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青少年入門圖解版】:未來最需要的人生管理工具,專注力、思考力、學習力一次升級
 
作者: 大衛.艾倫David Allen , 邁克.威廉斯Mike Williams, 馬克.瓦勒斯Mark Wallace 
譯者: 葛窈君
書城編號: 1553417

原價: HK$127.00
現售: HK$120.65 節省: HK$6.3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抱歉! 此商品已售罄, 不能訂購

如此商品日後有貨, 請通知我, 我的電郵/用戶名稱是:
 
 
出版社: 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 2019/06
頁數: 300
尺寸: 21x20
ISBN: 9789867778673

商品簡介
【全世界都在用的GTD管理法,青少年版終於上市】
工作效率大師現身說法,親子關係不再卡
上課、考試、作業、社團、運動、娛樂
孩子事情再多照樣做好的搞定5步驟

親愛的孩子:
你是不是一邊寫功課,一邊想著IG要放哪張照片、朋友的LINE還沒回?有好多事必須做,卻不知從何開始?都要睡了,腦袋還是停不下來?

親愛的爸媽和老師:
你的孩子是不是容易分心、拖拖拉拉、因為雜事太多而感到壓力很大?

運用「搞定」5步驟,就能花更少力氣做完更多事
Step 1 捕捉:清空大腦,把雜事存在大腦以外的地方。
Step 2 理清:將雜事分成檢查清單、下一步行動、參考資料、垃圾等類型。
Step 3 整理:利用行事曆、專案清單等追蹤預計完成的事情和決定。
Step 4 回顧:進行每日檢視和每週檢視,確實推進每件事。
Step 5 執行:採取有效行動,去做真正重要的事。

「搞定」教你學會專注於當下,並清楚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當事情感覺失去控制時能夠臨危不亂,不管是在學校、工作、人際關係、運動、追求各種目標和夢想,甚至是打電動時,都能充滿創意,為生活中的種種可能性預作準備。


安心推薦:
宋怡慧│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溫美玉│全台最大教師專業教學社群創辦人
鄭國威│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暨共同創辦人
蔡淇華│惠文高中教師兼圖書館主任
(按姓名筆畫排序)

國際讚譽:
「每個青少年都需要這本指南來幫助他們減少拖延,做更多事,還能順便教他們的父母一點東西。」
──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作者

「我支持奉行『搞定』將近20年,很清楚這些原則和方法如何扭轉了我的工作與生活。所以我非常樂於見到大衛.艾倫把他的傑作介紹給最最重要的一群讀者:年輕人。今日的青少年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分心事物和壓力,這本實用有效的工具書能減輕他們的壓力,學會集中注意力,讓他們一輩子受用無窮。」
──丹尼爾.品克(Daniel H. Pink),《什麼時候是好時候》作者

「《搞定》勾勒出太多重要的基礎習慣,讓我們得以擁有更順利、更有效率、更有創造力的人生。如果能在年輕的時候就學會這些技巧,未來幾十年都能享受這些益處。這是我所知道最棒的一本人生成功指南。」
──查爾斯.杜希格(Charles Duhigg),《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作者

本書特色:
1.工作效率大師為青少年量身打造的人生管理工具書:
根據美國心理學會調查,有三分之二的青少年覺得壓力中等或壓力很大,思考能力因此降低。面對24小時在線的社群媒體、鋪天蓋地的資訊、排得滿滿的行程,腦袋塞了太多雜事,有很多青少年開始失眠、焦慮、分心、經常拖延。大衛.艾倫將造福數百萬人的GTD進一步圖像化,讓孩子透過「預先思考」,節省「重複思考」的時間和力氣,面對一長串待辦事項依然思路清晰。

2.善用GTD三大工具,再多挑戰都可以從容面對:
大腦天生有追求「有始有終」的傾向,如果事情沒完結,腦袋裡的雜事會保持「開放迴路」的形式,大腦會掛念著這個開放迴路,直到結束或完成。GTD三大工具,包括「搞定」5步驟、專注高度、規畫地圖,能有效控管大腦的「開放迴路」,不再沉溺於讓人分心的事物,專注於更重要的事;並贏得更多時間和空間,用更有創意的方式實現願望。


作者簡介


姓名:大衛.艾倫David Allen
世界頂尖的工作效率大師,代表作《搞定》全球狂銷200萬冊以上,發行超過30種語言,被《時代》雜誌譽為「10年來最棒的商業心理自助類書籍」。

姓名:邁克.威廉斯Mike Williams
人才發展協會董事會成員、Zappos.com網站的「搞定企業建築師」。

姓名:馬克.瓦勒斯Mark Wallace
在明尼蘇達州擔任公立學校教師二十多年,曾榮獲TIES傑出教師獎。


譯者簡介


姓名:葛窈君

台大外文系、師大譯研所畢業,現為專職譯者。
譯作包括:《科特勒:我這樣看世界,還有我自己》、《給熬夜工作者的大補帖》、《手推車大作戰》、《我親愛的甜橙樹》、《彼得潘:百年經典圖文全譯版》、《凱文怎麼了》等。


書籍目錄


│推薦序│現在就「搞定」,將來不後悔╱鄭國威
│推薦序│搞定一切=優化人生╱溫美玉
│推薦序│「搞定」讓你成功駕馭人生╱宋怡慧
國際讚譽

前言
寫給家長、老師及其他教養者的話
寫給青少年的話
熱身準備

Part 1 靠「搞定」技巧搞定一切
Part 2 搞定一切的3套工具
Part 3 實驗室

詞彙表
致謝


推薦序/導讀/自序


(推薦序)
現在就「搞定」,將來不後悔
鄭國威(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暨共同創辦人)

首先要跟各位青少年說聲對不起,我們這些已經出社會的大人很喜歡把自己在工作與生活上遇到的挫折跟挑戰,「迴向」給還在唸書的學生。小的問題像是生活習慣,大的挑戰像是氣候危機,我們大人的壞習慣就是會總是忍不住感嘆「如果我在念中學時就學會這件事(跟那件事)就太好了!」或是更不負責任地說「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不知道這件事情應該這樣做呢?小時候都沒學嗎?」你肯定也聽過類似的說法吧。
請原諒我們,我們之所以那麼希望你們比我們更強,出自於社會經驗帶給我們的焦慮。我們有點像是忘了帶傘、在外頭一直淋雨奔跑的傻子,有些人感冒了,有些人倒下了,有些人懂得把路邊的紙箱或大片的葉子拿來擋雨、繼續跑,所以我們總是希望能提醒即將出門遠行的你們,記得帶傘。
所以,請容我用同樣的大人口吻對你說:根據我的經驗,這本書就是那把傘,請你務必帶著它。在求學階段的你,要面對的挑戰其實跟大人沒什麼不同,一樣需要達成學習計畫、靠自己或靠合作完成作業或專題、參加社團、打工或擔任志工、認識朋友、拓展生活領域。然而包括我在內的大人,在各位這個年紀的時候,很少察覺原來那時所做的事情那麼重要。
修正一下:其實不是做的事情很重要,而是「怎麼做」很重要。我們大人並不期待你們念完高中之後,個個都像開了外掛進入異世界的大賢者一樣,我們只是希望你早一點知道怎麼在保持 HP(生命值)的前提下,把自己練得愈來愈強。
話說回來,什麼叫做強?
人類的強,不在於跑得比豹快,飛得比鷹高,舉得比象重。我們的智人祖先勝過尼安德塔人,也不是因為有超卓臂力或是金剛不壞,而是因為以下三種能力:
1.我們擁有對未來的想像力,並能夠提出預測。
2.我們能夠參與、組織、領導大規模的協作。
3.我們能夠把想像與協作後獲得的經驗,透過口語或圖文等方式傳遞下去。
很可惜的是,許多人身上的這些能力,在家庭與求學過程中屢屢被壓抑,進了職場又可能因為不熟悉新環境而無法發揮。即使到了 21 世紀,依舊像是競爭激烈的遠古蠻荒世界,雖然絕大多數人的生活中沒有野生猛獸跟瘴氣毒物,但各種讓我們分心、難以專注、切割我們注意力,讓我們容易半途而廢、做出錯誤預測跟決策的「資訊污染」造成的「噬腦酸雨」,卻嚴重到不行。別的不說,光是我自己在寫完這篇短短的推薦文過程,就分心了好幾次查看手機跟臉書,拖累了全家週末的行程。
很多大人都是在職場才學著「把事情搞定」,但通常都是因為先前一直把事情搞砸,才被迫學習(但通常還是學不會)。這樣的經歷,能不要在各位身上重複比較好。各位現在就學習這套「搞定」(GTD, getting things done)技術,除了立即可以在生活中派上用場,未來一輩子也都能受用,而如果更多年輕人能夠把事情搞定,以後也不用變成像我這樣總是得跟年輕人道歉的大人囉!

搞定一切=優化人生
溫美玉(全台最大教師專業教學社群創辦人)

看到《搞定》【青少年入門圖解版】不僅怦然心動,甚至升起驀然回首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悸動,因為我生養三個女兒,教學超過三十年,出版、演講之餘還要管理將近十萬人的臉書社群,看似身經百戰,睡到一半卻不時會驚醒或是失眠,閱讀此書才知原來腦子如「開放迴路」導致超載,累積形成壓力和緊張焦慮。我絕不是特例或個案,社群網路崛起,我相信青少年一定比我嚴重,尤其他們還有排山倒海的功課壓力,若無適當管道化解,恐怕未來人生會一團亂。還好,本書讓我們明白所有亂源皆來自這個號稱「小杏子」的杏仁核,不必再憂心恐慌,只要透過葉教授(前額葉)的幫助,不管幾歲都能重新「搞定」人生。
這是一本非常簡潔易懂又好上手的書籍,趣味的漫畫與文章參照輝映,親切自然的口吻是最溫暖的關懷。這回不僅自己想改變,更想跟學生示範推廣,因此我讀得很慢,甚至邊讀邊照著書中運用「搞定」5步驟:1捕捉、2理清、3整理、4回顧、5執行。果然,跳脫把事情「做完」才叫「搞定」的鐵律,乖乖地找了超大洗衣籃,把不屬於房間的所有東西統統丟進去,不需慢慢「打掃」。就這麼一個簡單的思維與行動,突然感覺腦子不再混亂與罪惡,而且還能愉悅地把桶子拿到別的地方,進行「理清」的步驟,將桶子裡的雜事加工。已經拖了近兩個月的事情,竟因為2分鐘法則做了明確的決定,一個動作接著一個動作地執行下來後,心上的石頭終於卸下。
看似簡單的專注當下,很多人卻做不到,導致生活失控。嘗到甜頭之後,我繼續往諸多演講、教學、私人行程的「搞定」前進。許多老師看著我台上風光教學與演講,總以為我對任何事件的掌控無往不利,殊不知我過去往往不願面對現實,時間緊迫該做卻還逃避,專挑不費大腦的事磨蹭,例如:無意識亂滑手機,延宕後的苦果就是匆忙、焦慮的惡性循環不斷上演。感恩「聚光燈策略」協助我的大腦綜合考慮以下4個項目:1地點、2時間、3精力、4優先順序。我是見證者,也很推薦讀者照章執行。書中的實施步驟非常清楚,只要實作成為內在控制系統後,面對雜事就能自動偵測過濾,降低杏仁核的躁動與干擾,讓你對自己的選擇更具信心。
書名雖為【青少年入門圖解版】,其實是本現代人的優質生存手冊。記得把大目標拆解成小目標,先冷靜面對與計畫後,再從最簡單的下一個動作開始前行,很快地就會再想出下一步。就像我知道運動很重要,但上健身房之前都會痛苦掙扎,然而只要出了門走進去,看見眼前滿滿運動的人與器材,很自然就會跟著動了起來。「行動引發動作,動作產生動能」,最感恩的絕對是開始行動的那個念頭。現在,就是你行動的關鍵時刻,別再遲疑,跟著這本為青少年量身打造的人生管理工具書,快速「搞定」自己、「優化」人生。


「搞定」讓你成功駕馭人生
宋怡慧(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

想要有效率也希望有影響力?
想要睡眠、運動、社交、學習、作業、社團,統統都輕鬆「搞定」?
一個人想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並不容易,迎面而來的新挑戰與變化,不只讓人措手不及、不知所措,還陷入崩潰與失控的邊緣。
壓力不亞於成人的青少年,若想要做好每件事,他╱她又該怎麼做呢?
世界頂尖的工作效率大師大衛.艾倫彷彿聽見青少年的求救聲音,認為成功的法則應在青少年期就養成——他發明了一套成功者都喜歡用的GTD管理法,憑藉「以簡馭繁」的理念,讓大小事都能從容管理,做出好的決定。
《搞定》【青少年入門圖解版】不只透過圖像讓GTD變得一目瞭然,還透過虛擬人物解說抽象理論,讓艱澀難懂的理論更容易讀懂熟用。這本書加入邁克.威廉斯、馬克.瓦勒斯兩位曾親身體驗過GTD的夥伴,讓理論與實務有了完美的結合。

你的人生由你決定
這不只是一本工具書,也是指引人生成功的手冊,它明白大腦追求「有始有終」,常會因壅塞的雜事,保持在「開放迴路」的樣態。
如何讓大腦清空做有效率的事?掌握問題重點,練習多元思考模式,有助青少年捕捉嶄新的想法、整理紛亂的思緒。當你懂得駕馭大腦的杏仁核和前額葉,讓兩者搭配得有默契,你的人生就能搞定。當你做好準備,就不再困於事事搞砸,甚至陷入失眠、焦慮、分心的局面,無論上課、考試、運動、和朋友出去玩,都能在你的掌握之中。
你的人生由你決定,絕不是天方夜譚,面對各種挑戰,可以透過「預先思考」,做好準備去面對改變,保持思路清晰。還有遵守2分鐘法則,讓你做到不拖延——如果一個行動可以在2分鐘內做完,那就現在立刻馬上做。讓大腦不被雜事裝滿,保持元氣!還有聚光燈的4個標準(地點、時間、精力、優先順序),有助大腦綜合考慮,做出此時此刻最有效的決定,選擇自己該做的行動,讓你對自己的選擇充滿信心,甚至發現天底下真的有魚與熊掌兼得的妙方。

善用工具搞定人生
「搞定」到底是甚麼?就是運用GTD三大工具,把腦袋清空,再專注於思考,發揮最大的創造力,並找出做好每件事的捷徑,用有效的方法為你的成功鋪路。例如,「搞定」5步驟這個工具,從捕捉做起,清空大腦,把雜事存在大腦以外的地方。接著是理清的步驟,將雜事分成檢查清單、下一步行動、參考資料、垃圾等類型。再來是利用行事曆、專案清單等整理、追蹤該完成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回顧這個項次,讓你習慣進行每日檢視和每週檢視。最後就是採取行動去執行重要的事情。
再輔以專注高度、規畫地圖兩大工具,就能讓你更專注在重要的事情上,找到更多時間做重要又有趣的事。
這本書不只列出一系列的實驗活動,讓你可以懷抱輕鬆的心情去嘗試各種方法,找到對自己最有利的對策;也給了你減輕壓力和煩惱的建議和工具,有助增進解決問題的能力。
透過真實的實驗與練習,幫助讀者擺脫沒時間的壓力,養成「搞定」的良好習慣,在沒時間裡偷出時間,在搞不定的事情上獲得成功,讓自己邁向「準備好」的旅程,讓未來充滿希望與學習的熱情。


文章試閱


(摘錄1)
如何使用本書?
這是一本超好用的工具書,裡面有很多方法和訣竅,讓你不管發生什麼事都能輕鬆應付。我們設計這本書的時候,心裡想著你,你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世界上沒有兩個人完全相同,每個人喜歡的東西和學習方式都不一樣,所以我們讓這本書能夠用很多不同方式來閱讀和應用。
你會發現這本書裡有很多圖,還具有互動性。
你會看到許多有特色的人物,以及各種一目瞭然的圖解。這些人物可以幫助你理解比較抽象的概念,圖解則能讓你清楚看到這些概念的運作方式。有些圖解可以幫助你練習新的思考方式,有些則有助於捕捉想法、整理思緒。
你的大腦
在這裡,我們只介紹大腦的兩個區塊,其中一塊負責快速反應,另一塊則負責深入思考和決策。這兩個區塊對於了解和應用本書所介紹的方法非常重要,為了幫助你弄懂其運作方式,我們創造了兩個角色來說明。

小杏子(杏仁核)與葉教授(前額葉)
我們要介紹的第一個重要區塊是「杏仁核」(amygdala)。
杏仁核是大腦判斷戰鬥或逃跑的第一道防線,它會掃描進入你世界中的所有事物,然後做出反應,這是一套全自動系統,永遠在搜尋新出現的東西。如果杏仁核感應到危險或威脅,就會向身體發出警訊,引發恐懼、緊張、焦慮、失眠、腎上腺素分泌或其他壓力反應。換句話說,杏仁核能讓身體進入備戰狀態,而且會持續發出警訊,直到危險或威脅被妥善處理。
有車子開過來時,杏仁核會叫你跳開;有棒球朝你直直飛過來時,杏仁核會幫你做出反應,漂亮地接住球;當朋友身陷危險需要你上前幫忙時,杏仁核會讓你的腎上腺素激增。杏仁核的功用就是在有需要時快速反應,提供短暫的爆發力。
不斷發出警訊的杏仁核,會讓你感覺像是有隻小猴子在腦袋裡吱吱喳喳活蹦亂跳,所以我們用「小杏子」這隻小猴子來代表工作中的杏仁核。
第二個要介紹的重要大腦區塊是「前額葉」(prefrontal cortex),顧名思義位於大腦前面靠近額頭的地方。
前額葉的功能是分析思考和決策,負責解決問題,綜合歸納你所看到、所做的一切,找出其中的意義。
不論是學習、創作、想像、建立與發展人際關係,到實現各種事情,都要依靠前額葉。相對於杏仁核,前額葉不是全自動系統。你必須放慢腳步,用前額葉去思考,當你的思緒放空漫遊時,也會用到前額葉。前額葉需要一些時間、空間和能量,才有辦法充分發揮功能,而且可以透過訓練提高效能。
前額葉就像一隻上了年紀、有智慧的貓頭鷹,時時看顧著你的人生,慢慢冷靜地觀察、思考,凝聚成為深刻的明智見解,為各種人生經驗做出解釋,所以我們用「葉教授」這隻貓頭鷹來代表前額葉。

(摘錄2)
Part 1 靠「搞定」技巧搞定一切
什麼是「搞定」?
Getting Things Done簡稱為GTD,中文稱為「搞定」,這是一套思考方法,幫助人們更能掌控自己的生活,不管做什麼都更能集中注意力。「搞定」並不是教你如何把事情「做完」,而是教你學會專注於當下,把握這一刻,並清楚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當事情感覺失去控制時能夠臨危不亂,不管是在學校、工作、人際關係、運動、追求各種目標和夢想,甚至是打電動時,都能充滿創意,為生活中的種種可能性預作準備。「搞定」是幫助你在各方面「準備好」的一套方法。
我們看到世界各地許多人因為實行「搞定」而受益,從八歲到八十多歲,不分背景、性別、宗教、文化,任何人都能使用,而且任何時間和情境都適用。學會這套方法後可以發展擴張,依據個人情況改造,讓你終身受用。這套方法和音樂、舞蹈或運動很像,在經過學習和練習之後,能融入你的生活。
這套方法分為三部分:
1.搞定5步驟:幫助你得到掌控。
2.專注高度:幫助你獲得視角。
3.規畫地圖:遇到需要深入思考的專案和情境時,幫助你得到掌控與視角。

蔡氏效應
布魯瑪.蔡格尼克是20世紀初首開先例上大學的新潮女性之一,她在1927年發表了一項關於大腦的重要研究,該研究始於某天她在餐廳吃飯時發現了服務生的行為。
她觀察到的情況是,用餐者一旦吃完東西付完帳,就很難再得到服務生的注意。大部分的人可能會立刻猜想,這是因為服務生只關心其他還沒結帳的客人,但是蔡格尼克並未就此罷休,反而更進一步探索這個現象。結果她發現,服務生不只是停止對客人付出關注,而且很可能在顧客付帳後立刻把剛才的點餐內容全部忘光光。這些服務生可以輕易想起還沒結帳的客人點了哪些東西,但是不知道怎麼搞的,他們的大腦會對已經完成的點餐「放水流」。
蔡格尼克把這項觀察結果帶入其他情境,做了一些額外的研究。她的研究成果就是今天我們所知道的「蔡氏效應」,這是人類大腦很重要也很有意思的一項特徵──我們的大腦會自己牢牢記住被打斷或是未完成的事,這些中斷或未完成的事就叫做「開放迴路」。
大腦天生有種追求「有始有終」的傾向,如果事情沒有完結,大腦就會掛念著這個開放迴路,直到事情結束或完成。在過了將近100年後的現在,蔡氏效應比起以往任何時刻與我們的生活更加密切相關。
你可以做個簡單的試驗。你是否曾經遇過某個念頭在腦海中揮之不去?或許是好幾天,或許是一個星期甚至超過一個月,這個念頭會不時跑到你的腦袋裡?如果答案是「有」,那就是開放迴路的一個現成例子。在這本書裡,我們把開放迴路定義為「沒有得到妥當處置而引起你注意的事物」。

雜事和睡眠
來看看一個具體的例子,了解開放迴路對我們的影響。
你是否曾經因為有心事而失眠?這些引起你注意的事情就是開放迴路,屬於一種「腦袋裡的雜事」。
每天都有無數雜事撲向你:你要和許多人交流、有好多事情要做,還有好多事要持續追蹤。你忙得團團轉,可能一不小心就漏掉某些任務。
假設你有個朋友叫做潔敏,今天因為生病請假沒上學,你答應要告訴她數學課上教了什麼。這是你和潔敏之間的一個承諾,因為這個承諾還沒完成,所以是個「開放迴路」。
忙完一整天,你的身體準備上床睡覺休息時,大腦也開始準備休息,然而在休息之前,追求「有始有終」的大腦會掃視開放迴路,尋求解決。於是你突然想起答應潔敏的事還沒完成,結果變得很難入睡。
還記得嗎,你的杏仁核(小杏子)沒有時間概念,只會想著要把事情解決,而且是現在立刻解決。然而,你當然不可能在每天上床之前完成所有事,解決掉所有開放迴路。結果是你的大腦不停對你嘮嘮叨叨,而且是叨念個沒完沒了。你答應的每一件事、即將要交的每一項作業,都可能會在你快睡著時閃過心中。
隨著年齡增長,事情愈來愈複雜,開放迴路不僅數量會愈來愈多,而且網路連線更大幅增加開放迴路出現的機會。如果沒有好好處理,這些開放迴路會逐漸累積導致超載,然後形成壓力和緊張焦慮,也可能會隨時跳出來造成分心。
不過,如果你能夠學會在雜事一進入你的世界時立刻辨識出來,並且阻止雜事變成開放迴路,結果就會很不一樣。如果你能熟悉大腦發現開放迴路時所發出的訊號,並且學會將它迅速關閉,就不會分心焦慮了。
「搞定」可以幫助你有效處理雜事和開放迴路,提前避免負面影響產生。

喔,對了……我差點忘了……
有時候,你是不是必須記得隔天要帶某樣東西去學校?可能是一份重要的作業、某種運動裝備,或是家長簽名的回條?
遇到這種情況時,為了避免忘記,前一天晚上你會做什麼?
你八成會把那樣東西放進書包,或是放在大門旁邊,或者是放在手機或鑰匙旁,總之就是放在某個你很確定自己不會忘記的地方或東西旁邊。
這其實是個超棒的策略。怎麼說呢?因為你的大腦天生是用來觀察、找出模式的。首先,你的大腦提醒你,這樣東西非常重要,然後你想到早上出門的時候大概會很匆忙╱分心╱還沒完全睡醒,擔心可能會忘記。你不信任早上剛起床的腦袋會提醒自己這件事,所以你把它放在自己知道不會忘記的東西旁邊。換句話說,你運用前額葉思考之後,想出策略安撫了躁動不安的杏仁核。
透過這種有效的做法,你成功放下了這件事。你不再擔心,而能夠向前進、思考別的事,也能安心入睡了。

(摘錄3)
Part 2 搞定一切的3套工具
下一步行動的魔力
人類的一切作為與一切創造,都始於一個單一行動。從一個點子的實現,到把靈感變成歌曲、把想像變成畫作、把一則好故事拍成電影,一直到把三分球投進籃框,都是因為某人決定了預期結果的樣貌,並採取下一步行動去加以實現。
有太多好點子因為從來沒有下一步行動而胎死腹中。另一方面,有很多乍看之下不可能的瘋狂點子,則因為一步步落實而成真。
在你的生命中有哪些想要實現的願望?哪些事情是你想要做但一直沒有做的?你有沒有想要追求的興趣?是不是有瘋狂的點子想要嘗試?
讓願望成真的能力,始於找出下一步行動,然後實際去做。讓我們繼續往下看,了解怎樣才能做出充滿魔力的下一步行動決策。

拖延症
你是不是曾經拖著不去做某件事,或是很不想開始動手?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
沒錯,有時候事情不好辦,需要勞心勞力下苦功,但是你知道嗎,拖延最常見的原因,是由於還沒有確定適當的下一步行動。有時候我們認為自己知道該做什麼,但還是繼續拖延。
如果你發現自己出現這種情況,可以想想看是不是真的已經弄清楚下一步行動。大多數時候,你會發現其實還沒搞清楚。下一步行動必須夠清楚、夠簡單,讓你幾乎不用思考也不用花太多力氣就能做到。
對你的大腦來說,「數學」和「做數學第7章的練習1」這兩個任務有極大差異,一個看起來難如登天,另一個看起來簡單得不得了。不過,「做家庭作業」的第一步應該是把課本從書包裡拿出來,一旦完成這一步,要解數學題就可能變得很簡單。一系列這種簡單的行動串連在一起,就能完成「做家庭作業」這個任務。
那麼在「理清」這個步驟中,你要怎麼確認自己已經找出確切的下一步行動呢?
下面這些指標有助於做出判斷:
‧你的下一步行動是不是一個簡單的動作?
‧是否明確點出在哪裡進行?
‧是否明確說出所需的工具?
‧是不是能夠直接開始做,不需要再考慮或做出決定?

要是有個任務讓你很難著手,很可能是因為你還沒找出明確的下一步行動。請試著從最簡單的下一個單一行動開始做,然後再想出下一步。不管做什麼事,這都是最自然也最理所當然的流程。行動引發動作,動作產生動能。

2分鐘法則
下一步行動徹底明朗後,接下來要考慮的問題是能不能立刻行動。如果是不需要花很多時間的簡單行動,最好馬上處理。要關閉開放迴路,最快的辦法就是立刻完成。「2分鐘法則」是指如果一個行動可以在2分鐘內做完,那就現在立刻馬上做。當場完成,關閉迴路,把這件事從腦袋裡清出去!
可以在2分鐘內快速完成的一些行動有:把作業交給老師、把髒衣服丟進洗衣籃、把需要家長簽名的通知單拿給媽媽、回覆一則簡訊等。這些2分鐘的行動如果不馬上完成,很快就會堆積如山,壓得你動彈不得。立刻完成這些2分鐘行動,就能輕鬆減少積壓的事務,為自己爭取到一些喘息空間,是一帖快速見效的良藥。倘若某個行動沒辦法在2分鐘內完成,就必須之後追蹤完成。

聚光燈的4個標準
在你升上國中或高中之前,早已建立一些做事的習慣,這些習慣有好有壞,你可能有所察覺,也可能並沒有意識到。有些人習慣等到最後一分鐘,壓力大到不得不採取行動的時候才動手(例如熬夜或是一大清早爬起來完成作業);有些人則是看自己當時的心情決定要做什麼(例如明明知道困難的作業比較重要,卻還是選擇去做簡單的作業)。
這些都是常見的策略,大多是被情緒、父母或社會的壓力所推動。然而,常見的策略不見得是最有效的策略。步驟5就是要幫助你「與眾不同」,走不一樣的路,找出對自己最有效的途徑。
這個另一種策略稱為「聚光燈策略」,是利用你製作的地圖做出更有效的決定,避免去做壓力最大(剛冒出來與腦袋裡最吵鬧)的事。聚光燈策略有助於你的大腦綜合考慮以下4個項目:
‧地點
‧時間
‧精力
‧優先順序

用這4個標準選擇該做的行動,能讓你對自己的選擇充滿信心。讓我們一個個認識這4個項目。

時間
「時間管理」已成為價值上億的新興產業。可惜的是,時間無法管理,不論你願不願意,時間都會照樣往前流動,只不過有時候你會覺得時間走得像蝸牛一樣慢,有時候又會感覺時間快得像飛的!
不管怎麼說,你可以管理你要如何運用時間。下面有一些問題能指引你恰當運用時間:
‧在下一個排定的活動到來之前,你有多少空檔?5分鐘?10分鐘?30分鐘?
‧根據上一個問題的答案,這段空檔拿來做什麼最有效?
假如你只有5分鐘的空檔,那麼用來思考大型專案的流程大概不是最好的選擇。這麼短的時間可能只夠你發個簡訊、快速瀏覽一下網站,或是將書包迅速整理一遍。這5分鐘的投資並非微不足道,事實上,充分運用這些空檔,將能幫助你之後創造出一些留白。
如果有30分鐘的空檔,那麼發簡訊或瀏覽網站可能就不是最理想的選項。事實上,那麼做還可能成為使你分心的絆腳石,造成延宕。
30分鐘足夠用來執行更大規模的行動,可以做一些需要花時間思索、需要更多資料,或是有一連串步驟的事情,獲取動能。30分鐘這樣的時間長度,很適合用來腦力激盪、延伸閱讀,或是理清你捕捉進桶子裡的雜事。
只要學會辨識不同類型的行動,最適合多長的時間空檔,就能確保在出現空檔時準備好執行相應的行動,不管時間長短都能充分利用。

精力
精力涵蓋你的體力、心智和情緒。你不必非得時時刻刻精力充沛才能維持掌控和準備好的狀態,就算是在疲累的時候,還是能有效執行行動。
你最好要對自己的精力水準有基本認識,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最能有效思考、有效工作、有效休息,這不只能夠讓你更善於搭配空檔的運用,還能根據目前的精力狀況選擇適當的行動。具體而言該怎麼做?
這裡有幾個問題可以幫你一把:
‧你在什麼時段會處於最佳狀態?一大早?中午?深夜?
‧你在什麼時段感覺最清醒、最精神抖擻、最有毅力去應付困難的挑戰?
了解自己在什麼時候能夠全力發揮,可以幫助你決定該在什麼時刻執行你承諾要做的最有挑戰性的事情。
你是不是知道有哪個行動或專案格外需要督促自己去做?如果你拖到最後一分鐘才做,很可能會卡在你工作效率最差的時候。建議你事先安排,選在工作效率最高的時段執行這些任務。
反過來說,你什麼時候會開始感到精力下滑?什麼時候會覺得累癱了?
找出這些低潮通常會發生的時刻,能幫助你認識自己在精力低落時的表現,知道什麼時候該執行不太需要專注力的行動。精力低落的時段可能是發簡訊,或是一邊看電影一邊清理抽屜的好時機。規畫得當的話,你還是可以找到並採取適當的行動,創造出極大的動能。這也是一種準備好了的狀態,只是能量不同而已。

地點
地點是指你實際能夠執行的時間和場所,也就是你要考慮身處的地點以及當時的時間,辨識出可以實際完成的事。
舉例來說,你不能在晚上10點打電話去預約剪頭髮,因為店家在這個時間已經打烊了。在沒有網路連線的地方,你沒辦法發電子郵件;如果商店遠在你根本去不了的地點,你就沒辦法幫忙跑腿買東西。
別被上面這些「不行」的例子給嚇到,「地點」的原則是要你問問自己:「考慮到現在的時間和我所在的地點、手邊的資源,我能做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會限制你的選擇,但能夠保證你會執行合宜的行動。

優先順序
這是聚光燈策略4個標準中的最後一項,同時也是影響最大的一項。
有些事情就是必須現在完成。假如有一項作業明天早上要交,那麼時間、精力、地點這些原則統統都得靠邊站。有時候下一步該做什麼,光看優先順序就能決定,沒有第二句話。
如果一個小時後就要考試,那麼不管你目前的精力和心情如何,就是得好好用功。如果你必須緊急找朋友談話,那麼精力和時間可能都會顯得無關緊要。
你可以把聚光燈策略用在任何派得上用場的地方。考慮到時間、地點精力,以及你手上正在進行的所有事情,這一刻最適合你去做的是什麼事?
你準備好繼續往下閱讀了嗎?或者有其他事情正在拉扯你的注意力?如果是這樣,你知道該怎麼做了吧!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