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道統觀與政教思想
 
作者: 陳章錫 
書城編號: 1675995

原價: HK$133.00
現售: HK$126.35 節省: HK$6.6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17 天

 
 
出版社: 五南
出版日期: 2020/03
頁數: 296
ISBN: 9789577638922

商品簡介
  本書收錄作者十多年來研究《禮記》的相關期刊論文。《禮記》是儒家學派重要經典,涵蓋孔子以後,孔門七十高弟及其後學,共約四百年間的思想,其內容極為豐富深刻,具有至關重大的文化意蘊,然其思想系統卻也析解不易。當代新儒家牟宗三先生在《生命的學問》中指出:「中國德性之學之傳統,即名曰『道統』。」此道統運行於國家社會,即是政教思想;誠如明末清初大儒王船山《禮記章句》所言:「王者之治天下,不外乎政、教之二端。」本書基於此一思維,以《禮記》的道統觀與政教思想,作為開展的主題。   本書的學術貢獻,在於對《禮記》的思想做一整體性地系統研究,將儒學三大階段的道統觀與政教思想做一有機地呼應連結。屬於原始儒家之思想文化總結的《禮記》,透過宋明新儒家具總結地位之王船山詮釋,以〈大學〉與〈中庸〉二文為體,全書四十九篇為用,可謂體用兼備;再連結到當代新儒家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等人對《禮記》的詮釋,以有關〈中庸〉道德形上學之講論,作為研究《禮記》思想之立論根基;《禮記》的思想價值,可謂全幅開展。涵攝內聖外王之道的整體弘規,從心性之學傳統所構成的道統觀出發,落到政、教層面的實踐,乃至化民成俗;對於儒學思想的詮釋與理解,充分闡發。《禮記道統觀與政教思想》,經由以上整體研究,有其一定的學術價值與貢獻。

※推薦文
推薦序──曾昭旭

  章錫早年即從予問學,前後以〈王船山詩廣傳義理疏解〉及〈王船山禮學研究〉二論文獲碩士及博士學位。其後遂秉持船山兩端一致之為人為學路數,繼續深入研究,而漸成就其上通於道,有本有源之禮學規模,合漢宋而自成一家之言,良可許也!而本書即其具體成果之展現。
  所謂上通於道,以六經言即詩也,船山《詩廣傳》尤其深探詩之上通於芴漠無形而實真誠貫注之鬼神世界、宗教情懷,蓋非哲學之形上思辨可盡其致,而必通過精誠惻怛之道德實踐始足以體驗者也。然後此根本精神下貫於人,始有內聖外王之學,即仁學與禮學也。故道統者,上根於詩,中驗諸仁,而下貫於禮者也。即以仁為核心之詩禮傳家之道也。則章錫之為人為學,始於詩而終於禮,依於仁而通上下兩端於一致,體用兼備,性情貫通,不背船山矩矱,亦可謂儼然有據矣!
  唯章錫所論,以道統上通於天,下貫於政教,雖本諸船山,下系唐、牟,而開此統緒者實在孔子。吾故曰船山在儒學史之地位,乃在孔子仁禮相即合一之學;自孟荀分途,歷長期辯證,至船山始復歸於正位。然則吾人紹述船山正學,焉能不點明根源,歸本孔子?而章錫本書則於此略欠,然既丐序於予,則姑借此緣,聊為補述一二,不亦宜乎!
  蓋孔子之所以稱至聖先師,對中華文化與民族具莫大貢獻者,實在於以一人之力,規定了中華文化之人本性格,點出了中華民族之摶造進路,使中華文化與民族成為世上連續型文化之唯一範例也(此依張光直說)。而其具體作為,則略有三點:
  其一在超越之宗教面,乃在轉傳統以天為本之宗教為以人為本之宗教也(孔子「天生德於予」一語即為最關鍵提點);此即歸本於仁心自覺之良心教,宗教生活與人文生活合一之人文教也,其具體呈現即孝道也!
  其二在主觀之心性面,乃在轉傳統階級義之君子小人為人格修養義;故孔子於《論語》廣論君子小人之分,乃在以新觀念詮釋舊詞語也。而人人皆當在自然人(小人)之基礎上,進修上達為人格獨立、能無私愛人(所謂「仁者愛人」)之文化人(君子)之心性修養之道,遂由此全面展開,成為儒家內聖學之中心。
  其三在客觀之社會族群面,乃在轉傳統以血緣為準之民族義為以文化理想之認同為準之民族義;此即孔子作《春秋》之大義所在;所謂「尊王攘夷」,所謂「內華夏而外夷狄」,皆從王道(非霸道)、人道(非禽道)、義道(喻於義非喻於利)立論者也。故前列於夷之楚、秦,後可因內化故改列於華也!此開孟子之三辨,亦啟導後來中華民族之發展,以和平融合為最高精神,遂成為廣納百川之偉大民族也;亦即吾所謂「文化的民族主義」,其內涵即視所有人為人而不再有種種基於私利之分化,即所謂「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而上述三要義,則統匯於禮,此即禮治之所以異於法治之所在,即在禮可上通於天,而開展為以人文化成為方向之政教兩端也!此在宗教面是意在通天地之至誠,在心性面是意在明修養之常道,在政治社會面是意在定治理之大經。然則禮學之可珍可貴亦朗然在目矣!
  然孔子仁禮合一之學,以宋明新儒家專主心性仁學之故而不免於禮有所脫略;即孟子一面言盡心知性知天(上達之學),一面言養氣知言(外擴之學),實屬內聖外王合一之學,亦以是其養氣知言章遂為後儒所輕忽,而專從心學宗師定位孟子矣!及至船山,身為氣學之巨擘,重提禮學之隆重,孔子之本懷始得以完整重現。下及唐、牟,於此亦皆各有所繼承,此乃章錫禮學之源流所在,聊為補述,以章其志,亦以與時賢相期勉焉。是為序。


陳章錫

◎現任
南華大學文學系教授兼主任

◎經歷
新北市板橋國中教師
陸軍預官少尉後勤官
四海工商專校專任講師
空中大學兼任講師
臺北教育大學語教系兼任副教授
臺北科技大學書法社指導老師
南華大學文學系(所)專任副教授、主任

◎學歷
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學士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畢業

◎著作
藝海吟風──陳章錫五十詩書創作展集
王船山詩廣傳義理疏解
王船山禮學研究──以兩端一致論為研究進路
推薦序(曾昭旭)
自 序

【甲編】
壹 《禮記》思想內涵中「道統」義之省察──以牟宗三先生論道統、學統、政統為主軸
 一、前言
 二、《禮記》「道統」義之理想層面
 三、《禮記》「道統」義之實踐層面
 四、《禮記》「道統」義在政治、教育措施之實踐原則
 五、結語
貳 《禮記》政治思想之形上原理及其開展
 一、前言
 二、〈哀公問〉之思想內涵
 三、〈孔子閒居〉之思想內涵
 四、〈仲尼燕居〉之思想內涵
 五、 綜說三文政治思想之特質,並與《禮記》及儒學經典互證
  六、結語
參 《禮記》教育哲學之總體考察
 一、前言:《禮記》內涵特色及本文研究旨趣
 二、以性貫情的教育哲學
 三、教育制度與教育內容
 四、教學方法及考核評量
 五、結語
肆 《禮記》化民成俗思想之探究
 一、前言
 二、制禮之原則方法,以及禮與俗之間的辯證
 三、生活禮儀中禮與俗之關聯
 四、生命禮儀中禮與俗之關聯
 五、禮樂宗教儀式中禮與俗之關聯
 六、結語

【乙編】
伍 《禮記》思想系統之探究
 一、前言
 二、有關《禮記》思想系統之各家說法
 三、 《禮記》核心篇章為〈中庸〉、〈大學〉、〈禮運〉、〈樂記〉
 四、《禮記》注重養成君子人格並踐履於倫常生活
 五、結語
陸 《禮記‧禮運》的政教文化觀──以人情為核心的考察
 一、前言
 二、〈禮運〉人情論的思想背景
 三、「天道、人情」是掌握〈禮運〉全文的綱領
 四、「禮義」並用以治「人情」的宗教祭祀觀
 五、結語:本文之回顧與展望
柒 《禮記‧王制》政教思想探究
 一、前言
 二、〈王制〉之思想特色及篇章架構
 三、政治制度層面之思想內涵探析
 四、教化實施之先期準備:性習相成及分地居民
 五、 教民之制、選士絀惡二者並行,重視養老以輔孝悌之道
 六、記養老恤孤之制及養老致孝之意
 七、結語

【丙編】
捌 唐君毅《禮記》詮釋的特色及其價值意義
 一、前言
 二、 拈出《禮記》的「尚情」特色及重視〈禮運〉、〈樂記〉二文之價值
 三、 推重《禮記》作者能善繼孔孟禮樂之道及回應挑戰的能力
 四、對〈禮運〉內容的詮釋
 五、對〈樂記〉內容的詮釋
 六、結語:唐君毅《禮記》詮釋的價值意義
玖 從王船山「兩端一致論」考察《禮記》教育觀
 一、前言
 二、兩端一致論之運用
 三、政教關係──〈大學〉是體,〈王制〉是用
 四、教育理想──〈中庸〉是體,〈孔子閒居〉是用
 五、 教育內容──〈文王世子〉、〈內則〉以孝悌為本,禮樂為文
 六、 學習歷程──〈中庸〉言上達,〈大學〉言下學,而〈曲禮〉是下學的實質內容
 七、 身教為主的人格教育──〈表記〉言修己之道、〈坊記〉言治人之道,二者互為表裏
 八、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本書論文刊登於期刊一覽表

 
你可能也會喜歡
古籍今注新譯:新譯貞觀政要(二版)-政事類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