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長通宵與子女抱頭痛哭,疲於奔命,有些學生死在起跑線上,未畢業就魂斷校園。這是純粹的教育問題嗎?還是隱藏了祕而不宣的政治議程?
九七之後,在政府無法行使自主權的狀態下,商界財閥主導了教育政策,將他們願意聘請的僱員,在學校用逆向工程學(reverse engineering)的方法複製出來。於是,原本香港的知識為本的教育(knowledge-based education),改為能力為本的教育(ability-based education),學校的才德教育變成商界的可僱請性(employability)的教育。
教育變成漫無目的,學生要好像預備做僱員那樣裝備自己:兩文三語、學各種不知道何時可用而隨時報廢的能力、建立自己的學習歷程記錄、識得電腦技能、學習group project和group discussion這些奪取同伴戊猁瑪鴗蔚F治。於是,學校變成公司,學生變成顧客。家長呢?大概是無投票權、目睹股價上上落落的小股東吧。
序
懷抱希望
生命靠希望。一九八六年,我儲了好久的錢,買了個昂貴的水晶石送了給大學結識的女友做定情信物,我在盒子內夾了一張紙條,上面用法文寫:希望,即使到了最絕望的時候。
這是希臘神話的迴響。女神潘朵拉(Pandora)打開盒子,放走了人類一切的美好事物,只是留下希望這樣東西。女友打開盒子的時候,會心微笑,她就是我的潘朵拉。
及後,我們不知怎的遽然分手。之後她嫁人、離婚、獨居、再結交男友、男友老去。至今好好地生活。
以前的父母,辛勤工作,怎樣痛苦也捱過去,因為看到兒女的寄望,上一代說,有指望,諧音是「有子望」。香港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從大陸來的難民流離失所,在山邊搭木屋住。在窮困的歲月,夫妻有了孩子,滿心歡喜,鄰里都來恭賀,說「有子萬事足」。那時候的父母對兒女的寄望,好簡單的,是自己死後有子孫在神壇或墓前上香。為人父母,寄望這個就夠了。
有子萬事足,出自宋代大學士蘇軾《借前韻賀子由生第四孫斗老》:「無官一身輕,有子萬事足。」香港的中產、企業主、大世族,是「望子成龍」;窮人,是「有子萬事足」。誰人懂得生活,誰人更為富有?
是書分為三部分,甲部是教育改革回顧,在二○一六年總結我在九七之後觀察的香港教育改革問題,整理思想,解釋商界如何干預香港教育,令讀者理解新自由主義的霸道。乙部紇紙雜誌批評教育改革。丙部是香港特區政府在近年於公共場所引入簡體字的問題。教育乃家國大事,今以小書一本,略述旨要,他年有閑,再發其微。
陳雲
夏曆丙申年五月十七日夏至
中華民國一百○五年西元二○一六年六月二十一日
目錄
序言 懷抱希望
商界主導的香港教育改革
公費學校的教育是什麼回事?
新自由主義與香港教育
教育改革,如何步步進逼?
商界騎劫了香港的國家教育主權
大學變成理工學院,理工學院變成大學
西方大學,九七消失 55
大學單一化,學生沒選擇 59
無樂趣,會死人 65
木字怎麼寫? 68
雙非人與本土生育 70
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