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典
 
作者: 洪啟嵩 
書城編號: 1444252

原價: HK$600.00
現售: HK$570 節省: HK$30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全佛
出版日期: 2018/11
頁數: 656
ISBN: 9789869704809

商品簡介


《魏碑典》


當代最完整的魏碑字體大全

一萬五千字實用臨摩寶典

國際禪學大師洪啟嵩,魏碑藝術登峰之作!一《魏碑典》

國際禪學大師洪啟嵩,歷時五年編集鉅著《魏碑典》,蒐錄近一萬五千字,以高科技向量化細密還原,重現一千五百年前書法藝術美學,開展心之大美!

 

▋本典為魏碑字體鑑賞、臨摹寶典,呈現魏碑書法完整風範。

▋以向量典藏技術逐筆逐畫細膩還原,存真與清晰兼備,讓讀者掌握魏碑藝術之精神與雄渾、壯麗的偉貌。

▋本典魏碑碑刻以北魏為核心,蒐羅範圍東魏、西魏、北齊、北周時期。

▋採筆畫與部首兩種方式索引,查詢便利。

▋本典附錄碑文引用總表及魏碑藝術年表,一覽魏碑藝術的時代長河!

 

 

◣文字,是通天地與人心之學

一橫,橫肩,

一豎,豎脊,

一點,點眼。

文字,是通天地與人心之學。沒有文字,文明不可能傳播;造字亦是取萬事萬物之象而模擬,故說書畫同源,以形寓於心,是心、呼吸、經脈、身體與外境的演化。

◣魏碑,是一千五百年前人類所凝聚的時代美學

魏碑,其字體剛健而柔圓,柔圓中亦有壯麗,一如魏碑發生於世界文化融會之際,融攝中華、印度、鮮卑與各種原形文化養份之後,更加豐富彩麗。而佛法由絲路而來,乃是以魏碑為載體,佛法的覺性,依此深化融入了中華文化,更普遍流入平民的創作美學中,創造出自由奔放的新書風,發展出能傳承原有的中華文化又開創出新型世界文化的因緣。

一千五百年前的魏碑創造出巨大的時代價值,上承漢隸,下啟隋唐,更成為隋唐之後書家之楷模。

 

◣耗時五年魏碑藝術登峰之作

《魏碑典》歷時五年時間,蒐錄近一萬五千字魏碑字體,以北魏為核心,蒐羅範圍包含東魏、西魏、北齊、北周時期,為當代最完整的魏碑字體大全。

在嚴謹的編撰過程中,首先過濾出兩萬五千字,扣除重文有四千餘字,再扣除毀損過大、無法修復、辨識不清者,最後共蒐錄了近一萬五千字。蒐錄的字體以清晰高畫質的典藏技術掃瞄建檔,對於破損、模糊的字體,更運用向量化技術,逐筆逐畫,加以細密還原,期能存真與清晰兩者兼備。

排版時富有巧思挑選字體作單字放大,呼應每一漢字其布局與神韻氣骨之美,讓讀者在欣賞《魏碑典》時能感受古人以石為載體,以山作紙的豪邁盡興;將字體以筆畫排序,更能一覽魏碑字體在用筆、體勢和風格上,其千變萬化的姿態!

 

編者洪啟嵩禪師多年來深入研究魏碑藝術與其無可取代的時代意義,希望《魏碑典》在前地球時代中燦然現身,以魏碑書法之大美深化地球文明,成為地球新的「合、新、普、覺」概念載體,走向新的黃金地球時代。

作者top 作者介紹

地球禪者 洪啟嵩

 

國際禪學大師、禪畫藝術家及暢銷書作家,被譽為「21世紀的米開朗基羅」、「當代空海」。年幼目睹工廠爆炸現場及親人逝世,感受生死無常,十歲起參學各派禪法,尋求生命昇華超越之道。二十歲開始教授禪定,海內外從學者無數,畢生致力推展人類普遍之覺性運動,開啟覺性地球。

 

講學

其一生修持、講學、著述不輟,足跡遍佈全球。除應邀於台灣政府機關及大學、企業講學,並應邀至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俄亥俄大學,中國北京、人民、清華大學,上海師範、復旦大學等世界知名學府演講。並於印度菩提伽耶、美國佛教會、麻州佛教會、大同雲岡石窟等地,講學及主持禪七。畢生致力推展人類普遍之覺性運動,開啟覺性地球。

 

著述

歷年來於大小乘禪法、顯密教禪法、南傳北傳禪法、教下與宗門禪法、漢藏佛學禪法等均有深入與系統講授。著有《禪觀秘要》等〈高階禪觀系列〉及《現觀中脈實相成就》等〈密乘寶海系列〉,著述超過二百部。

 

殊榮

1990年 獲台灣行政院文建會金鼎,為佛教界首位獲此殊榮者。

2009年 以中華禪之卓越成就,獲舊金山市政府頒發榮譽狀。

2010年 以〈菩薩經濟學理論〉獲不丹皇家政府頒發榮譽狀。

2013年 榮任世界文化遺產雲岡石窟首席文化顧問。

目錄 top

魏碑典-目錄導覽說明


目錄

 

序──雲岡碑記  雲岡石窟研究院院長 張焯

序──心之魏碑—新魏碑運動的開啟  洪啟嵩

凡例

總筆畫索引

魏碑字典

附錄一、引用碑總表

附錄二、魏碑書法藝術年表

編著者簡介  地球禪者洪啟嵩

洪啟嵩禪師書法藝術大事記

總部首索引

序/導讀 《魏碑典》top

■序——雲岡碑記

雲岡石窟研究院院長 張焯

 

洪啟嵩先生的首次雲岡之行,正值二○○九年景區建設鏖戰之時,我倆在窟前小屋見面,他講願幫雲岡揚名海外,令我將信將疑。隔年秋,洪老師率團隊正式走進雲岡,並在第廿窟大佛前書寫廿五米的巨幅「佛」字,令我暗中稱奇。

 

二○一三年中秋,他攜不丹國前首相以及臺灣、上海、北京等地藝術家前來,成功舉辦了「月下雲岡三千年」盛會,奇思妙想,美輪美奐,動人心弦,令我欽佩。隨後的四年,他繼續組織兩岸文化交流。在「雲禪覺修」中,提出「天下魏碑出大同」;在雲岡石窟前,組織千人寫經和明空太極表演;在蓮花大道,為世紀大佛畫布巨像局部施彩;在雲岡美術館,舉辦「雲禪生活—雲岡臺灣文創大展」。九年的相識,恒久的友誼,使我們成為好友、至交,或者說是典型的君子之交。

 

洪老師初來雲岡,清秀儒雅,謙和瀟灑,而談吐不凡、大言如佛,我僅以戲言觀之。數年交往,居然樣樣兌現,事事精彩,每每出人意表,不禁讓我由衷的讚賞。今年盛夏,在雲岡美術館前的開展儀式上,聽著他親切和藹、熱情洋溢的致辭,望著他漸已斑白的頭髮,我心中竟驀然生出絲絲酸楚的感覺。模糊的視線中,他的身影在不斷放大,升騰,轉換為洞窟中的維摩詰。我知道,這是自己內心的幻覺。

 

洪老師的繪畫,輕鬆自在,喜慶稚氣,大巧如拙,令人隨喜讚歎。洪老師的書法,以筆為刀,以紙為石,朗朗正氣,頗具魏晉風度。我曾驚詫他那纖細的雙手,揮灑的大筆,強勁的魏碑書體,就像他深入淺出、形神俱到的禪修教學,縱橫隨心。洪先生學習魏碑的歷程,我沒問過,但絕非一日一時之功;他對魏碑的理解,也定非常人可以祈及。說到魏碑,清初大儒何焯嘗謂:「意象開闊,唐人終莫能及。」而康有為尤愛之,雲:「北碑莫盛于魏,莫備與魏,蓋乘晉、宋之末運,兼齊、梁之風流;享國既永,藝業自興。孝文黼黻,篤好文術,潤色鴻業。故太和之後,碑版尤盛,佳書妙制,率在其時。」洪老師研習魏碑,重在融會貫通,推陳出新。近年來,他一語中的,大聲疾呼:「天下魏碑出大同」。因大同為北魏平城舊都,孝文帝故里,正本清源,良有理也。

 

二○一三年,雲岡石窟研究院推出《平城魏碑十二品》,廣受好評。洪老師出於對魏碑的癡愛,撰《新魏碑賦》,總結魏碑精神。後與我講起欲編輯一本魏碑書法著作。不足四年,他的《魏碑大字典》即將付梓,約我為序。作為大同人,我義不容辭。

 

此時此刻,我最想說的是感謝。感謝洪啟嵩先生對中華文化藝術的熱愛,感謝洪先生對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所做的貢獻,感謝先生對大同市以及雲岡石窟的無私奉獻!

2017年12月23日

 

 

■編者序——心之魏碑—新魏碑運動的開啟

 

文字的意義

文字是什麼呢?

文字,即心;書文寫字,是心的繪畫,是呼吸的運畫,是經脈的流畫,是身體的動畫,是外境的映畫,是心、氣、脈、身、境的演化。

一橫,橫肩,一豎,豎脊,一點,點眼,在一捺、一撇之中,氣韻流動,心境相暢。

 

而日象如日,月象如月,點畫天地,萬物依緣而呈現,意在筆先,運書後,運鋒入髓,筆入心中,運鋒入境,筆入境中,文心、字身與萬境,在微妙的運化中合一如如。

 

文字的創造,是人類文明最重要的里程碑,沒有文字,文明不可能傳播、流續、發明。因此自戰國、先秦以來,對倉頡造字,即多所描述,而《淮南子》與《論衡》等,更描寫倉頡作書時:「天雨粟,鬼夜哭。」的情境,這顯示出文字是通天地與人心之學,更說明文字對人類文明進展的重要性。

 

漢字雖由漢代學者,將其構造及使用方式歸納成「六書」,但其造字的原初因緣,乃是取萬物萬事之象而模擬,以明其意。所以漢字是偏重於表意的文字,文字成象,便可成畫。因此,書畫仍同其源,所以能展現出其不可思議的美感、氣韻與意境,更有著筆意文心,於是發展出了書法藝術。

 

魏碑巨大的時代價值

魏碑,指的是以魏晉南北朝之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的碑刻書法。在漢字書法史上,有北碑南帖、北雄南秀之說,北碑即指魏碑,代表著雄健博壯,自然古奇的風格。

 

北碑以北魏的碑版最多、最精美,而風格也最多樣。這是因為魏國祚較長,而魏孝文帝不只是雄才大略,更是對文化有深刻的愛好與認知,因此傳承並開創了全新的文化視野與偉業。所以,在北朝中以北魏的書法最為發達。而北朝人以石為載體,甚至以山作紙,自然可以豪邁盡興的書寫大字,所以像《泰山經石峪金剛經》,可以大至每字字徑約有尺半,可見其宏偉大心。康有為稱之為榜書題額之宗,確是允論。

 

魏碑是書法藝術的高成就。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揖》中,總結了魏碑書法藝術的特點有十美,他說:「魏碑計有十美,古今之中,唯南碑與魏為可宗。可宗為何?曰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強,二曰氣象渾穆,三曰筆法跳越,四曰點劃峻厚,五曰意態奇逸,六曰精神飛動,七曰興趣酣足,八曰骨法洞達,九曰結構天成,十曰血肉豐美。是十美者,唯魏碑、南碑有之。」這基本上把魏碑書法的用筆、心境、體勢、呈現方式和風格都能比較為全面性的概括。

 

這個時期的魏碑書法表現在用筆、體勢和風格上,呈現出千變萬化的姿態。它為隋唐楷書的形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魏碑在中國書法藝術史上的成就是不可或缺的。梁啟超在《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中曾說:「書法在北魏可以獨立……書法以北魏為主系,唐為閏系。」當代著名的書法理論家潘伯鷹在《中國書法簡論》中說:「後來唐朝一代正規楷書的大發展,都是在這廣沃的基地上生根發芽的。」這些評述,可以看出魏碑的價值。

 

由於魏碑字體的豐富多彩,自具各種風格。而從漢隸筆法,發展出結構謹嚴,筆劃沉著,雄健挺拔,有時又自在奔放,成為別具風格的書體,深受大眾的喜愛,而廣為發展。以魏碑而言,主要見於當時的碑碣、摩崖、墓誌、刻經、造像題記等多元的形式來呈現。

 

這個時期的碑刻文字,正處於由隸變楷的交會之際,而行草也同時兼行,這樣的因緣再賦予了傳承與創新的豐富動能。

 

而北魏拓拔氏所建構的北方民族文化,表現於這些刻石上,更展示出文字體勢剛健,天然疏朗的文字風格;在文字由書轉成楷書之際,文字的流變元素,多元且自由奔放。因此,其字體剛健而柔圓,而柔圓中亦有壯麗,方筆、圓筆各自呈顯,隸體楷體兼錯合流,因此更成為隋唐之後書家之楷模。此時正處胡漢文化交流之時,而佛法由絲路而來,成為開放而創新時代的因緣。許多碑刻從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等處流出,蘊育並創造出世界性文化的新型態。

 

魏碑的核心精神:合、新、普、覺

因為雲岡石窟,我與魏碑文化、書法結下了深刻的因緣,更體會了魏碑書法深刻而開放的文化與藝術境界。

 

我認為,魏碑的核心精神可歸納為「合、新、普、覺」四個字。

 

一「合」:

是指其發生於世界文化融會之際,以開放為精神,融攝中華、印度、鮮卑與各種原形文化,成為新的文化典範。而這種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的歷程,啟迪了大唐文化的世界視野。

 

北魏王朝的建立,展現出北方政治上統一,同時鮮卑和其他進入中原的少數民族等逐漸漢化的歷程。這些北方的少數民族,在中華與印度文化的強烈影響下,開創了新的文化視野,這不只在中國歷史上有著重要地位,而且在中國的文化與書法史上更是個重要的樞紐。

 

北魏孝文帝在將近三十年的改革過程中,讓遭到嚴重破壞的北方經濟,開始恢復生機與發展。而公元四九三年孝文帝遷都洛陽以後,在僅僅四十年之間,北魏王朝不只展現出較為穩定的政治型態,在經濟上更有著極大的發展,因而出現了文化的新榮景。北魏的書法藝術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得到了重大的發展。魏碑在這世界文化交會融合的過程,呈現了宏偉的風貌。

 

二「新」:

是指其創新與自由,在、楷交會之際,開創出新的文化與文明載體。

 

中華文化在吸收了少數民族與印度、中華的文化養份之後,更加的豐富彩麗,而在書法方面也受到深刻的影響。所以在傳統的書法基礎上,表現出雄強自在和樸拙渾厚的特有風格。魏碑的書法,可以說是新的世界文化的融合體,更是石刻藝術和書法藝術兩者完美結合所產生的文化新頁。

魏碑的內在精神,是融合各種文化,發展出能傳承原有的中華文化又開創出新型世界文化的因緣。因此,魏碑上承漢,下啟隋唐,成為開放而創新的新文明載體。

 

三「普」:

是指其將廟堂文化轉成普世的文化流傳,一般平民的創作美學,豐富了中華文化,讓中華人文得以普傳。

 

曹操在建安十年(公元205年)下達<禁碑令>,以抑厚葬,這個<禁碑>的命令,不只影響晉朝,更延續到了南朝,因此南朝碑刻甚少。而北朝多名山大川,取石既便,也沒有禁止立碑的規定束縛,所以北朝的碑版很多。這時期的碑版不但數量多,而且又都非常精美。這種碑版無論在數量上,或是書法的造詣上,都可以與東漢的書碑版相媲美。

 

而且北朝的書家,不只傳統的書法名家而已,更有許多的平民、石匠參與創作,創造出自由奔放的新書風,更將書法藝術普傳,提升了全體的文化境界。

 

直至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北朝的書法遺跡甚為豐富。這種北朝的石刻,不只指具有碑的形式的一些石刻,而還包括著北朝各種石刻在內。如:墓誌、塔銘、摩崖、造像題記、幢柱刻經等。

 

除此之外,如果以南北朝書跡加以比較,南朝的寫經風格大致是樸茂而帶秀麗,工整中不失變化。而北朝寫經用筆勁健沉著,結構茂密,風格比較駿逸豪放。尤其北朝墓誌數量之多前所未有,而其書法也極為精彩;同時由於石質精細,鐫刻細膩,更能表達筆劃之變化。更因為長期埋在墓中,較少破損,所以是研究書法的最好材料,更有著重要的史料價值。

 

至於摩崖刻石,因依山勢鑿石,巖石不盡平整,所以在書寫上常隨著石勢而行。此外,又因為石質不同,銘刻也因為石質而有差異,所以摩崖書法更有著自然的趣味。

 

此外,又如造像記,尤其是龍門開鑿的石窟、雕刻佛像尤多。有些造像刻有題記,其書法結體緊密,多取斜勢,風格雄強,筆劃方截整齊,這種情況多是由刀直刻所致,由於有些碑刻不經書寫,而是由工匠隨意刻成,字劃常有差異,這類書法常有意想不到的拙趣。

 

由此可見,自北魏至北周,整個北朝時期內的石刻和墨,可以說數以千計。這些石刻和墨,大多數出自民間無名書家之手,為後代留下了許多不朽的傑作。

 

四「覺」:

乃是以魏碑為載體,佛法的覺性,依此深化融入了中華文化,開出新的覺性時代。

 

魏晉南北朝書法藝術取得如此高的成就,與當時社會崇尚宗教是緊相關連。佛教和道教在當時都得到了重要的立足點,並且發展起來。在東晉南北朝是道教活躍的時期,南方有葛洪、陶弘景;北方有寇謙之等,這些都是道教的重要宗師。他們不但寫了重要的道教著作,而且本身就是著名的書法家,其書法也往往為家世相傳的藝術。

 

在北魏自由的造像與造碑的風氣下,大量的造像碑,成了傳遞佛法的重要載體。佛法的覺性,融入了中華文化,遍傳於中華大地,開啟了覺性文化的新頁。

 

而北朝時期佛教盛行和大量造像記,這些因緣對魏碑書體特點的形成有著直接的關係。同時,中原地區成為漢族和少數民族雜居的地區,魏文帝實施了一系列的措施,促進了民族的融合,也更加促進了漢文化、佛教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的融合。

 

佛教造像碑的起源,依目前的觀察,可以說是以北魏開朝之後的公元五世紀中葉為始。當時不只是佛教信仰團體依次出現,而且中國石碑首次應用於佛教的教化。

 

這些現象在北魏兩個主要的佛教石窟中,可以得找到證明,分別為大同(北魏第一個都城平城,386-494年)雲岡和洛陽(北魏第二個都城,495-534年)龍門。佛教信仰團體緣於中國傳統的「社」的組織而形成,他們使用碑碣來記錄他們的宗教活動,這一切讓佛法的覺性文化,有了更大的動能。

 

天下魏碑出大同

一千多年來,魏碑一直處於塵封狀態。人們對於北魏書法的重視,緣於清朝乾嘉時期,金石考證之學的發達。嘉慶時代的阮元,是最初肯定北魏書法藝術的學者,但他當時只是提出了包括北魏碑刻在內的「北碑」這個廣泛的概念。稍後的包世臣也大力宣提北朝碑刻,但仍沒有特別推舉北魏碑刻。

 

光緒後期,康有為明確地提出「魏體」、「魏碑」這樣的概念,他說:「北魏莫盛於魏,莫備於魏」,並且認為:「凡魏碑,隨取一家,皆足成體,適合諸家,則為具美。雖南碑之綿麗,齊碑之逋峭,隋碑之洞達,皆涵蓋渟蓄,蘊於其中。故言魏碑,雖無南碑及齊、周、隋碑,亦無不可。」

 

康有為所說的「魏碑」,既有「平城時期」的遺,也有「洛陽時期」的書。但晚清以來,一般人所認知與學習的「北碑」、「魏碑」,主要是北魏遷都洛陽之後四十年間所書寫銘刻的。

 

這些狀況,由於在不斷發現新的碑刻,對魏碑有了更周全的研究,尤其是在大同(平城)的新發現,產生了更完整的觀點。

 

而書法學家殷憲在一九八七年首次提出了「平城魏碑」(大同魏碑)的概念,更是對魏碑書法藝術的研究,開啟了魏碑書法全新的視野。

 

二○一五年十二月,我應邀至大同市「天下大同·魏碑故里」全國書法作品展,進行專題演講與論壇。在接受大同日報及大同電視台專訪時,我提出了「天下魏碑出大同」的文化觀點,獲得熱列的迴響。無論是平城魏碑、洛陽魏碑,大同都是魏碑的發源地,這點是毫無疑問的,所有的魏碑書法的緣起與思想源流,終究要回歸大同原鄉。

 

迄今為止,在大同新發現的北魏碑刻和墨跡已達幾十種,就呈現形式而言,主要有記事碑、墓志、造像題記、本板漆畫題記,和磚文、瓦文、瓦當文等五種。其中記事碑包括《嘎仙洞祝文刻石》、《皇帝南巡之頌》等宏篇巨制;墓志主要有《司馬金龍墓表》、《韓弩真妻王億變墓碑》、《申洪之墓志》、《欽文姬辰墓銘》和《陳永夫婦墓銘》等精品銘刻;而造像題記在雲岡石窟不下三十種,其代表作是第十一窟的《太和七年五十四人造像記》、十七窟的《太和十三年比丘尼惠定題記》,和出土於二十窟前的《比丘尼曇媚題記》;此外,尚有司馬金龍墓出土的木皮漆畫屏風題記。

 

大同的北魏文字瓦當已發現的五種,另有諸多的墓磚銘刻,特別是一九九五年在柳航里明堂遺址出土的大量明堂瓦刻文字,被國內外書法界譽為;「北魏書法的重要發現」。

 

未來,更多的平城石刻將被發掘,這將使「平城魏碑」展現出更令人讚嘆的風貌!                                                                                                                                      

洪啟嵩 作者作品表

養生從放鬆開始(改版):全球超過百萬人使用的身心解壓寶典(附 放鬆導引QR Code線上音檔)

生命戰略之書

心無點墨.其墨如金:洪啟嵩禪師的魏碑藝術

魏碑典

貓心經

伏藏傳奇:蓮花生大士全傳(全套三冊+3D書盒+限量蓮師財神卡)

養生從放鬆開始:全球超過百萬人使用的身心解壓寶典(附放鬆導引CD)

飲一杯心茶

送你一首智慧的歌

送你一首財富的歌(財富智慧套書)

送你一首財富的歌

送你一首渡河的歌-心經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