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處真我-印度靈性導師拉瑪那尊者的教誨日誌
 
作者: A.達瓦拉吉.穆達利爾(A. Devaraja Mudaliar) 
譯者: 蔡神鑫
書城編號: 1527353

原價: HK$167.00
現售: HK$158.65 節省: HK$8.3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紅桌文化-希代
出版日期: 2019/03
頁數: 480
尺寸: 14.8x21
ISBN: 9789869597555

商品簡介
商品簡介


「你始終是自由的。而那個自由,並無限量。」

被當代靈性導師艾克哈勒・托勒、肯・威爾伯奉為心靈導師的傳奇人物
本書收錄一九四年代間,拉瑪那與信徒訪客間的對話與故事

《日處真我》收錄1945年至1947年間,信徒穆達利爾在道場擔任口譯時,所記錄拉瑪那尊者在舊廳與訪客信徒之對話與其見聞。當時完成紀錄後,穆達利爾會將紀錄上呈尊者,請求尊者校閱指正,也是本份日誌的特別之處。

前來道場的抱持著各式各樣的問題,除了心存懷疑者、敵對者、有神論者、無神論者、探索奇蹟者、尋求神通者等,也有反映當時氛圍、抱著對時局的疑問而來的人。這些人想要知道尊者的政治立場、對於當時英國殖民政府與反對運動者的意見,從事入世活動是否與靈性道途上的追求有所扞格。然而,這些問題早在尊者證悟時便已解答了,最經典的即是當尊者的母親要他放棄修行回家時,他所寫下的回答:

「造物主根據眾生過去的行為而宰制其命運。無論你多麽努力,註定不會發生之事,絕對不會發生;註定會發生之事,無論你多麽努力阻止,仍會發生。事情本就如此。因此最佳的因應之道,便是保持靜默。」

在人世間無論是從事什麼活動,在拉瑪那的教誨裡,都要人放棄「我」的概念,捨掉「我該做這個」、「應該有人要去把這事情完成」等有個「作為者」存在的想法,因為這都是腦意識在作祟,使人與真我分離。所以,人應該要消極的活著嗎?

拉瑪那這樣對訪客說:「在你獲致真知或自幻相中醒悟過來之前,你仍須在視見所及的諸多苦難中踐履社會服務,俾以救濟之。只是,當你在行此事時,必須了無『我是作為者』的念頭,僅是懍於『我是神的工具』即可。

同理,幫助人時,莫懷『我在幫助比我下等的人,他需要幫助,我在幫助人的位置上,我是上等的,他是下等的』這類想法,而是要藉著幫助別人,以之作為敬奉神明的媒介。一切的善行,皆是為了真我,而非為別人。其實你不是在幫助別人,你是在幫助你自己。」

如果不求為這世間付出貢獻,那麼人降身在世,所為何來呢?拉瑪那說,你是為了履行今生業已排定的諸多事務而來,所謂「沒有業力牽引,人動彈不得。」但對人而言,你總是有其自由,可以選擇不認同這副身體就是自己,如此一來,身體的活動所引發的苦樂就無法加諸其身。因為,人啊,你真正的名字就是解脫!

本書也可以與記錄一九三年代尊者答客問的《對話真我》對照閱讀,以更深入拉瑪那的教導精髓。


關於拉瑪那尊者
拉瑪那尊者在印度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相傳是濕婆神、聖山阿魯那佳拉化為肉身的聖人。

印度一位十六歲的少年,突然歷經瀕死後,頓悟生命的真實本質,於是毅然拋下一切,只留下一紙字條,離家修行。少年沒有在字條上署名,不再自稱「我」,而以「這個」替代。只因開悟後,那個俗世的名字、我執的身分,已然消失。這個少年,便是當代最著名的印度靈性導師,直探生命真我的大悟者:拉瑪那。

此後,拉瑪那渾融在真我的輝耀中,教導世人自問這個「我」是誰,俾找到真實的自己,而拔離無明,破一切苦厄。這個「真我」與「神」無異,人駐止於真我,即是與神同在而合一。

拉瑪那與羅摩克里虛那、甘地、奧羅賓多並列近世印度四大聖者。拉瑪那聲名遠播,海內外信徒訪客,紛來請益,如英國哲學家保羅.布倫頓、名作家毛姆、法國攝影師布列松等皆不遠千里,前往印度參訪,留下許多寶貴的紀錄。

拉瑪那過世之後,名聲不墜,他的智慧透過文字傳播,成為全球當代修行者的明燈。著名的超個人心理學家肯・威爾伯(Ken Wilber)在坐禪二十年後,讀到拉瑪那的一句話,仍舊感受到拉瑪那智慧的震撼,其後更努力繼續修煉,直到自我死亡。那句話是這麼說的:「在熟睡的夢境中,不存在的東西就不是真的。」而當代重要的心靈導師艾克哈特・托勒(Eckhart Tolle)也多次指出,他雖然未曾見過拉瑪那,但與拉瑪那有種特別的連結,對他影響很大,可見拉瑪那的靈性力量所及之宏大深遠。

讚美
達賴喇嘛:「拉瑪那的靈性成就,為無數人指引了一條明路。」

榮格(C. G. Jung)曾說:「拉瑪那的生平與教誨是印度的精華所在,宛如一首千禧讚歌,傳唱世間的救贖,人生的解脫!」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1950年4月16日專文盛讚拉瑪那:「在印度,有成千所謂的聖人,皆宣稱悟道,對拉瑪那而言,他從未自詡,卻成為最受敬愛的人物。」

當代印度瑜伽大師斯瓦米韋達.帕若堤(Swami Veda Bharati)說:「印度有一位偉大的聖哲拉瑪那,能見到他、讀過他著作的人,都是有福報之人。」


作者簡介


A.達瓦拉吉.穆達利爾(A. Devaraja Mudaliar, 1897-1972)

職業律師,1900年首次訪見拉瑪那於維魯巴沙洞屋,1930年成為拉瑪那親近的信徒,1942年定居於拉瑪那道場,與拉瑪那十分親近,凡個人生活瑣事,無不請詢拉瑪那。1945年至1947年間,他在道場舊廳忠實記錄拉瑪那與信徒訪客間的對話,日後由道場輯印成《日處真我》(Day by Day with Bhagavan),是瞭解拉瑪那教誨重要的經典書籍,另撰有《稀世珍寶》(Gems from Bhagavan)、《我對拉瑪那尊者的回憶》(My Recollections of Bhagavan Sri Ramana)。


譯者簡介


蔡神鑫
台南人,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SFSU)研究所碩士,作品有《真我與我》、《對話真我》、《真我三論》、《稀世珍寶》、《無苦與破我》、《超越與尋覓》等書,另有編譯多種。


書籍目錄


譯序
原序
第一章 一九四五年
第二章 一九四六年
第三章 一九四七年
附錄一 拉瑪那尊者生平事略
附錄二 推薦必讀書目
附錄三 延伸閱讀書目
譯註


推薦序/導讀/自序


譯序

印度靈性導師拉瑪那尊者(Sri Ramana Maharshi, 1879-1950),公認為二十世紀印度近五百年來最偉大的聖者。十六歲開悟,一生傳奇,居留在南印度聖山阿魯那佳拉(Arunachala),凡五十四年,接引十方信眾,上至政治領袖、城邦大君,下至販夫走卒、窮鄉賤民,無不和易與之,慈祥對話。富貴顯赫的訪客,珠光寶氣而來,在尊者面前大禮拜,而尊者赤身寒素,空無而萬有,人世間的價值評衡,在此頓時易位;尤其對悲苦小民,他輒投以非凡的靈視,憐憫注目,慰撫有加。他安坐在道場舊廳角落的長椅上,信徒每日前來相與盤桓,或有提問,他隨機應答,直指真我(Self),或讀感人的經籍頌文,他為之哽咽語塞,或信徒言及俗世通靈,他幽淡以道:「是這樣嗎?」或信徒面告他的神恩顯現,他默爾無語。凡坐言起行,潔淨誠篤,光明俊偉,著名的心理學家卡爾.榮格(C. G. Jung)讚他是「真正的印度之子,醇乎其醇。」他的生活居常,平靜之餘,日用之間,處處流露人性光輝,而人性光輝正是神光普照,他被印度人尊稱為「薄伽梵」(Bhagavan),那是對神明的敬謂語,以之而稱呼他,誰曰不宜?

本書編者是拉瑪那極親近的信徒,朝夕廁身在尊者左右,將其所見所聞,詳實載錄成日誌,期間自一九四五年一月至一九四七年一月,乃是瞭解拉瑪那其人其事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資料,彌足珍貴,拉瑪那的全球信徒將本書《日處真我》與另一書《對話真我》(Talks with Sri Ramana Maharshi)視為珠聯璧合,可見其重要性,幸讀書明鑒。
-蔡神鑫


原序

在此略述本書的緣起,似無不宜。自一九四二年八月至一九四六年底,約逾四年的時間,我有幸居住在拉瑪那道場,每天親近拉瑪那尊者於其身側,蒙獲莫大無比的裨益。我入住於道場約數個月後,若干訪客建議我,記錄拉瑪那尊者在靈性議題上的答語等談話,但我素來疏懶,並未採行建言。後來,我閱讀《羅摩克里虛那的福音》(The Gospel of Sri Ramakrishna)一書後,心想如果拉瑪那尊者也能有一本類似這樣輯錄的書籍,這是何等欣慕之事。這個念頭,時常存置於胸臆;若干年後,於一九四五年元月一日,有三位友人敦促我要踐履此事,這三位友人是:商卡拉.阿摩爾(Sankara Ammal)的兒子,他是一位律師的助理,在道場裡工作;另一位是來自馬德拉斯(現稱清奈)的商人,名字叫做M.V.P.夏斯特里(M. V. P. Sastri),他小時候住在安得拉邦契托爾(Chittoor)時,我就認識他了。第三位是O.P.羅摩史瓦米.雷迪(O. P. Ramaswami Reddi),他後來擔任馬德拉斯政府的首長。他們都認為,除了我跟尊者有日日共處的便利之外,我也是執筆記錄的不二人選。

新年的第一天,不同身分背景的人士接二連三敦促我做這件事;他們之間並沒有事先商量好,卻不約而同地敦促我,也讓我深深覺得是拉瑪那尊者對我的召喚。於是,就在這個日子,我開始記載道場日誌。我的想法是,為尊者的信徒存錄道場上發生的諸多趣事、要事,主要是拉瑪那尊者對全球各地前來的訪客所參問的答語。因為我也在尊者開示的場合裡,擔任正式的翻譯者。

我當面向拉瑪那尊者報告,我將著手記錄這樣的場合,並祈求他的福佑;而這項工作,也獲得道場管理人的准許。開始記錄的幾天,我將筆錄的內容朗讀給尊者聽,祈請修正筆誤。若我的翻譯,有任何失誤,他總會糾正過來。這樣過了兩三天後,我就不再每天讀出來請尊者即時修正,只有在不確定是否記錄正確時,才會才請尊者為我詳加解釋。

道場似乎最近才拿到我部分的紀錄,雖然不完整,但能迅速出版,我深感榮幸。我相信,能夠有這些紀錄,是尊者的旨意;而這些內容現在可以成書,也是尊者的旨意。我企盼並祈請尊者,讓本書不只引發讀者興趣,也對讀者有所裨益,並賜福給所有熱切尋道、有信心的讀者。
-A.達瓦拉吉.穆達利爾 一九五二年元月一日


文章試閱


一九四六年一月三日下午

我步入廳堂時,聽見尊者已答覆訪客的提問。我蒐集記載如下。客問:演化論對嗎?
尊者:我們的問題是,人都想知道過去、自己的過去、未來會如何。我們對過去、未來一無所悉,我們只知道現在,自己當下是存在的。昨天與明天,都是在今天的立場上說的。昨天的當時,被稱為「今天」,而明天在明天的時候,也被我們叫做「今天」,今天總是現時當下。始終是當下的,乃是純粹的存在,沒有過去與未來。何不努力去找出那個當下而始終臨在的真實本質呢?
另一客問:有人能在別人身上製造一股轉動的力量嗎?上師能像變魔術一樣轉化門徒嗎?
尊者:你對上師的觀念是什麼?你認為他是人身形相,有其高矮、膚色等。一位了悟的門徒告訴他的上師:「我現在證悟到,您以真實駐在我內在最核心的本心裡,也存在我無數生死的世代中。現在您以人身的形相來到我面前,揭除我無明的遮蔽。我如何回報您的大恩大德呢?」上師說:「你不需要做什麼。保持你生命真實的境地就夠了。」這是對上師最正確的瞭解。

喬希先生提出五項問題,尊者答覆如下:
問題一:我應該一直問「我是誰」而不求解答嗎?在行探究時,內心應持什麼心態?那個「我」是什麼?是指真我,還是自我?
尊者:在探究「我是誰」時,那個「我」是指自我。所探究的問題,其實義是這個自我的源頭或萌生處是什麼?你心中不需要有什麼心態,重要的是你要屏棄你是身體的心態,那個身體帶著名字、如何描述等。你對你生命真實的本質不需要有什麼心態。那個本質,如如其在、真實而無心態。
問題二:我無法時常持行這種探究,因為我必須做事,而一做起事來便忘了探究。
尊者:你在做事時不存在嗎?你始終存在,不是嗎?
問題三:若沒有「作為者」的感知,沒有覺得自己在做事,就無法做事。
回答:可以的。做事但了無執著,這樣事情將順遂而行,比你帶著作為者的感知而做事還好。
問題四:我不能知道什麼工作我應做或不應做。
尊者:不要操心。不管你喜歡或不喜歡這份工作,你命中註定你要做的,你就會去做。
問題五:為何我應該要致力於了悟?就像我從夢境中醒來一樣,我要從現境中醒悟。但我在睡眠中的夢境醒來,並沒有任何的企圖或意志。
尊者:在夢中,你對夢境毫無知覺,所以你沒有責任要努力離開夢境。但你在這個人世的生命裡,你有某種直覺,因為睡眠的體驗、或閱讀或聽聞,得知這個人生如夢,因此,責任便落在你身上,要努力超脫這個夢境。只是如果你自己不想,還有誰能要你了悟那個真我呢?若你喜歡待在夢裡,那就待在那裡吧。
關於問題四,P.C.德賽伊太太引述《薄伽梵歌》,問:若那份工作註定要去做,不管如何不情願或執意拒絕,我們終究要去做,這樣一來,我們到底有沒有自由意志?
尊者:那份工作,若是我們要去做的,則將由我們去做,這是事實。但是,工作結果的快樂或痛苦、喜悅或不悅,我們有選擇的空間,可藉由不認同我們的身體,或不認同工作的執行而來。
若你能了悟你生命的真實本質,而瞭解這並不是你在工作,則不管此身從事於什麼工作,你都不會受到工作後果的影響,而那份工作是緣於命中註定、昔世業力,或者神的安排所致,隨你怎麼說都行。你始終是自由的,那個自由,並無限量。

一九四六年一月四日上午
收到的郵件中有一本小冊子,標題是〈經由全然自身臣服的神恩〉,由D.C.德賽伊先生撰寫。尊者為我們讀出部分摘要,其中引述保羅.布倫頓的話:「我對於我是誰及周遭諸事,十分瞭然,而心極平靜。真我一直在此,但它是閃爍、輝照的真我。有個某物遠優於我這個渺小的人格,躍起而進入意識,變成了我。我乃在耀光的汪洋之中,我安坐在神聖福祉的場域裡。」又說:「神恩乃宇宙自由意志運作的顯化呈現,能以不可知的法則,行其神奇奧秘而改變事件行程;此不可知的法則,遠優於一切自然律,能變更自然律的運作,乃全宇宙中最強大之力。」
「人而自身全然臣服,乃能召引神恩降臨而運作,此因神居於萬物的本心裡,我身臣服之人及祈禱者,其心純淨,則神恩的輕喚,乃能聆悉。」
保羅.布倫頓描述神恩的本質如下:「崇尚理性之人,對此嘲笑;無神論者輕蔑之,但其為如是而存在也;那是神降臨在覺知的靈境,其力之蒞訪,無可期待,不可預知;其聲自宇宙寂靜中發出。⋯⋯這是宇宙的意志,以自身之法則,運作真實的奇蹟。」
下午
賽耶德博士對著尊者,朗讀一則蘇菲教派的故事,是取自本月的《景象》期刊。故事的寓意是,對師父的指引,必須有內在堅定的信念及不渝的奉行。
當眾人不願服從穆罕默德.加茲尼的命令去毀壞他一件珍貴的寶石時,一位僕人毫不猶豫,立即搗毀寶石,他說道:「對我而言,主人的命令最為珍貴。」我於是聯想到下述羅摩奴闍的一則生平事件,便告訴賽耶德博士等人。
神明蘭加那撒被抬出來,在斯里蘭加姆遶境,羅摩奴闍要他的門徒出來觀看神明巡行。有個門徒正在為羅摩奴闍煮牛乳,不管怎麼叫他,他都不出來,後來他向師父羅摩奴闍解釋,「神明蘭加那撒是你的師父,對你而言,他是重要的,而你本身對我是重要的,我不願離開對你的服侍,亦即煮牛乳,而出去看神明蘭加那撒。」
關於一九四六年一月三日晚間,尊者對德賽伊太太的答覆,我問:是否僅是人生中的大事,諸如主要職業、專長等,是命中註定,或者連生活中的瑣事、行動等,例如拿一杯水、在房間裡從這裡走到那邊,也都是註定的?
尊者:是的,凡事註定。
我問:那麼,人有何責任或自由意志可言?
尊者:人降身在世,所為何來呢?是為履行業已排定的人生諸多事務,在今世的生命中遂行之。整個人生藍圖,已然規劃。所謂「沒有祂的旨意,一粒原子,動彈不得。」正是表述這項真理。你可以說:「沒有祂的旨意,人動彈不得」或者說:「沒有業力牽引,人動彈不得。」但這對人而言,人總是有其自由,可以選擇不認同這副身體就是自己,不讓身體的活動所引發的苦樂加諸其身。

一九四六年一月五日下午
當我走進廳堂時,尊者已在答覆提問。
尊者:夢醒兩境,並無不同,除了夢境較短,醒境較長之外,二者皆是心思所造的結果。因為醒境較長,於是我們認為那是我們生命的真實狀態。但事實上,我們的真實境地是所謂的「圖瑞亞」,或者稱為第四境,如如其在,而對醒、夢、睡三境,一無所知。因為我們稱醒夢睡等為三境,所以稱第四境為圖瑞亞境。但它又不是一個境地,乃是生命真我的真實而自然的原態。若能了悟之,我們就知道它不是第四境,因為第四境的說法,也僅是相對性的,而它是「超越第四境」的。
客問:僧侶們常說各種祭儀及普迦禮拜,人須齋戒、盛供而妥為遵行,否則人將增長其罪等。遵行這些祭儀或禮拜,是必要的嗎?
尊者:是的,所有這些禮拜,也是必要的。可能對你是不必要的,但這並不意謂對別人是不必要而一無好處。對初學者是必要的,不見得對高階者也是必要。但是,高階者在他初學的階段,也要學習運用每個入門的步驟。現在,他已瞭解全盤的運作及每個步驟的意義了。
客問:我遵行唵卡拉(Omkara)普迦祭儀,我持誦『唵羅摩』(Om Ram),這是好的嗎?
尊者:是的,任何普迦祭儀,都是好的。「唵羅摩」或其他聖名,也都是可以的。重點是要排除所有的思維念頭而只有一個唵或羅摩或神的心念。所有的持誦真言或咒語,都有裨益。舉例言,持誦羅摩咒語的人,羅摩便充滿他。那個禮拜者,禮拜一段時間過後,便成為被禮拜者,這時他會瞭然於持誦唵卡拉的全盤意涵。
我們生命真實的本質,是自由的,我們總認為我們被困縛,於是用盡各種努力,試圖成為自由。這種情形,只有在我們來到自由境地之後,才能洞徹知曉。我們對生命的自由,已然如是其在,卻仍瘋狂力圖獲致此境,誠然為之錯愕不置。有個事例,足以釋明此義。有一個人,在此廳堂睡覺,做夢往赴世界各地旅行,遊歷於山林田野間,橫渡沙漠與海洋,跨越洲際大陸,經過多年的勞頓之旅,歸返故鄉,回到蒂魯瓦納瑪萊,走進道場,步入廳堂。就在此際,他驀然自夢中醒來,發覺他仍身在廳堂,未曾在睡處離開半步,也未曾跋涉千山萬水,而是始終都在廳堂。就像這個事例,若問:「我們已經是自由的,何以還自認為困縛呢?」則我回答:「為何你身在廳堂,卻自認為環遊世界,行過千山萬水呢?」這些都是心思或虛幻的現象。
另一位據稱從奧羅賓多道場來的訪客問: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這個世界有諸多痛苦。有人挨餓,這是物質世界的實際情況,對他來講是非常真實的,難道我們要說那是夢境,對他的遭遇無動於衷嗎?
尊者:從真知或真實世界的角度以觀,你所說的痛苦,誠然是個夢,而夢中痛苦的世界,微不足道。在夢境中,你感到飢餓,也看到別人受飢餓之苦,於是你餵食你自己,出於憐憫,也餵食別人;只要夢境持續進行,這些痛苦,就如同你在這個世界看到的痛苦一樣是真實的。只有在你醒來之後,你才會發現,夢中的痛苦,是不真實的。你可能在飽食之際,酣然而寢,在睡眠的夢境中,你在炙陽下長時間辛勞工作,感到又饑又渴,想要飽食一餐,但醒來後,你卻感覺胃已飽滿,無意起身就食,但這並不是說你在夢中,便能知曉飢餓之苦是不真實的,而你能因應得宜。在夢境裡,飢餓者必須以食物餵食,俾能解決飢餓之苦,故飢餓的夢中人,必須獲得食物的供給。你不可混淆夢與醒兩境。
在你獲致真知或自幻相中醒悟過來之前,你仍須在視見所及的諸多苦難中踐履社會服務,俾以救濟之。只是,當你在行此事時,必須了無「我是作為者」的念頭,僅是懍於「我是神的工具」即可。同理,幫助人時,莫懷「我在幫助比我下等的人,他需要幫助,我在幫助人的位置上,我是上等的,他是下等的」等諸想法,而要藉著幫助別人,以之作為敬奉神明的媒介。一切的善行,皆是為了真我,而非為別人。其實你不是在幫助別人,你是在幫助你自己。
T.P.羅摩強德拉.艾耶接著說:有個很貼切的例子,亞伯拉罕.林肯從水溝裡救了一隻豬,搞得自己全身上下、衣服都弄髒了。有人問他為什麼把自己弄成這樣子,他說:「我不是為了要幫這隻豬脫離困境,而是看著這可憐的傢伙在那邊掙扎,不想讓自己心裡難過。」

喬希先生問:我是有家室的人,在我的靈性進展上,有家眷之累等障礙,我應該怎麼做?
尊者:去瞭解這些家眷及障礙,是否是你外在的?或者是否沒有你,他們也存在?
喬希:我是初學者,我如何著手進行?
尊者:現在你在哪裡?目標在哪裡?前往的距離,又是什麼呢?真我並不是在遠方的某處,而要去抵達的。你已經是那個了。你只要屏棄長期以來的習慣,將非真我認同為自己就是了。所有的努力,只有這樣。若心思向外,你會看到世界;若心思返內,你將看到真我。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