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結構經濟學
 
作者: 林毅夫 
書城編號: 717779

原價: HK$127.00
現售: HK$120.65 節省: HK$6.3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 2013/06/26
頁數: 352
ISBN: 9789571357713

商品簡介
內容簡介:從二次大戰到現在,只有包括台灣、韓國在內的13個經濟體,從低收入躍升到中高收入,以當時的經濟理論來看,這些經濟體推行的政策都是錯誤的,但為何他們會成央H其關鍵就在於本書所強調的,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政策必須依其要素稟賦(factorendowment),檢視有多少自然資源?有多少勞動力?有多少資本?基礎設施如何?以及法律、金融與各種制度的效率如何?再決定採用相對便宜的資源要素,去替代相對貴的資源要素,成本才會最低,產出才會最大。本書是前世界銀行副總裁暨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反思全球經濟發展理論和政策的巨著。所謂新結構經濟學,是應用新古典的分析方法,研究一個國家的經濟結構為何不同,為什麼經濟結構發展過程不斷調整、不斷變動,以及其決定因素為何;而要素稟賦,就是一個國家有多少勞動力、自然資源與資本。

內文摘錄:二戰後,多數發展中國家都獲得經濟和政治獨立,並開始戰後或獨立後重建。到20世紀末,小部分發展中國家實現了長時期的高速成長,趕上先進的工業化國家,或是顯著縮小與它們的差距。日本在1950年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均收入只有美國的五分之一,但是到了1970年,就已經達到美國收入的63%,並一舉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的崛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令人矚目的年均9.6%的經濟成長率,而如此高的成長速度,則是由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轉型,和關鍵製造業部門的持續升級驅動。採用外向型和市場友好型發展策略,「亞洲四小龍」──香港、韓國、新加坡和臺灣四個經濟體──在20世紀60年代早期至90年代早期,以超過7%的年經濟成長率快速成長。這顯示,保持令人矚目的高經濟成長率、縮小與已開發經濟體的差距,是可以實現的。近年來,一些大的經濟體已經起飛,如中國、巴西和印度,使它們成為新的全球高成長經濟體(世界銀行,2011)。這些國家的高經濟成長率,導致貧窮的顯著減少。在1981年到2005年間,日均消費低於1.25美元的人口比例已經減少一半,從52%下降到26%。這種貧窮的減少,在我的祖國──中國,表現得最為明顯。

名人推薦:
「本書是一本真正重要且富有雄心的作品……將成為全球經濟學者和政策制定者的重要參考,對發展中國家是如此,在已開發國家亦將受到高度重視。」──史賓賽(A.Michael Spence),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本書將成為重新思考經濟發展策略的里程碑……其貢獻將使林毅夫的觀點在反思經濟發展政策中成為焦點。」──史迪格里茲(Joseph E.StiA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林毅夫 作者作品表

讀懂中國式現代化--科學內涵與發展路徑

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二版)

新結構經濟學

失序的貨幣

從西潮到東風

解讀中國經濟

台灣人「受虐性格」的心理分析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