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精神史三部曲

新版 已出版
 

作者: 錢理群 
書城編號: 1300117

原價: HK$458.00
現售: HK$435.1 節省: HK$22.9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抱歉! 此商品已售罄, 不能訂購

如此商品日後有貨, 請通知我, 我的電郵/用戶名稱是:
 
 
出版社: 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出版日期: 2017/07/01
頁數: 1932
重量: 2600 grams
運費計算: 3 本
ISBN: 9789629373269

商品簡介
榮獲第十一屆「香港書獎」

「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精神史」三部曲,是錢理群教授橫跨二十年歲月寫成的當代知識分子精神歷史,分別寫共和國建立前、毛澤東時代及之後知識分子的命運與選擇,呈現「起承轉合」結構,將知識分子的個體命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整體歷史交錯在一起,是首部無刪減作品。

一九四八年,正是兩個中國—所謂「新中國」與「舊中國」生死大決戰的時刻,同時,也是中國知識分子必須在歷史的大轉折中作出決定自己命運的關鍵時刻。

《1948:天地玄黃》就是記錄了一九四八年,圍繞各類知識分子的不同選擇而發生的極其複雜也極其豐富的社會、思想、文化、心理現像。

「改造」與「堅守」,這是建國後中國知識分子命運的兩個關鍵詞,也構成了本書的歷史敍述的兩個中心詞,寫成中國知識分子精神史上最沉重的一頁。是屈從抑或抵抗、要低頭抑或昂首?毛澤東時代的中國知識分子如何在黑夜裏前行,盡錄在《1949-1976:歲月滄桑》。

毛澤東逝世後,知識分子從絕地對裏重生。錢理群教授肩負起知識分子之名,用自身的經歷和反思,為整代中國知識分子精神史作一個總合,冀歷經滄桑後也守望著知識分子的本分。《1977-2005:絕地守望》,是錢教授留給年輕一代和後人的思想結晶和祝福。


目錄:
1948:天地玄黃

一、面對轉折—1948年1、2月
二、南方大出擊—1948年3月
三、校園風暴—1948年4、5、6月
四、詩人的分化—1948年6、7月
五、批判蕭軍—1948年8月(一)
六、朱自清逝世前後—1948年8月(二)
七、胡風的回答—1948年9月(一)
八、「新的小說的誕生」—1948年9月(二)
九、戰地歌聲—1948年10月
十、北方教授的抉擇—1948年11月
十一、南下與北上—1948年12月


1949-1976:歲月滄桑

一、1949–1980—沈從文在被強迫遺忘中堅守
二、1949—廢名「上書」
三、1951—陶行知的命運
四、1951–1970—趙樹理建國後的處境、心境與命運
五、1952—對「盧作孚自殺」事件的一種分析
六、1952–1969—讀王瑤「檢討書」
七、1953–1974—兩位同齡人梁漱溟與毛澤東的關係的歷史考察
八、1954–1980—從開端到結局
胡風事件背後的左翼知識分子的歷史命運(上)
九、1954–1980—從開端到結局
胡風事件背後的左翼知識分子的歷史命運(下)
十、1955–1979—讀《杜高檔案》
十一、1956–1983—讀《束星北檔案》
十二、1956–1960—顧準的思考(上)
十三、1957–1959—郭小川的命運起伏
十四、1958–1976—一個知識分子的死與生
讀邵燕祥《沉船》、《人生敗筆》、《找靈魂》、《〈找靈魂〉補遺》、《一個戴灰帽子的人》
十五、1958–1962;1967–1970—告密者是怎樣養成的
讀馮亦代《悔餘日錄》、《徐鑄成自述:運動檔案彙編》
十六、1964–1976—大批判小組與大批判文體
十七、1969–1974—顧準的思考(下)

1977-2005:絕地守望




上篇:我的回顧與反思
第一講、我的人生之路和治學之路(上)
第二講、我的人生之路和治學之路(中)
第三講、我的人生之路和治學之路(下)
第四講、知識分子自我獨立性與主體性問題
第五講、知識分子和民眾的關係問題
第六講、關於啟蒙主義的反思
第七講、對於理想主義的反思
第八講、關於思想和行動的關係
第九講、自然人性論與個人主義問題
第十講、最後的話題:關於大學教育與北大傳統

下篇:我的精神自傳
一、歷史的中間物
二、堂吉訶德與哈姆雷特
三、倖存者
四、學者、教師、精神界戰士
五、真的知識階級
六、思想者與實踐者
七、漂泊者與困守者


前言:
「知識分子精神史」三部曲總序

「知識分子精神史」三部曲終於完稿,送到讀者手中,我特別欣慰,並有如釋重負之感。從1996年寫出第一部《1948:天地玄黃》,到2007年完成第三部《我的精神自傳》(現改題為《1977–2005:絕地守望》),第二部《1949–1976:歲月滄桑》又於2015年的此刻收筆,前後將近二十年。在這二十年間,外部世界相當喧鬧,中國與全球都發生了不少預料不到的事情,而我自己的生命與學術,卻逐漸沉潛下來,沉到歷史與現實的深處,自我心靈的深處,寫出了我最想寫的東西。


我多次說過,我的學術研究帶有強烈的自救自贖的性質,「所有的學術探討,對外部世界歷史與現實的追問,都最後歸結為自我內心的迫問,對於自我存在的歷史性分析和本體性追問:我是誰?我何以存在與言說?」在上個世紀80年代,終於走上學者之路的時候,我最想追問的,也就是構成了從事學術研究的內在動力的,就是我想弄清楚:自己作為一個知識分子,是怎樣接受「改造」的?我被「改造」成了什麼樣子,墜入了怎樣的精神深淵?我該如何自救?如何做堂堂正正的「人」,做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活得像個樣子?我到哪裏去尋找精神資源?我知道,這不僅是我個人的問題,而且是整個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特別是1949年以後大陸知識分子的問題。要真正認清楚自己,就必須對知識分子的精神歷史作一番清理和總結。因此,在80年代我和朋友一起提出「20世紀中國文學」的概念時,我自己最為傾心的是「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史」,我知道,這才是屬於我的研究領域,我的魂之所繫。

因此,從一開始,無論是研究魯迅,周作人,研究曹禺,還是研究「堂吉訶德與哈姆雷特的東移」,都是在探討他們的精神發展史,試圖從中尋找精神資源,總結歷史教訓。到1997年,就提出了一個「中國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系列研究設想」。預計寫七本書:「(一)20年代:大學院裏的知識分子—以北京為中心;(二)30年代:文學市場中的知識分子—以上海為中心;(三)戰爭流亡中的知識分子—以西南聯大、魯藝(抗大)為中心;(四)一個特殊的年代(1948年)歷史轉折中的知識分子—從南京到北京的中心轉移;(五)50、60年代:國家體制下的知識分子—以黨為中心;(六)70年代:「無產階級專政下的革命」時代的知識分子—以毛澤東為中心;(七)80、90年代「處於歷史交匯點的知識分子—中心失落以後的無序狀態(即:1,重建「大學文化」的努力與困惑;2,落入商潮;3,面對國家意識形態、體制的修補;4,國際、國內大逃亡)」。

這個計畫顯然過於龐大,也過於完整了,具體操作起來,有相當的難度,就需要作一些調整。最後,就決定將研究的中心集中到共和國歷史時期,即書寫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史。這自然與我的「共和國情結」直接相關。可以說「當代中國」才是我真正興趣所在。歷史的研究也是指向當代的,我的魯迅研究的自我定位就是把魯迅資源轉化為當代思想文化教育資源,充當聯接「魯迅」與「當代中國」的橋樑。研究當代知識分子精神史也更能體現我的自我反省、反思的意圖。

於是,就有了這部「知識分子精神史」三部曲的寫作。這同時是我的「共和國歷史研究」的重要部分。我要講四個故事:毛澤東和黨的故事(《毛澤東時代和後毛澤東時代:歷史的另一種書寫》),民間思想者的故事(《拒絕遺忘:「1957年學」研究筆記》),我自己的故事(《我的精神自傳》,《我的家庭回憶錄》,《一路走來:錢理群自述》),最後是這「三部曲」所講的知識分子的故事。此書一出,我的共和國研究也就基本畫上句號了。

這三部曲是自有一個「起承轉合」的結構的。《1948:天地玄黃》,寫共和國建立前玄黃未定之時,知識分子對新中國的想像與選擇,是其「起」,未來中國的許多基本命題(觀念、體制、心理、話語方式等等),都已孕育其中。《1949–1976:歲月滄桑》寫毛澤東時代知識分子的命運,是一個「承轉」即展開的過程,其中的核心是知識分子的「改造」與「堅守」。而以《1977–2005:絕地守望》作「合」,則是煞費苦心的。不僅有操作層面的考慮:要寫後毛澤東時代知識分子的命運與選擇,會涉及許多還健在的知識分子,不如就寫自己;更有更內在的原因:其實,我在講知識分子的故事時,自己已經隱含其間:我是以自己的歷史與現實的感受、生命體驗去觀察、描寫的,就需要最後現身,用自己在陷入「絕地」以後的反省,反思,來為整個知識分子的精神史作一個「總合」,即歷史經驗教訓的總結,以便「守望」住知識分子的本分。因此,我十分看重在書中所提出的六大問題:「知識分子自我獨立性與主體性問題」,「知識分子和民眾的關係問題」,「關於啟蒙主義的反思」、「關於理想主義的反思」,「關於思想與行動關係問題」,「自然人性論與個人主義問題」,這都是我從知識分子精神史的考察、研究裏,提煉出的知識分子基本思想、精神命題,這裏既有我們當年落入改造深淵的陷阱,更有歷經滄桑又必須堅守的東西。這背後可能還有相當大的理論提升的空間。我只能提出初步的思考,借此對自己的一生作個交代,即「多少明白了一點以後再去見上帝」。同時,也是我最想留給年輕一代和後人的帶血的思想結晶:我們只能「守望」,而他們更應該有新的開拓。這就是我近年不斷說的話:「在做完了可以、可能做的一切之後,將我的祝福送給年青的朋友。」

2015年4月20日
錢理群 作者作品表

書不盡言--錢理群書信集

難得明白--錢理群序跋選集

魯迅作品十五講

八十自述

1948—天地玄黃

1977–2005—絕地守望

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精神史三部曲

魯迅作品細讀

父父子子

說東道西

世故人情

鄉風市聲

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精神史三部曲

1977-2005:絕地守望

1949-1976:歲月滄桑

1948:天地玄黃

我的回顧與反思:在北大的最後一門課

與周氏兄弟相遇

魯迅作品的十五堂課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簡體書)

還有... [顯示所有作品]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