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途:敘事醫學閱讀反思與寫作
 
作者: 王雅慧 
書城編號: 1549996

原價: HK$87.00
現售: HK$82.65 節省: HK$4.3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抱歉! 此商品已售罄, 不能訂購

如此商品日後有貨, 請通知我, 我的電郵/用戶名稱是:
 
 
出版社: 城邦
出版日期: 2019/05/22
頁數: 368
尺寸: 14.8x21
ISBN: 9789578679702

商品簡介
藉由對死亡與未知世界的恐懼與焦慮——
反思、轉念,並走向人生的歡愉,
是一門智慧的學問!

本書藉由敘事醫學相關作品的集結,期盼讀者能有機會透過疾病敘事的閱讀,聆聽他者(the other)的聲音,了解每位病患、家屬、與醫療工作人員所處之困境、兩難與無奈。透過良善的醫病溝通模式,減低病患、家屬,甚至醫事人員的悲傷與無奈,並重新建構其價值觀以找到個人生命意義以及情感歸屬與出口。

-------------------------------------------------------------------------------------------

死亡教會他們的事
在面臨這麼多死亡,的確不免讓人受盡挫折。內心的創傷無法以言語再做論述,無力感、疲乏感竄進人的身體裡,使人漸漸失去了自信。
縱使台灣醫療蓬勃發展,使得台灣醫療科技在排進世界前段班,讓我們沉浸在希望中,卻讓我們忽略了光背後的陰影。那陰影在告訴我們醫療的極限,在告訴我們醫療體系造就的種種疏失,也在告訴我們即便如此,死亡依舊在上演,在手術台上、在急診室、在病房中……
而身為醫生就是不斷地面臨那些接踵而來的死亡,和感受死者家屬的悲傷。「死亡」是醫師生活的一部份。這方面的經驗,他們比一般人多得多。但,並非代表他們得以處之泰然,因為醫生也是人,並不只是醫治疾病,而是醫治一位活生生的人。怎麼調適便是脫離學院之後,要不斷進修的一門課了。儘管大學通識課中,有一堂名為「生死學」的課,儘管課堂講授的多是來自教授自身多年的經驗,也比不上自己親身經歷過。
究竟一位好的醫生是該怎樣面對死亡?那就是不要深陷進去。那個患者並非你的親友,更不是父母,他就只是一個病人。或許這麼想是很無情的,但這也無可厚非。你已經盡全力救治,且總是為了病人戰戰兢兢,並且壓力大到晚上輾轉難眠,總是一心期盼患者能健康走出醫院。那夠了。有這樣的想法便是對病人或家屬所能盡的一絲慰問。醫生就得是這樣――面對死亡,並且企盼下一個能夠得到救治的人,代替那些無法救治的人繼續活下去。
當時,醫療人員在為二伯宣告死亡後,頭也不回地趕去治療下一位患者,這是令當時的我無法接受的。我甚至認為醫護人員,或許早已麻木或無感了。但在讀過眾多文章後,竟發現其實真相不然,他們內心也會淌血、思緒也會動盪,並且總是殷切地想救治每個交在他們手上的病人。不過死亡無時無刻在發生,所以他們懂得保持適當距離。因為他們透徹地了解,下一個病人,可能因為自己的自責、不甘而拖延救治的時間,進而釀出不可返還的下一齣死亡。
一個一個死亡想必都能成為一位傑出醫生的養分。一次次經驗,造就了他們的行動力,盡可能多救一個人就是他們的理念。面對死亡,他們選擇的並非遺忘,他們選擇的不是躑躅不前,更不是失望、迷惘。因為死亡早已教會他們如何克盡他們的天職,去救治那些可能殞落的生命,並在一旁守護著那些生命,不讓死神將他們帶走。
他們是受人敬佩的醫生,他們是光明也是陰影,他們是站在第一線與生命搏鬥的人。他們是如此果斷、又讓人安心的,他們更是一群懂得和死亡相處的人,也將是我想成為的人。


作者簡介


編著 / 中山醫學大學 王雅慧教授、廖宏昌教授


書籍目錄


編者序 V
▍敘事醫學反思寫作
「葉克膜」真的這麼好嗎?│陳奕廷 1
一把辛酸血淚史,該有完美結局│彭睿傑 5
人生如實驗,實驗如人生│古雁寧 10
如何與親人走完最後一哩路│振俠 16
安寧療護反思│陳亨瑜 21
死亡教會他們的事│陳旻傑 25
我的生活常思│陳映竹 30
往生途│蔡昕岑 34
放手的勇氣│孫偉庭 38
面對熟悉的陌生人│施又瑄 42
記得│莊書雅 46
逆轉腎│楊雅琪 51
將心比心│晨聞 56
最後的喜宴│Ann 60
最接近死亡的片刻:麻醉│El 66
經歷過了才知道│芷青 69
摸不著的病-心魔│張睦雅 73
遲來的青春期│Yvonne 77
醫療省思│林子祺 83
活著這件事│王紀涵 88
班導之死│靳展 92
最棒的中山醫│呂學煾 96

▍敘事醫學閱讀反思
這樣的活著是你渴望的?《重症病患大調查:什麼比死更慘?》 101
以最好的姿態回歸寧靜《爭取尊嚴死亡 美癌末女依約安樂死》 122
他不是犯人,他只是一位爸爸《人道主義的發怒•浪漫醫生金師傅》 138
所有兇殘都來自於對愛的匱乏《科學怪人》 157
揮別過去亦需勇氣《歡迎來到隔離病房》 179

▍敘事醫學人文電影反思
觀心知心――《心靈點滴》│王晢宇 193
用愛的語言,述說著最平凡的話語 ――《我x+y愛的方程式》│劉品妤 199
送行者《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戴侑芸 204

▍附錄
希波克拉底誓詞 209
日內瓦宣言:醫生誓詞 213
World Medical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Code of Medical Ethics
世界醫學會國際醫學倫理法規 217
南丁格爾誓詞 220


推薦序/導讀/自序


【編者序】
偶爾在學校附設醫院急診室撞見黑衣送行者駐守在診間外左右兩側的畫面,心知黑衣使者即將帶領亡魂走完人世間的最後一段旅程。不知怎地,急診室擺渡亡魂的使者畫面總讓我聯想起「開放劇場」導演約瑟夫.柴金(Joseph Chaikin)於《巨蟒》戲劇中令人寒慄的死亡情景。劇中一名女性大體由男士們緩緩?入並置放於男士跪伏在地所排成的手術臺(祭臺)上,一名醫師如祭司般面無表情地唸著令人毛骨悚然的台詞……彷彿獻祭般咒語似的,讓人直打哆嗦,更別說是對女性胴體的視覺凌虐。此番詭異情景與意象,不禁喚醒人們與生俱來對死亡與未知世界的恐懼、焦慮,甚至無可奈何。然而,當劇中意象讓人無意識地顯現出對死亡的恐懼與焦慮之時,也能藉此集體無意識之體驗,疏導人們對死亡恐懼之負面情緒,達到宣洩或淨化的療效。
我想,這就是亞里士多德之「悲劇的淨化作用」(Tragic Catharsis)。透過藝術範疇中最高精神的呈現:悲劇,引發觀眾對死亡的恐懼與焦慮,並讓此負面情緒得以釋放、釋懷,進而撫平內心之傷口、認知生命之缺憾並領悟出生命之意義。人生事,多半不如意。現實生活盡是悲憐感傷與無可奈何。如果無法扭轉生死,那麼,如何藉由對死亡與未知世界的恐懼與焦慮――反思、轉念,並走向人生的歡愉,則是一門智慧的學問。
或許,這就是醫學大學讓人畏懼卻又迷人之處:在生死掙扎、專業摩擦、位階衝突、性別愛戀,與情感糾葛間所碰撞出的悲劇美學中不斷地反思、轉念,並在其交錯複雜之愛恨情仇間,經歷一齣齣的人生悲歌,永無止息……
何其有幸,就職於醫學大學,眼見一幕幕的悲劇美學。
何其不幸,無法從此人生悲歌中,汲取經驗,學會放下。


文章試閱


《往生途》書摘
▍「葉克膜」真的這麼好嗎?
◎陳奕廷
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一則醫生分享的文章,是在講述他替病患裝上葉克膜後,最後病患仍然撒手人寰。一位七十二歲的老婆婆失去了意識,被送來醫院急診。在急診的時候,心電圖顯示疑似下壁心肌梗塞,於是醫生幫病患裝上葉克膜,爭取更多的搶救時間,與時間賽跑,進而安排心導管檢查。在經過詳細檢查後,發現老婆婆心臟的冠狀動脈都沒有問題,不是因心肌梗塞而失去意識。此時,卻意外發現了裝在老婆婆心臟中的機械性人工二尖瓣膜,而這也成為她的死亡原因。因為機械性瓣膜可能會在裝上葉克膜的壓力下,造成血栓而卡住血液的流動。後來,醫生在幫老婆婆做頭部電腦斷層檢查時,再次確認了老婆婆腦部蜘蛛膜下腔出血病徵跟她裝上二尖瓣機械性瓣膜所須服用的藥物脫不了關係。再加上裝了葉克膜之後導致腦部蜘蛛膜下腔出血而失去存活的機會。
這則老婆婆的故事不禁讓我覺得非常矛盾。如果病人來到醫院急救,不裝上葉克膜,可能就沒有那麼多的時間找出失去意識的病因。但是,裝上葉克膜之後,找出了失去意識的病因,卻又因葉克膜的關係導致沒有辦法醫治。真的是很兩難啊!或許,這位老婆婆須裝上葉克膜是因為迫切需要急救,裝上葉克膜之後,使醫生有更充裕的時間搶救。不幸的是發現了其他的問題點,間接導致葉克膜和裝在老婆婆心臟的機械性瓣膜兩者間的衝突。
以七十二歲老婆婆的角度來看,能夠使用葉克膜當然是一件好的事情,多了一項能夠延長生命的選擇。但是,所謂的「延長生命」,指的是經過醫療的救治之後,可以完全恢復到自己自主的生活起居?還是只是恢復到需要仰賴醫療器材,維持正常的心跳和呼吸?
到底哪個才是屬於真正的「活著」?對我來說,比較偏於前者,對於其他人我就不太清楚。畢竟,每個人看待「生命」的角度不同,沒有什麼對與錯的差別。有些人認為只要這個人還能呼吸,還有一口氣在,就會有奇蹟發生。雖然不能保證那個奇蹟一定會出現,但是「活著,就有希望……」
依我的觀點來看,對於認為仰賴醫療器材維持心跳和呼吸也算是「活著」的人來說,「希望」是一個非常大的因素。只要還能呼吸就是一種希望,有朝一日,一定可以戰勝病魔,重新擁有健健康康的人生。
然而,以醫生的角度來看,也許幫一位急重症病患裝上葉克膜,利大於弊。當一位離死神很近的病患出現在醫生面前時,大部分的醫生都會想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搶救、醫治病患,想盡一切的辦法看能不能夠幫助病患脫離險境。因此,幫病患裝上葉克膜維持生命跡象以爭取更多的救治時間,並嘗試應用不同的醫療行為,找出對病患最有利的治療方法,幫助病患早日康復。這位醫生也是抱持著這種想法去醫治老婆婆,卻萬萬沒有想到,只是要替老婆婆爭取更多的搶救時間,最後,卻因為老婆婆的心臟機械性瓣膜跟葉克膜相互衝突,使得最終還是未能救活老婆婆。這是令人感到非常遺憾的地方。
再來,以老婆婆家屬的角度來看,如果藉由裝上葉克膜可以增加老婆婆的存活率,那有什麼理由不去裝它呢?況且,老婆婆的家屬也不是專業的醫護人員,相關的醫療知識不見得很清楚。儘管這時有些人說:「裝上葉克膜沒有什麼幫助。」但是,只要醫生說是有機會能使老婆婆病情漸漸好轉的,就算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機會,為什麼不嘗試一下……或許就有奇蹟發生。老婆婆也會因此甦醒過來,不必再受到病情的折磨。不過事與願違,裝上葉克膜之後,葉克膜與心臟的機械性瓣膜產生了排斥問題,因而對老婆婆的身體造成更大的傷害。
不過,裝上葉克膜真的好處大於壞處嗎?這我就不敢保證。嚴格來說,應該是有好有壞,看我們能夠為了「生命」而去犧牲什麼。以急重症病患的角度來看,有機會能夠活下去,但是必須要面對全身插滿各式不同的管子。這樣的痛苦,真的是可以接受嗎?你會願意承受這些痛苦,只為了換來能夠有再一次享受人生的機會嗎?或許讓自己了解到能夠平平淡淡地生活,就應該心滿意足,好好珍惜生命。
以醫生的角度來看,若是經過詳盡的評估後,認為裝上葉克膜對於病人其實沒有很大的幫助,最多也只是多延長病患幾天的壽命。這也會使醫生陷入兩難。裝上葉克膜搶救病患,或許還有一絲絲的機會能夠搶救成功。但如果搶救失敗,之前所做的一切不就是在做白工,一點意義也沒有,反而還浪費了醫療資源。萬一不幫病患裝上葉克膜,一條寶貴的生命便從醫生的手中流逝。對於醫生來說,「救」與「不救」真的是非常矛盾,感覺不管做什麼決定都不對。
以急重症病患家屬的角度來看,當醫生說「裝上葉克膜能有機會可以救治病患」,可是使用葉克膜,病患或家屬要負擔龐大的醫療費用。這樣的話,我們身為病患的家屬,到底該不該裝?不是每個人的經濟狀況都是可以負荷的。但是,自己最親、最深愛的人躺在病床上,我們到底該不該幫助他呢?身為病患的家屬真的很兩難。裝上葉克膜之後,病患如預期地好轉,但好轉的背後是要付出多大代價?如果裝上葉克膜之後,病患的情況卻是持續惡化,那麼家屬除了需要負擔一筆龐大的醫藥費用。同時,還要做好隨時會失去親人的準備。這樣身體和心理所受到的壓力,其實是非常痛苦的。
在我的想法中,覺得「葉克膜」沒有什麼好或不好,只有葉克膜有沒有裝在對其有幫助的病患身上,這才是正確的選擇。而不是明知病患已經奄奄一息,裝上葉克膜也只是多延長幾天的壽命,對於病情沒有什麼實質上的幫助。單純只是為了裝而裝。在我看來,只是在浪費醫療資源罷了!還不如把這些醫療資源留給真正有需要的患者。
也許是我到目前為止,尚未真正面臨到死亡這個情形,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想法。可能當我自己面臨到生死離別的問題時,又會有另一種想法出現也說不定。因此,在我們要真正面對死亡之前,應該要先去了解何謂「生」、何謂「死」。那麼,自己真正要面對「死亡」的時候,不能說完全不害怕、不恐懼,至少自己心中有一個底。已經做好心理準備,也向自己所愛之人以及關心自己的人好好道別――不留下絲毫的遺憾,帶著微笑離開這個人世間,前往一個未知的地方。
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從呱呱墜地開始,就展開了這場旅程。在我們還未跑到終點的時候,應該要好好欣賞路邊的風景,以及享受當下的過程。或許,在跑的過程中,看到別人體力透支而倒下,甚至有人已經跑到屬於他自己的終點。但是,那是屬於別人的馬拉松,我們則是要跑出屬於自己的馬拉松。最後,不論跑的距離多長或多短,只要在跑的過程中,心情是愉悅的、是開心的、是快樂的,那就是跑出屬於自己完美的馬拉松,活出屬於自己美好的人生。

王雅慧 作者作品表

往生途:敘事醫學閱讀反思與寫作

被遺忘的幸福:敘事醫學閱讀反思與寫作

來不及的道謝:敘事醫學閱讀反思與寫作

0006. 百喻經的寓言智慧

0020. 閱讀名人心靈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