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際文憑組織IB 課程(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Program)受到各國教育界的青睞,其中一項宗旨講求的是:「……這些課程鼓勵全球的學生,成為主動積極、具有愛心的終身學習者,讓他們了解到,與他們不同的人也可能是對的。」(……These programs encourage students across the world to become active, compassionate and lifelong learners who understand that other people, with their differences, can also be right.)
父親是英國人、母親來自瑞典,生於比利時、但在法國求學的林格倫大獎得主、創作者凱蒂‧克羅瑟,除了自身背景、多元文化的薰陶洗禮;同時,也因為耳疾、配戴助聽器,受了7年話語治療、努力認字、具有深刻女性自覺的她,看待這個世界,自有其不同格局的胸懷!
《踢足球》書中的波卡和米娜父女,是一種第一眼看不出來、無法立刻辨識、長著透明翅膀的生物,他們和其它昆蟲般的生物,一起倘佯在繁花盛開的花園裡。米娜隨興的想要和男孩一樣加入足球俱樂部,波卡雖然脫口而出:「那是男孩子的運動耶!」「是啊,那又怎樣?」米娜沒有性別的桎梏,選了一雙漂亮的釘鞋,就加入男孩的足球訓練課程。過程是艱辛的、能被不同性別的組群全然接納也不容易,就在米娜咬牙流淚、毫不放棄、準備好自己、為足球隊贏得光榮勝利後,她想跳芭蕾舞了。「那是女孩子的運動耶!」「是啊,那又怎樣?」
雖然大部分讀者落入的觀點,可能是:女孩既能夠踢足球也可以跳芭蕾的彈性。但我更想要強調願意尊重米娜的父親角色「波卡」,他看見米娜的不相同、理解接受米娜的不一般,沒有喝倒采、潑冷水,只是安靜的陪伴與適度的擁抱,不啻是大人在孩子生活學習路上一個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