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書潘霍華是誰?
他是殉道者?神學家?還是諜報員?
或許我們對潘霍華的認識,僅止於此。
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德國神學家、牧師,認信教會成員之一。因參與抵抗納粹政權的行動,於一九四五年四月九日被處絞刑。他在一九二七年完成博士論文《聖徒相通》(Sanctorum Communio)三年後提交《行動與存有》(Act and Being)論文。取得大學教師資格。一九三五年他出任認信教會的神學院院長,教授「追隨基督」及其他科目,其後完成膾炙人口的著作《追隨基督》(Discipleship)和《團契生活》(Life Together)。
本書名為《牧者潘霍華》,作者刻意勾畫出潘霍華牧者的一面,以其教會觀為緯,展示他對牧養職事深具信仰洞見的看法。本書集結二十多篇文章,共分為四部分。第一部論潘霍華的生平與生命,從多個角度認識潘霍華這位「複音的」神學家,怎樣成為一位回應處境的牧者。第二部論潘霍華的教會觀,從他的論文及著作所蘊含的社神學出發,探討他對教會與世界的雙重關係的看法:教會在世而不屬世,而得見其為一位對教會念玆在的牧者。第三部論潘霍華的牧養職事觀,呈現他對宣講、靈性關顧及青少年牧養等這些少為人識的教導,為我們提供潘霍華另一面的牧者圖畫。第四部論潘霍華的行動及倫理,了解他早期參與認信教會及後期加入軍中反情報組織謀反小組的抵抗納粹政權的爭鬥,展現其為一在思考中行動、在行動中思考的牧者。
「鄧博士用另一角度——牧者,幫助我們認識潘霍華。面對風雲色變的政局,教會當作的是甚麼?潘氏由始至終都認為他和教會的首要任務,是培育信徒成為耶穌的門徒。這點對今天的牧者和教會是很好的提醒。潘氏信仰的掙扎,以生命影響生命,這是牧者的典範。上述兩點,本書有很深入的分析。」
——袁天佑
循道理聯合教會牧師
「一直以來,我甚欣賞鄧博士對潘霍華的研究和理解,他對潘霍華的研既全面且透徹,堪稱華人教會中潘霍華研究的翹楚。當讀者細讀這書,就好像邀請鄧博士進入他們的私人的書房,細聽鄧博士鞭辟入裏的講論,領受潘霍華牧養神學的心得,並且樂在其中。」
——曹偉彤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院長、基督教思想(系統神學)教授
「這本書把潘霍華一生動人的故事、作為及神學,以嶄新的詮釋角度呈現出來,並發掘出潘霍華經歷中的新事。本書並不以撰寫聖徒傳的方式,而是以反偶像的方式來探討潘霍華。本書之所以精彩,在於讓教會看見為甚麼此牧者/神學家在多元的和極端的二十一世紀後現代的世界中,有那麼多的貢獻。」
——周學信
台灣中華福音神學院教會歷史與神學教授
「不同的作者賦予潘霍華不同的頭銜——神學家、情報員、先知或殉道者。鄧紹光博士的所作卻為潘霍華選擇了一個平凡而偉大的身分——牧者。《牧者潘霍華》強而有力地證明,霍華最主要和真正的身分是一位好牧者(人),因為他為羊捨命。」
——歐力仁
台灣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潘霍華主持芬根瓦地下神學院時,要求神學生每天早上花半小時默想詩篇經文,這些經文後來成為了畢業生在殺戮戰場上的重要精神支柱。潘霍華引進天主教修道院的退修經驗,讓神學生過著人民公社式的團契生活,以之作為二戰後德國教會重建的藍圖,這本書讓我們重新發現潘霍華對牧養年青人的領悟。」
——劉進圖
明報教育出版營運總裁
「潘霍華是誰?我們要麼把他塑造成屬靈操練的楷模,要麼就強調他反抗希特拉的英勇。讀《牧者潘霍華》,你會看見這兩者怎樣在追隨基督的思路下互為表裏,幫助我們在權勢橫行的時代牧養教會,避免教會成為實現個人野心的宗教俱樂部,而能與人同在,人為人捨己,與基督的身體相稱。」
——梁柏堅
突破機構事工發展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