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通史.秦漢卷 上冊
 
作者: 鄭師渠 
書城編號: 1552297


售價: $160.00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昌明文化
出版日期: 2018/01
頁數: 364
ISBN: 9789864961573

商品簡介
《中國文化通史》研究中國文化的發展歷程,揭示其發展規律,彰顯中國文化的民族精神。本書力圖突出「通」字,縱向上,全書各卷之間脈絡貫通,於沿革流變中體現中國文化自身的發展規律和一以貫之的民族精神;橫向上,注重時代精神對文化現象的整合,注重諸文化的內在聯繫及其發展的不平衡。本書將中國文化置於世界文化發展的總體格局中去考察,既注意中外文化的交流、衝突與融合,也注意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化發展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本書不僅寫漢民族的文化,同時也重視各少數民族的文化創造及其特色,尤其注意突出不同的歷史階段中,各民族間的文化互相滲透、交流與融合。

目錄

總序
緒言
第一章 秦漢文化與大一統社會
第一節‧大一統政權的建設與多民族的統一 002
第二節‧從焚書坑儒到獨尊儒術 008
第三節‧秦漢文化的差異及不同的社會影響 014
第二章 多民族共同創造的燦爛文化
第一節‧超邁往古的恢弘氣勢 020
第二節‧多元文化的匯合 024
第三節‧中華主體文化的形成 027
第三章 文化衝突與論爭
第一節‧師今還是學古 036
第二節‧黃老、儒術 039
第三節‧鹽鐵會議 043
第四節‧經今古文之爭 046
第四章 吸納百川,吞吐六合
第一節‧秦、晉、楚、齊、魯等地域文化的融合 050
第二節‧漢族與周邊少數民族的文化交流 058
一、與匈奴的文化交流 058
二、與烏桓、鮮卑的文化交流 064
三、與南方各族的文化交流 067
四、與羌、氐族的文化交流 071
第三節‧漢文化與西域及海外文化的交融 072
一、與西域的文化交流 073
二、與西亞、羅馬、印度的文化交流 075
三、與朝鮮、日本、越南的文化交流 078
第四節‧對秦漢文化交流的思考 082
第五章 經學——秦漢時期的學術主流
第一節‧博士與漢代經學 089
一、六經的早期傳承與漢初經學 089
二、博士、博士弟子與漢代經學的發展 092
第二節‧五經的傳承 097
一、《易》的傳承 097
二、《書》的傳承 101
三、《詩》的傳承 106
四、《禮》的傳承 111
五、《春秋》的傳承 113
第三節‧漢代經學的成就 119
一、何休的《公羊》三世說 119
二、鄭玄對今古文的調和 122
第四節‧語言文字學的創立與初步發展 125
一、從小篆到隸書 125
二、《爾雅》、《方言》、《釋名》 129
三、《說文解字》的成就 131
第六章 天人分際與古今之義
第一節‧秦統治者對法家以外思想學說的吸收與運用 136
第二節‧漢初黃老的樸素唯物論 138
一、《黃老帛書》的樸素唯物主義思想 138
二、《淮南子》以道為本的宇宙生成論 142
三、《淮南子》體道而無為的社會歷史觀 145
第三節‧董仲舒天人合一的神學思想體系 148
一、以神學目的論為核心的宇宙觀 148
二、大一統的社會政治思想 153
三、三綱五常的倫理道德觀 157
四、三統循環的歷史觀 158
第四節‧兩漢之際的正宗思想 160
一、劉向、劉歆的折衷思想 160
二、《白虎通義》的社會政治思想 163
三、《白虎通義》的歷史觀 168
第五節‧王充對神學體系的詰難 170
一、天地自然無為的觀點和對天人感應說的非議 170
二、無鬼思想和對世俗迷信的批判 172
三、實知的認識論主張和對經傳虛妄諸說的質疑 176
第六節‧王符、仲長統的社會批判思想 179
一、王符以元氣為本的宇宙觀 180
二、王符的德教思想 183
三、仲長統的天人關係論 185
四、仲長統對歷史變化趨勢的理論探索 187
五、仲長統的社會批判與改良設想 189
第七章 天與神佛的世界
第一節‧正宗神學理論與郊祀、封禪 195
一、五德終始說 195
二、讖緯的流行 198
三、郊祀與封禪 201
第二節‧民間信仰與世俗迷信 207
一、淫祀 207
二、神與自然崇拜 210
三、方士與巫術 211
四、卜筮與相法 214
五、禁忌 216
第三節‧道教的創立 218
一、道教產生的思想根源 218
二、道教的興起 221
第四節‧佛教的傳入和在中國的早期活動 224
第八章 尊尊親親的宗法與倫理
第一節‧秦代的倫理規定 230
第二節‧漢代的禮制建設 234
一、叔孫通制朝儀 234
二、宗廟迭毀之議 236
三、以孝治天下 238
第三節‧三綱——君權與父權結合的倫理要求 242
第四節‧五常——自覺修養與社會規範 248
第五節‧義利觀 253
第六節‧婦女觀 260
第九章 修身與博學的教育體制
第一節‧秦代的「以法為教、以吏為師」 268
第二節‧漢代的官學與私學 271
一、官學的設立 272
二、私學的發展 279
第三節‧選舉制度 285
一、秦朝選舉制度 286
二、兩漢選舉制度的主要內容和利弊得失 289
三、兩漢選舉制度和教育 295
第四節‧秦漢時期的教育思想 296
一、秦漢教育思想的演變 296
二、董仲舒、揚雄、王充教育思想比較 300
第十章 大一統政局下的史學
第一節‧秦與漢初的史學 310
一、秦朝的史官制度 310
二、秦始皇的史學政策 313
三、對秦亡漢興經驗教訓的總結 315
第二節‧《史記》——史家之絕唱 319
一、司馬遷的生平和著史動機 319
二、《史記》的體例與內容特點 321
三、《史記》的思想價值 324
第三節‧兩漢之際的史學 330
一、對《史記》的補續與評論 330
二、劉向、劉歆父子的史學活動 333
第四節‧《漢書》的成就 339
一、第一部大一統皇朝的信史 339
二、首創紀傳體斷代史 342
三、多種專史領域的開拓 344
四、史觀中的進步因素 347
第五節‧《東觀漢記》與《漢紀》 350
一、漢代的史官與起居注 350
二、《東觀漢記》的修撰 352
三、《漢紀》和荀悅的史學思想 354
第十一章 大氣磅礡的秦漢文學
第一節‧專制制度下的秦代文學 361
第二節‧漢代的辭賦 365
一、漢代辭賦興盛的原因 365
二、漢代前期的騷體賦 368
三、散體大賦的興盛和衰落 371
四、抒情小賦的興起 379
第三節‧漢代的散文 382
一、異彩紛呈的論說散文 382
二、成就卓著的歷史散文 393
第四節‧漢代的詩歌 401
一、樂府民歌 401
二、五言詩的興起 409
第五節‧漢代的文論 413
一、漢代文論的特點 413
二、《毛詩序》與漢儒的詩歌理論 414
三、有關屈原楚辭的文學論爭 417
四、揚雄的文學觀 421
五、王充的文學主張 422
第十二章 多姿多彩的藝術天地
第一節‧繪畫和書法 431
一、繪畫 431
二、書法與碑刻 438
三、畫像石與畫像磚 440
第二節‧建築與雕塑 446
一、建築與園林 446
二、雕塑 453
第三節‧工藝美術 461
一、青銅器 461
二、陶瓷 465
三、織染工藝 467
四、漆器 469
五、玉器 471
六、少數民族的工藝美術 472
第四節‧音樂舞蹈 477
一、樂舞管理機構 477
二、音樂和歌唱 479
三、舞蹈 482
四、角抵百戲 486
第十三章 勘天‧格物‧厚生——科學技術成就
第一節‧天文學與數學 492
二、天象的觀測與記錄 496
三、天體結構理論 501
四、《周髀算經》中的數學運算 504
五、中國最早的數學專著——《九章算術》 506
第二節‧地理學的新發展 510
一、地圖的製作 510
二、《史記》、《漢書》的地理學成就 513
三、氣象與農業生產 515
第三節‧漢代醫藥學 518
一、《神農本草經》 519
二、張仲景與《傷寒雜病論》 521
第四節‧地震觀測及其他自然科學知識 525
一、張衡與地動儀 525
二、對電和磁性的認識 528
三、煉丹術的興起 529
四、生物學知識的豐富 533
第五節‧農業科學技術與水利工程 537
一、農學理論的發展 538
二、農具的改良 540
三、耕作技術的進步 543
四、農田水利工程 547
第六節‧手工業技術的蓬勃發展 550
一、造紙術的發明 551
二、冶煉業的成熟 554
三、紡織業的發展 560
四、釀酒及其他製作行業的技術進步 564
第十四章 秦漢風俗
第一節‧衣食住行 574
一、式樣繁多的服飾 574
二、飲食結構的多元化 582
三、居室狀況的改進 587
四、便利的交通 592
第二節‧婚姻與喪葬 596
一、婚姻禮俗 596
二、喪葬禮俗 599
第三節‧節令習俗 604
一、除夕與元旦 604
二、元宵節 606
三、上巳節 607
四、寒食節、清明節 607
五、端午節 608
六、七夕 609
七、重陽節 610
第四節‧社會時尚 611
一、任俠 612
二、節義 617
三、名士風雅 620

鄭師渠 作者作品表

中國文化通史.先秦卷 上冊

中國文化通史.遼西夏金元卷 下冊

中國文化通史.明代卷 上冊

中國文化通史.明代卷 下冊

中國文化通史.清前期卷 上冊

中國文化通史.清前期卷 下冊

中國文化通史.晚清卷 上冊

中國文化通史.晚清卷 下冊

中國文化通史.民國卷 上冊

中國文化通史.遼西夏金元卷 上冊

中國文化通史.兩宋卷 下冊

中國文化通史.先秦卷 下冊

中國文化通史.魏晉南北朝卷 上冊

中國文化通史.秦漢卷 下冊

中國文化通史.秦漢卷 上冊

中國文化通史.魏晉南北朝卷 下冊

中國文化通史.隋唐五代卷 下冊

中國文化通史.隋唐五代卷 上冊

中國文化通史.兩宋卷 上冊

中國文化通史.民國卷 下冊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