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文壇的新面貌,「黃貞殷」風格的奠基之作,韓國文學史上最無可比擬的個性化創作象徵,韓國日報文學獎、李孝石文學獎、申東曄文學獎、大山文學獎等獎項得主—黃貞殷的一鳴驚人首部作!
★臺北國際書展矚目作家,作品已獲歐美日等多國譯介出版而躍上國際文壇,是最受期待與肯定的當代韓國小說家。
別跟著影子走。
兩人攜手往黑暗中邁進,
一邊迷惘一邊說:
一起努力吧。
★獨特語法下的小說魅力,融洽描繪虛幻與現實的獨特愛情故事,栩栩如生訴說暴力的世界裡,衰微、孱弱的人生。以對照方式,呈現殘酷社會與善良人性。
韓國文學的新面貌,「黃貞殷風」的奠基之作
如戀人般的愛情,卻不說一句愛……
融洽描繪虛幻與現實的獨特愛情故事,
栩栩如生訴說暴力世界裡,衰微、孱弱的人生。
以對照方式,反思殘酷社會與善良人性的進退。
人可以是最孤獨的生物,
卻有一百種遠離寂寞的理由。
是的,這是一則瀰漫獨特氣味與語言魅力的愛情故事,有關男女主角於即將拆遷的電子商場的工作日常,兩人各自背負著不安的背景、記憶而活,心底最渴切的是基本的生存。愛情是奢侈的嗎?「對不起,對於現在的我來說,愛是奢侈的。」這句話曾讓人難解,然而,當人生的重量加劇,便得以逐漸領會,在該完成的事—存活下去—之前,最不需要的就是愛情。
即將拆遷的商場是一道被社會體制陰影籠罩的隱喻,那是許多人工作一輩子的生命維繫所在,此般國家暴力直接影響了人們對生活的感覺,失去依靠,被自我的影子盲目牽著前行。作者纖細敏感而又節制的筆下,人物情感與感官皆虛實難辨一如動盪不安的艱困生活,男女主角擺盪於新舊價值觀之間,舊與新、愛與不能愛、生存與欲望……無法言說的戀慕是唯一綻放的小花。想要愛,還是希望有愛情。兩人以語言撫慰、理解對方,最終以愛聯繫彼此,這是黃貞殷特有的愛情小說。
作者
黃貞殷
一九七六年出生於首爾,二五年以短篇小說〈Mother〉獲得京鄉新聞新春文藝獎進而踏入文壇,作品有短篇小說集《七點三十二分大象列車》《PC入門》,長篇小說《一百個影子》、《欲望的愛麗絲小姐》,並陸續獲得韓國日報文學獎、李孝石文學獎、申東曄文學獎、大山文學獎等獎項之肯定,成為文壇最受矚目的作家,其作品有「黃貞殷風」、「黃貞殷式」之美譽,是韓國文學史上無可比擬的個性化創作象徵。
陳聖薇
旅居韓國近十年,對於韓國從陌生到感興趣,漸漸走向理解與比較,喜歡回覆關於韓國的一切疑問,更喜歡透過文字翻譯傳遞韓國的日常、韓國的生活、韓國的各種不同能量。譯作有《K-POP音樂產業大解密!》、《市售清潔劑為何總是洗不乾淨?》、《流行文化操作學》、《歷史課的攻防戰:成為全新歷史公民的韓國經驗》、《少數意見》等書。電子信箱:yeweis9@naver.com
目錄
森林
好像不是髮旋與髮旋與髮旋
吃掉嘴巴的嘴巴
停戰
聽錯
俄羅斯娃娃
島
序/導讀
【導讀】作品解析:《一百個影子》的五個註釋—申行哲
去年秋天閱讀完《世界文學》(二○○九年秋季號)刊載的黃貞殷的首部長篇小說《一百個影子》之後,深深感覺到我必須為這部小說寫點什麼才行,或許是認為必須守護這部小說,不至於被誤讀,可能的話,要讓更多人能閱讀到這部小說,因此我義務感發作地請求出版社一定要讓我撰文推薦,因此寫下這一篇文章。雖然在黃貞殷的小說中,許多很罕見的事情,卻能夠發生得很自然、不意外、不唐突,但對於以閱讀、撰文維生的作者來說,到達這種情況的日常生活,已經是一種事件,作者的第一部小說集《七點三十分、大象列車》(二○○八年)也是一部好作品(若能依據發表順序閱讀她的作品,就能夠發現她的小說內容,越來越豐富)、爾後的〈夜行〉(《changbi》二○○八年春季號),或是〈Danny DeVito〉(《子音與母音》二○○八年冬季號)一類的作品,他的小說越來越漸入佳境,而《一百個影子》這部作品是讓我給予小說家黃貞殷最高評價的重要關鍵。
這部小說的內容整理如下,都市中有一棟四十年來人潮來往的電子商城,在這座商城即將面臨拆遷的情況下,一一介紹在這個地方生活的人的情況。同時小說內文也以社會體制的無情與登場人物的善良作出強烈的對比,同時也詢問著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真的是值得居住的世界嗎?這一類的問題。如果用兩句話來說明這部小說,就是這可以視為恩喬與伍宰的愛情故事,不過這一段愛情,是基於善良人們的善良所孕育的愛情,而可以守護善良的希望,就是愛,所以這本小說是倫理之愛的敘事手法。若要用一句話說明這部小說的話,就是深思熟慮的象徵與無法遺忘的文句所組成的長詩。若要用一個詞彙形容這部小說的話,就是謝謝,這本小說能出版,我只想到謝謝一詞,然而短短的文字可以道出一切嗎?我嘗試著用五個觀點去解析這一部小說。
一、現實——顯而易見的解體
「最終,甲棟就這樣被推平,剩下的地方以飛快的速度變成一座公園。」
首先是現實,我們所謂的「現實」是由空間與人們組成,而哪裡都有人居住,這是完全不需證明的事實。只是這其實相當愚蠢,因為只要證明過一次,就再也不會進行再次思考了嗎?人們在話語與文字之中,完整顯示出對於「現實」這一詞彙的使用方式,是毫無邏輯思考可言,在用這一詞彙的那一瞬間,就是冷漠,人們為了不與現實打照面,所以常用「現實」這個詞。在文學工作中,我們對於現實的思索容易被妨礙、對於不證自明帶有錯誤的想法,因而出現種種瓦解的情況。這樣的空間,有這樣的人們居住著的這個想法,是很簡單的能夠感受到現實,而我的空間與我的生活,與所謂的現實並不是分開的,是真切的事實;此為這部作品是部好小說的第一原因。黃作家將我們普遍誤認為是簡單空間的例外之處,以及讓我們熟悉的信任,轉為陌生的方式,迴避使用現實一類的話語,而是用真實的事實做突破口。
是什麼樣的空間?「我在市中心的電子商場工作,甲棟、乙棟、丙棟、丁棟、戊棟的商場建物,原本是分開的五棟建物,經歷四十幾年的歲月,到處都有翻修改建,連來連去的就變成如今這樣的相連建築構造」,此處原本只需要以「五棟建物」說明即可,不需要這樣一一唱名,但為了尊重過往四十多年歲月中,以不同方式生存的各棟商家,這樣做是對的選擇,而電子商城確實也是依這樣的順序進行拆遷。再者,對於決議拆遷電子商城的人來說,缺乏的就是對過往時間的尊重,或者可以說政策負責人有拆遷電子商城,或可以闢建公園的數十個理由,但不論理由為何,對於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生命共同體,或是一個文明長久累積的歲月來說,都是一種不被重視、被隨意丟棄棄置,就這一點來說,確實無法擁有正當性。
如果這位老爺爺去世的話,那這些燈泡又該怎麼辦呢?沒有他的話,有誰會站在這裡呢?長久以來累積的那些珍貴的物件,全部都丟棄嗎?每去一趟Omusa,我都會被這樣的想法困擾著,一些來到修理店的客人,也會提出類似的問題,談著修理店跟呂姓大叔,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思索這間修理店的來歷。
為了抗拒這個無力感,所以作者選擇一一介紹在這個空間生活的人的生命「歷程」,以沉默的方式傳遞禮節,若要計較的話,就是話者「恩喬」與她的戀人「伍宰」身為這部小說主角的這件事情,因為沒有一個人的生命歷程比其他人更有價值,所以這本小說應該沒有主角,或者該說是全部的人都是主角。不過這部小說(包含恩喬工作的呂姓大叔的修理店)還特別花心思描繪燈具店家「Omusa」,在作者富有情感的描述下,彷彿讓人想起一九七年代以來,那些歲月累積而成的空間的主人、或是生命共同體,讓人不禁肅然起敬,而這與那些深信拆掉過去就是發展進步的人們,以及這個有著完全不同基準、不同速度支配的地方,讓這些商店因為拆遷而消失殆盡,「長久以來累積的那些珍貴的物件,全部都丟棄」的時代,這就是我們今日稱為現實的複雜真相。
二、幻想——不幸的孤獨
「……我的影子也這樣具有威脅嗎?」
這追根究底就是幻想,所以將其設定為影子分離後,就像獨立的氣體一般,昂首闊步。影子分離現象,在這部小說中登場時,幾乎都是與所有人物混合、或是與事件混合,可以說是這部小說的核心動機,若真要問是何種的話,我認為這部小說是以面臨拆遷的電子商城為背景,恩喬與伍宰為共同觀察者,有時會混合一些影子,或是混合當今的人們(也就是目前韓國社會中的弱勢少數),看到他們不幸的遭遇,也就是這部小說是為這些人所寫。作者尊重既有批評的論述,而採用「幻想」一詞,但其實這真的難以找到一個適當的詞彙,即使能夠突破複雜文學理論的問題,若這部小說中,是認為影子分離的現象,在現實暴力之前,在主角們的韌性到達某一界線時,而發生事情的話,採用帶有「非現實」幻想之意的「幻想」一詞,就是明白地指稱這個社會體制,多會讓人覺得不道德,這還不如說是比較接近「極的現象」。
我們必須從這樣的脈絡,去理解黃貞殷(不僅是這本小說,還有她過往的作品)動員幻想的領悟,如同剛剛所述,書中人物承受的不幸,是在現實當中,無法以現實的手段對面的種類時,小說家該如何將那極度的不幸小說文字化呢?這不是美學(技巧)問題,而是倫理道德(姿態)的問題,若稍稍改變一下班雅明(Walter Benjamin)在說明「說故事的人與小說家」中說的話時,今日我們從各大媒體媒介所聽到的許多不幸,而那些不幸多半都經過加工、採用較為老套的表現方式,使得這些「不幸」失去主體性而降為一般的流量資訊,這世界不幸很多,而我們早已因習慣而遲鈍。也就是前文所提及,小說家必須與現實這個概念式的不需自證奮戰,同樣的,小說家還必須與「不幸平凡化」對抗,守護「不幸的特性」,此時,幻想就變成一個方便的裝置。就像卡夫卡(Franz Kafka)於《蛻變》一作品中,將一位銀行員變成一隻甲蟲,但他依然記得自己的不幸一樣,黃貞殷在〈帽子〉中,將父親變成帽子,而父親的不幸並沒有因此消失,反而是保留下來,這不是什麼朝氣蓬勃的現實偏離,而是一位小說家對每一個獨一無二的不幸的禮遇。
因此,電子商場的不幸也是一樣,托作者福,讓電子商城這一案例,不會成為無數拆遷「們」的集合體之一,作者不是選擇用直接傳遞心情的方式,而是選擇採用影子,也就是透過「幻想對應物(變更艾略特「客觀對應物(Objective Correlative)」來間接描繪,不論是要負責一家九口生計,最終放棄希望的伍宰的父親的死亡、還是為家人奉獻卻漸漸被家人冷落,失去生活意義(或說差點失去)的呂姓大叔與他的工廠朋友、或十二歲時因為悲劇的產業災害失去父親的劉坤先生、或因為店面遭拆遷而銷聲匿跡的Omusa老爺爺。不過雖說是間接化,卻也比採用直接的敘事手法,這更能強化這些不幸的特性,這就是幻想逆轉的威力。然而,作者的幻想,對於他人的不幸,是不是用過於老套的表現、或是誇張過頭的美麗詞彙,會不會產生非倫理性的潔癖呢?
三、語言——一般化的暴力
「恩喬小姐知道貧民窟是什麼意思嗎?」
相信各位不時也會觀察到這一類神奇的事實對吧?也就是說,各位在慣用語之中,聽到的、用到的明確的用語,以及快速說話時,那些突然插入卻不會引起爭端的話語,然而一旦那些用語進入檢視程序,脫離那一次性的情況,要找出他的意義時,就會非常繁瑣、令人厭煩,以及出現奇妙地抵抗,所有的努力都會成為挫折。
——摘自保羅‧瓦樂希(Paul Valry),〈詩與抽象事由〉
所有的話語,都會有沉寂的時候,所以詩人總是會從頭開始,也就是會出現「語言情境的整理」,才可將一個用語做連結,成為可引用的句子,而這個過程就必須經歷上述無數次的轉換,就算不是詩人的我們,也偶爾會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這一情況。而在黃貞殷的小說中也常出現這樣的場面,經過她手中的「客觀」一詞,突然變成會引起「衝突」(〈不倒翁與斑鶇〉)、「毀滅」一詞,讓人覺得怪異(〈夜行〉),然而若說那象徵主義詩人的宗旨,是意識論的話(已被汙染的話如何感受到真理),那我們黃貞殷小說家所做的相似的工作,其宗旨就相對具有倫理。如何將各個不幸,從平凡化的現象中拯救拉出,
但是通通都稱為髮旋,可能是方便稱呼的關係,看著髮旋的處境,突然覺得很暴力。
「髮旋」一詞不斷重覆地出現,而當這一詞自動重覆循環時,正是作者所謂的「暴力」表現,伍宰對恩喬說妳的髮旋「模樣挺有趣」,而恩喬回說:「伍宰先生,我也只是知道自己有髮旋,從來沒有想到髮旋是什麼樣子。」作者透過這段話,告訴我們這樣常見的想法,有多暴力,應該也是對現代哲學所稱的「一致性」表現出最謙卑的抗議,所謂「一致性」,是忽略個別的特性,將應為多樣化的個體進行統一。許多人指控二十世紀許多歷史災難的背後,都有一致性的問題,而作者藉由「髮旋的處境」謙遜地表達她的指控。前述提及小說家必須與現實對抗、也需要與不幸的平凡對抗,現在還要再追加一樣,小說家也要與語言的一般性對抗。
許多的案例,都可以表現出作家這個工作,會讓我們在常見、熟悉的用語前,好似初次、一般站立著的感覺,伍宰跟恩喬說其幼年故事時,說出「少年伍宰的父母可能,可能有欠債。」是要傳遞這個社會可能、或說必然會欠債的情況,而恩喬卻反問這世界不是也有不欠債的人嗎?此時的伍宰說,除非有一天人們都是從叢林冒出來,要不然所有的人類都會很自然的欠債,都需要償還債務,這時我們所謂的「債務」(不是經濟類債務),是需要理解成倫理性的債務。再者,對於將電子商城稱為「貧民窟」這一情況,伍宰尖銳地指出:「這個地方總有一天會被全數夷平,若要說是誰的生計、誰的生活圈一類的話,會讓人想太多,所以乾脆就說是貧民窟會簡單許多,不是嗎?」時,我們才深深感受到「貧民窟」這一詞的暴力性,以及感覺到罪惡。所以作者也對語言的倫理性相當敏銳,只是這樣的態度,對於基本上屬於社會弱勢的一方,真的是必要的嗎?
四、對話——倫理的無知
「伍宰先生,我這樣喊到。
是的,伍宰先生回應。」
該如何從這樣的語言暴力中逃出呢?身兼評論家與作家的布朗肖(Maurice Blanchot)就曾經在與其好友哲學家列維納斯(Emmanuel Lvinas)進行交流時,就針對倫理提出更尖銳的問題,布朗肖特別之處在於他著眼於虛偽「寫作」中,所衍生的普遍性倫理問題。他對於寫作的語言,成為這世界暴力的這一點,有著深深的疑惑(如先前描述,小說家也發現這個問題,也同樣很苦惱),然而他卻認為在口說時,最少有兩位對話的情況下,會有不同的情況。「想與未知的對象締結一段關係的話,必須注意可還原距離,才是口語最特別的禮物。」雖然不見得一定具一致性,但仔細閱讀黃貞殷小說中的人物對話時,隱約可見這樣的脈絡,有人說黃貞殷小說中的對話看起來毫無意義,但反而黃貞殷的小說是更接近事實真相,他們的對話,可能在「某種」分類下毫無意義,卻在「其他」種類中更加深具意涵。
恩喬小姐想要變成什麼?行星還是衛星?
我不喜歡軌道。
那彗星呢?
彗星也會轉不是嗎?哈雷一類的。
哈雷啊……思緒暫時止住,那流呢?伍宰先生這樣問到
那流星的話,是不是剛剛好嗎?
轉眼間就消失了不是嗎?虛無飄渺。
虛無飄渺啊。
A是B嗎?嗯……不是嗎?是吧,就是對吧?若覺得這樣的對話很奇怪,會是什麼原因呢?此處並沒有獨斷式的判斷,而所下的那個判斷也沒有強迫,沒有為了效率而加速,取而代之的是某種倫理的「距離」,而「距離」,會使得對話會緩慢、小心且謙遜地進行,所以逆轉部分也可以這樣說嗎?乍看之下是天真浪漫的對話,事實上確是用盡策略的對話。目前為止我們在現實的抵抗中、不幸的平凡中、語言的一般化之中,依循特定規則、使用某種要素,努力進行對話,這樣的對話該如何命名為佳呢?我想這可以稱為「倫理的無知」。世俗的利害算計太多,影響我們的對話,讓我們的對話顯得又聰明、又悲傷,而這就是那些無知人物的倫理對話,之所以看起來毫無意義,卻又美妙之處。
然而,對於這本小說的人物來說,他們毫無自我意識,我們對話範圍中,會出現許多錯誤與暴力,而這或許是他們比較接近沒有本能的人。因此他們的對話,是在世俗利害算計的支配下,在這世界所有話語之中,清楚表達無言的抗議,或是成為溫暖的安慰。本書第三章的對話就是典型的狀況,無害卻被當成害蟲,被當成是社會弱勢象徵的老鼠新娘,卻是同為社會弱勢的劉坤先生極度厭惡的害蟲,這卻也讓我們能夠理解並接納劉坤先生悲傷家族歷史的原因。小說中最痛苦的這一段對話,或許可以當成是對這世界無言的抗議,當劉坤先生話語中所流露出的執著,勉強支撐著在藤樹亭中,並排而坐的伍宰與恩喬的對話時,這對話就是這部小說最美麗的瞬間,讓被這個庸俗欲望掛帥、熙熙攘攘的世界排除在外,需要慰藉的讀者能夠獲得些許安慰;最後就是要提及恩喬與伍宰的愛情。
五、愛情——戀人們的共同體
「跟著我們的影子其實一點都不可怕……」
從他們的口中未曾出現「愛情」二字,他倆的相遇、與他們的苦痛令人難以聯想到愛情,而若我們看不出來他倆的關係是愛情的話,那應該是我們不懂愛情之故。究竟愛情是什麼呢?認真看著戀人的髮旋模樣,而那是獨一無二的事情,就像我喜歡鎖骨漂亮的人,卻會對鎖骨不漂亮的戀人說「不漂亮我也喜歡,就是喜歡」,將單獨性用不可能的事轉化成絕對化的事情。緊接著再一次的問愛情是什麼?那是守護戀人免於絕望、當戀人無心說出「死定了」之際,他會說「如果不是真心想要死的話,不論如何都不要說死」。當停電的時候,原本就會打給戀人的行為,想告訴對方我與你同在黑暗的空間裡、當戀人於夜晚無法入眠時,會跑去找他,一同打羽毛球。
然而,若是讀者能夠充分理解這樣的愛情,也就是在這部小說所帶有的意義時,肯定會反對將這部小說分類為「戀愛小說」,布朗肖曾經說過:「當戀人之間的共同體,具有正向目標時,有時會瓦解這個社會。」若這句話是事實,則優秀的戀愛小說,也可以說是描繪這備受壓抑的社會體制,然而這部小說(不過或許這一點也會讓部分讀者認為,這小說太善良,讓人徒生不滿)不是用間接的方式,而是採用直接的方式,所以透過這對戀人展現出的某種倫理關係,向系統性的非倫理的悲壯表達抗議。說得更清晰一點,恩喬與伍宰所形成的戀人共同體,向我們傳遞出這世界的一種表象,舉例來說,因為體貼遠道而來的客人,深怕他們因為不小心而必須再跑一趟,所以會多放一個燈具的Omusa的老爺爺,因為他的慈悲所建構的世界。而今,那樣的世界卻一一被我們忽略、拆除,不是嗎?如同前述,這就是我們說「這一段愛情,是基於善良人們的善良所孕育的愛情,而可以守護善良的希望,是愛」的原因。
(……)藤樹的葉片燙過之後,伍宰先生突然說道。
燙過之後,喝那水,有人這樣說,說喝那水之後夫妻之間就會再度琴瑟和鳴。
真的有那種說法?
哪時候我們之間琴遠離的話,就來燙過喝喝看?
這句話讓我慌張失措,支支吾吾地說我們連夫婦都不是,伍宰先生在雨傘下微微地笑了起來,我咳了幾聲,清了清喉嚨。
琴瑟如何我不清楚,不過伍宰先生,這樣坐了一下覺得肚子溫暖許多,真好。
什麼?
單純覺得很好,
我看著這個夜色,坐著。
所以守護這份愛的同時,我們所感受的懇切,是我們始終無法拋棄為希望而激動的心,當然這兩人也會毫無理由的動搖,「早已是黑暗的關係,所以黑暗的地方就是黑暗的,難道就不會有可怕的事情嗎?還是根本不會有這種事情?黑暗無心的話該怎麼辦?」,為了守護這樣的恩喬,伍宰也是使用俄羅斯娃娃,而這一行為確實也毫無道理,同樣都稍稍透露些許情緒,「那裡面本來什麼東西都沒有,也沒有那個核心,(……)可能是因為很空虛的關係,所以我一直都覺得,可能跟人生在世差不多吧。」但他們始終沒有放棄希望。作者讓這部小說從開始(〈森林〉)到結束(〈島〉),是刻意塑造戀人迷失方向,但作者將整體氣氛調整得相當美好。最初章節面對恩喬的呼喊,伍宰沒有回應,然而時序走到最末章節時,伍宰在恩喬呼喚之前說:「恩喬小姐,伍宰先生呼喚著我說道,唱歌好嗎?」我想這可以當成是一美好明確的結尾。
※※※
閱讀這部小說,看到現實的對抗、不幸的平凡、語言的一般性、倫理的無知、戀人的共同體……每一部分都可以分開說明,但所有優異的小說都是這樣,黃貞殷作者的這部小說也包含、混合著所有必要要素,因此我們說這充滿黃貞殷特有的風格與特色,這些風格與特色不是一次性,畢竟一部作品的藝術性,若只由個別的架構負責,如同部件一樣形成一部小說,就會感受到空虛,不是嗎?那種相較於故事,沒有留下一句話、一個象徵、一份對話的那種一次性小說。然而這部小說不同,這部作品能引導人再讀一次、再一次衝擊承受,這部小說的文字描繪出將一群人步履蹣跚地拉出他們賴以為生的基地、這部小說的所有象徵有大半都是頹廢建物,如碎片一般凋零、這部小說的對話,是人們在無意間展現出最真實的表情,沒有吶喊、沒有歡呼、沒有訓誡、沒有勢力派別,黃貞殷完成一部僅有一百七十頁(譯註:此指韓文版)的小說
試閱
停戰
雨停了,炎熱天氣來到。
天空蔚藍、萬里無雲的天氣非常棒,但是不論是白天還是夜晚,都相當炎熱,艷陽之下就算只是走一小段路也會滿身、滿頭大汗,感覺很不舒服。星期天騎腳踏車去吹吹風,我沿著川邊騎,往父親住家的方向前進,辛苦踩著腳踏車往前走,走過三個公車站牌的距離,快要到達父親的家,最近牆壁毀損都還沒有進行整修,亂七八糟的從院子就能看到,用鏈子將腳踏車鎖起來之後,用鑰匙打開家門走進去,喊著我回來了,不過從沒有人回應我的情況看來,父親真的不在家,看來是拿著釣魚的工具不知道去那邊。
窗戶跟門都開開的,家中一點都不混亂,整整齊齊的,父親的家中南邊是窗戶,有著明亮的院子,往陽光照射的地方一看,灰塵飛揚,我聞到有淡水魚的味道,打開浴室門發現三個大盆子就這樣放在浴室地上,裡面滿滿都是魚,一是鯛魚、一是泥鰍,另一個是鯰魚,鯰魚這盆比其他盆的密度更高,有好幾隻在裡面,但我已經從小看到大,所以也不覺得這有什麼,直接蹲了下來看著這幾盆,鯛魚那一盆已經有幾隻翻肚,露出銀白色的肚子,盆外附近有一隻體型小的鯛魚在浴室磁磚地板上掙扎游著,顯露在空氣的魚鰭與透明的眼睛已經漸漸乾涸;泥鰍揮舞著、移動著牠的腳,漸漸浮出水面,靜靜看著一陣子後,我把手放進去盆子裡,覺得水滑滑的。
我沒有特別表示過什麼,但其實我很不喜歡父親將魚就這樣放在浴室裡,那些父親花了三四天的時間抓回來的淡水魚,會讓家中充滿腥味,讓我不論是要洗臉、或是走進洗臉臺都會看到魚鰭、或是魚鰭黏在浴室磁磚牆壁上,晚上回房間躺下要睡覺時,會聽到令人難以窒息的聲音等等,每一種情況都讓人難以承受。
爸爸!爸爸!這是要給誰吃的?
問了三四次之後,父親露出不耐煩的樣子,卻還是沒有回答我的問題。
我就是在這樣的父親膝下成長。
父親會為我準備便當,配菜會是醃黃瓜,原本父親就是一位木訥的人,連養育我的方式也很木訥,父女之間從來沒有對話,小時候每一次家族聚會,姑姑都會認真地勸父親再婚,不過父親都迴避這個問題,所以再婚議題總是不了了之,母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離家,所以我對母親也沒有太多印象。她是一位在餐館工作的女性,有一天父親帶她回家,讓家人都相當驚訝,沒有舉行婚禮就開始住在一起,那位女性很漂亮、很年輕、胸部很大,也一如大家擔心的那位女性最後因外遇離開家裡,之類的事情,這都是我從姑姑們的對話中聽到拼湊起來,我自己則是沒有任何印象,連一點點鮮明、可以說出口的記憶都沒有。一般來說,總會有一兩次抓著媽媽的衣角,感受著媽媽的氣味,或是搭乘公車時媽媽會抓著我的手,這一切一切應該是專屬母親的印象,我通通沒有。她離家之際,將用馬糞紙做的粉末桶清空,還有幾個髮圈捆起來的東西,這些髮圈可能都帶有塑膠草莓、紅蘿蔔、西瓜、紫色花之類的裝飾,但現在已經都不見。
打掃完畢之後,我準備關上門出去,看到階梯有個黑黑的東西倒臥在哪邊。
是一隻蟬,肚子顆粒大、一側的翅膀尾端有些許撕裂,死了嗎?仔細一看發現,雖然它倒臥在地,卻還是盡力用它短小的身軀緩慢地爬行。
※※※
透過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找到呂姓大叔修理店的是父親。我在十七歲的時候離開學校,那時的我被同學排擠孤立,承受著莫大的壓力,那壓力已經不能說是孩子之間的事情,因為一旦陷入被排擠的處境,就永無停息之日,但我卻還是只能乖乖上學,直到有一天在路上碰到同學,從路的那一端走來,那是排擠我的那些同學當中,最可怕的一個,他肯定會對我冷嘲熱諷的,緊張之下我縮起脖子走路,好似很不好意思地縮著脖子走過。應該就是那個時候吧,隔天看著如此用心欺負我的她,我一瞬間崩潰,面對那些無心的惡意,我必須一直無心地忍耐著,而現在我已經不想再忍了,收起包包離開學校。笨蛋們!笨蛋們!邊想邊走回家、晚餐時刻也不斷想著笨蛋們!笨蛋們!隔天我就再也沒去學校,父親對於明明已經是上學時間卻依然待在家裡的我,也沒有說半句話,日子繼續過下去,差不多一個月過後,反而是我打破沉默地說我再也不去學校時,他只說了是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