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的遺產:秦漢帝國
 
作者: 鶴間和幸 
譯者: 李彥樺
系列: 中國.歷史的長河
書城編號: 1405300

原價: HK$200.00
現售: HK$190 節省: HK$10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台灣商務印書館
出版日期: 2018/06/01
頁數: 528
尺寸: 14.8x21
ISBN: 9789570531480

商品簡介
深埋兩千年,歷史現場的千年直擊,
絕佳精采的「秦漢帝國史」!
「里耶秦簡」、「走馬樓漢簡」等史料的相繼出土,
重塑《史記》與《漢書》中的秦漢帝國,
讓秦漢時代史邁向新里程,
讓我們看到更豐富、更具象的歷史現場,
彷彿感受得到歷史的呼吸。

本書嘗試根據出土文物去重新解釋文字的歷史,不僅讓讀者更加重視文物,藉此反思原先所知的歷史;更引導讀者將歷史情境化,不再只是讀到文獻表面,還能具體推敲歷史現場。《始皇帝的遺產》所揭示的精彩歷史情境,讓讀者在大快朵頤之際,進而建構出更深入的歷史情境,歷史情境於焉不斷更新,我們對歷史的認識也就更加豐富。
秦漢帝國為什麼是始皇帝的遺產?
秦始皇的遺產,不論好的還是壞的,都由漢朝所繼承,因此漢朝才能屹立四百年。劉邦、漢武帝、王莽、光武帝等人皆是一方面繼承秦始皇的遺產,一方面又希望成為另一種全新面貌的「始皇帝」。西楚霸王項羽雖然沒有成為皇帝,但應該也有資格加入他們的行列。這些希望成為「始皇帝」的人,以豪情之志捲起了什麼樣的風雲?

原本只是小國的秦國、漢國經由不斷吞併他國,終於成為治理天下的大秦、大漢。在這兩個國家成為大秦、大漢之前,小小的秦國與漢國是如何在區域集團鬥爭中脫穎而出,逐漸擴張秦人集團、漢人集團的勢力範圍?
本書中我們將回顧這段四百多年的歷史。

作者鶴間和幸教授對秦漢時期的遺址進行了長年的調查,對文獻史料有深入的研究,他藉由文獻辨析和實地勘察重新構建出秦漢四百年的興衰史。在本書中,他拋開華夷思想,注意到地域多樣性,並嘗試從世界古代史的角度來認識中國歷史。鶴間教授文筆流暢,深入淺出的內容,讓我們輕鬆展讀秦漢帝國四百年的歷史。
 
目錄
導讀
序言 超越《史記》及《漢書》
二十一世紀最重大的發現:里耶秦簡╱陶淵明的桃花源是否真的存在╱相繼出土的史料超越了《史記》及《漢書》╱複合民族秦漢帝國誕生前的四百年
〔第一章 秦始皇的誕生〕
秦始皇暗殺未遂事件
地方官吏眼中的秦始皇╱暗殺秦始皇╱風蕭蕭兮易水寒的刺客荊軻╱史書與畫像石在暗殺場面上的差異╱採用的史料不同,史實也會跟著改變╱一介地方官吏與秦始皇的相遇
戰國秦昭王的時代
為帝國時代揭開序幕╱「天下」的概念╱秦王政與呂不韋╱嫪毐之亂
統一天下
李斯的野心╱貫徹法治與帝王學的構想╱實現天下統一的一年╱叛亂事件與船舶侵占事件╱咸陽宮的御前會議╱古代的時間概念╱《史記》上沒提到的天下統一時的狀況
〔第二章 皇帝制的形成〕
煌煌上帝
古代的上天思想╱「皇帝」稱號╱戰勝了火德之周的水德之秦╱三十六郡之謎與帝國擴大
度量衡、車軌及文字的統一
穀物計量與武器製造的基準╱道路交通網的建設與車軌統一╱文字學習與公文書寫╱秦的領土範圍╱征服地的揚威之旅
何謂泰山封禪
遭消滅的一方╱祭拜上天:祭祀的傳承╱封祭與帝國不滅宣言
對外戰爭:遇見新的天下
征討蠻夷╱貿然對北方匈奴及南方百越同時開戰╱艱難的百越征服戰╱占領河南(鄂爾多斯)與南海三郡╱戰爭體制下的土木工程╱巨大首都與阿房宮
焚書坑儒與不死仙藥
丞相李斯的施政╱對批判體制的諸生進行鎮壓╱方士與秦始皇╱最後一次巡狩天下╱單一法制的天下統治╱秦始皇之死
秦始皇的地下帝國
水銀江河與人魚膏燭臺╱揭開地下宮殿內部結構之謎╱天下的軍隊╱從士兵俑及文官俑看帝國的擴張
〔第三章 秦楚漢的三國志〕
陳勝、吳廣之亂
秦楚漢更迭的歷史╱動亂時代的史料《楚漢春秋》╱重新檢視歷史的珍貴史料╱六個月的農民起義╱老百姓建立的國家╱二世皇帝胡亥╱叛亂的擴散與評價
秦帝國的滅亡
擁有楚國名將血統的項梁╱項羽的崛起╱劉邦的為人╱沛公劉邦的反叛╱劉邦集團的成員╱趙高的專權與二世皇帝之死
楚漢戰爭
項羽、劉邦的對峙╱鴻門宴╱火燒秦都咸陽
西楚霸王項羽
十八王聯邦體制╱韓信力勸「爭奪天下」╱逐鹿中原╱達成停戰協議
楚國的瓦解
垓下之戰╱虞美人之歌╱混雜交錯的楚漢兩軍╱項羽之死╱項羽的評價
〔第四章 劉氏皇朝的誕生〕
劉邦的漢帝國
《二年律令》的發現╱漢皇帝即位╱為了強化中央權力而進行肅清╱輔佐皇帝的官吏與諸王╱封爵之誓╱諸侯王的叛亂
漢朝的首都圈建設與法律體制
以重新開發的關中為據點╱雒陽好還是長安好╱漢長安城遺址╱東亞世界的法律源頭╱秦始皇的嚴罰主義與漢劉邦的簡約主義╱神祕的秦律與漢律何時能重見天日
對匈奴的外交與高祖之死
冒頓單于的權力篡奪╱神祕人物劉敬的建言╱漢高祖劉邦之死
呂太后政權
惠帝與呂太后的十五年╱呂雉與劉邦╱對戚夫人的殘酷復仇╱外戚呂氏的時代╱「皇后之璽」的真偽╱呂太后評價的變動
長沙國與南越國
長沙吳氏王國╱長沙馬王堆漢墓帶來的震撼╱宛若古代的圖書館兼美術館╱繁榮於現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南越國╱秦漢及越的文化並存
漢文帝時代
從代國國王到漢朝皇帝╱漢文帝即位的舞臺╱受後世推崇的漢文帝仁政╱廢除殘忍的肉刑╱賜男女百姓爵位及酒宴╱逐漸明朗的爵位制度詳情與效用
從漢文帝到漢景帝
中國古代飲酒文化╱酒宴與食肉的規矩╱不築墳不損山川╱吳楚七國之亂╱梁孝王劉武的奮戰╱周勃、周亞夫父子的兵馬俑
〔第五章 漢武帝的時代Ⅰ 司馬遷活著的時代〕
漢武帝與司馬遷
漢武帝的母親王夫人與栗氏╱自十四名皇子中選出的漢武帝╱中山靖王劉勝的玉衣╱武帝在位的年號╱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司馬談憂憤而死╱司馬遷的生卒年╱二十歲時的增廣見聞之旅
司馬遷遭遇李陵之禍
元光三年黃河潰決╱漢武帝向黃河河神懇求庇佑的兩首詩╱遭李陵之禍╱李陵投降匈奴╱宮刑之辱
追求神仙世界的古代帝王
刻意與秦始皇比較的漢武帝╱顯現神仙島的離宮╱秦皇漢武:極為相似的兩位古代帝王
漢武帝時代的曆法與審判
依循太陽運行法則的生活節奏╱日月兩種週期╱以一月為新年的新曆法╱酷吏張湯與新發現漢簡文書╱漢武帝時代的審判程序
〔第六章 漢武帝的時代Ⅱ 開疆闢土〕
進軍西域與征討匈奴
絲綢之路╱拉攏月氏討伐匈奴╱從和親到征戰的漢匈外交╱征討匈奴名將衛青、霍去病╱張騫帶回的烏孫天馬
漢武帝的對外戰略
漢帝國周邊國家的存活方式╱南越王國的滅亡╱西南夷的世界╱令夜郎稱臣,冊封滇王╱西南夷諸部族的生活與風俗╱朝鮮侵略軍的混亂╱樂浪郡成為支配朝鮮半島的據點╱大宛的汗血馬╱搶奪天馬的戰爭
儒教的時代
難得一見的思想家孔子引起的共鳴╱宏大的思想與對政治的熱誠╱拯救農民以圖富國的政策提案╱淮南王與衡山王的叛亂事件╱借儒家學問諷刺漢武帝
漢武帝時代的經濟與開發
維繫漢代財政的貨幣╱漢代官吏的俸祿╱穩定國家財政的政策╱鹽專賣權為國家帶來龐大利益╱鐵製農具大幅提升生產力╱解決嚴重鹽害問題的白渠╱漢武帝時期的關中開發╱漢武帝時代的終結╱司馬遷的《史記》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
〔第七章 從後宮之窗看帝國發展〕
漢帝國的中樞與後宮
從《史記》到《漢書》╱忍受屈辱的李陵與貫徹忠義的蘇武╱少年皇帝與霍光政權╱《鹽鐵論》與專賣制度的廢除╱名為後宮的階級社會╱後宮與內朝的宮殿配置╱漢朝政權中樞之中央官廳的格局
中國古代的女性
從後宮觀察西漢五十年政治的女人╱凌駕法律的夫妻之義╱漢成帝猝死之謎╱世代相傳的王昭君故事╱歷代婦女的化妝術╱制伏暴虐之龍
從沉睡中甦醒的古代木簡
敦煌漢簡的紀錄╱綠洲國家的生存之道╱紙張發明前的書籍╱消失於沙塵中的百姓重見天日╱推動地方政治的循吏與酷吏
出土文書的內容
東海郡的地方行政╱僮約:奴隸買賣契約╱《漢書.地理志》中的宏觀世界╱逐漸清晰的漢帝國全貌╱西漢十一代皇帝陵╱《漢書.游俠傳》中的豪傑╱長安周邊豐饒的自然環境
王莽篡漢
捍衛漢室的王政君╱王莽的「假皇帝」策略╱從西漢到新的禪讓鬧劇╱傳國玉璽為正統繼位者的證明╱秦始皇、漢武帝與王莽的共通點
新朝的政治、經濟與外交
以恢復周朝政治制度為目標╱仁慈與殘酷╱理想主義式的經濟政策╱以證明及象徵權威為目的的貨幣改革╱儒教主義式華夷秩序的濫觴╱對王莽新朝的評價╱黃河潰堤時為保護祖墳而犧牲百姓╱周邊諸民族的背離、叛亂與政權瓦解
〔第八章 民眾的世紀〕
記錄朝代興亡的史書
區別兩個漢朝的稱呼法╱地方社會特徵開始顯現的時代╱《後漢書》的編纂╱興亡全史陸續問世╱南朝宋范曄的《後漢書》
王莽政權的滅亡
女性首領發動的叛亂:呂母之亂╱爆發赤眉之亂╱上將軍隗囂的反王莽叛亂╱蜀王公孫述自立╱博識文人揚雄的《蜀王本紀》╱南陽劉氏舉兵╱光武帝即位與告天儀式
光武帝劉秀的統治
中興漢室╱解放奴婢與行政、財政重大改革╱遷都至東漢首都洛陽╱洛陽城發掘調查紀錄╱服役刑徒之墓
金印與後光武帝時代
賜給倭奴國王的蛇鈕金印╱光武帝賜金印時的局勢╱光武帝之死與漢明帝即位╱安定的漢明帝時代╱白虎觀會議上的五經辯論
匈奴與西域經營
與南匈奴的關係╱北匈奴滅亡╱記錄下防衛匈奴最前線生活的史料╱玉門關及陽關:西域外交的大門╱西域諸國的動向╱馬不停蹄的軍事行動
王充的科學批判精神
讖緯思想:東漢儒教的特徵╱批判儒教神祕主義的《論衡》╱印度佛教的傳入╱受到關注的東漢佛教遺跡
〔第九章 自然災害與內亂的世紀〕
水災、乾旱、蟲害、地震、傳染病
干擾人類生活的大自然╱水災、旱災頻傳╱蝗蟲異常繁殖╱傳染病的流行與醫學╱名醫學家張仲景與華佗╱張衡的地動儀╱漢順帝時期的涼州地震╱人口流動與每年一次的戶口普查╱人口的過疏化與過密化
官吏、字書與數學
九千字讀寫能力╱官吏實務、儒生素養所必備的算術╱從帛書到紙
東漢對西方的外交與羅馬使節
班超、班勇與西域控制╱游牧騎馬民族、西藏山岳民族、綠洲都市國家╱西境羌族的叛亂╱倭國王帥升的朝貢使節╱羅馬帝國皇帝大秦王安敦╱羅馬皇帝使節前往洛陽╱只有政治使節才得以入關╱漢與羅馬的交流:絹布與玻璃
儒教與道教
作為國家意識形態的儒教╱維持社會秩序的基本理念╱自然災害、政治混亂下的儒教德治╱道教誕生的時代
黃巾之亂與五斗米道
進入外戚時代╱圍繞在皇帝身旁的外戚與宦官╱宦官的制度化與政治面的崛起╱「河水清」為東漢覆滅之兆╱黨人與宦官的全面鬥爭╱從宗教團體發展為叛亂團體╱以推翻東漢政權為口號的黃巾之亂╱宗教集團五斗米道╱屈服於曹操的宗教王國
豪族與鄉里社會
維繫政權運作的豪族階層╱豪族的地域性與階層性╱一縣平均三鄉、一鄉為十里以上的地方行政組織╱新發現史料所記載的東漢鄉里社會農民狀況╱墓室壁畫所描繪的豪族莊園╱或可視為中世紀前史
四百年劉氏皇朝的終結
與西漢末年如出一轍的朝代更迭戲碼╱魏王曹丕接下皇帝璽綬
結語――秦漢四百四十年的「第一個皇帝們」
若將四百四十年視為一整個時代╱以成為「第一個皇帝」為目標
年表主要人物略傳╱歷史關鍵字解說╱參考文獻╱年表

序言 超越《史記》及《漢書》
二十一世紀最重大的發現:里耶秦簡
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還能為這部秦漢史著作下如此撼動人心的標題,實在是筆者始料未及的事。考古學家在湖南省湘西的龍山縣里耶古城的一口古井裡,找到了多達三萬六千枚的秦代簡牘。中國報紙立即大加宣揚,稱這是「二十一世紀最重大的發現」,足以「改變秦代歷史」。姑且不論二十一世紀云云,至少稱其為二二年中國的重大發現可說是當之無愧。一九七四年發現秦始皇兵馬俑,一九七五年於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秦墓發現約一千一百枚竹簡,都曾震驚世人。過了二十七年之後,於二二年六月里耶秦簡的出土,其震撼性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所謂的簡牘,就是木片。里耶秦簡上頭記載的文字多達數十萬字。兵馬俑與簡牘的價值不同,難以單純比較,但若拿睡虎地秦簡跟里耶秦簡相比,後者的份量高達三十六倍。這樣的字數遠超過一本書,可說是相當珍貴的秦代文字史料。
這二十多年來的中國古代史研究,尤其是關於秦朝統一中國的歷史,一九七五年出土的睡虎地秦簡可說是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光靠司馬遷的《史記》這本基礎史料,已不足以滿足學者們的需求。同樣的道理,里耶秦簡將成為未來描述秦漢歷史時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出土短短半年之後,《文物》便在二三年第一期發表了以〈湖南龍山里耶戰國—秦代古城一號井發掘簡報〉為題的報告書,發表速度如此之快可說是相當罕見。當然報告書中介紹的只是出土物的一部分,但文中以豐富的彩色版面介紹了不少簡牘。因為這個緣故,筆者在撰寫本書時,也必須隨時參考報告書中所公布的文書內容。這既是中國古代史研究的有趣面,也是其艱難面。
以下我想先概略介紹一下里耶秦簡的特色。龍山縣位於湖南省西北角,鄰近以石英砂質奇岩景觀著稱且已登錄為世界自然遺產的張家界及武陵原。這種地理環境稱為喀斯特地形,乃是太古時代在海中沉積的石灰岩隆起至海面上後遭侵蝕造成的結果。龍山縣在其西邊,位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內。土家族為少數民族,人口僅八百零二萬(二年),自稱「瓦卡」,漢名譯為「土家」。苗族人口則有八百九十四萬(二年),在古代曾被稱為五溪蠻、武陵蠻。秦代史料出土於現代這塊少數民族居住之地,具有相當重大的意義。
陶淵明的桃花源是否真的存在
這些新發現的簡牘或許可以證明一件事,那就是西元四、五世紀的隱逸詩人陶淵明(一名潛,三六五―四二七)筆下描寫的桃花源或許並非天馬行空的幻想,而是有其歷史根據。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描寫的是東晉太元年間(三七六―三九六)的故事。有一天,武陵的一名漁夫駕著小船進入了一片桃花盛開的樹林裡。漁夫棄船步行,穿過了洞窟,來到一個奇妙的村落。居民們告訴漁夫:「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從前我們的祖先為了逃避秦朝末年的戰亂,帶著家人及村人來到這塊土地,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居民們接著詢問漁夫現在是什麼時代,還說「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不知道有漢朝,更不用提魏朝及晉朝。)漁夫受到居民們親切地款待酒食,離開時還特地在路上做了辨識的記號,以便再度造訪。後來漁夫將這件事告訴該郡太守,太守派人想要找出這個村落,卻怎麼也找不到。
陶淵明最後還為這個故事寫了一首詩,前幾句為:「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黃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秦始皇嬴政搗亂了上天的秩序,賢能的人只好逃離塵世。就像秦朝末年的夏黃公、綺里季躲至商山一樣,這些人也逃到了這塊土地。他們走過的足跡已被淹沒,路徑也荒蕪了。)
過去一般人大多認為桃花源是陶淵明憑空想像出來的理想世界。因為秦朝末年的戰亂對陶淵明而言,不管是時間上還是空間上都太過遙遠。然而新出土的這些簡牘,卻證明了秦朝的勢力曾經延伸到了這片邊陲之地。
原本有不少學者認為〈桃花源記〉中提到的秦朝其實是一種假託,用意在影射後來的其他朝代。例如南宋的洪邁便在《容齋隨筆》中主張〈桃花源記〉中的秦朝其實是暗指南朝宋的劉裕時期。然而新出土的里耶秦簡,卻為這個理想世界傳說提供了史實上的依據。秦朝的人曾經進入這片土地,這點如今獲得了印證。
根據推測,〈桃花源記〉中的漁夫是駕著小船自沅水逆流而上,而根據里耶秦簡的記載,秦朝的人確實曾經自洞庭湖沿沅水逆流而上,途中轉入酉水後繼續上行,在其上游地區設置了遷陵縣。與桃花源的位置相較之下,遷陵縣的位置甚至更加深入內地,而里耶秦簡的內容就是遷陵縣的行政公文紀錄。而且由於這些簡牘皆書寫於秦始皇在世之時,從這些文字紀錄中可清楚看出秦始皇推動統一大業的時候,這塊小小的土地上發生了什麼事。
桃花源的村民們不見得是大老遠從中原地區逃來此地。倘若當時秦朝在這塊土地上的勢力範圍僅侷限在河川沿岸的小盆地之內,村民們很可能只是從該處逃到了山中的洞窟裡躲起來。後來的改朝換代對他們來說,都像是發生在異次元世界的事情。
相繼出土的史料超越了《史記》及《漢書》
世紀的大發現往往源自於機緣巧合。秦始皇的兵馬俑坑能夠出土,也是因為當地農民在鑿井時發現了模樣古怪的俑。里耶秦簡被發現,則是因為一場大雨造成土石坍塌,使古井重見天日。秦朝為什麼要將勢力深入如此窮鄉僻壤之地?這個新發現除了讓我們一窺幻想著作〈桃花源記〉的真相之外,也為我們帶來了更大的疑竇。
在秦始皇去世一個世紀之後,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寫下了關於秦始皇的編年體紀錄。若說這部著作的基礎為秦都咸陽及漢都長安所保有的史料,則我們可以說里耶秦簡的大量公文是與秦始皇同時代的人在非計畫性的前提下累積而成的史料。這些史料的出土,讓我們有機會重新審視秦始皇時代這個最初帝國的歷史。
二三年秋天,考古學上又有了重大發現。湖南省長沙市的一口古井出土了超過一萬枚的漢武帝時代前期簡牘。這個地區亦曾在一九九六年出土多達十四萬枚的三國時期吳國簡牘,兩個出土地點相距不到一百公尺。長沙走馬樓吳簡還沒有全部整理完,竟然又冒出了大量的走馬樓漢簡。就跟秦始皇時期的里耶秦簡一樣,這批武帝時期的公文都被古人棄置在古井之中。
雖然這些漢簡的內容都還沒有整理及發表,但這意味著漢武帝的時代也將超越《史記》及《漢書》,逐漸進入靠著出土史料進行研究的時代。我們可以說秦漢時代史即將邁入一個全新的里程。
複合民族秦漢帝國誕生前的四百年
一九九九年,北京市石景山老山地區的西漢時期諸侯王墓遭到大規模盜墓。這個事件讓考古學家在墓中發現了一具遺骨,經分析為年約三十歲的女性,很可能是諸侯王的王妃。二一年,研究人員依其頭骨形狀加上臉部肌肉,完成了五官復原想像圖,赫然發現其相貌頗類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塔吉克族人。這意味著身為劉氏一族的諸侯王迎娶了西域的胡女為王妃。塔吉克族是印歐語系的民族。這個結論震驚了世人,許多學者都大呼「這絕不可能」。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於是帶頭利用3D技術依其頭骨形狀復原頭部外觀,得到的結論是「這是一名典型的漢代中原地區居民」(《中國文物報遺產週刊》二三年第十六期,二月二十八日),徹底否定了塔吉克族人之說。
近年來生物科學的發展可說是日新月異。有些學者利用遺傳基因資訊為人類分門別類。人類身上所有細胞都帶有粒線體(mitochondrion),這些粒線體之中亦帶有DNA,獨立於細胞核的基因體DNA之外,可自行增殖,且只會繼承自母親。相較於多達三十億的細胞核基因體DNA,粒線體DNA則小得多,只有一萬六千。近幾年有人類學者針對世界各民族的粒線體DNA鹼基對進行分析,將各民族的相似度彙整成了表格。現代人類(智人)誕生於距今二十萬年前的非洲大陸,並歷經多次分化。到了大約十萬年前,其中一個分支遷徙至歐亞大陸,成為歐洲人及亞洲人的祖先。
東京大學研究所理學系研究科的植田信太郎,及中國社會科學院遺傳研究所的王麗等人組成的中日共同研究團隊,針對出土於山東省臨淄的西漢時期人骨五十八件,以及東周時期人骨九十二件,進行了粒線體DNA分析。其結果讓我們對秦國最後消滅的齊國民族有更進一步的瞭解。研究人員比較了距今二五年前春秋戰國時代中期的山東人、二年前的西漢末年的山東人,以及現代山東人的身體特徵,得到了頗令人感到意外的結論。戰國時代中期的山東人比較接近歐洲人,而西漢末年的山東人則接近中亞地區的維吾爾人及吉爾吉斯人。當然現代的山東人則與東亞的日本人、韓國人較接近(多賀谷昭《日本人漫長之旅1‧從容貌探討日本人的由來》,NHK出版,二一年;《從大陸尋找渡來系彌生人的根源—與山東省的共同研究報告》,土井濱遺跡人類學博物館、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二年)。
基於傳統上的思維,我們在思考中國歷史及在此締造漫長歷史的漢民族時,往往會陷入「等號」的刻板印象。但我們絕對不能忘記,悠久的中國歷史其實是由各種民族合力創造而成,且過程中不斷發生變質的現象。例如建立秦朝的集團與建立漢朝的集團,就是來自於西方與東方的兩個不同的集團。所謂的秦,原本是在秦始皇誕生的六百年前,一個名叫非子的人物為周朝繁殖馬匹有功而獲封的土地,位於甘肅省東方的清水縣、秦安縣附近,即黃河支流渭水上游的黃土高原地區。至於漢,原本也是源自於劉邦當初獲封的小國,其首都位在陝西省南方漢水上游流域的漢中縣附近。另一方面,建立漢朝的劉邦集團,其根源為江蘇省西北方的沛縣、豐縣的勢力,廣義上屬於黃河下游的東方平原。
原本只是小國的秦國、漢國經由不斷吞併他國,終於成為治理天下的大秦、大漢。當時的人並沒有為後來形成的大國另外取一個國名。我們認為這兩個國家皆是帝國,稱其為秦帝國、漢帝國,或是合稱為秦漢帝國。在這兩個國家成為大秦、大漢之前,小小的秦國與漢國是如何在區域集團鬥爭中脫穎而出,逐漸擴張秦人集團、漢人集團的勢力範圍?以下我們將回顧這段四百多年的歷史。



鶴間和幸

鶴間和幸
一九五年東京都出生。東京教育大學文學部畢業。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科學研究科博士課程學分修畢。文學博士。曾任茨城大學教授,現任學習院大學教授。專攻中國古代史、秦漢史、中國文明史。主要著作有《始皇帝陵與兵馬俑》、《秦的始皇帝》、《始皇帝的遺產》、《人間・始皇帝》等。本系列叢書的編輯委員。

譯者
李彥樺
1978年出生。日本關西大學文學博士、台灣東吳大學日文系碩士。鑽研翻譯理論多年,譯作涵蓋文學、財經、實用叢書、旅遊手冊、輕小說、漫畫等各領域。

 
你可能也會喜歡
從神話到歷史:神話時代與夏王朝
中國.歷史的長河

從神話到歷史:神話時代與夏王朝

從城市國家到中華:殷商與春秋戰國時代

始皇帝的遺產:秦漢帝國

三國志的世界:東漢與三國時代

中華的崩潰與擴大--魏晉南北朝

絢爛的世界帝國--隋唐時代

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宋朝

疾馳的草原征服者:遼、西夏、金、元

海與帝國:明清時代

末代王朝與近代中國--晚清與中華民國

日本人眼中的中國--過去與現在

鶴間和幸 作者作品表

秦始皇全史

始皇帝的遺產:秦漢帝國

圖說世界歷史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