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春花 ╳ 客家纏花 ╳ 完美經典
從基礎紙形變化中,給予作品新生命,
在小紙片、絲線、組件的遊戲中,
繞出自由創意的絕美藝術!
跟著陳惠美老師的巧思,
從半唇形的小紙片,延伸變化,進行創作發想,
在「鬆緊鬆緊」的纏繞口訣中,
將絲線的色彩賦予紙片,逐步組合出多樣的立體造形!
陳惠美老師本著不藏私的傳承精神,
從基礎紙形的繪製、打版,到綜合創作,
從大原則到小細節,所有密技完全公開,
就是要讓你愛上這門纏繞藝術!
本書特色
★化繁為簡,一秒就懂
一門技藝的工序多如繁星,一個纏花作品的手工複雜細密,透過本書step by step詳細教學步驟,輕鬆掌握每一環節與技巧。從紙形變化到纏繞眉角,完全圖解,讓你一秒就懂。
★紙形大解密
本書介紹五款基本紙形,step by step解說如何繪製基本紙形,不藏私的分享如何從五款基本紙形的長寬變化,節點位置的調整,產生出千萬種不同的紙形。最後,再將這些紙形交叉應用,巧妙的纏繞出各種創意作品。
★基本技法影音攻略
本書特別收錄陳惠美老師的基礎教學影片,對於各式零件的纏繞手法,透過最清晰的畫面,讓讀者一覽無遺,直接學習無障礙。
作者
陳惠美
【現任】
無形文化資產「纏花工藝」技藝保存人
中華纏花藝術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
「春仔花」臺灣工藝之家工藝師
【簡介】
民國39年,出生於宜蘭羅東,原本從事皮革工藝教學及創作,在因緣際會下認識了她的恩師「謝陳愛玉」阿嬤,傳承纏花(春仔花)技藝延續的香火,從此成為她終生最愛的志業與使命。
陳惠美老師經常受邀到全台各地舉辦個展、開班授課,也曾多次參與國際大形文化交流活動,甚至結合時尚設計師,讓纏花跳脫傳統走上國際設計舞台。陳老師對此纏花技藝保存與推廣,總是餘力不留,因此目前台灣學習此技藝者,多數師出陳老師或其門生,顯見開枝散葉成果。
民國100年纏花正式被列為我國無形文化資產,並指定陳惠美老師為此項技藝保存人,登錄理由:「纏花工藝具備藝術性及特殊性,技藝精緻,與常民生活中之生命禮俗相連結,呈現庶民生活美學,除保留傳統外並能結合現代創意,樸素中展現精巧美術工藝價值,值得保存與登錄。」這是陳惠美與纏花共同完成的里程碑,更是我國無形文化資產重要的一頁紀錄。
【重要歷程】
2016年出版《春仔花細工-傳遞祝福的纏花手作》中英版工具書
2012年獲文化部核准成立全臺第一家「春仔花」工藝之家
2011年獲登錄為我國無形文化資產「纏花(春仔花)工藝」技藝保存人
2010年催生全國第一個纏花藝術發展協會成立並擔任第一、二屆理事長
2008年於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成立全臺第一家「春仔花」工作坊
【近年創作參與】
2019年
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陳惠美的春仔花」微展、北投文物館「纏花優雅。舞春風」、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台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七十芳華陳惠美纏花創作展」
2017年
土耳其Pendik市政府主辦、國際民俗藝術節協會土耳其分會(CIOFF Turkey)協辦「第13屆Pendik國際傳統藝師大匯集(13th International Traditional Meeting of Artist in Pendik)」(唯一台灣工藝師)、台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纏花新趣」微個展
2016年
金門縣文化局「天工百藝-臺灣工藝之家協會會員聯展」、宜蘭縣蘭陽博物館「博物館的故事在宜蘭-宜蘭縣博物館家族館聯展」、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纏華之境-中華纏花藝術發展協會聯展」、總統府藝廊「看故事-思維工藝」聯展、成功大學文創育成中心邀請於荷蘭設計週展出
目錄
推薦序
作者序
目錄
紙形的設計與在纏花創作中的運用
關於纏繞工藝
春仔花是什麼
工具、材料介紹
Chapter 1 纏繞技法與紙形繪製
基本技巧
裁紙
剪紙
分線
接線
抽線
8字結固定
白膠固定
紙尺
基礎紙形
基礎紙形教學
打版
各形紙形的變化圖解
零件製作的基本技法
零件對照表
零件製作
唇形零件
曲線唇形零件
帶金唇形零件
雙色唇形零件
水滴形零件
葫蘆形零件
六連片鋸齒形零件
舟形零件
蟹腳形零件
立體蟹腳形零件
三色零件
四色零件
長條形零件
黃色花蕊束(整齊型)
黃色花蕊束(參差型)
紅色花蕊束
步搖零件
雙盤零件
立體花莖
Chapter2 基礎紙形應用
菊花
桃子
葫蘆
虞美人
櫻花
Chapter3 紙形綜合變化及創作
春之初
蝴蝶
夏之妍
懶人蕉
秋之富
蘭花
冬之綻
序/導讀
自序
歷經三年的籌備與作業,第二本纏花工具書終於要出版了!第一本講述春仔花零件及技法的專書-《春仔花細工:傳遞祝福的纏花手作》甫一出版,就獲得極大的回響,甚至二刷再版,讓所有參與的夥伴極為振奮,也興起了繼續出書與同好分享創作心得的念頭。這本書,隨著我推廣春仔花的足跡,跑遍全臺灣,也橫渡海峽對岸,甚至遠征至土耳其伊斯坦堡,透過它,讓更多人接觸、瞭解,進而投入春仔花手作的行列,這對於一項曾經瀕臨失傳的傳統工藝而言,其意義不言可喻!在此,我要感謝正在閱讀這篇序文的您,願意購買並運用這兩本書來接觸纏花工藝,讓我那要使春仔花遍地開花的心願,能更進一步接近實現。
第一本書完整介紹了傳統春仔花的「技法」及「零件」,因此在第二本書中,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纏花的設計、製圖以及延續基本技法的運用。在製圖的部分,我以纏花的基本形「半唇形」為起點,加以變形做長或寬的延伸,並融合閩南春花、客家纏花的造形,逐一將其系統化,希望大家能「有法變無法」,從中自行變化設計,創作出專屬於自己的纏花作品。如同我在第一本書中所提到的:我想透過出版一本工具書,來「分享」、「傳承」並「紀錄」我與我的春仔花的一切,希望能夠「分享」我的技法與心得,讓春仔花的愛好者容易學習,使她永續「傳承」;而在這一本書中,我更希望能將這樣的傳承,進階到人人都可以自由創作的境界!因為我知道,只有代代相傳是不夠的,就如繪畫、音樂、寫作等為人所熟悉的藝術一樣,纏花工藝要永續,最終還是要讓大家能夠充分享受創作的樂趣!
從第一本書到第二本書,這期間我接收到來自各界的回饋及反映,我要感謝許多讀者不吝嗇分享您對第一本書的評價,並且介紹許多同好也來購買加以學習應用,還有許多工藝界的前輩同好,以及文化部裡包括:文化資產局、國立臺灣工藝發展研究中心的長官好友們,給我的協助、輔導及鼓勵,讓我能更堅定地走在推廣纏花工藝的道路上!這本書出版的同時,恰巧是我人生的第七十個年頭,也是我投入傳承纏花志願的第二十年,本書籌畫的同時,也是我人生七十歲、纏花創作二十年展覽的籌備期,雖然蠟燭兩頭燒,有時不免覺得辛苦難熬,但這兩件代表我人生里程碑的重要事情能夠同時發生,真的令我感到十分幸福,春仔花果然是傳遞幸福的花朵呀!再次套用陳之藩教授的名言:「要謝的人太多了,那就謝天吧!」感謝老天,讓我此生能與春仔花相遇,我衷心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