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清以來至1960年代,約有1500種善書在華人世界流通!我們可以說近代中國與海外華人社會,是善書充斥,四處流通的。善書構成近代中華文化的重要內涵!對於如此龐大的善書文獻,我們根據三原則:
1.流行性。
2.影響性。
3.重要性。
挑選一些明清以迄於1960年代的著名善書,編成《明清以來善書叢編》初輯二輯套書出版。初輯這套書主要收錄南宋初以來流行的《太上感應篇》,明代流行的《明心寶鑑》、《玄天上帝垂訓》,清初以來常見的《了凡四訓》、《元宰必讀書》、《文昌化書》,清中葉以來的《玉歷鈔傳》(後有《玉歷寶鈔》、《玉歷至寶鈔》等稱呼)、《關帝明聖經》,《救生船》等,是現代人理解近代中國宗教與文化的重要參考資料!
作者
主編簡介
王見川
國立中正大學歷史所博士,目前任教於南臺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擔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包括:中國民間信仰、預言書、明清以來民間宗教、近代道教、佛教、扶乩與慈善等,是知名的明清以來民間宗教與相關文獻專家。
柯若樸(Philip Clart)
哥倫比亞大學亞洲學博士,先後在波恩攻讀漢學、民族學和國際法專業,曾在臺灣攻讀漢語,現為德國萊比錫大學中國文化與歷史專業教授。研究領域包括:臺灣民間信仰與宗教活動、中國明清以來宗教信仰活動,以及中國古典文學等。
侯沖
北京大學哲學所博士,上海師範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佛教,長於漢傳佛教儀式及其經典文獻研究。
范純武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所博士,目前任職於佛光大學專任歷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臺灣民間信仰、宗教圖像史、中國近代宗教史以及社會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