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設計史
 
作者: 朱和平主 
書城編號: 255401

原價: HK$160.00
現售: HK$152 節省: HK$8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抱歉! 此商品已售罄, 不能訂購

如此商品日後有貨, 請通知我, 我的電郵/用戶名稱是:
 
 
出版社: 五南
出版日期: 2012/01
頁數: 340
ISBN: 9789571165240

商品簡介
第九章走向多元的後現代主義設計時期——20世紀80年代後的設計

現代設計史“後現代主義”(PostQModernism)一詞,對於新一代設計師而言,並不陌生。然而,對於它的含意和概念卻往往含糊不清。如果拋開特定所指,僅就字面而言,我們可以理解為“今日的”或“未來的”。如果要追溯這一名詞的出現,它最早在西班牙作家翁尼斯的《西班牙及西屬亞美利加詩選》一書中出現,並且指出:“‘後代現主義’是20世紀60年代產生於西方發達國家的文化思潮。它涉及藝術、設計、文學、語言、歷史、政治、倫理、哲學等觀念形態的諸多領域。‘後現代主義’以西方發達國家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以由國家壟斷向國際間跨國壟斷階段,即晚期資本主義、後工業社會為背景,以逆向思維分析方法批判、否定、超越現代主流文化的理論基礎、思維方式、價值取向為基本特徵,是當代西方社會經濟、政治觀念的反映,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當代諸多矛盾與衝突。”
作為“後現代主義”的一個分支——“後現代主義設計”,從本質上說,它是一場反叛現代主義的設計思潮和設計運動。如上一章所述,這種反叛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延續到70年代以後,傳統的現代主義設計思想、理念和方法,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的審美情趣和價值取向的改變,而失去了昔日的榮耀。這種轉變在建築設計領域曾發生過一個著名事件。由日本著名設計師山畸實設計、位於美國密蘇里州的聖路易市的普艾特—伊戈(Pruit-Igoe)住宅區的三棟典型的現代主義建築設計風格的大樓,於1972年7月15日下午3點32分被炸掉。那個日子被英國的“後現代主義設計”理論家查理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在1977年發表的論文《後現代建築語言》中,定為“現代建築死亡的日期”。這種說法,未免有些絕對,但可以表明,到了20世紀70年代後期,現代主義設計確實已經陷入了難以走出的困境,代之而起的是80年代正式確立的後現代主義設計。
第一節後現代主義設計的特徵及理論探索
一、後現代主義設計的特徵
從前所述,源于歐洲的現代主義運動,蔓延到美國、日本等國以後,匯成一股洪流,成為40—70年代設計領域的主流,從建築設計影響到其他的設計領域,特別是平面設計、產品設計,成為流行一時的風格。這種風格的發展,導致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界的大都會幾乎變得一模一樣,設計探索多元化的努力消失了,被追求單一化的國際主義設計所取代。所有的商業中心都是玻璃幕牆、立體主義和減少主義的高樓大廈,簡單而單調的平面設計,缺乏人情味的傢俱和工業用品,使用者的心理弁鉬搢D被漠視,就是簡單的弁鉬搢D也沒有得到滿足。其實,這種設計後果並不是設計家們的錯誤,而是一種歷史局限性造成的。無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還是戰後的二十餘年間,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對於設計者來說,其目的不是創造個人表現,而是努力于創造一種非個人的、能夠以工業方式大批量生產的、普及的新設計。總之,對於現代主義設計師來說,重要的不是風格,而是動機,風格只是解決問題後的自然副產品而已。因此,一個為個人表現,一個為社會總體服務,藝術上和設計上的現代主義其實非常不同,真正相似的地方無非是它們對於傳統的一致反對。
以改變現代主義設計的單調形式為中心的各種探索,到70年代後期,終於形成了後現代主義。這裏有一點需要指出的是:在英文中,“後現代”(PostQModern)和“後現代主義”(PostQModernism)的內容是不相同的。“後現代”在設計上是指現代主義設計結束以後的一個時間階段,而“後現代主義”,則是以一種風格為特徵的設計運動。
“後現代主義設計”最早出現在建築領域,隨後迅速發展到包括平面設計、產品設計等在內的廣泛領域,並出現了一些代表性的設計組織。綜觀其風格特徵,它是以反現代主義設計藝術為思想基礎,在設計方...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