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石頭心爸爸
 
作者: 秦文君 
書城編號: 17211656

原價: HK$90.00
現售: HK$85.5 節省: HK$4.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聯經
出版日期: 2020/08
頁數: 112
ISBN: 9789570855739

商品簡介


★ 家人間最真誠與溫暖的互動
★ 秦文君以兒時記憶中爸爸滿滿的愛,鋪陳出情感十足的動人散文
★ 細膩獨特的繪圖,充滿溫度感人的畫面
★ 真實呈現家人的生活與心情
★ 與爸爸最親近的距離,滿滿的愛與守護
本書榮獲陳伯吹兒童文學獎年度圖書(文字)獎


莘莘在父母和家人的矚目中誕生,成長過程中體驗生命許多的酸甜與得失。

記得小時候,爸爸對莘莘說:

「一個人,心一定要大,不能只在低處看生活裡的刺,要看開來,那樣才能裝下幸福和安寧。」

爸爸原來是個軍人,後來在部隊裡遇到了媽媽,為了媽媽轉業來到了上海。爸爸是個北方人,但外婆誇他是她三個女婿裡脾氣頂好的一個。他有一個遠方,是浸在他心裡的故鄉,也是我幼年裡的一塊樂土。他曾經帶著家人回去過那裡,卻好像永遠是個異鄉人一樣回不到那裡。

與時間同在

星期天、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把月亮圓缺的週期分成四個星期,一星期分成七天──這個概念可能始於古代的巴比倫。但是我們現代熟悉的形式有可能來自猶太人,呼應的是創世紀敘述的故事:神用六天創造世界,並在第七天休息,並且命令人類和動物也要這麼做和這麼安排生活。這樣一來,我們的每一個星期都把我們連結到「時間」的開端,因為我們的工作和休息都圍繞著星期中的日子來安排,我們的存在就依照這個韻律不斷周而復始。不過,星期之中的日子所代表的意義尚不只此,至於這些意義為何,端看我們的語言和我們的信仰而定。在英文中,我們給星期日子的名字繼承自古人對時間循環的思考結果,猶如我們會觀察太陽、月亮和星體在天上運行的模式那樣。而且這些名字述說的故事僅僅對說英語的人有意義,因為其他民族的星期名字跟我們並不一樣。

星期天(Sunday/太陽之日),星期一(Monday/月亮之日)。我們的一星期始於太陽與月亮──我們差不多每天都會看到的星體,而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又分別標誌著年份和月份。在大部分西歐地區,跟在「太陽之日」和「月亮之日」後面的,都是我們平日很容易觀察到的星體。在羅馬語系的語言中,這個現象尤其清楚:火星(Mars)對應的是星期二(martedi/mardi),水星(Mercury)(meroledi/mercredi)對應的是星期三;木星(Jupiter/Jove)對應的是星期四(giovedi/jeudi);金星(Venus)對應的是星期五(venerdi/vendredi)。這個星體秩序雖然可能會讓現代天文學家感到很驚訝,但是這是羅馬人遵循且留給我們的順序。大約在公元七世紀,英國人把那些跟羅馬神祇有關的星體重新命名,換成北方諸神的名字。這幾位北方諸神的盎格魯.撒克遜名字依序如下:提爾(Tiw)、沃登(Woden)、索爾(Thor)、富里吉(Frige),這幾個神名就是現代英文中的星期名字,依序為提爾之日(Tuesday)、沃登之日(Wednesday)、索爾之日(Thursday)和富里吉之日(Friday)。到了星期六,前述這幾位樸實的盎格魯.撒克遜神祇張開雙臂,歡迎羅馬農神薩圖恩(Saturn/土星)加入祂們的行列,因此我們有了薩圖恩之日(Saturday)。薩圖恩這位來自羅馬的移民神祇固執地保留祂的拉丁名字,從而讓我們的星期日子變成一個由德文與拉丁文混合而成的獨特組合,就像我們的語言本身那樣。

既然我們的星期名字繞著太陽、月亮與五大行星的週期運轉,每一星期的意義就不僅僅只是一段時間長度──暗含許多年的時間長度而已;事實上,這意味著我們每星期都擁有許多神祇的陪伴,還有廣闊的空間也與我們同在。整個太陽系就藏在每天的星期名字裡──這種時空連續一體的概念發源自古代地中海世界,並流傳到了北歐。在英文裡,一週之時間流轉就是一部簡明的天文史;生活於其間的我們仍然每日與我們祖先的諸神,與我們的征服者的神生活在一起,共處在一個古老但穩定的時間結構裡。

人們顯然很樂意以此方式給星期日子命名,令人驚訝的是,此種命名方式不僅可見,而且還可佩戴。在一條十九世紀的義大利彩色寶石手鍊上,我們看到太陽和月亮分別位於手鍊兩端,中間依序排列著各個行星,並以浮雕的技法刻著與各個行星相應的諸神神像,呈現典型的羅馬風格。這條手鍊雖然是在義大利製作的,其意義卻只有懂英文的人才能理解,因為英文的週末名字與歐洲南部的週末名字迥然不同。在義大利文(還有法文與其他羅曼語文)中,過了星期五(Friday),隨之而來的不是薩圖恩之日(Saturday);薩圖恩之日被取而代之,因為星期日子的命名系統轉換成另一個不同的宗教世界。換句話說,這位羅馬異教神祇讓位給猶太人唯一的神的安息日(Sabbath),即Sabato(義大利文的星期六)和Samedi(法文的星期六)。過了安息日之後,迎接人們的不是「太陽神之日」(Sunday),而是Domenica(義大利文的星期日)或Dimanche(法文的星期日),亦即天主(dominus)之日。拉丁文影響之下的歐洲,週末的命名方式不再與天體的運行有關,而與我們如何在地球上禮拜敬神有關。因此,星期中的日子給時間一個架構,把我們的例行日常生活放入一個模式裡,裡頭既有宇宙的和諧,也有社會的秩序。

七天構成一個星期──在現代這已經成為全球現象。但是世界各地的每一天,其命名方式各個不同。這種差異訴說的是當地的故事,至於故事如何,端看其習俗和語言如何而定。大部分受到羅馬天主教文化影響的歐洲國家保留了與羅馬行星神祇相應的星期名字,即使羅馬天主教在當地早已被其他宗教取代。羅曼語族的國家則添加了猶太聖日和基督教聖日。不過在東歐和中東地區,希臘東正教拒絕接受那些錯置的異教神祇,還有以其名字命名的星球名字;他們選擇遵循猶太人傳統的命名模式──這個極為不同的命名方式後來也被穆斯林接手採用。對這幾個地區的人們而言,星期日子有個明顯的中心:那位唯一的神,而這一天是專門用來崇拜禮敬那位神。對穆斯林而言,這個主要的中心日子是星期五,猶太人是星期六,基督徒則是星期天。至於這一天之外的其他日子,他們也不用異教徒的神祇來命名,而是以序列的方式來指認,即第二天、第三天等等。所以在希伯來文、俄文或阿拉伯文裡──就不多談其他語文了,星期日子的運轉訴說著一個相當不同的故事──那是一個關於積極實踐信仰和一神論的故事,關於那位獨一無二的神,以及關於我們的生活模式如何圍繞著那位唯一的神來安排的故事。毫無疑問的,這位神絕對不會願意與其他異教神祇分享時間(第二十二章)。

對世界上大部分人來說,給星期中的每一天命名意味著宣佈──不管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地──你獨特的社群的宗教歷史。這就是為甚麼反宗教信仰的法國革命份子那麼急於設計一份類似公制系統,可供全球人們使用的日曆。要設計這樣的一份日曆,他們的結論就是廢除現有的星期記日法,改用十進位的計算法(第二十九章)。這想法很合乎邏輯,他們也相信這個計算法應該可以普世通行。但是就像前文提到的,過了一百多年之後,那些舊日的神祇又回來了。

給星期中的每一天命名或許牽涉的層面很複雜,不過當人們思考該如何紀年的時候,世界各地的文化差異更大,大家的態度也更尖銳。該從哪裡開始計算年?我們的時間──或者更為精確地說,我們的故事是從哪裡開始的?對猶太人來說,那是指耶和華創造世界的那一刻;對羅馬人來說,那是指他們的建城之日。無論如何,這兩個例子都完美地展示了他們各自的觀點,顯示他們在世界歷史所佔據的位置。但是對世上其他人來說,年的開端意味著世界重新開始、萬物重新復生的那一刻。對基督徒來說,那是指耶穌出生的那一刻;對穆斯林來說,那是指先知從麥加(Mecca)遷移到麥地那(Medina)、信眾的社群開始成形的那一刻。封建中國的每個王朝都以一個新的年號開始。對法國革命份子而言,一七九二年是法國的第一年,因為這一年他們建立了共和制,成立了新政府。墨西哥阿茲特克人(Aztec)的年既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他們是用一種複雜的、以五十二年為一循環的單位永無止盡地重複。簡而言之,我們在此找不到一個普世共有的故事。計年就像計日一樣,傳達的是每一個社會獨特的想法:關於他們的社群身分,還有關於他們在時間的長流裡所佔據的特別位置。

過去兩百年來,歐洲與美國持續發展的權力已經帶領(或強迫)大部分世人依照他們的方式來劃分歷史時間,亦即以耶穌基督的誕生年份來劃分成基督紀元前(BC/Before Christ)和基督紀元後(AD/Anno Domini)。許多民族雖然有各自的信仰,但是他們大致都同意使用這個紀年法;不過可以理解的,大部分人拒絕使用BC和AD這兩組字母,因為使用這兩組字母即表示支持(或者至少承認)獨屬基督教信仰的敘事。相反的,他們比較喜歡中立的觀念。因為這樣,自十九世紀以來,公元(Common Era)的紀年標準越來越受到歡迎,這個紀年法雖保留了基督教的歷史,記載了許多據傳是耶穌降生以來的事件,但是重新予以命名,改為CE(公元後)和BCE(公元前)。

公元紀年法這個概念十分巧妙,而且大致上也是個成功的做法,讓人們可以從中找出一個敘述框架,用以包含納入所

作者

秦文君

1954年出生於上海。中國兒童文學知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中日兒童文學美術交流協會會長,上海少兒讀物促進會理事長。

先後榮獲義大利蒙德羅國際文學獎特別獎、國際青少年讀物聯盟(IBBY)的「國際安徒生獎提名」、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2017年年度作家獎。作品曾獲:冰心兒童文學獎、九歌兒童文學獎、楊喚兒童文學獎、宋慶齡兒童文學優秀小說獎等獎項。

秦文君是一位傾心于「最美麗的事業」的作家,她以博大的愛心,臻美的藝術追求,用心靈的甘露,澆灌著猶如鮮花一般成長的少男少女。1982年發表處女作,迄今出版70多部作品,約七百余萬字,總銷量已達千萬冊。代表作包括《男生賈里》系列、《女生賈梅》系列、《小鬼魯智勝》等。多部小說被翻譯成英,荷,日,韓等語言。同時多次被改編為電影、電視播映,並獲飛天獎和華表獎。

秦文君將寫作的過程視為「追夢的旅程」,作品中的光芒溫暖了世界各地的無數讀者。

繪者簡介

林純純

貓科,雙子座。專業插畫家、飾品創作。看到人類善待動物、老人、小孩會感動。

圖畫書:《哈啾!癢癢!》、《有你真好》、《是誰偷走了月亮》、《冠軍蟋蟀》、《我是奇異的水果》、《棕貓阿獴》、《飛翔在夜裡的小燈籠》、《大自然的心聲》、《童顏童語‧愛在藝起,繪本系列》、《成語故事》等。

小說散文插圖:《爸爸的十六封信》、《大燈籠vs.小星燈》。

獎項紀錄:兩屆教育廳插畫金書獎、圖畫書三度入選好書大家讀

其他:插畫作品散見於期刊報章雜誌、數次插畫&裝置藝術聯展、飾品創作、為天母隱山丘創意街區活動繪製街區明信片等。

目錄

一、長心眼
二、響了一萬次的鬧鈴
三、舌尖上的故事
四、找回來的家鄉
五、最初的祕密
六、上學了
七、爸爸最信任的人
八、小嗓子爸爸

序/導讀

名家導讀

務實的機會教育--推荐《我的石頭心爸爸》
張子樟教授



優秀的散文作品應該具備厚重的個性、濃郁的情愫、思辨的色彩和雍容絮談的文風。然而並不是每一篇作品都能擁有這些基本條件,讀者往往必須細讀文字後,才能確定其優劣。有些作品看似簡單平凡、平平淡淡,但細讀之後,再三咀嚼,終於能找到它隱藏其中的韻味。秦文君的這本思親小品,讀來輕鬆自在,但意味深長,值得一再細讀,深思其意涵。

全書追憶一甲子以前的幼年往事,用八個強調父女之情的簡單小故事,細筆描繪父親如何利用不同的適當機會教導孩子正確務實的生活態度,洋溢著濃濃的父女之情。



全書的主要空間雖然是繁華的上海,但敘述主軸卻是平常人家的小小情事。爸爸是個平凡的外鄉人,沒有輝煌的家世背景,卻懂得利用不同的機會給予「我」適當的教育。他在不同的場合(食衣住行盡在其中)教導作者如何與長輩應對、如何與朋友或同學來往互動;在個人習性方面,他利用返鄉探視親人的機會,勸作者不要學姑媽的不好習性(心小、氣性大、容不下一點不如意要有寬宏的心、要堅強……記得心要大、要明亮……日子容易過。);他巧施妙招,提前家中的「不準時的鬧鐘」來改變孩子的拖拉習慣等。他在不同的場合中都能想出正確的機會教育,讓孩子終身享用,成為正常的公民,確實做到好父親應盡的職責。他不刻意安排,只是順著自然的時機,運用適當的言語,讓孩子沒有壓力,自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石頭心」貌似堅硬,實際上也有它柔軟的角落。



散文結構不像小說那樣複雜,不需去仔細分析性格、情節、表現手法等。這本散文長於抒情,抒發了濃濃的鄉情、親情和友情。在藝術上,作者擅長使用具有深刻文化底蘊形塑的文字,給作品增添了深邃的藝術內蘊,例如:「老貨」、「小毛小病」、「嫁接」、 「好沉」、「大齡」青年、「石頭心」、生活裡的「刺」、心裡發「緊」等,這些簡單的 文字,作者運用自如,充分展現厚實的文字修養,適度的展示作者的文字功力超人一等,舒放作者隱隱約約的濃郁情愫。

書中的爸爸跟一般平常人一樣,沒有顯赫的家世,也沒有用之不盡的財富。離開軍隊後,因為婚姻而落戶在繁華大都會中,卻完全不受周遭一些虛無不實事物的影響,仍然懂得用最正確的生活態度,以身作則,教導愛女如何過正常的生活。他的簡樸務實的生活應該是絕大多數人所嚮往的,因為你我都是平常人。

作者序

人人心中都有一位細膩情感的巨人

這本書要在台灣出版了,和台灣的讀者見面,還有了可愛的插圖和精美的封面,這都讓我欣喜。聯經出版公司的童書主編惠鈴來信要我為《我的石頭心爸爸》寫個自序,自然不敢怠慢,這幾天一直在回想這本書是如何寫出來的。

我寫兒童文學整整四十年了,出版七十本書,隨著年齡增長,我在情感上越來越迷 戀故土上海,越來越喜歡滬語……也因為說別的方言都不夠標準,對童年的人和事有了追憶,甚至想寫一寫家族的命運和家庭淵源。

《我的石頭心爸爸》的故事發生地也在上海,取材於童年生活。

上海是我的生息之地,十歲之前我沒有去過外埠(外地),把對世界對故土的模糊的愛全部落定在這裡。

其實上海不是我的故鄉,我母親是上海人,說一口純正的上海話,父親來自北方,結識了母親後他決定留下,入上海戶籍。

作為一家之主,父親的外鄉習性並未影響這個家庭的主流,因為母親在主持家政,家裡雕花的三門大櫥、五斗櫥、茶几、三五牌臺鐘、景德鎮餐具,全部按她的喜好購置,窗前的簾子、床上的床幔也是素色小花的,透出一股洋氣的審美和趣味,一看就是上海派。

但父親對我的影響深廣,除了教我閱讀和識人,還用北方人的寬容和灑脫,性格上的茁壯和遊子的憂傷,讓身處大都市的我,能從市民文化的羈絆中脫穎而出,看到了多樣的人生風景。

記得我小時候,跟在父親身後去探望沂蒙山下的姑媽,父親對我說:「一個人,心一定要大,不能只在低處看生活裡的刺,要看開來,那樣才能裝下幸福和安寧。」

姑媽是父親的親姊姊,聽說青春年少的時候,她身材輕盈,眼睛像泉水一般清澈,做事利索。我祖母在父親嬰兒期即已去世,祖父在東北做事,姑媽從七八歲起悉心照料失去母愛的父親。

父親十七八歲時執意去當兵。姑媽不捨得他吃苦,終日哭泣,可攔不下來。幾年後,姑媽成親了,生下一個病童,家庭又遭變故,好強的她覺得憋屈,終日鬱鬱寡歡。

父親牽掛姑媽,經常寄藥品回去。去看姑媽的日子裡,父親常帶我爬山,走很多繞著大山的路,看高大的喬木、纏繞的藤蔓。登上很高的山了,再遠眺村莊,視野格外開闊、優美。

父親告訴我,人要往高處走,看遠一點,不能只在低處看生活裡的刺,要看 開來。他說:「生活遭遇磨難,不丟人。誰沒有磨難?誰的成長是容易的呢?心 要大、要明亮,這樣的人能抓住快樂。」

夜裡,圍著火爐一起聊天,父親和姑媽回憶起童年的美好和天真。年少的時 候姑媽是快樂的、貪玩的,喜歡假扮強盜追趕小夥伴。這些小事父親和姑媽都記 得,只是初心明亮、單純的姑媽,卻在不經意中遺失了快樂的本性!

父親對我說:「我想回到小時候,重新把你笑咪咪的姑媽找回來。」

離開家鄉的那天,姑媽來送行,她仍是悲傷的,不言語,彷彿一隻甲蟲藏在 甲殼之下。分別後的翌年,姑媽病故,直到今天我想起她都會有深深的疼惜。

事隔幾十年,我寫作《我的石頭心爸爸》時,父親也已作古,但在我夢裡, 他的人格魅力彌足珍貴,依舊幻化成一個長著粗糙手,懷著細膩情感的巨人。

我之前出版的書,大多是小說,這次用隨筆的筆調……其實不管是什麼體裁, 只是在用文字表達內心的途中,找一個親切的敘述方式而已。ㄋ

秦文君 作者作品表

我的石頭心爸爸

表哥駕到

小丫林曉梅(簡體書)

男生賈里新傳──秦文君小說

女生賈梅新傳──秦文君小說

遇上年糕和包子──秦文君小說

花彩少女的事兒

男生賈里──秦文君小說

活著的10001個理由

童 話(學生中文精讀)

男生賈里

調皮自在沒人管──秦文君小說

女生賈梅

男生贾里全传 (簡體書)

女生贾梅全传 (簡體書)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