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梭與早期中國共和
 
作者: 王曉苓 
系列: 思想史期刊
書城編號: 929046

原價: HK$160.00
現售: HK$152 節省: HK$8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聯經
出版日期: 2014/11
頁數: 276
ISBN: 9789570844696

商品簡介
   《思想史3》主題為盧梭與早期中國共和專號,共收錄論著4篇,研究討論1篇。

  本期有三篇文章討論盧梭政治思想在中國與日本的早期詮釋與受繼。此三文各有所長,但都集中於討論盧梭的《社會契約論》(Du Contrat Social),尤其是其中最具魅惑力與爭議的概念:普遍意志(volont gnrale)。

  王曉苓〈盧梭「普遍意志」概念在中國的引介及其歷史作用〉是一篇分析精細且具歷史縱深的精采論文。王文認為,十九世紀末日本人中江兆民精到的漢文譯本《民約通義》開啟了中文世界對盧梭政治思想的關注與討論。循此,王文約略依清末、民國、1949至文革、1990年代後等四個時期,分別列舉、闡述幾位具代表性人物。論文的前大半部依序討論梁啟超與汪精衛,嚴復、章士釗、張奚若,何兆武,王元化等人對「普遍意志」的理解與爭論;是精細的文本分析。

  王文認為,盧梭的政治思想,尤其是「普遍意志」概念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它彰顯人不可讓渡的自然主權—因此可能主張激進民主;另一方面,它又強調政治社會中的成員,也就是公民必須服從普遍意志的指揮—因此可能形成極權統治。這個兩面性導致了歷來中文世界對盧梭理解的分歧。王文最後從時代背景、政治議程以及政治環境的變遷等外部因素,論證上述各家對於盧梭思想理解的差異。從君主立憲到革命,從相信進步的人民民主到反左,在不同的政治光譜下,反射出盧梭的不同樣貌。總之,王文是篇黑格爾式的思想史論文,以後世、歷史後設的立場,逐一審視主要闡述者的理解、翻譯、衍伸及其闡述的時代背景。在一種「全知」的眼光下,希望對過往的詮釋文本投以時代性的理解。

  范廣欣的〈盧梭「 革命觀」之東傳:中江兆民漢譯《民約論》及其上海重印本的解讀〉是問題意識清晰,論理強勢的學術文章。范文認為,盧梭政治思想並不強調革命,並不鼓吹消滅君主統治。那麼,范文問道:「近代以來中國人是怎樣通過嬝炕m社會契約論》發現了革命呢?」這問題等於暗示、追問了中國近代革命意識的起源。根據范文的理解,此間與中江兆民翻譯《社會契約論》,也就是上海大同譯書局出版的《民約譯解》密切相關。范文大量利用中江兆民自己在譯本中所加入的個人意見-〈解〉-,企圖說服讀者,中江兆民以相當迂迴、夾譯夾注、幾近微言大義的方式, 逐漸將盧梭的「反對君主專制」,往「否定君主制本身」推進。范文進一步論證,中江刻意使用「黨」一字來表示‘society, aggregation, association, y, union’等多種不同概念,明顯帶有革命黨的修辭意味。相較於王文的歷史縱深,范文完全集中於中江兆民文本的內外部分析,特別注意中江遣詞用字的意旨。但范文也注意到《民約譯解》在中國以《民約通義》重印面世時所發生的文本再造,尤其是重印版的序言,較諸中江激進,根本就是「徹底否認君主專制,而承認革命的正當性」。換言之,從日本的《民約譯解》到中國的《民約通義》,中國近代的革命思想依著這份亞洲的盧梭文本而生長。

  蕭高彥〈《民約論》在中國:一個比較思想史的考察〉是篇方法論意識極為清晰的論文。上述范文的論述重作者認定的正確的、非革命的盧梭,對照中江文本不狃於時而造作出的潛在的革命話語,以及此話語在晚清中國情境下的放大。如果范文可看成史特勞斯式的(Straussian)的文本解讀,蕭文則是自承、自省的史金納式(Skinnerian)思想史書寫:以翻譯文化理論來平衡史金納方法論中的主體意識與作為,而凸顯在地文化條件所釀醞的新種政治語言。蕭文的分析對象以中江兆民、楊廷棟、劉師培、馬君武為主,說明這些譯者及其文化在特定條件下所構思的翻譯策略與概念傳遞,創造出甚麼政治想像。以中江為例,他「君」「邦」「民」「士」「臣」等詞分別代表soverei...
思想史期刊

思想史9:五四百年專號

盧梭與早期中國共和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