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一起玩嗎?》Meet the Penguins
我的孩子無法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怎麼辦?
一本能同時教孩子如何融入新環境,和學習接納新成員的書!
一對企鵝從遠方來,想跟新朋友玩遊戲,但是大家都不願意跟他們玩,
最後,是靠什麼方法,讓大家回過頭來想跟他們一起玩呢?
當熟悉的環境出現新成員時,孩子可能因為怕生,不敢主動認識新朋友,
本書站在雙方的角度來說故事,讓舊成員同理新朋友的心情,也讓新成員學習交朋友的方法,
利用換位思考的方法,幫助孩子搭起友誼的橋樑!
*有注音
本書特色
1. 一本書,兩種視角,用新舊成員之間的對話,讓孩子觀察為什麼無法一起玩,再引導孩子利用換位思考,來了解要如何搭起友誼的橋樑。
【視角A】 給渴望融入新環境的孩子: 故事有8種被舊成員拒絕的情境,每種拒絕的理由都不一樣,孩子可以藉由故事去了解可能被拒絕的原因,並觀察什麼樣的時機邀約比較好?或是邀約的口氣可以怎麼調整?幫助孩子找到突破的方法。
【視角B】 給不想跟新朋友一起玩的孩子: 讓家長了解為什麼不想跟新朋友玩的心情,並從故事出發,讓孩子同理新成員的處境,並了解開放心胸接納別人,對自己也是有好處的。
2. 故事文字具重複與節奏性,加深孩子印象,更容易讓孩子了解故事中的人際難題。
3. 角色造型可愛,動作表情鮮明,吸引孩子閱讀。
作者介紹
麥克布朗羅 Mike Brownlow
英國暢銷童書作繪者,以出版了十幾本作品,其中他的第一本書《小小機器人》(Little Robots)被英國BBC電視臺翻拍成動畫,並在70多個國家播放。畫風可愛俏皮,人物形象鮮明,深受大人小孩喜愛。麥克認為換位思考非常重要,唯有在換位思考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對方。這也是《可以一起玩嗎?》這本書所倡導的概念:同理對方的心境,學會主動釋出善意。
序/導讀 《可以一起玩嗎?》
編輯的話
用繪本幫助孩子學會社交!
當孩子進入到新環境裡頭,不管是對新成員,或是舊成員來說都是一大挑戰,新來的孩子渴望融入環境,舊成員的舒適圈被打亂,可能一時之間不想跟新成員一起玩。這本書用對話的方式呈現了孩子之間會有的社交狀況,並不特別利用哪方的視角來說故事,非常適合用煥位思考的方式來引導孩子解決問題。
故事裡的兩隻企鵝來到新環境,看到大象騎著車,便禮貌的問: 「請問我們可以一起玩嗎?」但是大象對著企鵝雙人組說:「抱歉!我還有重要的事要做!」連頭都不回,逕自騎著車走了,吃了閉門羹的兩隻企鵝不氣餒,一路上問了好多動物可不可以一起玩,卻都換來拒絕。隨著企鵝的臉色越來越失落,一隻可愛的小熊出現,問他們可不可以一起玩,兩隻企鵝自然是樂壞了,高興的向小熊展示他們的玩具,正當三個好朋友玩得不亦樂乎時,剛剛那些拒絕企鵝的動物們發現原來企鵝們有很多有趣的玩具!便回過頭來問他們:「請問,我們可以一起玩嗎?」反轉了原本的處境。
從新成員的角度來看,可以引導孩子觀察圖畫,思考為什麼會被舊成員拒絕?有些人看起來是玩遊戲正在興頭上,不想被打斷;有些人覺得要重新解釋遊戲規則很麻煩;有些人可能當時心情正不好……孩子可以藉由這個故事,了解觀察什麼樣切入的時機比較好,適合邀約。而故事的最後是當舊成員看到新朋友們玩得很開心時,便很想加入,這代表著也許兩隻企鵝一開始在詢問的時候,從「請問,我們可以一起玩嗎?」換成「我有XX(玩具),很好玩,要不要一起玩?」的話,舊成員的反應便可能有很大的不同,前者問句像是被動等待邀請,但是後者的態度是主動邀約,把好東西與人分享,也許這部分也是一種幫助孩子更快融入新環境的方法!
對於本身是舊成員的孩子,可以藉由故事了解自己不想和新成員玩的理由,幫助家長和老師理解原因,並利用同理心的引導,來接納新成員。就像故事中企鵝不是一下就被接納,一再被拒絕後,也有灰心的情緒,但最後有找到好的方式讓大家都想跟他們玩。這個歷程可以讓孩子同理新成員的處境,進而願意主動邀請新成員一起加入遊戲。
另外有趣的是,在故事的結尾,企鵝小熊三人組在大夥兒詢問「能不能一起玩?」後,給了一個相當耐人尋味的回答。這個回答可以讓孩子思考後面的發展,也可以引導孩子思考為什麼開頭跟結尾大家的反應會有這麼大的變化?企鵝小熊三人組的回答又帶給孩子什麼樣的感覺呢?
孩子年紀小,可能還意識不到別人跟自己其實是一樣的。我們可以從孩子自己的角度出發去問,孩子:「那個小朋友說不定也是這麼想喔!」讓孩子了解不僅是自己,對方也可能有一樣的想法。鼓勵孩子主動認識新朋友,畢竟大家一起玩,說不定會更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