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學術概論
 
作者: 梁啟超  
書城編號: 1534132

原價: HK$67.00
現售: HK$63.65 節省: HK$3.3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中華書局
出版日期: 2019/04
頁數: 94
尺寸: 14.8x21
ISBN: 9789578595064

商品簡介
商品簡介


作者以為,清代學術之起源於對宋明理學的反動,轉向考據學,法先秦漢唐學說,其復古運動可謂與歐洲文藝復興雷同。全書以二十八篇申論各時期學說特色、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清代學術大致可分三大時期:啟蒙、全盛、蛻分時期,代表人物分別是顧炎武、惠棟、康有為等。


作者簡介


梁啟超(1873-1929年),別號任公、飲冰室主人。清末民初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社會運動先驅者,曾任教於清華、南開等大學。梁啟超曾與老師康有為協助光緒帝進行戊戌變法,提倡維新,效法西學。事敗後,亦在海外推動君主立憲,一生以中國的安定與發展與安危為念。晚年從事文化教育和學術研究活動,並將心力用於整理國故。文學理論上,首開引進西方觀念,提倡近代各種文體的革新。最知名的著作為《飲冰室文集》。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1.作者以為,清代學術之起源於對宋明理學的反動,轉向考據學,法先秦漢唐學說,其復古運動可謂與歐洲文藝復興雷同。
2.全書以二十八篇申論各時期學說特色、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清代學術大致可分三大時期:啟蒙、全盛、蛻分時期,代表人物分別是顧炎武、惠棟、康有為等。


書籍目錄



自序
第二自序
一~二十八篇概論


推薦序/導讀/自序


(他序)
方震編歐州文藝復興始既竣,乃徵序於新會,而新會之序,量與原書埒,則別為清學概論,而復徵序於震。震惟由復古而得解放,由主觀之演繹進而為客觀之歸納。清學之精神,與歐洲文藝復興,實有同調者焉。雖然物質之進步,遲遲至今日,雖當世大夫大聲以倡科學,而迄今仍未有成者何也。
且吾於清學發達之歷史中亦有數疑問:
一、耶穌會挾其科學東來,適當明清之際,其注意尤在君主及上流人,明之后,清之帝皆是也。清祖康熙,尤喜其算,測地量天,浸浸乎用之實地矣,循是以發達,則歐學自能逐漸輸入,顧何以康熙以後,截然中輟,僅餘天算,以維殘壘。
二、致用之學,自亭林以迄顏李,當時幾成學者風尚,夫致用云者,實際於民生有利之謂也。循是以往亦物質發達之門,顧何以方向轉入於經典攷據者,則大盛,而其餘獨不發達,至高者,勉為附庸而已。
三、東原理欲之說震古鑠今,此?文藝復興時代個人享樂之精神也。「遏欲之害甚於防川」。茲言而在中國,豈非奇創。顧此說獨為當時所略視,不惟無贊成者,且并反對之聲而不揚,又何故。
四、迨至近世,震於船堅礟利,乃設製造局,譯西書,送學生,振振乎有發達之勢矣。顧今文學之運動,距製造局之創設,後二十餘年,何以通西文者,無一人能參加此運動,而變法維新立憲革命之說起則天下翕然從之,奪格致化學之席,而純正科學,卒不揚。
此其原因有原於政治之趨勢者,清以異族,入主中夏,致用之學,必遭時忌,顧藉樸學以自保,此其一也。康西末年,諸王相競,耶穌會黨太子,喇嗎黨雍正,(此言夏穗卿先生為我言之)既失敗於外,又遭讒於羅馬,而傳教一事乃竟為西學輸入之一障害,此其二也。有原於社會之風尚,民族富於調和性,故歐州之復古為衝突的,而清代之復古。雖抨擊宋學,而憑聖經以自保,則一變為繼承的,而轉入於調和,輪廓不明瞭,此科學枝大障也,此其三。民族尚談玄,藝術一途社會上等諸匠人,而談空說有者,轉足以自尊,此其四。今時局機運,稍稍變矣,天下方競言文化事業,而社會之風尚,猶有足以為學術之大障者,則受外界經濟之影響,實利主義興,多金為上位尊次之,而對於學者之態度,則含有迂遠不適用之意味,而一方則談玄之風猶未變,民治也,社會也,與變法維新立憲革命等是一名詞耳。有以異乎,無以異乎,此則願當世君子有以力矯之矣。
民國十年正月二日 蔣方震

梁啟超 作者作品表

新民說:梁啟超的先見之明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李鴻章傳:滅太平天國、開洋務運動、創北洋水師……挽救崩潰王朝的「中興名臣」!

梁啟超的中國歷史研究法及補編

遊歐心影錄節錄

新大陸遊記節錄 (附夏威夷遊記及遊臺灣書牘)

論李鴻章

王陽明知行合一之教

墨子學案

子墨子學說

戴東原

王荊公

陶淵明

管子傳

老孔墨以後學派概觀

墨經校釋

孔子

古書真偽及其年代

國學研讀法三種

清代學術概論

還有... [顯示所有作品]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