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香港神學院(下稱「港神」)各位老師為您預備的一頓靈宴,十六篇講章內含五味,引發反思,滋養靈性;並附褚永華院長的自傳式文章〈一個宣講者的自白與反思〉,道出這位宣講者在事奉路上的心路歷程,以及他對講道職事的寶貴心得。
為何「港神」要出版講道集?
因為神學院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為教會訓練傳道人,而傳道人首要的職事是宣講上帝的道。
為何「港神」要出版各位老師的講章?
最簡單的理由,莫過於訓練傳道人的「港神」老師自身也是傳道者;歸根究底,也許做神學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宣講上帝的道。
編者序
為何香港神學院要出版講道(章)集?
理由很簡單,因為神學院最重要的任務是為教會訓練傳道人,而傳道人最首要的職事就是宣講上帝的道。耶穌升天前留下的大使命,吩咐教會必須履行的兩件事情就是─「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以及「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太二十八19-20) 即是施行聖禮和宣講聖道。事實證明耶穌所吩咐的大使命很快便開始實現,當門徒在五旬節被聖靈充滿之後,就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向各人講說上帝的偉大作為,彼得和使徒們更馬上站起來講道,為基督的福音作見證,結果一天之內,因領受彼得所宣講的聖道而受洗成為耶穌門徒的人,竟然約有三千。
毫無疑問,教會是由基督[即上帝的道(The Word of God)]所建立和召集而成的,上帝的道便成為教會得以存在的根基。耶穌基督不但呼召信徒聚集於教會,聆聽並受教於上帝的道,生命受造就;更會呼召人以信心和順服的態度,將自己完全奉獻,去宣講上帝的道,為上帝的話語作見證。
崇拜(worship)就是教會宣講聖道和施行聖禮的時間。環顧今天的教會,卻愈來愈傾向將重點放在以詩歌和音樂為主的敬拜讚美這種崇拜模式上面,正如《帶領崇拜者》(Worship Leader)的編輯弗羅姆(Chuck Fromm)的觀察:「在古代教會,聖餐是上帝同在的焦點;宗教改革則以聖言作為上帝同在的中心;時至今天,上帝的同在則在音樂中。」2017年適逢紀念宗教改革500周年,「惟獨聖經」正是新教信仰及神學的重要基石,如路德(Martin Luther)和加爾文(John Calvin)等宗教改革神學家,他們非常重視釋經和講道,事實上他們留下了大量的釋經書和講章可供我們閱讀。加爾文在他的《基督教要義》內亦曾為教會最首要的職事明確定位:「無論在那裡,我們若發現神的道,被人純正地宣講,聽到,而且聖禮也按照基督的吩咐施行,毫無疑問,那裡就有了上帝的教會。」換言之,宣講聖道就是教會存在最大的意義和目的,也是分辨教會能否成為真正的教會的重要標準。
為何香港神學院要出版神學院老師的講章?
最簡單的理由,莫過於訓練傳道人的神學院老師本身也是一個傳道者,或者更重要的理由正是涉及一個更根本的問題─做神學所為何事?是為了在知名的學術期刊內出版一篇甚具創見的學術論文麼?當然必須肯定學術研究的價值和意義,不過依然仍未回答─神學的學術研究最終所為何事?歸根究底,也許做神學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宣講上帝的道。不過亦可以反過來問:是否宣講同時可以幫助我們做神學呢?如此說來,便涉及講道與做神學之間的關係了。
集講道者與神學家於一身的美國聯合循道教會(The United Methodist Church)伯明翰(Birmingham)地區的主席主教(Presiding Bishop)威廉蒙(William H. Willimon),憑著其多年在教會中豐富的講道經驗,以及對宣講使命的重視和承擔,再加上對教義神學的深入了解,使他成為當今研究講道神學的重量級人馬。威廉蒙在Proclamation and Theology一書的導言中,開宗明義就提醒我們:「宣講是一種神學活動」。他的用意很明顯,乃是要回復講道的本來面目,讓宣講成為真正的宣講(Let proclamation be true proclamation)。換言之,惟有將宣講理解為神學活動,才能恢復講道的真實面貌。神學(theology)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認識上帝的存有(being)和上帝的作為(act)。因此,將宣講理解為神學活動,便能提醒我們宣講的首要對象應該是上帝,宣講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讓人認識上帝是誰,認識上帝的旨意,認識三一上帝是一位願意向人說話並跟人溝通的主,認識祂是那位以臨在性的溝通行動來達成自我啟示和拯救的上帝。威廉蒙甚至認為,講道不但只是宣講關乎上帝的事情,而且宣講這活動之能夠成就,最終亦只能跟上帝有關,雖然講章由人撰寫,宣講由人的口而出,也絕不否定講道者的人為努力和貢獻。然而,宣講這活動之進行,畢竟惟獨有賴上帝才能成就。意即如果欠缺聖經這上帝的話,沒有聖靈在預備講章和宣講過程中的幫助,人的講道也只是徒勞無功,就算再講甚麼演講技巧、修辭、生動例子和生活應用也只是流於表面之談,實在於事無補。由此看來,教會的宣講乃是三一上帝自我啟示這溝通行動的結果。以上所言,無非是要指出宣講就是一種讓人認識上帝的神學活動,以及三一上帝向人言說的一種神的行動。
另一位著名的神學和倫理學家侯活士(Stanley Hauerwas),也同樣肯定講道才是做神學反省的最佳場所,講道和神學有不可分割的密切關係。其中一個理由,就是現代神學的確愈來愈跟聖經疏遠而趨於哲學性,而講道基本上就是講解聖經,因此愈是能夠在宣講中做神學,愈有助於神學回歸聖經,回歸上帝話語這重要的神學根源。同時,由於宣講這活動能再三提醒講道者,他所宣講的是上帝的話,不是人的話,更不應純粹是講道者自己的想法,因此,惟有在宣講中做神學,神學家才能醒覺所反省得到的神學,並非純粹是自己一廂情願的思想,而是在歷世歷代教會的釋經和宣講的傳統中所領受的成果。
為何香港神學院要在2017-18年度出版講道(章)集?
2017年我們為褚永華院長慶祝七秩大壽,2018年則是他在香港神學院擔任院長的最後一年。因此,我們盼望能出版這本講道集,獻給我們敬愛的褚永華院長,聊表心意。以講道集來祝賀褚院長的壽辰和榮休應該是最合適的,因為褚院長不愧是一位忠心以宣講聖道為志業的傳道者,他熱愛講道,又有講道的恩賜,配合他豐富的牧會經驗,再加上讀書多,學識淵博,還是講故事的能手,可謂情理兼備,把上帝的道娓娓道來,建立和牧養眾人的生命。不過最難得的是,褚院長不單言教,還有身教,他是以其盡忠委身的事奉生命來見證上主的道。正如講道家博洛士(Phillips Brooks)所言:「透過[講道者的]性格宣講出來的真理(truth through personality),乃是我們對真正的講道的描述。真理必須真實地來自講道者的人格,並非僅是出於他的咀唇,……而是透過他的品格、情感,透過他知性與德行的整體存有而講出來的。」
這本講道(章)集另一特色,就是附有褚永華院長的一篇自傳式文章〈一個宣講者的自白與反思〉,讀者可以透過此文,認識一位被主大大使用的宣講者在事奉旅途上的心路歷程,以及在講道職事上所累積的寶貴心得。
神學院是為基督的教會而存在的,但願此講道集也能為教會的宣講作出些微的貢獻!
香港神學院介紹
香港神學院於1952年在香港創立,原名為「香港聖經學院」,為訓練傳道人,以回應香港人在戰後對福音的需求。1970年起學院改制,並改名為「香港神學院」,發展神學學位課程。1990年開始設立信徒神學文憑課程。1999年學院經詳細籌劃後推出全新神學學士及神學文憑課程,內容更為整全和富彈性,更切合現代社會和教會的需求,使同學在學術研究和靈命培育方面都得到更佳的造就。學院在2006年踏入新里程,經過多方商討和籌備,決定修訂神學學士及神學文憑課程,並於2006年9月新設3個全新碩士課程:道學碩士、道學碩士(教牧進修)及基督教研究碩士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