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
都有獨一無二的成長旅程。
獲獎無數的荷蘭兒童文學名家
為與眾不同的每個人,寫下勇敢去飛的故事!
「這本書很特別的地方是,它沒有很強硬的跟父母說:『要放手。』
它同理了父母的傷心、掙扎、擔心,另一方面,它也可以給孩子勇氣,讓孩子可以跨出家門,放心做自己。」——本書譯者林蔚昀
林意雪(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副教授、偏鄉閱讀與行動中心主任)馮喬蘭( 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葉惠貞(國立清華大學附小教師)劉維人( 哲學社科類譯者)蔡明灑(朗朗小書房創辦人)蔡伯鑫(兒童心智科醫師)鄭重推薦
==
當華倫遇見了「她」,一瞬間以為是天上掉下來的天使,
沒想到,是有翅膀的鳥、長得像小女孩的樣子……
華倫和太太提娜開始撫養有翅膀的妮妮,但他們很擔心,女孩沒有手,要怎麼學爬、怎麼吃飯呢?要是翅膀遭人發現的話,人們就會開始八卦了。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氣味
華倫和提娜還是一一克服了困難,想盡各種方法讓妮妮進食,也坐進娃娃車裡,外人不大容易發現翅膀。然而,只會發出咿咿聲音的妮妮要怎麼學說話?
提娜想問:「為什麼就不能是一個正常的孩子呢?」華倫告訴她:「有翅膀可以做很多事,飛翔在天空,或是遞送東西......」
※關於飛走,不說再見
習慣有妮妮的日子後,有一天她卻突然飛走了。華倫知道,沒辦法阻止鳥飛走的,鳥就是這樣,有一天,牠們會飛走。
但是,提娜還來不及和妮妮說再見,還想教她煮白煮蛋、一起唱歌。該怎麼辦呢?
從此以後,妮妮會遇到什麼樣的人?沒有手只有翅膀的她,會不會遭受欺負?
想念飛走的孩子,會變成一種疾病嗎?
結合親子教養與兒童權利議題,有關心有害怕,一場關於親情與圓夢的冒險旅程即將展開!
*適讀年齡:小學中年級以上,無注音,附圖
*關鍵字:親子教養、兒童權利、家庭
*領域:語文、社會、自我肯定
=精采解說=
這是一個關於「家長放手讓孩子飛的故事」嗎?好像是,但好像也不只如此。妮妮在她的飛行冒險中,遇到了許多人:寂寞的女孩羅蒂、以為她要跳樓而想要拯救她的救援隊員、害怕幽靈的男孩、害怕新事物但又想要挑戰自我的年輕人、想要把她打下來的獵人——這些人之中,有人想要留下妮妮,有人害怕和妮妮相遇,有人想要傷害妮妮,也有人覺得遇見妮妮真是太好了。而妮妮在和這些人相遇互動的過程中,也有所成長、改變。她給了這些人一些東西,也從他們身上獲得一些東西,有好有壞。……
作為一本童書,《想飛的孩子》是很勇於為孩子發聲的。它以充滿童趣的文圖,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描寫了許多孩子的快樂和恐懼,也強調孩子的自由意志。家長或其他大人都沒辦法改變孩子,讓他成為他們想要的樣子。——林蔚昀(本書譯者)
=精采段落=
※一瞬間,華倫以為這是一個從天上掉下來的天使。但當然,他知道那不是天使,因為天使有手臂。天使的翅膀長在背上,而他們的手臂就長在手臂該長的地方。至少,人們一直都是這樣想像天使的。
但那不是天使,而是一隻鳥,有著小女孩的形狀。或是一個小女孩,有著鳥的形狀。或是介於兩者之間。
※翅膀不能被發現。因為人們就會開始八卦。然後每個人都會想來看鳥鳥一眼。他們可能會開始相信,鳥鳥天使。到頭來,沒有人知道太多關於天使的事。他們可能會開始向天使求這求那,比如說讓驚人的痘痘、恐怖的皺紋或難以置信的頭疼消失。然後那會帶來太多麻煩。
有時候會有人往娃娃車裡張望。一顆大頭會擋住天空。
有時候會有人問:「她是你們的小孩嗎?」
這時候華倫會回答:「她是我們借來的。」
※「你沒辦法阻止鳥飛走。」華倫說:「鳥就是這樣。有一天,牠們會飛走。」
「但是這太快了。她甚至不知道怎麼做白煮蛋,而且我還想教她唱好多歌。」
※「但是我教過她,我們會說『再見』、『開動』、『你好嗎』、『不好意思』。如果她真的得飛走,我沒辦法阻止她。但我真的很想告訴她:『再見,如果妳必須走,就去吧』,然後我會讓她走。
※「我們不能去找她嗎?只是為了跟她說『一路順風』或『有時候回來看看我們』。」
※在華倫應該要叫醒提娜之前,他睡著了。在夢中,他依然在森林裡。他一直在想,妮妮要來了。但是來的要不是很像妮妮的人,就是快要是妮妮的人,或是東一點妮妮西一點妮妮,但不是妮妮本人,不是她整個人。
突然,他看到真正的妮妮飛向他。他高興的跳起來。「我找到妳了!」但是在她身後有一個妮妮,她旁邊還有另一個妮妮,然後還有一個,還有一個。
「哪一個是真的?」華倫大叫:「應該只有一個妮妮,而且是我找到她的!」
他醒過來。剛探出頭的太陽正偷偷潛入森林。鳥兒開始清晨的大合唱。
「我失去她了。」華倫想。「是我自己失去的。」
他爬進洞穴。「那些在你身邊的人,比不在你身邊的人更重要。」他想。他依偎在提娜身邊,然後閉上眼睛。
※他們一路上聊著許多事,關於羅蒂,關於粉紅色部門的人。之後,他們開始聊妮妮。他們走在有人設計好的小徑上,以及那些自然形成的小徑上。那些有人設計好的小徑,是有人先想像出來、畫好,然後鋪出來的。其他的小徑,則是因為有很多人走,所以才出現的。如果有夠多人走,一條新的小徑就會出現。
他們抬頭往天空望,他們低頭往灌木叢底下看。
有時候提娜會吸吸鼻子,說:「你們聞到了嗎?每件事物都有自己的氣味。」
作者
尤可.范.李文Joke van Leeuwen
一九五二年生於荷蘭,是作家、詩人、插畫家,在童書、大人作品與藝術領域皆獲得獎項。十三歲時,全家搬到比利時,她也曾在安特衛普與布魯塞爾唸書。一九七八年出版第一部童書著作,自此出版許多優秀作品,特別是本書翻譯為多國語言,並改編為電影上映。她也為本書創作插畫。
李文曾獲得Thijssen獎、德國James Krüss獎等關於童書青少年的獎項。James Krüss獎評審曾說:作者擁有出色的文字與視覺技巧,能輕鬆的在文字與圖像之間轉換……在她的作品裡,有自成一格的小宇宙,沒有過度美化童年,也具備深度,同時蘊含了她對兒童權利的熱心立場。李文並因其對荷語文學的貢獻,獲頒金鵝毛獎(Golden Goose Feather)。
譯者簡介
林蔚昀
一九八二年生,台北人。長年致力在華語界推廣波蘭文學,於二〇一三年獲得波蘭文化部頒發波蘭文化功勳獎章,是首位獲得此項殊榮的台灣人。著有《我媽媽的寄生蟲》、《易鄉人》、《自己和不是自己的房間》等書,譯有《如何愛孩子:波蘭兒童人權之父的教育札記》、《布魯卡的日記:波蘭兒童人權之父柯札克的孤兒之家故事》、《當我再次是個孩子:波蘭兒童人權之父選集》等作。
繪者簡介
尤可.范.李文Joke van Leeu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