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問答室」出現了三幾十期後,每期讀者之多竟不亞於《還斂集》的文章。
是個小奇蹟,因為前者的前數只約後者的三分之一,而每「答」只用約三十分鐘時間。節省時間更多之處,是題材由讀者提出,我只是選擇,不需要自己想題材。
讀者雲集有幾個原因,其一可能是題材由讀者提出,其變化比我自己可以想出來的大得多。
昔日求學時,曾經在圖書館猛攻近三年,讀得非常雜,今天讀者提出的,或深或淺我總可以應酬一下。
序
為《五常問答室》序
「五常問答室」是一位同學替我在網上搞的一項玩意,很成央F跟著又嘗試了「五常考室」,試題用英語,同學不習慣,過了不久不繼續下去。「問答室」還在繼續。讀者提出的問題多,由處理的同學先挑選,傳來後我再挑,十題答不到一題吧。起初我每星期答三、四題,今天減至每星期答兩題,有時因為《南窗集》寫經濟分析,要想得深入,也要寫得淺出,分思不下,逼著要把「問答室」擱置一下。
這篇《序》是為「五常問答室」的開頭一百篇問與答的結集成書而寫的,絕對是首一百,沒有刪除,由花千樹的老編分門別類,分得好,可讀,一般過癮。雖然主理這問答室的同學要求提問的說清楚是何方神聖,但來者用上的名字一般古怪,這集子排版時把名字刪去。提問者來自全世界,是互聯網帶來的發展了。地球一體化,互聯網居它黹間C不容易明白今天的地球還有戰爭這回事。像今天的同學那樣,大家到網上拜我為師不是很好嗎?可惜老外要先學中文。非常高興聽到那麼多的小鬼仔開始學中文。可惜年逾古稀,能繼續動筆的日子不多了。如果年輕三十歲,我的散文有機會寫到讀者之多的紀錄,永不可破(一笑)!
想想吧,地球上的眼睛就是那麼多,嬝牧漁伅●N是那麼長,如果舉世的鬼仔皆懂中文,電腦無處無之,有朝一日,某中文寫手有機會雄霸地球的眼睛時間,傳為佳話。可不是嗎?要是金庸後生半個世紀,今天網上的吵鬧會是到處洪七公。寫到這裡,我想起三十年前美國某反托拉斯案,一個產出罐頭湯的被起訴,理由是該產出機構發出的廣告太多,顧客沒有時間看其他的。有點無稽,但官司是這樣打起來。
回頭說「問答室」,它的起因是報章改版,每星期兩篇的《還斂集》要中斷。該「集」每篇約千二字,讀者實在多。本來不慣於寫那麼少字數的,但操練了幾個月後,得心應手,掌握了字數上的文章結構。兩年前同學為我的散文開博客,跟著多個博客轉載,而其他網頁轉載辱計,擴散開來了。《還斂集》要停筆,單憑《南窗集》可能留不住讀者,一些朋友認為,讀者的凝聚不容易,散失了可惜,於是想到「問答室」這個玩意。
無庸諱言,讀者是無情的。一九八三年十一月起為《信報》寫專欄,寫出後來結集為《賣桔者言》、《中國的前途》、《再論中國》等文章,讀者的支持熱鬧。其後每次中斷一段時期,再動筆,總要有好幾個月才能把讀者拉回來。經驗上,只有為《信報》動筆,幾個星期後發表《鄧家天下》,讀者就熱鬧起來了。於今回顧,作為經濟散文的嘗試,《賣桔者言》(《鄧家天下》被安排於首)的暢銷是異數。四年後(一九八八)四川出簡體版(編者拿開了《鄧家天下》),數萬本幾天賣清光,跟著被列為禁書,據說今天的收藏者出價高達千元(八八年四川訂價一元二角)。
文字上,《賣桔者言》不及今天那麼好,因為當時是初學以中文下筆。然而,從產權及交易費用的角度分析經濟,當時一般讀者覺得很新奇,何況以散文體寫經濟,之前沒有人嘗試過。不是刻意創新,而是開頭幾篇過於學術性,讀者說不易懂,逼著要放開來寫,忽左忽右,時而閒話家常,時而大聲疾呼,意之所之地發揮一下。見讀者人數急升,當然繼續放開下筆了。
說讀者的或多或少無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