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阿德勒教育心理學
新版 已出版
原價:
HK$100.00
現售:
HK$95
節省:
HK$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抱歉! 此商品已售罄, 不能訂購
|
|
|
|
|
|
出版社: |
海鴿文化
|
出版日期: |
2016/03 |
頁數: |
256 |
ISBN: |
9789863920410 |
|
商品簡介 |
追求優越及其對教育的意義
除了人格的統一性外,人性另一個重要的心理事實是人們對優越感和成左滌l求。這種追求與人的自卑感有著直接的關聯。如果我們不感到自卑或自我感覺處於「下游」狀態,我們就不會有超越當下的願望。
優越感與自卑感是同一心理現象的兩個方面。在本章我們將會討論追求優越及其對教育發展的意義。
首先,人們可能會問,追求優越感是否和我們的本能一樣是與生俱來的。我們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是,這是一個不大可能的設想。我們的確不認為追求優越是與生俱來的,但是我們必須承認,追求優越需要一定的生物基礎,這種基礎存在於胚胎之中,並具有一定的發展的可能性。
當然,我們知道人的活動局限於一定範圍之內。對於某些能力,人是不可能達到的。例如,我們不可能擁有狗的嗅覺,我們的肉眼也不可能看到紫外線。不過我們擁有某些可能繼續發展和培養的弁鄔坒鄐O。我們可以從這些能力的進一步發展中看到追求優越的生物學前提,也可以從中看到個體人格心理形成的源泉。
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在任何環境下兒童和成人都有這樣一種追求優越的強烈衝動,而且這些衝動是無法避免的。人的本性無法忍受長期的屈從,被輕視的感覺、不安全感和自卑感總是會喚醒人們登攀最高一級目標的願望,從而獲得補償,然後臻於完美。
實驗得知,兒童的某些特徵是環境作用的結果。在某種環境下,兒童感受到了自卑、脆弱和不安全後,這些感覺反過來又對兒童的心理產生影響。於是兒童下決心簡瘜o種狀態,努力達到更高的水準,以便獲得一種平等甚至更加優越的地位。孩子這種向上的願望越強烈,他就會將自己的目標定的越高,從而證明自己的力量。不過,這些目標常常又超出了人本身的能力界限。由於兒童小時候能夠獲得來自不同方面的支持和幫助,這便刺激了他們設想自己未來有可能成為一種類似上帝的人物。我們發現,他們本身也會被一種成為類似上帝這樣的人物的想法所控制,而那些自我感覺特別脆弱的兒童身上也常常會發生這種現象。
在這裏我們以一個心理問題嚴重的十四歲男孩為例來說明上述情況。在我們讓他回憶童年時,他說,他在六歲的時候因不會吹口哨而非常難過。不過,有一天當他走出房間時,他突然會吹了。當時他非常震驚,並真心相信這是上帝附身的結果。這個案例也清楚地表明,脆弱感和想像自己是上帝式的大人物之間存在著某種內在聯結。
追求優越與內性格特徵聯結在一起。我們可以透過觀察一個孩子對優越感的渴望來發掘他的全部野心。如果這種自我肯定的願望太過強烈,那麼他總會表現出一定的嫉妒心。這種類型的兒童很容易有這樣的心理,他總是希望其競爭對手遭受某種厄運。他不僅懷有這種陰暗心理(這通常會引起神經方面的疾病),而且還會付諸行動,給對手製造傷害,甚至帶有明顯的犯罪特徵。這樣的孩子會用造謠中傷、洩露隱私來詆毀同伴,從而抬高自己的身價,特別是有他人在場的時候。如果這種權力欲望太過強烈,他甚至會有報復心理。他們總是瞼X一副好鬥和挑釁的姿態,然後眼露凶光,有時會突然發怒,隨時準備和想像中的對手搏鬥。對於這些追求優越的孩子們來說,參加考試也是一件相當痛苦的事情,因為這會輕而易舉地暴露他們的「價值」。
這個事實也顯示,考試必須適應學生的心理特點。它對於每個學生而言絕不意味著都是相同的。我們經常會發現,考試對於有些學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他們的臉色一會兒發白,一會兒發紅,還說話結巴,身體顫抖,大腦似乎也是一片空白。在回答問題時,有些學生也只願意與別人一起而不想單獨回答,因為他害怕別人看著他。兒童追求優越的心理在遊戲之中也同樣有所表現。例如,在玩馬車... |
|
|
你可能也會喜歡 | 不可以搶我的糖果! |
| | 日本中世近世史 |
| | 自卑情結:你的困境,由你的認知和生活風格決定 |
| | 每個孩子都能好好睡覺(2015年好評改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