」,向內的心
∣逆向操作不自由的「自由奔放」
∣在「留白」中灌注「思想」
∣超越人們的「算計」
∣運用否定加以肯定
∣不排除
∣梅樹的禪故事
∣不斷尋求導師
∣敏銳感受世界
∣判斷不留痕跡
∣安排坐禪
∣相繫三十億年的緣
∣不拘泥於創造好作品的執念
∣重要事物,一件就足夠
∣追求生命極限之「道」


作者簡介


姓名:枡野俊明Shunmyo Masuno
曹洞宗德雄山建功寺住持
庭園設計師(日本造園設計代表)
多摩美術大學環境設計系教授

1953年出生於神奈川縣橫濱市的禪僧世家。玉川大學農學部農學科畢業後,前往大本山總持寺修行。後承繼父業,任1560年創立古刹建功寺第十八代住持。

潛心研究枯山水,以創作為修行,在庭園作品中傳達禪宗美學和日本的自然觀。1982年創立「日本造園設計」,持續創作禪庭不輟,經常獲邀前往國內外各地的大學和美術館演講。以庭園設計師身分,獲頒日本藝術選獎文部大臣新人獎,並曾獲得加拿大造園家協會「全國優勝大獎」、「日本造園學會獎」等。另曾獲頒日本外務大臣表彰、加拿大政府「傑出服務獎章」(Meritorious Service Medal)、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功勛十字勛章」(Verdienstkreuz am Bande)。

2006年《新聞週刊》(Newsweek)日本版選為「世界尊崇的100位日本人」之一。

⊙主要庭園代表作品

日本:京都府公館日本庭園(1988)、加拿大駐日本使館(1991)、新潟縣立近代美術館(1993)、今治國際飯店庭園「瀑松庭」(1996)、東京麴町會館「青山綠水之庭」(1998)、東京宿鳳山高圓寺參道(2001)、東急藍塔飯店日本庭園「閑坐庭」(2001)、防府市齋場庭園 「悠久苑」(2003)、小樽銀鱗莊中庭「聽雪壺」(2007)、越前市御誕生寺庭園(2009)、東京港區S宅庭園(2010)等

海外: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新渡戶紀念庭園改修(1993)、加拿大國立文明博物館日本庭園(1995)、挪威卑爾根大學新校舍庭園「靜寂之庭」(2003)、柏林日本庭園「融水苑」(2003)、香港辦公大樓「一號九龍」(One Kowloon)庭園「三心庭」(2007)、新加坡「蘭馨園居」(Nassim Park Residences)(2010)等

⊙主要著作

《日本庭園的心得――從基本知識到計畫、管理、改修》(日本庭園心得―基礎知識計画・管理・改修,英文版《Inside Japanese Gardens》,財團法人 花與綠博覽會紀念協會╱每日新聞社發售)
《禪庭――枡野俊明的世界》(禅庭―枡野俊明世界,每日新聞社)
《夢窗疏石――精通日本庭園的禪僧》(夢窓?石―日本庭園極禅僧,日本放送出版協會)
《禪,簡單生活的法則》(禅、生活,三笠書房)
《禪庭Ⅱ――枡野俊明作品集2004-2009》(禅庭II 枡野俊明作品集 2004-2009,每日新聞社)
《維持原貌 放鬆心情的禪語》( 心楽禅言葉,朝日新聞出版)
《禪 簡單發想術》(禅 発想術,廣濟堂出版)
《禪在舉手投足間:70個翻轉人生、身心靈閃亮的禪修練習》(禅教 美人「所作」基本,幻冬舎)
《你所煩惱的事,有九成都不會發生》(心配事9割起:減、手放、忘「禅教」,三笠書房)

枡野俊明+日本造園設計 http://www.kenkohji.jp/s/index.html

相關著作:《看不見的設計:禪思、觀心、留白、共生,與當代庭園設計大師的65則對話》


譯者簡介


姓名:蔡青雯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美學美術學系學士。目前專職口譯和筆譯。


書籍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觀心】
∣庭園,何也?
∣石、樹、土……從尊重所有生命做起
∣擦亮內心
∣不敷衍自己的修行,才能形成表現
∣禪庭誕生的背景
∣禪僧為武士闡述生之道
∣一休文化學校
∣夢窗國師的信念與精神
∣將日本庭園運用至現代都市
∣生死輪迴不息,唯有時刻全力以赴

【第二章 設計世界】
∣「試組」才是關鍵
∣不進行先入為主的設計
∣柔韌的強度
∣設計訪客的心
∣尋找用地的「靈感」
∣「佛性」優先於「自我」
∣了解「佛」的三項意義
∣讓心變化的巧思
∣不強調自我的存在
∣閱讀地心
∣「空」的空間
∣因為無法「保留」,所以美
∣設計共生
∣連結外與內
∣融合場域的歷史與風俗
∣空間育人
∣影子比實物更能展現美
∣洞見場域的優缺點
∣構築現場的人際關係
∣演奏大自然之音
∣「白」的顏色意義
∣藉由「轉用」再度賦予生命

【第三章 與素材對話:石、綠、水、現代素材】
∣思考斟酌數十種組合方式
∣觀察石的臉孔和豐富表情
∣閱讀石心,與石對話
∣具有品格和智慧,象徵傳說
∣了解樹的狀況,閱讀樹心
∣彎曲、撓折……歷盡艱辛的樹木才美
∣表現出穿透的「風」
∣顯現空間的深邃
∣落下,流動,清淨心靈
∣御影石的選擇

【第四章 追求美的極限】
∣藝術與宗教的關係
∣設計「無常」
∣「不完全」、「不均齊」,無限的可能性
∣「簡素」,樸實單純中的豐富
∣「枯高」,事物真髓中的美
∣「自然」,無心不做作
∣「幽玄」,想像看不見的事物
∣「脫俗」,否定形式的自由境界
∣「靜寂」,向內的心
∣逆向操作不自由的「自由奔放」
∣在「留白」中灌注「思想」
∣超越人們的「算計」
∣運用否定加以肯定

【第五章 給未來的創作人】
∣不排除
∣梅樹的禪故事
∣不斷尋求導師
∣敏銳感受世界
∣判斷不留痕跡
∣安排坐禪
∣相繫三十億年的緣
∣不拘泥於創造好作品的執念
∣重要事物,一件就足夠
∣追求生命極限之「道」

後記
中文版註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