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茵河畔思索德國:從法蘭克福看見德意志的文明與哀愁 Denke ich an Deutschland am Main
 
作者: 蔡慶樺 
書城編號: 1528248

原價: HK$153.00
現售: HK$145.35 節省: HK$7.6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春山
出版日期: 2019/01
頁數: 416
ISBN: 9789869735902

商品簡介


《美茵河畔思索德國:從法蘭克福看見德意志的文明與哀愁》Denke ich an Deutschland am Main


美茵河畔法蘭克福

一座河畔城市與一個國家的記憶縮影

 

德國版《流動的饗宴》

相較於大家所熟知的德國大城柏林與慕尼黑;法蘭克福除了機場、書展與法蘭克福學派之外,似乎缺乏讓人辨識與記憶的關鍵字。然而,法蘭克福不僅被認為是西德時期的真正首都,也是六八革命年代的反叛首都,法蘭克福所走過的歷史與不斷綻放的風流人物,不但累積了自身的厚度、也凝煉出德意志近現代的文明與蒼涼。

 

這裡是商業與金融的城市。由於位居貿易之路要津,自古人們就在法蘭克福進行各種交易,也發展出完整的法律體系與同業公會;至今,多個重要商展仍在此舉行,歐洲央行與全球各大銀行亦在此駐點。

 

這裡是自由與市民、正義與反抗的城市。法蘭克福在神聖羅馬帝國時期就被封為自由城,直接隸屬皇帝,使法蘭克福人很早就發展出市民意識與蓬勃的市民社會。而六年代的學運與革命世代狂潮、二戰後對納粹罪刑的最大規模起訴,以及左派恐怖組織赤軍連,皆以此處做為主戰場,向上一代陳腐的價值觀提出挑戰也責問自身,深刻影響了戰後聯邦共和國的樣貌。

 

這裡是文學、哲學、社會學、科學與各種天才薈萃的城市。德國大文豪歌德在此誕生;全球最大的書展在此舉行;霍克海默與阿多諾在此成為青年學子的精神導師及日後反叛的對象;哲學家哈伯瑪斯在此完成多數著作,並引領法蘭克福學派走向全世界;阿茲海默醫生在此確認失智是一種病症……法蘭克福以其厚實的文化力量與研發實力,不但影響德國與歐洲,更成為全世界學術與文化的重鎮。

 

務實、叛逆、精采而又深邃;這,就是法蘭克福。

 

作者蔡慶樺曾任駐外交部法蘭克福辦事處祕書,已然將法蘭克福視為家鄉,他結合自身政治哲學的背景、廣博閱讀及實際的生命經驗,帶領讀者從這座城市的肌理凝視德意志的重要命題,思索法蘭克福為什麼是法蘭克福,德國又為什麼是德國。

作者介紹

蔡慶樺

 

一個有德意志靈魂的臺南人,政大政治學系博士。讀的是德國政治思想,但對德國文化、語言、政治、文學、社會議題都很著迷。曾派駐法蘭克福辦事處,現任職外交部。二一八年獲得由香港外國記者會、香港記者協會及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聯合主辦之《人權新聞獎》文字及印刷組評論優異獎。

目錄

美茵河畔思索德國:從法蘭克福看見德意志的文明與哀愁-目錄導覽說明


【前言】當我在美茵河畔想起德國

第一部  文學之城

狂飆天才的誕生:歌德

歌德給當代德國的遺產——不可抹滅的德意志特質

我的家鄉是文學:文學教宗萊西—拉尼茲基

文學四重奏——帶著愛意又有點刻薄地讀書

第二部  大學之城

法蘭克福大學的光輝與黑暗

遲來五十六年的博士論文口試

德國大學的歷史自省

哲學與政治——大學焚書

第三部  社會學之城

阿多諾與班雅明——最後一個天才與被寵壞的孩子

聯邦共和國的黑格爾:哈伯瑪斯

從未過去的過去——「史家之爭」與納粹德國的罪責問題

哈伯瑪斯是否吞了下真理——一場改變德國的論戰

第四部  六八學運之城

革命之城,革命之年

對於六八年的再思考

第五部  革命世代之城

法蘭克福學派兩代交鋒——阿多諾與克拉爾的師生矛盾

學運中的女性解放——番茄與胸襲事件

穿著籃球鞋的外交部長——左派青年費雪的政治路

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紅色丹尼與他的同代人

走過極端革命的年代——左派恐怖主義與赤軍團

第六部  醫學與科學之城

探詢遺忘之地:阿茲海默

疾病不是上帝的懲罰:埃爾利希

法蘭克福的數學家們

工業的陰影——一棟承載百年歷史與創傷的建築

第七部  正義與不正義之城

一道逆風的浪:紅色的羅莎.盧森堡

正義是我的義務:拒絕沉默的弗里茲.鮑爾

一堂為德國社會而上的正義課——法蘭克福大審

對人類真正的愛:平凡人辛德勒的不凡義行

他們選擇服從——第三帝國過往與戰後的外交官審判

人性是良心的準則——抗命的外交官們

沒有正義之戰──尼莫勒牧師傳頌全世界的那首詩

【終章】在河畔告別

 

試閱

六八學運之城

當我還在法蘭克福工作的時候,認識一位在法蘭克福度過六年代的朋友。在一次聊天中我提起,正計劃寫一本關於法蘭克福的書,其中有一篇要談學運。他很高興地說,是的,談這座城市不能不談起那個年代的學運,並從家裡拿了張剪報給我看,那是一九六八年,學生們手牽著手上街抗議。他說:你看到了嗎,我就走在第一排。

有意思的是,他本身是法學博士,談起世界各國挑戰政治秩序的運動時,總認為改革甚至革命,不管訴求多麼正當,還是得確定民主憲政的體制不被動搖。但在一九六八年時的他所加入的學運,其實是全面質疑戰後西德體制的正當性的。那個年代,對於許多法蘭克福的大學生來說,是生命中難以忘記的一部分。每個人都無畏地走上街頭,覺得這個國家因為自己的行動,正在往更好的地方去。對他們來說,不再能把未來寄托給正在當權的上一代,因為這些人在第三帝國的十二年期間是臣服於獨裁之下的子民,到了共和國時期又未能對下一代交待當時的歷史真相,不提責任,想當成一切都不曾發生。可是對青年人們來說,一切都曾真實的發生,而且,不正確的事情還在繼續發生中。例如西方國家對第三世界的殖民主義、資本主義對勞動階級的剝削、高等教育的僵固與無批判性、西德在越戰與冷戰中與美國的合謀。

這個反叛的學生世代,剛好在思想上也遇到了理論革命的六年代。戰後二十年保守主義並沒有讓德國變得更好,自由主義又僅是帝國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共犯,可是學生們又無法全然接受傳統的左派語彙,因為馬恩所使用的階級、無產者、生產關係、歷史唯物論等等分析方式已過時,一百多年來始終不見左派所允諾的革命。於是,學生們不只挑戰上一代的政治立場,也拒絕上一代的理論宏大敘述,各種新的主體、階級等等以往的社會理論概念退位,尋求社會結構之缺口的「後」思潮興起。霍克海默、阿多諾、哈伯瑪斯等法蘭克福的哲學家們提供的批判理論,缺乏革命的力量。學生們學習了老師所教授的反叛精神,但又相信,要改變這個體制,他們必須更激進,甚至更暴力。

把學生推向街頭的事件中,最具決定性的,是警察槍殺學生,以及學運領袖杜區克遭受右派激進者暗殺,這些暴力事件讓學生相信不可能再任由國家權力宰制,必須起而反抗。於是學生們從課堂上走向了街頭,又走回課堂占領高等教育殿堂,想發動一場從下而上的政治、生活與思想革命。所以整個六年代末到七年代,學運浪潮席捲整個聯邦共和國。所謂的一九六八分子(1968er),也在這麼長的時間裡奪得了發言權,在政治論述、社會哲學思想、左派理論、文藝創作等領域都想像如何改變世界,累積了極為豐富的成果。倘若我們要理解戰後德國歷史,絕對不可能略過一九六八年。

蔡慶樺 作者作品表

維也納之心:疫情時代的德語筆記

德語是一座原始森林:我的德國觀察筆記

邪惡的見證者:走出過往、銘記傷痛,德國的轉型正義思考

萊茵河哲學咖啡館:康德、黑格爾、馬克思、韋伯、海德格、高達美、鄂蘭……的心靈地圖

美茵河畔思索德國:從法蘭克福看見德意志的文明與哀愁 Denke ich an Deutschland am Main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