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精裝版)
 
作者: 紀伯倫 
書城編號: 26265398

原價: HK$127.00
現售: HK$120.65 節省: HK$6.3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 2023/05
頁數: 256
ISBN: 9786263537378

商品簡介


身心無所安頓時,你可以聽聽「先知」怎麼說--
享譽西方世界的黎巴嫩作家,跟你談談關於:
愛、婚姻、孩子、教育、罪與罰、善與惡、自由、宗教、死亡……
等二十六個人生根本問題的祕密。


紀伯倫與泰戈爾並稱為「站在東西方文化橋梁上的巨人」,其代表作《先知》已譯成五十餘種語言,僅美國版的銷量就近千萬冊。紀伯倫透過一個睿智的東方哲人之口,將四十多年的智慧結晶娓娓道來,向世人講述自生至死之間的人生祕密,句句鏗鏘有力,觸動人心。

翻開本書,收獲來自紀伯倫的能量與智慧,就能洗滌心靈,使內心強大平靜,不再茫然不知所措,更有勇氣面對人生,宛如再次重生。

∣紀伯倫的智慧箴言∣:
愛除自身外,既無施予,也無索取。
愛既不占有,也不被占有,
因為愛僅以愛為滿足。
--〈論愛〉

你們要彼此相愛,但不要給愛繫上鎖鏈。
--〈論婚姻〉

你們的孩子,其實不是你們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借助你們來到這世界,卻並非因你們而來。你們能給予孩子你們的愛,而不是輸入你們的思想。
--〈論孩子〉

工作是徒勞無益的,如果缺少愛。
當你們懷著愛工作時,你們便與你們自己、與他人、與上帝合為一體。
--〈論工作〉

你們所謂的自由,實際上就是最堅固的鎖鏈,儘管那鏈環在陽光下閃爍著光亮,炫人眼目。
--〈論自由〉

你們不應對友誼有其他的要求,除了讓友誼更深地印刻在你們的心靈裡。
--〈論友誼〉

你們的日常生活就是你們的神殿,就是你們的宗教。
--〈論宗教〉

除了將氣息從不停的呼吸中解放出來,使它從羈縛中站立並升騰至天空,去無拘無束地尋求造物主,那停止呼吸又是什麼呢?
--〈論死亡〉

★譯自貝魯特世代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紀伯倫英語作品阿語全譯本》,傳神譯筆,原汁原味還原紀伯倫語言特色!
★收錄創作年表及譯者長文譯後記

書評

作者以純潔美麗的詩的語言,說出了境界高超、眼光遠大、既深奧又平凡的處世為人的道理。--作家 冰心

 

作者

紀伯倫(Kahlil Gibran, 1883-1931)

享譽世界的黎巴嫩作家,與泰戈爾並稱為「站在東西方文化橋梁上的巨人」。

生於黎巴嫩北部的小山村貝什里,八歲時家庭遭遇變故,父親入獄,十二歲時,母親攜四個孩子移居美國波士頓。一家生活艱難,靠沿街兜售物品為生。

十五歲回到故鄉黎巴嫩求學,二十歲畢業後重返波士頓,二十二歲時在紐約發表處女作《論音樂》,二十五歲時在摯友的資助下前往法國巴黎學習藝術,師從藝術大師羅丹。此間遊歷歐洲,開闊眼界。

二十八歲,發表阿拉伯語小說《折斷的翅膀》,被譽為「阿拉伯文學新運動的開端」。三十五歲後相繼發表備受好評的《瘋人》、《先驅》、《先知》、《沙與沫》、《大地之神》等八部散文詩集。其中《先知》引發轟動,先後被譯成五十餘種語言,僅美國版的銷量就近千萬冊。

一九三一年四月十日夜,紀伯倫因病逝於紐約,享年四十八歲。根據他的遺願,長眠於故鄉黎巴嫩的一處修道院。

一九八四年美國國會通過決議,在首都華盛頓為紀伯倫建立紀念中心,以此表示對這位偉大作家的尊重。

譯者簡介

蔡偉良

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資深翻譯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中國阿拉伯文學研究會原會長,上海翻譯家協會原理事。長期從事阿拉伯文學、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研究,出版專著、譯著十餘部。代表譯作紀伯倫三部曲《淚與笑》、《先知》、《沙與沫》,經久不衰,備受好評。

 

目錄

船的來臨 
論愛 
論婚姻 
論孩子 
論施捨 
論飲食 
論工作 
論悲歡 
論居室 
論衣服 
論買賣 
論罪與罰 
論法律 
論自由 
論理智與情感
論痛苦 
論自知 
論教育 
論友誼 
論說話 
論時間 
論善與惡 
論祈禱 
論享樂 
論美 
論宗教 
論死亡 
告別 
 
紀伯倫創作年表 
譯後記

序/導讀

譯後記

在中國知名度最高的阿拉伯文學作品應該是民間故事《一千零一夜》,其次就是黎巴嫩作家紀伯倫的《先知》了。

紀伯倫全名是紀伯倫·哈利勒·紀伯倫,於一八八三年生於黎巴嫩北部貝什里村,是基督教馬龍派教徒。卒於一九三一年,終年四十八歲。

紀伯倫雖然在世僅四十八年,但從二十歲開始發表作品,其二十八年的文學生涯為後人留下的阿拉伯語和英語作品達十六部之多。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未被收入集子的隨筆和大量書信。他最著名的散文詩作品《先知》已被譯成五十多種文字,成為世界上除莎士比亞的作品外最暢銷的文學作品,他也因此成為第一位享譽西方世界的阿拉伯作家,甚至連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對他都有過很高的評價,認為紀伯倫「是東方刮來的第一次風暴……你給我們西海岸帶來了鮮花」。

紀伯倫不僅僅是一位傑出的文學大師,還是一位成功的多產畫家,一生留下的大小畫作達七百餘幅。早在文學創作之前,他就已經開始習畫,二十一歲時就已成功舉辦了個人畫展,後赴巴黎,並落住藝術家聚集地蒙馬特高地附近。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巴黎被認為是西方現代藝術的中心,而蒙馬特高地正是這一中心的心臟,所有現代派藝術及其代表人物、領軍藝術家都曾在這一高地上從事藝術創作。紀伯倫就是在這樣充滿藝術氣息的環境中度過了兩年,所受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其中所受當時頗為流行的象徵主義影響尤甚。紀伯倫的這次巴黎之行可以看成是其一生中最大拐點的起始。在巴黎的兩年,紀伯倫不僅習畫,接受諸如羅丹等藝術大師的指點,或許更為重要的是,紀伯倫還閱讀了但丁、盧梭、伏爾泰、威廉·布萊克等文學名家的大量作品,同時他還對尼采的哲學思想欣賞有加,有學者認為,在紀伯倫很多散文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尼采的影子。

一九一○年年底,紀伯倫回到美國波士頓,一九一二年起定居紐約。一九二○年,紀伯倫與其他幾位旅美阿拉伯作家、詩人一起創辦「筆會」,並出任會長。一九三二年,旅居南美的阿拉伯文學家成立「安達盧西亞社」,以這兩個文學組織為核心形成了在阿拉伯近現代文學發展史上著名的旅美派文學(又稱阿拉伯僑民文學)。而紀伯倫就是該流派當之無愧的旗手。

紀伯倫逝世後,遺體被運回黎巴嫩,並葬於家鄉貝什里聖徒謝爾基斯修道院內,一九七五年,該修道院改建成紀伯倫博物館。在紀伯倫棺木的安放處,可以看到他的墓誌銘:「我和你一樣活著,就站在你的身邊,閉上你的眼,轉過身,你就可以看到我在你的前面。」

正如紀伯倫的墓誌銘所言,「我和你一樣活著,就站在你的身邊」,每當讀到紀伯倫的作品,就可感到是他在你耳邊私語;每當看到紀伯倫的畫作,就可感到是他在和你眼神互動。
中外文史學界一致認為,紀伯倫的《先知》是他文筆最精彩、思想最深邃的作品,也是他散文詩創作的巔峰之作,它之於紀伯倫,有如《吉檀迦利》之於泰戈爾,正是《先知》使紀伯倫蜚聲世界。

在《先知》之前,紀伯倫已經創作了《瘋人》、《先驅》、《行列》、《暴風集》等多部英語、阿拉伯語散文詩集。《先知》創作歷時數年,傾注了紀伯倫幾乎全部的心血,與其之前的英語作品相比,其在思想深度上明顯成熟,似已完成了紀伯倫思想的宏大架構。《先知》篇幅不長,而涉及的主題卻包括人生必然面對的幾乎所有事和物。作者在《先知》中借哲人——艾勒穆斯塔法之口闡述了他本人對愛、婚姻、孩子、飲食、居室、理智與情感、罪與罰、善與惡、自由、宗教、死亡等問題的看法。毫無疑問,《先知》是紀伯倫最為精彩的作品,是他對自身長年沉思的最終提煉,正如他自己所言,是他的「第二次降生」,而且是等了「千年」後的再生。

且看紀伯倫對愛的論述:「愛除自身外,既無施予,也無索取。愛既不占有,也不被占有,因為愛僅以愛為滿足。」「滿心歡喜地在黎明醒來,感謝充滿愛的又一天來臨。中午小憩,默念愛的柔情繾綣。傍晚,滿懷感激之情回到家裡。躺下睡覺,然後在心中為你所愛的人祈禱,讚美之歌則印上你的雙唇。」顯然,紀伯倫心目中的愛是無私的愛,更是人類之大愛;再看紀伯倫的享樂觀:「享樂是一首自由之歌,卻不是自由。享樂是你們的願望之花,卻不是願望之果。享樂是向高處呼喚的深,卻不深,也不高。享樂是從籠中釋放的翅,卻不是自由翱翔的天空。是的,享樂確實只是一首自由之歌。」

從中不難看出,紀伯倫的享樂觀是極其辯證的,享樂更多的是體現在追求享樂的過程中而並非享樂本身;宗教問題自古以來一直備受關注,儘管紀伯倫是基督徒,但是他在論述宗教的時候,卻完全超越了不同宗教之間的差異、超越了東西方人種、膚色的不同,而是站在人類、人性劃一的高度,如同神明一樣地指出:「你們的日常生活就是你們的神殿,就是你們的宗教」;「倘若你們要認識上帝,就不要成為解謎的人」。

 


縱觀紀伯倫的作品,他從來也沒有否認過上帝的存在,更沒有否認過宗教,只不過在他眼裡,宗教無非就是人的一種嚮往和精神追求,他不希望學者像「解謎」一樣過度地去解讀宗教,而更願意讓對信仰的追求融入日常生活,從而來規範自己的行為。在這一層面上,《先知》就如同用精美語言織就而成的經典詩篇。

紀伯倫在《先知》中如同神明一般對生活萬象一一作出解讀,從中可以觸摸到他對人生的感悟和對人性的哲學思考。

《沙與沫》與《先知》在形式上不同,它是格言類的散文詩篇,共收入了三百餘條紀伯倫的經典格言,根據紀伯倫自己的說法,《沙與沫》可被視為《先知》的補充。紀伯倫在為他的《沙與沫》寫的題記如是說:「這本小小的集子就如同它的書名《沙與沫》,僅僅是一捧沙、一勺沫。……每一個男人和每一個女人的雙翼都有著些許的沙與沫。但是,我們中有一些人願意展現自己的擁有,而另一些人卻羞於展現。而我則是不會赧顏的。……」

《沙與沫》是在《先知》發表後的第三年出版的,之所以說它是《先知》的補充,是因為在紀伯倫本人看來,《沙與沫》是他在創作《先知》後意猶未盡的再言,儘管不是成篇的文章,有的甚至只是一句話,但這才是紀伯倫最本真的思想,是瞬間閃爍的理性光芒,無一不含有深邃的哲理,而更為重要的是他願意將自己的沉思、將自己的擁有毫無保留地奉獻給所有人,讓人分享他的思維過程和思維結晶。

《沙與沫》中的每一段表述有如字字珠璣,又似如金箴言,給人以啟迪,讀後不僅回味無窮,更能使心靈達到淨化,使性情得到陶冶。如紀伯倫對友誼的定義「友誼永遠是一種甜蜜的責任,而不是自私者的機會」,再如他在字裡行間所流露出的人生觀:「我願意成為世上有夢、並想實現自己夢想的最渺小者,卻不願成為無夢、無願望的最偉大者。最可值得可憐的人,是想把夢想變成金銀的人。」

《瘋人》是紀伯倫發表的第一部用英語創作的散文詩集,共收入包括〈主〉、〈我的朋友〉、〈夜與瘋人〉、〈完美世界〉等作品三十五篇。從這些作品的結構和形式看,大多有點類似寓言和小故事,但行文灑脫,猶如詩化文章。在這些作品中或許第一篇〈我何以變為瘋人〉最為重要,它如一篇題記,為後續作品的出現做了鋪墊,作者將自己比作「瘋人」,寓意深刻,而變成「瘋人」就是因為脫去了假面具,「就這樣,我成了瘋子。而在這瘋癲之中我卻發現了自由和解脫」,這就是紀伯倫一生的追求和嚮往——自由和解脫。紀伯倫不想戴著假面具生活,更重要的是,他欲藉「瘋人」之口,去諷刺看似完美的「完美世界」。在最後一篇題為〈完美世界〉的作品中,紀伯倫這樣說道:「我、一個被扭曲的凡人,我、一朵迷惘的星雲,在完美無缺的人的世界裡遊蕩。」甚至他竟如此發問:「我為什麼在這裡?遊弋在眾神中的迷惘靈魂之神呵,我為什麼在這裡?」

《先驅》和《瘋人》一樣,大多是一些寓言化書寫而成的短文,如〈阿拉杜斯王〉、〈價值〉、〈懺悔〉等。顯然,在每一則寓言故事中都蘊含著紀伯倫深邃的思想,細細品味亦不難揣摩到作者這種超現實書寫意在的精神指向,觸摸到他超乎常人的智慧。

紀伯倫雖身處凡人世界卻不願如同他人那般失去自我而被異化,他變身「瘋人」,意在使話語者成為凌駕他人之上的超人(超人的另一種表現——瘋人),使對看似不公世界的諷刺、揶揄,乃至抨擊成為可能。這就如同他在幾年後創作《先知》時,借哲人艾勒穆斯塔法之口,以類似先知的口吻表達他對世間事物的看法。

一個傑出的作家是不應該被過度解讀的,解讀從某種程度上講,意味著標籤化,尤其像紀伯倫這樣的偉大作家更不該被標籤化,紀伯倫的作品給人帶來的思維想像空間不但巨大而且多維,是再多的標籤都無法窮盡的。

閱讀紀伯倫或許很難如同閱讀其他作家那樣會給讀者帶來常人所說的愉悅和歡快,無論是「瘋人」還是「先知」,他只會給人帶來更多的啟迪,讓人在咀嚼、領悟溢滿字裡行間哲理的同時,分享作者的深沉,意會他的情愫。

閱讀紀伯倫的作品,遊走在紀伯倫那精美文字織就的虛幻且又實在的宏大空間,體驗到的是另一種無可名狀的快感享受。

蔡偉良

紀伯倫 作者作品表

淚與笑(精裝版)

沙與沫(精裝版)

先知(精裝版)

紀伯倫詩集套書:先知×沙與沫【中英對照版】

沙與沫【中英對照版】

先知【中英對照版】

紀伯倫全集(全5冊)

先知全書

先知(隨身一冊珍藏本)

先知

0002. 心靈書[中英對照]

0021. 先知

0008. 先知

2023年5月中文新書 同類商品


日常之歌:陳建成劇本集

skmt 坂本龍一是誰

單親 教我活出自己的樣子

胡桃與影1:胡桃夾子之死

胡桃與影2:影子少女的復活

電腦軟體應用乙級檢定術科解題實作|Word+Excel 解題(適用2016/2019)

2024新趨勢計算機概論(適合資管、商管學群)

盜木賊:直擊森林犯罪現場,揭露底層居民 的困境與社會問題

歐美與亞太地區圖書資訊學教育

有償借款功成身退?從日本鐵三角看對中經濟外交

唯美之靈

報導者事件簿002:神木下的罪行

洛克希德事件:秘密檔案中的美日安保黑幕

君王論(拆封不可退)

烏克蘭戰場:一個戰地攝影的親身經歷

綠藻噩夢:布列塔尼半島毒藻事件,引爆一連串人類與環境互動的惡劣真相,揭開法國政治、司法與商業農工間不可言說的黑暗歷史

唐代基層文官

唐代中層文官

唐代高層文官

比遠方更遠:走入個人與國族,凝視政治下的創傷與差異,一場起於變革年代的人性之旅

還有... [顯示所有書籍]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