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抱歉! 此商品已售罄, 不能訂購
我們這個社會,可能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年輕的」,同時也是最古老的。 從歷史觀點看人類的年紀—— 為什麼個人與社會雖會繼續老去,卻又變得更年輕? 你多大年紀?愈是考慮這個問題,它就愈難回答,因為人類有釵h不同的老化方式:生物上、心理上、社會上的,此外還有一個文化年紀(cultureage)。如果這樣考慮年齡,我們或酗騇Q像中老很多。 但作者史丹佛大學教授羅伯特.柏格.哈里森(RobertPogueHarrison)認為,在年紀變得更老的同時,人類的外觀、行為、心智、生活方式,以及最重要的「欲望」上,卻又變得驚人年輕。就此而言,我們可說是活在一個返老還童的時代。 你有沒有看過祖父母在青少年時代的相片?他們是不是看起來非常嚴肅,甚至看起來像大人?現在請你回想自己是他們這個年紀的時候,或者想想現在街上看到的大學生們,形象是不是差很多?祖父母當年的嚴肅、過早的成熟到哪裡了? 本書是一套關於「年紀」的哲學思考。透過生物學、演化學、地質學、歷史學心理學等多重濾鏡檢視人類文明的進程,為「你多大年紀?」這個簡單的問題,提供了年齡框架以外的思考取徑,也利用了文化以及歷史的研究去探討青春這個話題。 哈里森旁徵博引,出入於從各種文化和歷史,追溯人們對於青春以及老化的想法。他自科學借來「幼態持續」(neotony)的觀念(指將幼年生理特徵保持至成年),又把它擴大應用至文化領域,大力論證「青春」是文化的創新動力與天才火花所不可或缺。 另一方面,他又看出戰後席捲西方文化的「返老還童」現象,乃人類文明史前所未有。在歷史、文化方面,我們這個時代遠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都要成熟,但同時又愈來愈趨於年輕化,如此兩極化反差的劇烈變動可能會打亂歷史連續性,將人類未來帶入不確定的領域一個與過去全然斷裂的不可知世界。 今日大大延長的「青春」具有危險性。癡迷於年輕的社會,事實上卻正在對其自以為崇拜的年輕發起戰爭。社會的集體幼兒化(infantilize)欲望破壞了跨世代連續性(intergenerationalcontinuity),也粉碎了世界的相對穩定性,需要「長者」和「機構制度」所體現的智慧加以彌補。哈里森寫道:「『天才』專注於創造屬於未來的新事物,『智慧』專注於繼承過去的遺產,在把它們傳遞下去的過程中予以更新。」 如果,你時常考慮社會為何對青春如此著迷,這是一本你必讀的書。 推薦 哈里森是當今最優秀的文評家之一。他極其淵博,心胸寬廣,熱情洋溢而充滿好奇心,有著多方面的修辭天分。——《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Tribune) 我肯定我不會為任何尚在人世的文評家當掉我的襯衫。但如果萬一有誰能讓我這樣做,那毫無疑問只有羅伯特.哈里森。——貝特(JonathanBate),《觀察者報》(Spectator) 讀哈里森的書就像是在一條小徑上漫步,穿過一座細心灌溉、大量播種和陽光斑駁的樹林……就像打造一座花園那樣,它帶給你的驚奇是沒止境的:過程就是一切。——《紐約時報書評》(NewYorkTimesBookReview) 若只能選一位,哈里森大概是今日人文學界最重要的作者。——《南方評論》(SouthernReview) 這書看似散漫但結構緊密……古怪而精彩,無疑是一部需要你想透才會領悟其妙處的作品。——「高教論壇」,麥克里米(ScottMcLemee) 哈里森有一種啟迪人的神奇方法,但他既不從當代事件推論,也不提供預測。在序言中,他說他當初面臨把書寫得很短或寫得很長的抉擇——讀者當然寧願他寫一部長的。——...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