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是否必要?如何可能?(簡體字版)
 
作者: 賀照田, 陳明, 符鵬, 王東美,  
書城編號: 1584303


售價: $173.00

抱歉! 此商品已售罄, 不能訂購

如此商品日後有貨, 請通知我, 我的電郵/用戶名稱是:
 
 
出版社: 凱特文化
出版日期: 2019/06
頁數: 446
ISBN: 9789869086066

商品簡介
1980年發生在中國大陸的「潘曉討論」,是要深入理解當代中國大陸人精神身心狀態所由來的關鍵性歷史事件。賀照田歷經11年醞釀寫成的「潘曉討論」研究〈當社會主義遭遇危機……〉,所以在2016年中完成後,引發大陸學界持續的關注和討論,首先由於文章所處理的「潘曉討論」重要,同時也因為賀照田這篇文章不同於以往的歷史把握方法和思想探索方式。

台社論壇叢書30《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便由〈當社會主義遭遇危機……〉,和這篇文章及賀照田相關研究思考所引發的餘暘、莫艾、何浩、薛毅、倪偉、董麗敏的分析思考所構成。通過《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一方面讀者可由之進入——局外人通常極困難進入的,與精神身心緊密相關的——中國大陸1980年代以來的歷史、社會、文化、思想內在去感受、理解,另一方面讀者也可由此書清楚看到,為深入把握住所處身的歷史和現實,大陸知識人充滿著緊張與焦慮的認識論反思,方法論探尋。這也是《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為什麼於2018年6月在本社出版後,很快在大陸學界引發認真關注的原因。北京外國語大學全球史中心、重慶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等學術機構都組織了關於此書的專門討論。其中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和中國藝術教育研究院聯合舉辦的「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是否必要?如何可能?」研討會,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商務印書館、《開放時代》雜誌社、中國藝術教育研究院聯合舉辦的「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多學科的視野」工作坊,更是集合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教育學、性別研究、文化研究、歷史學、心理學等多學科學者,就人文知識思想的反思和再出發問題作了非常展開的討論。

《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是否必要?如何可能?》即是以在北京大學舉辦的這兩場精彩討論中的部分文章為主體編成的文集。這些文章涉及對文化研究、台灣研究、文學、心理學、倫理學、中國哲學與思想等領域知識狀況的反思,和有關認識論問題的深入探討。這些充滿緊張的思考朝向著「新的知識研究意識、思想開展意識」的目標,具有超出專業領域的意義。讀者可以感受到在「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的思想激盪下,大陸知識人為使自身知識工作真能有效介入時代現實境況、與人的精神、身心產生真切關聯,從多個方面展開的真誠反思與摸索。對上述作者的思考起到重要觸發作用的賀照田兩篇新作也收入文集。兩文討論了中國大陸1960年代家喻戶曉的人物雷鋒和今天大陸內地鄉村一個年輕媳婦的故事,分別涉及革命時期成功經驗的真實意涵和今天條件下普通人精神身心狀態的改善可能,與「潘曉討論」文章一道構成賀照田探究當代中國大陸精神身心問題的研究系列。

文集近四萬字的後記具有重要價值。作為對兩部文集多位作者思考的回應,賀照田首次回顧了自己的精神史研究與當代大陸思想、知識、現實狀況間的深切互動關係。他首先講述了自己在研究道路上為能更深認識歷史現實而不斷自我克服、突破的過程與經驗。為突破「生命軌道過於被學校、學院、專業從事束縛」的狀態,他從自己最先立足的文學、學術史、思想史跨入政治史領域,鍛造面對世界、深入歷史現實中極具挑戰性部分的能力。在強烈現實經驗感受的累積衝擊下,2004年末,他對當代中國大陸知識思想狀況進行了一次清理,由此確立的思想關懷和知識方向,使他開始進入當代精神史和「與精神史關懷緊密結合的社會史」領域,這新的經驗又使他對思想史、文學史、政治史、學術史產生出新的理解。這些積累,結合後記中他有關大陸當代社會發展、政治、經濟、思想狀況與基本實踐規劃展開過程的洞察,構成他精神史研究的視野與研究意識的生成場域。

賀照田指出,精神史研究需要深入問題現象所由出的歷史-社會-制度-觀念機制,同時,他的精神史研究所以更多倚仗社會史而非思想史、政治史,所以採用「精神史、社會史交互為用」的方式,旨在突破有關社會的常見解釋脈絡,突破「從社會和政治、經濟、思潮、制度的關係等角度」對社會史的觀察、理解與評價,使知識工作在新的意識和路徑中更有效深進社會現實;圍繞這一方向的努力,並且是特別關聯著當代中國思想史、政治史的不理想狀況及其給精神、社會場域帶來的後果、挑戰來展開的。從此角度審視,「精神史、社會史交匯場域的認知突破,實際具有可引動當代中國大陸更廣泛知識思想、實踐領域調整乃至變革的能量」。這篇後記蘊涵豐富,可視為當代大陸知識者與所身處的歷史、現實、思想、知識狀況相搏鬥,經深切的自我改造、艱苦探求而生成的探索經驗,閃爍著深摯的精神、思想光華。讀者由此也可更真切感受文集眾多作者的思考、體會與摸索狀態。

本書不僅可以讓台灣讀者從當前中國大陸知識思想界的角度,細膩地認識當代中國大陸所面對的問題,體會年輕知識分子的苦惱與他們尋求出路的摸索,也為思考台灣自身的問題提供了方法上的借鑒。更值得台灣讀者參考的是,如何藉這樣深入的認識過程,更貼近地感知中國大陸社會、文化、感覺狀態的變化,以破除目前對於中國大陸乃至台灣自身的僵化理解,進而伸進彼此真實的苦惱、尋找兩岸良性互動的基礎。

作者

倪偉
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20世紀中國文學和思想,兼涉文化理論和視覺文化研究。出版有專著《民族想像與國家統制:1928~1949年國民黨的文藝政策及文學運動》(上海,2003;台北,2011),另有譯著《視覺文化導論》(南京,2006)、《漫長的革命》(上海,2012),近年發表的重要論文有《清末語言文字改革運動中的「言文一致」論》、《章士釗的「邏輯文」與歐化的古文的限度》、 “Establishing a New Scopic Regime: The New Landscape Painting of Mao's Era”等。

符鵬
1983年生於河南省內鄉縣,2012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獲文藝學博士學位,現任教於首都師範大學文化研究院,副教授。目前的研究領域包括中國現當代文學、文化與思想史、英國文化研究,尤為致力於探究二十世紀中國工人階級歷史的政治、社會、文化、生活、思想意涵。在《文學評論》、《人間思想》(簡體字版)、《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等刊物發表論文三十餘篇,參撰著作數部。

李娜
河南焦作人,復旦大學中文系文學博士,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副研究員,從事台灣文學研究。著有《林班歌部落志》(2013)、《舞鶴創作與台灣現代性的曲折》(2016);編有《東亞視野中的台灣文學》(2010);整理編輯《無悔:陳明忠回憶錄》(2014)。最近發表的文章有《試析1950-60年代台灣青年的「虛無」,重新理解「現代主義與左翼」︰以陳映真、王尚義為線索》、《「心迴腸轉」與「直槓子」——〈創業史〉視域中的干部、群眾與國家》等。

冷霜
北京大學文學博士,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新詩評論》輯刊編委。主要從事新詩史研究與當代詩歌批評,著有論文集《分叉的想像》,參與編選《百年新詩選》等。近年亦從事20世紀四五十年代文學研究,發表有《建國前後廢名思想的轉變——以〈一個中國人民讀了新民主主義論後歡喜的話〉為中心的考察》等論文。

李靜
1989年生,北京大學文學博士,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當代中國文學史、思想史與文化潮流。博士論文《改革中國的「賽先生」——1970-1980年代之交中國文學文化中的“科學”》關註七八十年代之交文學與文化中對於「科學」的多重敘事,藉此重審從「革命中國」到「改革中國」的轉折歷程。曾在《文藝理論與批評》《揚子江評論》與《漢語言文學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十餘篇,另在《文藝報》《中國藝術報》與《新京報書評周刊》等媒體發表評論文章若干。

王東美
1987年生於甘肅張掖。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學士,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分析與中國文化碩士,台灣輔仁大學社會文化與諮詢心理學博士。曾於台灣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訪學(2017-2018),為中國心理學會註冊心理師(X-14-041),曾負責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心理工作(2011-2014),現任教於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心理學系(2018-)。目前致力於梳理中國本土心理療愈思想與方法,並在社會思想史的脈絡之下理解當代人的精神危機並尋求其解決之道。博士論文為《歷史的共情:心理治療思想中國》(2018),近年發表的論文有《「場有」與「在場」:中醫身心轉化之機制—民間老中醫與Carl Rogers的對話》、The Change Process of Individuals in Large Group: Field Being Analysis、《研究生與導師關係的初步調查》等,譯著有《心理學的神話》等。

楊建強
1989年生於陝西扶風。蘭州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士,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專業碩博連讀,日本愛知大學中國學研究中心聯合培養博士,任教於陝西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為道德哲學、中國倫理學。博士論文為《人文化成與儒家倫理》(2019),近年發表的論文有:《論名節》、《道德權利新探》、《道德觀的文化視域——中國倫理學的反思與重構》、《「絜矩之道」對「忠恕之道」的超越及其倫理思維方法意義》等。

陳明
1980年生於北京。先後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大學,文學博士。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哲學史,明清學術思想史,中國古典文獻整理與研究。在《中國哲學史》、《哲學動態》、《孔子研究》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包括《王船山的歷史意識及其對「克念」為學工夫的闡發》、《從〈論語〉中的文質論看孔門論學的次第與工夫》、《王船山〈洪範〉詮釋中的政治思想》、《「四端」與「思誠」——王船山對孟子性善說與為學工夫的重釋》、《朱子有關「三年無改」章詮釋中的義理探究與經世關懷》等;出版專著《王船山〈尚書引義〉之德性論與治道思想》(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

賀照田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美術學院當代社會與思想研究所兼任研究員,《台灣社會研究》社成員,《人間思想》(簡體字版)主編。並先後在台灣東海大學(2007)、清華大學(2008)、成功大學(2009)、交通大學(2018)、日本東京大學(2013)等校客座任教。主要研究中國十八世紀中葉以降政治史、思想史和中國現當代文學。著有論文集《當代中國的知識感覺與觀念感覺》(上海、台北,2006)、《當中國開始深入世界》(東京,2013)、《當社會主義遭遇危機》(台北,2016)、《當代中國的思想無意識》(首爾,2018);主編的論文集有《西方現代性的曲折與展開》、《東亞現代性的曲折與展開》、《後發展國家的現代性問題》等近二十種。

目錄

003 倪偉 打造有用的人文知識:文化研究的再出發 (代序)
015 符鵬 回向“經驗”的可能方式與人文知識思想的社會想像力(初論)——從嘗試理解賀照田當代人文學的探索出發
053 李娜 從人出發,從社會出發,從深入彼此的苦惱出發
——台灣研究場域需要的“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
073 冷霜 從文學的方向看“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何以可能?
——《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閱讀筆記
091 李 靜 文學研究者與人文學工作方式的養成
——從賀照田的學術研究談起
113 王東美 邁向歷史-社會-文化-心理的人文療愈
141 楊建強 “精神倫理”問題的延展性思考
163 陳明 從經驗出發的歷史人文學——讀《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
255 賀照田 如果從儒學傳統和現代革命傳統同時看雷鋒
305 賀照田 從社會出發的知識是否必要?如何可能?
347 賀照田 從殷海光晚年史學思想的轉變看引社會科學治史
思路的限度(附錄)
383 賀照田 朝向深處的旅行(後記)

陳明 作者作品表

雞屎。粉皮

輕鬆查:Matlab完整函數速查手冊

比搜尋引摰還方便的Matlab完整函數速查手冊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