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斯理的書名都很普通,也很古怪。
不古怪怎麼能吸引人?
一個好作者就應該有這樣的本事,能夠牢牢抓住讀者的心。
別說書名,就連作者的名字也很古怪,明明是中國人,卻起個外國名字。你說,那些古怪的故事是不是真的?
如果不是真的發生過,誰又能想得出那麼古怪的故事呢?
如果說是真的,那作者的經歷也太豐富了。他每天過的,都是什麼樣的日子啊?
於是,他們開啟了尋找人間衛斯理的奇幻旅程……
早有把自己與倪匡先生交往經歷寫下來的念頭,卻始終未曾動筆。這故事,必須從我小時候第一次讀到衛斯理小說開始講起,延續至今,數十年的光陰,一時間又豈能說得盡。直至在香港的機場,讀了亦舒的散文集《我哥》之後,才逐漸知道,該如何來寫自己與先生的故事。
不必編造什麼跌宕起伏的情節,也不必使用花里胡哨的文字,只需如訴家常般娓娓道來,就已經是個很好看的故事。
作者
王錚
王錚,網名藍手套,上海人氏,自幼喜愛閱讀,亦愛舞文弄墨,雖難登大雅之堂,然卻敝帚自珍也。二十歲那年,無意中接觸到衛斯理小說,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終成衛斯理狂熱書迷。及至日後機緣巧合,竟與倪匡先生成為忘年交,實乃始料不及。此後致力於推廣「倪學」,與友好六人結成「倪學七怪」,於二一三年七月,在香港書展舉辦「衛斯理五十週年紀念展」,並合著《倪學》一書。後又主編《倪匡談往事》、《倪匡談命運》、《倪匡寫武俠》、《倪匡寫奇情》、《倪匡寫科幻》(以上由香港豐林文化出版);《倪匡散文集》(香港天地圖書出版)等書。被倪匡先生謬讚為「宇宙三大衛斯理專家之一」,表面誠惶誠恐,實則心中竊喜也。
目錄
倪匡序:腦電波的不明作用
文化評論家陳曉林序:倪匡是奇人,其書是奇書
葉李華序:生生不息
施仁毅序:倪學七怪的結義
施陳麗珠序:看衛斯理變成看原振俠
龍俊榮序:有幸遇上王錚兄
紫戒序:盡情
甄偉健序:書中出現的一位人物寫的序
董鳳衛序:心中的書
自序:想來也有資格
第一章 少年
第二章 得寶
第三章 原點
第四章 追尋
第五章 夙願
第六章 軼事
第七章 邀請
第八章 香港
第九章 先生
第十章 禮物
第十一章 重聚
第十二章 旋風
第十三章 諸友
第十四章 專家
第十五章 計劃
第十六章 探尋
第十七章 旅人
第十八章 序幕
第十九章 展覽
第二十章 故事
第二十一章 慶功
第二十二章 意外
第二十三章 主編
第二十四章 群英
後記
附錄一:衛斯理故事年表
附錄二:倪匡科幻冒險小說書目
附錄三:倪匡大事紀
序/導讀
倪序
腦電波的不明作用
常假設,人和人是否能成為知心好友,或至少可言談甚歡,都是由於腦電波的不明作用所致。這種不明作用,或可進一步假設為電波頻率相合,則自然一拍即合;否,則相互之間,看對方便雖無過過犯面目可憎,必然話不投機半句多了。而奇妙的是,這種相合與否的情形,甚至不必當面交流,就算只通過文字,也能形成。我和小友王錚(藍手套)、董鳳衛(大魚)等,就是由於這樣的緣份相識相知的,竟然成為年屆古稀之後的新相知,是真正相處言談之時不覺自已年老對方年輕的忘年交,腦電波的不明作用之奇妙,提供了無窮想像的廣闊天地。
從第一次相會至今,已逾十年,藍手套事事詳記,極有心思,竟然可以集而成冊,亦可算是一奇,能博大眾一粲,腦電波不明作用的作用也算不白作用了。(此句大是贅口,但推敲再三,又似乎並無不妥,哈哈。)
倪匡 二一六、三、四 香港
倪匡是奇人,其書是奇書
文化評論家 陳曉林
倪匡本人可能都不知道,古龍對他的科幻小說,尤其的評價之高,遠超過當時在歐美風靡大眾、在台港也開始受到推崇的現代西方科幻名家,如艾西莫夫(Asimov)、亞瑟.克拉克(Auther.Clark)等大師級人物。
有一次,我向古龍抱怨已很久沒看到愛不釋手的小說,他又許久未開新稿,所以我開始鬧「書荒」了;古龍的回應是:近來武俠確實沒有令人眼睛一亮的新書,但「倪匡是奇人,他的科幻小說是奇書,你不妨找來看。」因為古龍和我算是忘年之交,故有段時期,倪匡從香港來台與他歡聚時,古龍會邀我也加入;但慚愧的是,由於從未上手讀過,我竟不知倪匡科幻是這般精采迷人。
古龍推荐我從衛斯理系列的〈頭髮〉看起。赫!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不得了,我看了這本之後,簡直意猶未盡,欲罷不能;但其時倪匡科幻尚只有香港版,故立即向古龍借了倪匡送給他的全部科幻贈書,一本本認真翻讀。古龍聞悉我廢寢忘食在讀倪匡作品,露出「果不其然」的會心微笑,說道:「你現在知道倪匡的魅力了吧!」我答道:「不管理論家、文評家怎麼說,至少從一般人的閱讀趣味而言,倪匡作品遠超過我原先認真看待過的艾西莫夫等科幻大師。」
現在回想起來,倪匡科幻的設想之奇妙、懸念之靈活、情節之流暢,在在引人入勝,令人閱讀時大有先獲吾心的快感,而其對外星人、創世紀的各種懸想、臆測,更是時而精思入神,時而異想天開。無怪乎在大眾文學的領域,如同金庸、古龍一樣,倪匡作品也有無數愛好者在追讀,賞析,甚至收藏,研究。
我有幸和古龍、倪匡及金庸均相熟,從親身經歷的印證,古、倪確是豪氣凌雲的性情中人,金庸則是城府深沉的理性人物,但三位皆是百年罕見的天才型作家。我曾熟讀古、金的全部武俠作品,及倪匡的主要科幻小說;最終,我的看法是:這三位名家的成熟期代表作品,在華文小說史上均有不可磨滅的地位,而且,他們諸多代表作的精采程度簡直是「殆天授也」,殊非世俗大師名家所能企及。
倪匡和古龍的交情,眾所周知,或許正由於古龍對我另眼相待之故,倪匡愛屋及烏,對我也傾蓋如故,信任有加。我尤其感念當年出版事業曾一度風雨飄搖之際,他對我毫無保留的相挺。這樣的俠氣豪情,是古龍本色,也是倪匡風格!
本書作者藍手套從耽讀倪匡小說,到廣蒐倪匡作品,到打探倪匡訊息,再到尋索倪匡蹤跡,親睹倪匡風采,然後與朋友一起成為倪匡的忘年知交…他在書中娓娓道來,其波濤起伏、曲折離奇,時而令人揪心掛念,時而令人會心一笑。而倪匡的俠氣豪情,倪匡對自己作品的側面評述,在藍手套及其朋友終於和倪匡、各地倪友及眾多「倪粉」相會之後,自然都一一躍然紙上。
自我社出版倪匡作品集以來,太多對倪匡其人其書好奇的熱心讀者曾來打探關於他的訊息。如今,《來找人間衛斯理》可視為一次綜合性的深度回應。眾裡尋他千百度,尋到的,是千金難買的俠氣豪情,天馬行空的思痕心影,以及趣味相投的人間情誼!
友序一
生生不息
一個故事是否影響深遠,看看它有多少衍生物,不難判斷個八九不離十,例如《星際大戰》的衍生商品,只能用族繁不及備載來形容。
衛斯理家族的故事也不遑多讓,除了許多電影、電視劇和廣播劇,以及若干小說之外,還有幾個特殊的衍生物,相較之下更值得一提。
第一個衍生物是個美麗的誤會,且說倪匡多年前逛書店,赫然發現書架上立著一本《奮進的衛斯理》,不禁大喜過望!怎料翻開一看,才驚覺此衛斯理是個古人。這段耐人尋味的巧遇,後來成為《謎蹤》這本書的橋段。
第二個衍生物,是開衛斯理研究先河的兩本書《我看倪匡科幻》與《細看衛斯理科幻小說》,出版於上個世紀的八○年代初。或許是領先時代太多,當時並未造成風潮,如今回顧至為可惜。
隨著網路時代來臨,衍生物不再限於紙本,「龍幻的衛斯理世界」、「倪學網」和「最愛衛斯理」這幾個網站都是活生生的例子。據說後者也是衛斯理本人的最愛,因為這個網站有個潛規則:只準講他的好話,否則必遭圍剿。
再回到出版物,為了慶祝《鑽石花》五十大壽,倪學七怪於二○一三年合力編纂了一本《倪學》,至今仍是衛斯理研究的經典之作。
五年後的今天,欣見《來找人間衛斯理》從電子檔化為鉛字,是為最新的衛斯理衍生物。
下一個衍生物是什麼呢?希望是江湖盛傳的《倪匡筆下一百零八將》!
葉李華
二○一八中秋
友序二
倪學七怪的結義
在未有「倪學七怪」之前,我以為自己是天下間唯一的衛斯理專家,但原來在無窮大的宇宙之中,存在著比我更厲害的人。在衛斯理的介紹下,我認識兩位來自上海的收藏家藍手套及大魚,認識「衛斯理科幻獎」金獎得主龍俊榮,倪學網站長紫戒,科幻小說作家甄偉健,加上內子施陳麗珠,我們組成「倪學七怪」,舉辦過「衛斯理五十週年展」,出版過《倪學:衛斯理50週年紀念集》,我們擺出北斗七星陣,高舉「倪學」旗幟,守護著衛斯理精神。
這本書的作者藍手套比我更早認識倪匡先生,早在三藩市時期他們已經通過書信聯絡,而我是在零五年「衛斯理回歸香港」時,通過倪震兄的介紹,在一個歡迎晚宴才認識先生,為了和其他讀者不同,我當晚帶了兩份神秘禮物,見面時我興奮地說:「倪生你好,我是你忠實讀者。」,相信這句話,倪先生已經聽過數千次,笑一笑道:「你好!」但當我送上第一份禮物時,倪匡先生面露驚訝神情,先生見到是我們去拜祭古龍先生時的照片,當中還有古龍三位兒子,倪先生很認真在看,口中念念有詞:「這麼好玩的人,這樣早便走了。」,進入對好友的思念之中。席間我再送上第二份禮物,是一本有我的訪問的「資本雜誌」,訪問的題目叫「名人介紹好書」,我介紹的正是「衛斯理」的《後備》及《原子空間》,這篇訪問更加可以證明我是非一般的衛斯理迷,飯後施太太說我是小滑頭,十年後,我還是那位非一般的忠實讀者,而施太太已經成為倪生倪太的義女,這個就是小滑頭和大滑頭的分別吧,哈哈哈。
這次藍手套能把他和倪匡先生多年交往故事輯錄成書,作為倪匡先生的忠實粉絲,十分之期待,我平日無聊下都會上網查看倪匡先生相關文章,不過近年可以看的都看過無數遍,這本著作正是久旱逢甘露,對倪粉真是一份大禮物。
(香港智傲集團董事長、香港遊戲產業協會以及香港小說會創辦人)
衛斯理忠實信徒
倪學七怪之一
施仁毅
二零一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前往廣州火車中
友序三
看衛斯理變成看原振俠
要數何時開始看契爺(倪匡先生)的作品,要從契爺及契媽從美國回港說起。話說我同施先生第一次在飯局見到倪匡先生,傾談間深深佩服這位科幻大師,天南地北文學藝術科學無所不知。回家立即問大兒子哪一本「衛斯理」最適合我看?因為怕「鬼」,所以遇上封面恐怖(明窗真人版),或者主題怪異,例如:《換頭記》、《屍變》都不敢拿來看,手上有一本叫《大廈》,大兒子立刻告訴我這一本不能看,怕我以後都不敢單獨乘電梯。
後來直接請契爺介紹給我,怎知送來一整套「原振俠」,他堅持說這套十分精彩,皇上有命唯有接旨,我看了幾本之後覺得主角一些行為似曾相識,用心想想正是契爺本人的寫照。
知道王錚兄弟出書,記載他與契爺的交往過程,相信這書一定十分有趣,祝一紙風行,再版再版。
(香港遊戲產業協會常務秘書長、香港豐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倪學七怪之一
試閱
歲月猶如白馬過隙,轉眼即逝。我和鳳衛早已告別校園,步入社會,從前的青澀少年華麗轉身,成為西裝革履的職場新鮮人。
這些年來,我們的人生軌跡各不相同。我一直待在上海,在父母和親戚的照顧下,畢業後順風順水踏入金融行業,而鳳衛在初二的下半學期,就跟隨父母去外地支教,在偏遠山區歷經千辛萬苦,直到高中畢業才獨自重回上海,在一家大公司內找了份銷售的工作。
在那些離別的日子裡,不管各自的遭遇如何,是好是壞,我們一直保持著每星期通一封信的習慣。在那個沒有電腦,也沒有網路的年代,手寫的書信,是我們心靈的慰藉。遠方有個好朋友一直牽掛著自己,這種感覺令人感到無比溫暖。
這些珍貴的信件,至今仍被我視作至寶,好好地收藏在自己的百寶箱中。
那一年的暑假,鳳衛突然從外地返滬,一下火車便直奔我家,告訴我他將回滬定居的好消息,我心中的激動簡直無法用言語來表達。
我們熱烈地擁抱著,感受著和好友重逢的喜悅。鳳衛開玩笑道:「可惜的是,我們不能再每星期通信了。」
我哈哈大笑,比起可以時常見面的喜悅,不能通信這點小遺憾,又算得什麼。
鳳衛依舊住在爺爺家,和我家只隔了兩條街,隔三岔五便到我家來串門,我也有事沒事總上他家去玩耍。
那麼多年過去,上海的變化非常大,我們的變化也非常大,唯一不變的是愈久愈醇的友誼,當然,還有那顆愛書的心。
一天晚上,我正在燈下看書,讀至酣處,忽然聽到一陣急促的門鈴聲。
「這麼晚了,是誰啊?」老媽疑惑地道。
「誰知道。」我不情願地放下手中的書,起身去開門。
門才打開,鳳衛便一下子衝進來,滿臉興奮之色,揮舞著手中的東西,叫道:「來信了!來信了!」
我一頭霧水,愣愣地看著他。
「衛斯理的來信!」鳳衛激動地喊道。
我一下子還沒有反應過來,老媽卻?過來打招呼:「原來是鳳衛啊。」
鳳衛撓撓頭,忙道:「阿姨好,不好意思,那麼晚還來打擾你們。」
老媽笑笑:「沒事沒事,你們慢慢聊,我去看電視,不陪你們了。」
我向老媽擺擺手,忙著將鳳衛拉進我的房間。
關上門,我急問道:「你剛才說什麼衛斯理的來信?」
鳳衛興衝衝地把手中的東西往我手裡一塞:「你自己看!」
我接過一看,是一封航空信件,收件人寫著鳳衛的名字。
鳳衛滿臉興奮,大聲道:「你還記得我們當年在文廟買到的那本港版衛斯理小說嗎?」
我點點頭,用一個月的飯錢才換來那本《禍根》,怎麼可能忘記。
鳳衛嚥了口口水,繼續道:「那本書我一直放在爺爺家,前陣子閒來無事,又找出來重新看了一遍,突然發現書後還有一頁版權頁,上面印著香港出版社的地址,以前居然一直沒有注意到。」
我「嗯」了一聲,等著鳳衛繼續往下說。
「那家出版社叫做『勤+緣』,我看著看著,突然有了一個想法。我按照那地址,寄了一封信,信封上寫明煩請出版社轉交衛斯理收。」
我忍不住一聲低呼。
鳳衛得意地笑著:「幾個月後我就收到了衛斯理的回信。」
我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