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學通史:漢代卷 上
 
作者: 任鵬 
書城編號: 18850174

原價: HK$133.00
現售: HK$126.35 節省: HK$6.6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抱歉! 此商品已售罄, 不能訂購

如此商品日後有貨, 請通知我, 我的電郵/用戶名稱是:
 
 
出版社: 龍圖騰文化
出版日期: 2020/12
頁數: 284
ISBN: 9789863881186

商品簡介


中國美學嶄新的發展

 

秦漢美學突破了舊有框架,出現了新的元素及思想,較之先秦時期已呈現不同的風貌。美學是對審美活動的理論性思考,是表現為理論形態的審美意識。秦漢時期的美學更是體現出這樣的內涵。中國美學與人生緊密結合,與藝術實踐緊密結合,舉凡思想、文學、宗教信仰均具體反映在此時期的工藝品上。

 

《中國美學通史》的第二卷即漢代卷。漢代是中華傳統文化定型的時代,中華美學的基本特徵也在漢代基本形成。畫像磚的古拙典雅,大賦的鋪張揚厲,建築的莊嚴雄偉,無不凸顯出漢文化博大、包容、人文化的精神。

 

本書特色

 

中國美學的表現,

不僅僅是在繪畫、藝術品上,

而是包括了音樂、典章、制度在內。

易言之,中國美學其實就是中國哲學思想另一種表達方法。

 

作者

編者簡介

 

葉朗

 

北京大學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名譽院長。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名譽主任。文化產業研究院(國家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院長。主要著作:《美在意象》《中國美學史大綱》《中國小說美學》(1982)《意象照亮人生》等。

 

朱良志

 

朱良志,1955 年生,安徽滁州人。曾任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現為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主任,曾任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亞洲部高級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哲學與藝術之間關係的研究。代表作有:《石濤研究》《八大山人研究》《南畫十六觀》《中國美學十五講》等。中國美學的表現,不僅僅是在繪畫、藝術品上, 而是包括了音樂、典章、制度在內。 易言之,中國美學其實就是中國哲學思想另一種表達方法。

 

目錄

序言
第一節  秦漢美學分期的說明
第二節  秦漢美學研究中存在的若干問題
第三節  秦漢美學史的整體理解

第一章   大一統意識的萌生:《韓非子》與《呂氏春秋》
第一節  戰國末期的思想背景:鄒衍與荀子
第二節  《韓非子》的美學思想
第三節  《呂氏春秋》及月令模式
 
第二章   身體的審美場域
第一節  先秦儒道的身體觀
第二節  身體的二重性構造
第三節  表裡相應的有機模式
第四節  枚乘的審美策略 

第三章  秦漢易學中的美學思想
第一節  序秩理數:感應比類的結構
第二節  「文」與「離」卦
第三節  俯仰往復的時空觀
 
第四章   《禮記.樂記》的美學思想
第一節  情感與音樂的本源
第二節  「心」與音樂的抒情性
第三節  音樂與文明世界
第四節  樂由中出,禮自外作

序/導讀

總序

 

 

中國歷史上有極為豐富的美學理論遺產。繼承這份遺產,對於中國當代的美學學科建設,對於中國當代的審美教育和審美實踐,對於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有著重要的意義。近代以來,梁啟超、王國維、蔡元培、朱光潛、宗白華等前輩學者對這份美學理論遺產進行了整理和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二十世紀八○年代以來,學術界開始嘗試對中國美學的發展歷史進行系統地研究,出版了一批中國美學史的著作。我們試圖在前輩學者和學術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寫出一部更具整體性和系統性的中國美學通史,力求勾勒出中國美學思想發展的內在脈絡,呈現中國美學的基本精神、理論魅力和總體風貌。

 

 

我們在《中國美學通史》的寫作中注意以下幾點:一、《中國美學通史》是關於中國歷史上美學思想的發展史。美學是對審美活動的理論性思考,是表現為理論形態的審美意識,所以這部美學通史不同於審美文化史、審美風尚史等著作。

 

二、中國美學史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為美的核心範疇和命題的發展史。一個時代美學的核心範疇和命題的形成和發展,往往都會顯現出那個時代美學的基本精神和總體風貌。這部通史重視研究各個時期的重要美學概念、範疇和命題,力求通過這樣的研究勾勒出一個理論形態的中國美學發展的歷史。

 

三、這部通史注意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把握中國美學的內在邏輯線索,不同於孤立地介紹單個的美學家和單本的美學著作。

 

四、中國美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它不限於少數學者在書齋中做純學術的研究,而是與人生緊密結合,與各個門類的藝術實踐緊密結合,它滲透到整個民族精神的深處。因此,我們這部通史既注意在哲學、宗教等相關著作中發現有價值的思想,又注意發掘藝術理論、藝術批評中所蘊涵的豐富的美學思想,同時還注意到各個時代的社會生活中尋找美學理論與現實人生相互聯結的各種材料,以更深一層地顯示美學理論的時代特色。

 

五、這部通史注意新材料的發現,同時力求以研究者獨特的眼光去發現和照亮歷史材料中的新的意蘊。寫作還力求體現我們這個時代的時代精神。從上古時期的商代開始一直寫到西元一九四九年,反映中國美學從上古時代到近現代的全幅波動,但並不意味著把它寫成過往時代歷史材料的堆,我們力求使這部通史反映當代的理論關注點,反映當代的美學理論的追求,從而在某種程度上使它成為一部閃耀著當代光芒的美學史。

 

 

這部《中國美學通史》是由中國教育部文科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組織編寫的。由葉朗任主編,朱良志任副主編。全書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

 

這部美學通史共有八卷,分別是先秦卷、漢代卷、魏晉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金元卷、明代卷、清代卷、現代卷。

 

這部書的著者以北京大學的學者為主,同時邀請了中國國內高中的一批有成就的中青年學者參加。本書從西元二○○七年啟動,前後經過六年多時間。全書初稿完成後,又組織幾位學者進行統稿。參加統稿的學者為:葉朗、朱良志、彭鋒、肖鷹。統稿時對各卷文稿作了若干修改,其中對個別卷作了較大的修改。

 

這部美學通史被列入中國教育部文科基地重大專案,並獲得中國國家出版基金資助,我們對此表示深深的謝意。本書編寫過程中得到北京大學相關部門的幫助,很多學者參加過本書從提綱到初稿的討論,在此一併表示謝意。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全書還存在著很多缺點,敬請讀者提出批評意見。

 

序言

 

西元前二二一年,秦王嬴政掃除六合,中央政府的支配力擴展到前所未有的廣闊疆域,統一帝國時代自此展開。從秦王朝建立至漢魏禪代時止,歷經西漢、新莽、東漢諸朝,帝國的形勢雖屢經變動,其統一的面貌卻大體得以維持;長達四百餘年的統一的歷史,奠定了後世「中國」的主要性格──自此即使陷於分裂,「中國」,也至少做為統一的理想而持續存在。做為皇帝與民眾、士人與貴族、思想家與政治家們共同面對的現實處境,大一統格局的維繫與發展成為時代性的命題。圍繞著這一核心觀念,秦漢帝國的思想意識開始受到強有力的引導,並生發出一系列的問題。諸如國家政策與經典的確立、地域文化與風俗的交融、教育制度與知識的規整、融通天人的宇宙觀念、知識分子的自我定位,等等,陸續進入人們的視野。由於這一點,與處於分裂狀態的戰國時期不同,秦漢帝國開始展現出獨特的面貌,並在思想、文化、藝術諸領域全面而深刻地表現出來。這些因素互相交錯、刺激並引導著審美思考,從而造就了以前未曾有的審美思想、審美意識與審美觀念。

 

在秦漢帝國奠立之初,中央集權國家的運轉尚處於試驗階段,為了確定理想的政治運作方式而不斷探尋;做為與此緊密相連的另一面,在思想與文化的競技場上,來自不同地域與學派的因素互相交匯、激盪,無休止地重複著爭論、滲透與融合的情形。做為這一不斷努力的結果,在歷經漫長的統治之後,統一國家的觀念已然深入人心,成為自上至下的共識。對於漢末的知識分子與民眾來說,致力於維護中央集權國家的存在,乃是不言自明的共同理念;個體與國家之間的二元框架,從根本上成為制約思考之傾向與方式的基礎1。不難想見,圍繞著這一顯著的轉變,相關的現實與思想均相應地產生了種種變化。例如,在這一過程中,政府在教育與學術方面發揮著不容忽視的遴選、贊助與指導的功能,它直接推動著經典傳統的文本化,同時也塑造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後者做為經典的守護者而備受尊崇。這些歷史狀況對秦漢美學發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甚至可以說,它在某種程度上造就了秦漢美學的主要性格。

 

(未完待續……)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