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物性飲食‧非吃不可與少吃為妙的全食物養生法【上冊】搞懂食物的個性和偏性,家常飲食也能勝過珍稀大補
原價:
HK$117.00
現售:
HK$111.15
節省:
HK$5.8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
|
|
|
|
|
出版社: |
時報文化
|
出版日期: |
2018/04 |
頁數: |
272 |
尺寸: |
17x23 |
ISBN: |
9789571373546 |
|
商品簡介 |
多吃蔬果好健康?多喝水真的沒事?
《太極米漿粥》作者最新重磅力作
天天吃的食物,就是漸近式補充身體的藥物!
善用食物物性不同之妙,養胃氣、護陽氣,不勞醫生開藥方。
千年來不敗的食養智慧,用本書無縫接軌!
破解中醫重要經典《神農本草經》隱藏的藥食同源之祕,
縱使我們不懂得怎麼用藥,但若能了解物性,也能增進健康。
囊括蔬、果、蕈菇、魚鮮、禽畜肉和加工食品,超過150種常見食物
吃對了,健康Reset!
※上冊內容為物性飲食的基礎理論和部分植物類食材的物性介紹。(詳見目錄)
●人有人性,食物當然也有「物性」
物性就是食物的個性,不過並非單純的中醫性味歸經之分,更不是西醫討論的營養成分,而是從食物的外形、味道、科別、生長環境、食用部位,甚至是從人工製造方式去了解:這口食物下肚,會對我們的身體產生什麼反應。
●人體並不適合經常、大量的吃偏性太重的食物
健康的身體普遍存在溫熱的屬性,這是胃氣和陽氣充足的表現。而多數食物都有「偏性」,一旦人體吃進涼寒屬性或難以化消的食物,就需要透過大量的耗能,才能重新將身體功能維持於平衡狀態。因此,偏性較強的食物在入口前必要經過適當的配伍。如果經常大量的耗去陽氣來處理食物的重大偏性,身體便容易衰弱。
●對人體而言,多吃肉比多吃菜更好
大多數植物類食物(葉菜水果)的偏性較強,因此大部分的中藥方劑是以植物入藥,正因為偏性比動物來得明顯,所以日常食用時要格外注意:量要佔少數為宜,調理的手法需要更講究。如同藥材組成方劑,對於比例、配伍的講究,是效果的關鍵所在。
動物五臟俱全,在五行上的均衡度、面對環境變化的耐受力、藏納養分的效果都比植物好,所以更適合我們在家常食用,做為加強營養攝取的主要來源。
●藥食雖同源,但某些食物非得捨棄不吃,才有恢復、長保健康的機會
【絕對不沾的三種食物】蘋果、黑豆、白蘿蔔
一天一蘋果,醫師真的遠離你?!黑豆被視為健康食品,多多益善?蘿蔔益氣,但只喝一口白蘿蔔湯,就可能讓元氣報銷?就是有這麼些食物,偏性過於強烈,會讓身體的養分大量流失,能量無法透過食物留存於體內!
●搞懂物性和配伍烹調原則,廚房灶頭上就有救命良方
本書提供一套判斷物性的方法和配伍的原則,讓各種食材的偏性獲得修正。所以任何疾病在未達重症之前,若食物經過適當的配伍,酌量用之,就能取其用,綜其效,避其害。例如:
薑是回陽的絕佳良藥;
益人無數的太極米漿粥,來自尋常的大米與清水;
馬鈴薯帶皮烘烤,搭配大量油脂烹調,提高腸道機能;
青椒疏瀉肝的濕熱之氣,是少數生熟食皆好的蔬菜
本書特色:
1.傳承經典──
此書為作者集《神農本草經》、《黃帝內經》、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之研究大成,還原古經方中醫的原本面貌,重新白話解譯「藥食同源」的定義,以及各種食物入口後對身體產生的反應。
2.解讀物性邏輯、食物配伍原則──
多數的食物都有偏性,所以需合理食用。本書提供一套判斷物性的方法和配伍的原則,讓各種食材的偏性獲得修正。所以任何疾病在未達重症之前,若食物經過適當的配伍,酌量用之,就能取其用,綜其效,避其害。
3.討論的範圍以日常食用的、常接觸的食材為主──
完整的生物個體,像是:豬、牛……
生物的局部,像是:豬油、雞蛋……
非生物,像是:海鹽、水……
天然加工的混合物,像是:蜂蜜、冰淇淋……
4.破除時興的飲食迷思──
從物性來看現代飲食觀念會發現,很多都是可以再被討論的!
例如:糙米一定比精白米好嗎?植物油一定比動物油好嗎?吸菸對肺一定不好嗎?
目錄:
寫在前面
第一章、什麼是物性
1.為什麼要談物性:哲學高度的差異
2.我所認識的物性
3.物性與「藥食同源」
4.物性與「歸經理論」
5.由「四性」推展至「物性」
6.致中和:以中和偏、以偏治偏、以偏害偏
第二章、物性的邏輯
1.五行、五臟與五味
2.基本特質:從色光談起
3.五行補充特質:判斷需綜合全面
4.陰陽簡論與升降
5.陰陽補充特質
大、小
高、矮
6.生物部位特性原則──植物
花、果
果:真果、假果
果:皮、肉、種
芽
枝、葉、莖、莖皮
根
7.生物部位特性原則──動物
皮、肉
◎調理便利貼:鹽漬法
骨、臟
血、油脂
8.五行補用:真正的「上工治未病」的涵義
9.物性最終的微調方式:食材曰烹調,藥材曰炮製
第三章、物性介紹
介紹範例:本書使用說明
◎植物類
【禾本科】
1.稻──附:粳米、秈米、蓬萊米、糙米、糯米、黑米、紫米(黑糯米)、麥芽糖
◎調理便利貼:溫粉
2.小麥──附:麵包、饅頭、麵條
3.小米
4.薏仁──附:熟薏米、洋薏米
◎調理便利貼:薏仁水
5.玉米──附:玉米筍
6.竹筍──附:竹茹、竹瀝
7.甘蔗──附:蔗糖、黑糖
8.鳳梨
【豆科】
1.大豆──附:黑豆、毛豆、豆芽、大豆黃卷、豆漿、豆花、豆腐、腐皮、豆干、味噌、醬油
2.紅豆──附:赤小豆
3.綠豆──附:綠豆仁、綠豆芽、冬粉
4.花生
◎調理便利貼:花生豬蹄湯
5.葛──附:葛粉、葛根
【薔薇科】
1.桃──附:桃仁、桃梟
2.李
◎調理便利貼:糖漬李子
3.梅──附:烏梅、青梅
4.杏──附:北杏、南杏、巴旦杏仁
5.蘋果
6.草莓
7.櫻桃
8.梨
9.枇杷
【十字花科】
1.青花菜
2.結球甘藍
3.蕪菁
4.白菜
5.蘿蔔
6.山葵
【葫蘆科】
1.西瓜──附:瓜子、瓜皮
2.冬瓜──附:冬瓜籽
3.甜瓜──附:瓜蒂
4.苦瓜
5.南瓜──附:南瓜籽
【百合科】
1.蔥──附:蔥白
2.蒜
3.洋蔥
4.蘆筍
5.韭菜──附:韭黃、韭菜花
6.薤
內文試閱:
寫在前面
我的上一本書──《太極米漿粥:來自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靠白米就能重拾健康的本源療法》推出以來,受到很多朋友們的喜愛、討論以及實踐,甚至是肯定。做為一個中醫的獨立研究者,這是一件令我感到很安慰的事。最主要的部分在於:我所架構出來的對於「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的解讀方式,直接「以經解經」,與一般學界或者是大眾所熟知的,如仰賴「實驗數據」、「成分分析」、「臨床實證」等方法來研究之間有著不小的差異。而這樣子一套對於大眾來說屬於較為陌生的邏輯,可以受到一定程度的接納,進而實用於有緣朋友們的實際人生,並且有幸獲得信任,這代表我們對於在現代發揚老祖先的智慧,其實還存在著其他的可能性,萬不可畫地自限。欲還原古經方中醫的本來面貌,仿效其原本的研究、操作的方式來進行,或許更能貼近其核心真髓。
在《太極米漿粥》中,有很大的篇幅是說明我對於中醫角度解釋人體的生理、病理、醫理、藥理的想法。這些論述的內容雖然大幅度的偏離時下對中醫的認識,但是我認為卻更能貼合於我在實際操作時的體驗。我以為,透過交相比對《桂本》和《內經》,可以看到許多經典之中所呈現出來的哲理與邏輯,甚至可以看出許多在經典字裡行間所隱含的奧義。我之所以獨取精白的粳米做粥,摸索出《桂本》之中所謂「糜粥自養」,或是《內經》之中所謂「漿粥入胃,泄注止,則虛者活;身汗得後利,則實者活。」等等,對於所提及的「糜粥」、「漿粥」這些食物較為清楚的輪廓,是因為我從經典之中學到:人,必須要有「胃氣」才能活,而「養胃氣」是把人的生理狀態穩定下來所必須做的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件工作,無論我們是在平時養生,或是病時療疾。《內經》所謂「五穀為養」,我從方劑與飲食入手了解中醫,自然體會到:我們怎麼吃喝,身體就會產生怎麼樣的反應。而天然的產物,透過適當的方式採集、修治,並且經過配伍與調理之後,就能夠產生力道大小不一的「恢復身體原本的機能」的力道。偏性小而力道較緩者,或云「養生」,偏性強而力道較峻者,或云「療疾」。所以古來所謂「藥食同源」,本來一物,應是做如此解釋。
從粳米品種的討論、選定精白米的考量,一直到調理的實際做法,在這些環節之中,朋友們除了紛紛關心「我這樣烹煮的結果是不是成功?」之外,對於藉由家常中喝粥所帶來的改變,認識到飲食之於身體調和的重要性之後,再進一步就是關心「我在日常之中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