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的退休金只有別人的一半?
 
作者: 闕又上 
書城編號: 1591699

原價: HK$160.00
現售: HK$152 節省: HK$8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 2019/10
頁數: 400
尺寸: 17x22
ISBN: 9789867778802

商品簡介
'暢銷財經作家X財務規畫師X基金經理人──闕又上

集結三十年理財投資經驗,

繼《華爾街操盤手給年輕人的15堂理財課》之後,

推出重磅鉅作!



辛苦工作,退休金卻只有別人的一半?

一是你個人理財觀念出了問題

二為國家退休金管理走錯了方向



其實,你不是真窮,而是觀念窮。

本書讓你換上有錢人的腦袋。

這是一本給個人、下一代、全民、國家決策者的理財書!



強力推薦(依姓名筆畫序)

安納金  暢銷書《一個投機者的告白實戰書》作者

陳重銘 《我用1檔ETF存自己的18%》作者

許凱廸 價值波段創始人



◤一句話說清楚「投資的本質」

真人實事「1億男」千金難買早知道的體悟,

用ETF指數型基金投資工具,讓一流企業家為你工作。


◤破解個人理財迷思,勇敢投資



定存比股票安全?

公債比股票安全?

避開波動,就是安全的投資?



◤資產如何躲過股災,又能穩定成長?

師法巴菲特老師葛拉漢的

保守型投資組合「25%台股、75%美債」。



◤為何台灣的經濟動能衰退,內需動能減緩,年輕人長期低薪?

全民有龐大的40兆元資金放在1%定存,

坐看龐大的股利落入外資。



◤複製台積電的時代已過去,購買台積電的時機早已開始

開放勞退自選,打造退休金大水庫,活絡銀行定存40兆元。

未來要把台積電一張張買回來!



如果你是以下人士,你絕對需要這本書!



‧投資新手:用投資哲學、了解風險,帶你一領投資學趣味。

‧觀望者:常見的13個迷思,一針見血破解你的深層恐懼。

‧被動投資的信徒:用「指數型基金」和「資產配置」,緩步穩定上漲。

‧年輕人:延遲享樂,紀律存股,讓第一桶金成為左右護法。

‧受薪階級:開放勞退自選,打造退休大水庫。

‧擬定政策的國家領導者:重新點評勞退自選設計,為台灣財政開源節流,打造「老有所終」的完善退撫制度。


特別收錄



?遇上百年股災,華爾街操盤手失手的心路歷程首次揭露。

?10萬美元操作實驗,銀行對帳單&交易紀錄全曝光。

?自己的退休金自己救,給立委的請願書「範本」開放下載。


「此書是我今年所閱覽過,最推薦給台灣投資人的一本書,

真誠建議您為自己或與家人共讀、並且長期持有。」

──安納金  暢銷書《一個投機者的告白實戰書》作者


未來年老的你,必須靠現在的你、年輕的你來養。

別讓未來的你哀嘆:「為什麼我的退休金只有別人的一半?」


作者簡介


闕又上
1985年赴美,現為財務規畫師(CFP)、美國又上成長基金經理人。近三十年的投資管理生涯,歷經幾次重大股災和美股失落十年的挫敗,失敗後再成功的經驗彌足珍貴。截至2016年年底過去八年的年均複利是17%,2017年上半年基金成績28.86%領先標普500的9.2%,但2018年一檔重壓操作失手。

他自嘲前八年是操盤手,這兩年則是被盤操。失敗必然有的教訓首次在本書揭露。他說以後若有機會逆轉,這一次烙在身上的刀疤,就更能增添人生的精彩!

優異的操盤成績,獲《路透社》(Reuters)譽為「擊敗華爾街的無名小子」。 2016年5月紐約時報曾專訪,徵詢他對巴菲特買蘋果股票的意見,文章標題是「巴菲特的布局說明蘋果已成熟」(Warren Buffett Stake Suggests Apple Is All Grown Up),為《商業周刊》、《CMONEY》專欄作家。

著有《每年10分鐘,讓你的薪水變活錢》《你沒學到的巴菲特:股神默默在做的事》《華爾街操盤手給年輕人的15堂理財課》等暢銷書,曾名列博客來年度百大暢銷書榜。


書籍目錄



推薦序  大道至簡: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安納金

前言 你有自己的投資哲學嗎?


第1章 觀念與風險

1-1  誰需要理財教育?

1-2  建構自己的投資哲學

1-3  老張老王的故事

1-4  投資最大的風險就是「無知」

1-5  你的個性能讓你投資成功嗎?

 

第2章 投資的本質是什麼?

2-1  價格波動的風險

2-2  股市投資的本質

2-3  與優秀的企業家同行

2-4  一億男的體悟

2-5  資金最安全的所在

 

第3章 個人理財的迷思

3-1  迷思1:定存比股票安全?

3-2  迷思2:公債比股票安全?

3-3  迷思3:高收益,代表好投資?

3-4  迷思4:避開波動,就是安全的投資?

3-5  迷思5:風險越小,投資越容易成功嗎?

3-6  迷思6:「停損」可增加績效,立於不敗之地?

3-7  迷思7:避免「套牢」,才有高投資報酬率?

3-8 迷思8:高額報酬才能致富?

3-9  迷思9:要等到最安全的時機再進場嗎?

3-10迷思10:在完美的時機進出,就能避免虧損嗎?

3-11迷思11:股市屢創新高,是崩盤前的訊號嗎

3-12迷思12:「交易者」的獲利,比「投資者」更高?

3-13迷思13:投資股票就像在賭博嗎?



第4章 國家理財的迷思

4-1  萬能好還是效能好?

4-2  為何美股總能浴火重生,台股能嗎?

4-3  台灣的瘦鵝只能拔一根毛,為何老美的肥鵝可拔一堆毛?

4-4  台灣勞動基金為何坐在金山上哭泣?

4-5  台灣成為不自覺的經濟殖民打工仔?

 

第5章 台灣的競爭優勢是什麼?

5-1  買錯了的日本、被買走的南韓,台灣的優勢在哪?

5-2  擱淺的四艘經濟航空母艦

5-3  台灣能有第二家台積電嗎?

 

第6章 建立退休金水庫計畫

6-1  救台灣經濟最重要的一件事

6-2  如果台灣有「退休金水庫」?

6-3  善用「退休金水庫」,把台積電一張張買回來!

 

第7章 正確的投資工具和策略

7-1  一生的投資領悟

7-2  為什麼是ETF?一張圖,勝過千萬個理由

7-3  為什麼要做資產配置?我如何設定投資配置比例?

 

第8章 勞退金自選,如何設計才安全?

8-1  退休金安全自選的策略:如何避開波動,虧損的風險

8-2  如何設計退休金安全自選的「管理階段」?

 

第9章 沉睡的校務基金

9-1  四月的雨,帶來五月的花:頂尖大學如何賺錢、如何用錢?

9-2  耶魯校務基金給我的啓示:如何提高校務基金的投資報酬?

9-3  絕對投資報酬,有多絕對?

 

第10章 給年輕人的致富之道

10-1 再論「第一桶金來自何方?」

10-2 延遲享樂,紀律存股,就算世界級股災也不怕!

10-3 該買房還是租房?讓第一桶金成為你的左右護法

 

第11章 超額報酬

11-1 簡單的阿甘投資法+適度的危機入市

11-2 投資的甜蜜點

11-3 資產配置的「神龍擺尾」投資法」

11-4 既防守又進攻的「神龍擺尾之2」投資法

11-5 追求超額報酬的代價

11-6 被遺忘的10萬美元,我的實務操盤舉例

 

第12章  給國家的領導者

12-1  解決勞退困境的關鍵──給現任總統的信

12-2  讓人們看見自己的財富──給立法委員的信

12-3  政府偷走了勞工每人383萬元?──給勞動部長的信

12-4  跳脫框架思考──給金管會主委的信

12-5  如何提升台灣金融產業競爭力?──給行政院長的信

12-6  日本明治維新為何能成功?──給賴清德前院長的信

12-7  少子化的預算從哪來?──給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的信

12-8  「希望的臉龐」和「我們選擇登月」──給朱立倫先生的信

12-9  台灣可以從巴菲特的浮存金學到什麼?──給郭台銘先生的信

12-10 台灣版老張老王的故事──給柯文哲市長的信

12-11 貧富不均如何解決?──給張忠謀先生的信

12-12 台灣未來的轉折點──給未來總統的信



尾語   重要的三件事──給所有讀者的信

附錄【範本】給立法委員的請願書


推薦序/導讀/自序


大道至簡: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文╱安納金

學習投資理財,有如習武,而武學的三個層次:「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在此書昭然若揭,其剖析內容對台灣投資人的嘉惠將既深且廣。此書誠屬我今年所閱覽過的書籍中,最推薦給所有台灣人的一本投資理財大作!

本書的前兩章,探討的是在投資理財之前首要建立的一些正確觀念,這是一切投資的基礎,若缺乏這些觀念,即便原本有錢而最後虧光而黯然神傷者大有人在,經由這位資深華爾街操盤手的筆下娓娓道來,非常具有可看性,而這一句:「投資的本質和精神,是讓全球一流的企業家為你幹活。」堪稱投資理財的核心認知,也是想依循長期投資典範獲取最大回報的不二法門,而這兩章也就是幫助讀者們做到「見自己」。

第三章和第四章探討個人與國家理財的迷思,我認為此書對於每一道迷思所提出的見解,可謂針針見血、命中要害;第五章探討台灣的競爭優勢與第六章對於台灣應建立退休金水庫計畫,乃以全球宏觀的大格局角度來檢視您我所生長的台灣眼前面臨的挑戰以及未來機會。第七章至第九章探討資產配置,也是從制高點來檢視個人和國家適切的投資方式,點出許多事背後的關鍵因素,比我們表面可看到的更重要,例如許多人以為是年輕人的低薪造成台灣的內需動能不足,卻不深加思索低薪背後的根本因素是整體國家社會投資不足,如果能夠試著以此書的角度來檢視許多攸關我們個人、家庭、社會和國家所面對的種種決策,我們不僅可以增長智慧,更不隨波逐流、人云亦云,進而洞察到一般人看不到的機會,這就是「見天地」。

我很驚訝地看到書中第七章,作者是長期任職於主動式管理領域的華爾街操盤手,卻提出ETF是一般民眾進行個人理財的最佳工具選擇,這絕非是主動式管理者向被動式管理低頭的表現,而是與股神巴菲特站在同一立場,在他們經歷了數十年的選股征戰而成為少數贏家之後,深切了解一般散戶投資人終究不易取得勝算的現實,油然而生對於社會大眾們提出最良善而誠摯的忠告,這就是「見眾生」的極致表現。

而在此書的第十章至第十二章,具體的提出個人和國家理財的諸多建言,不僅兼具理性與感性,更能夠大量引用深具說服力的統計數據,尤其是給台灣高階領導人們的幾封信,令人大開眼界、讚不絕口。我認為這幾封信就是本書精華中的精華,極力推薦每一位台灣人都應該認真看待信中所提出的建言!

作者的學識淵博、文筆清新流暢,此書雖屬投資理財書籍,卻旁徵博引了許多歷史典故以及人物軼事,躍然紙上讀來頗有飽讀萬卷書、如沐春風的愉悅之感。此書是我今年所閱覽過,最推薦給台灣投資人的一本書,真誠建議您為自己或與家人共讀、並且長期持有。

願善良、紀律、智慧與你我同在!

(本文作者為暢銷書《一個投機者的告白實戰書》、《高手的養成》、《散戶的50道難題》 )


文章試閱


前言 你有自己的投資哲學嗎?

有位評論家說的好,資訊只是做決策的元素,懂大量的財經資訊,不代表你有好的決策,我認為現代人不缺資訊,缺的是如何將資訊是變成做決策的學問或系統方法,有了,你才能從「有知之士」,變「有識之士」。

這本書,比原先的預期出版晚了一年;一方面,是工作上碰到了前所未有的風暴;另一方面,故鄉也有許多雜事纏身。初春回台,没打算開課,除了多日前己敲定,答應吳淡如在高雄的一堂課,但因讀者的一封信而臨時改變開了課,我在臉書上交代了這段緣由,稱之「為愛朗讀」。

一則讀者的來訊
課的空檔,趁機趕回台東處理些事,那天在羅東轉車,月台候車時臉書跳出了一段陌生私訊如下。

闕老師您好:
我今年三十五歲,目前定存390萬,活存82萬,股票市值88萬,但目前單身有女友,以後若跟女友結婚會在B城定居買房、買車,我薪水年薪110萬。

從工作開始投資大約十年,雖然整體算起來沒虧,但也沒大賺,頂多10萬以內而已,報酬率不怎麼樣,看過很多投資的書籍或參與講座,像AAA、BBB、CCC、DDD、EEE、FFF、GGG……等等,感覺像是看了很多派別的武功,但總是沒真正找到、發展自己的武功。

想問闕老師,我現在的資金符合你明天初階的課程對象嗎?若上課一定要發表自己的投資經驗、想法嗎?因為我不擅長在大眾面前說話,謝謝老師回覆。

想飛敬上

車上望著窗外,飛馳而過的風景,思緒飛揚,把這幾年和讀者陸續互動的記憶開始倒帶,我這幾年寫書後的疑惑,開始有了答案。剛開始,寫書後的系列演講,讓我警覺到總有個地方不對勁,書上不是已經交代得很清楚了嗎,怎麼還有那麼多的疑惑呢?

我第一本書《每年10分鐘,讓你的薪水變活錢》的核心重點就是當年讓我一眼目睹,閱後有感悟的致富地圖,為了避免讀者抓不到重點,我還特地強調了「假傳一本書,真傳一句話」,直指書中的「阿甘投資法」。

有讀者反應這本書讓他開了竅,無須外求其它投資技巧,那麼他已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但寫完我繼而一想,就算阿甘投資法能夠致富,但依然承受了美國,當然包含台灣和全球,最少四次以上的股災,也就是股市50%下挫的波動,有多少人可以承受呢?需不需要做一些管控?如何避免這麼激烈的震盪,嚇退了許多投資者呢?所以第二本書《你沒有學到的巴菲特:股神默默在做的事》提到資產配置(asset allocation)、「輸在起跑點,贏在轉彎點」的議題討論應運而生。

然而資產配置運用了一些理論,包含了投資和統計學的東西,許多讀者又覺得是不是有更簡化,更生活化的投資入門內容?於是第三本以故事探討,以粉絲的需求、詢問為寫作背景──《華爾街操盤手給年輕人的15堂理財課》因應而生。

我想這一下,該交代的多數已完成,總沒問題了吧!但開了課才真正的發現,每一個人的吸收能力和思考訓練都不同,在資訊爆炸,速食吸收的習慣下,能綜合資訊做分析,給予邏輯思考,進而融會貫通書中內容,最後做出獨立思考判斷的投資決策,這樣的人固然有,但其實還不普及。

兩歲小孩知道,八十歲老人未必做得到
我的三本新書發表會都在重慶南路那棟古老建築的金石堂城中店舉行。如今這家書店也已走入了歷史 。記得第二本新書發表會,出版社邀請了幾位著名財經作家出席,私下我好奇問了推廣價值投資作家雷浩斯,為什麼國內的財經投資教育和出版如此蓬勃,但從非正式資料得知,還有近8成以上的投資者是失敗和虧損的呢?他引用了我書中的一句俗語回覆了我,「兩歲小孩知道的道理,八十歲老人未必做得到」!

這答案言之成理,因為我也犯過這樣的錯,但還是無法完全解答我的疑惑。直到2018年年中,因緣際會下頂了一家咖啡店做為財經教室,正式開啟我這三十年來的第一堂理財實務課程。

我還依稀記得那門投資規畫的課,坐在第一排一位身材嬌小,臉龐清秀美麗的小姐非常專心,還帶了台筆電記錄;第二次上課知道她是一位醫療工作人員;最後一堂課,每人要寫出如何達標的投資策略,我才知道她是一位外科醫師。我好奇趁機問每位同學,藉此找尋我的答案,看過書了還有必要來上課嗎?為什麼?為什麼還是有這麼多的困惑,或是不敢進場投資呢?

這位外科醫師,給了我一個讓我從來沒有思考過的答案,她說「每一個人卡關的地方不一樣」!

高中數學解題的啟發
這是什麼緣故呢?不斷思考後,我想起了高中時學物理的困境,當時為了應付考題的變化,我買了一本厚厚的參考書,不停的作解題技巧的學習,但是考題一變化,是自己未曾看過的,我就解不出來了。

有一天請教了隔壁的室友,看到我這一道變化題,沒想到他竟然跑去翻閱薄薄的高中課本。我這參考書是教科書的三倍內容,我心想你是不是找錯資料了?不過那道變化題讓他花二十分鐘思考推演之後就解出來了,之後的變化題他越解越快,他什麼參考書都沒買,但教科書的每一個原理,公式都可以導出來,原來他抓住了最核心、最重要的基本原理,他已融會貫通。然而我還停留在應付表面的變化,沒有根基。只要一有變化就不知道真正的問題所在,就像李想飛先生給我的留言一樣,看了無數的理財書,績效依然不彰。

其實投資有許多非常基本的東西,必須是我所說的融入骨髓,進入血液,它才能夠變成信仰的基礎,面對各種變化,如果沒有自己投資哲學,你無法應對一時投資策略不靈的時機和挑戰,因為幾乎沒有一種投資策略是四時皆適用。短暫的不行是正常的,有沒有自己的投資哲學,這時候就看得出來其中的關聯性。

所以這本書,想做的就是基本功的再度修煉。普通常識並不普通,沒有紮實的基本功根本無法融會貫通,書中最後有一些提問,若你都能夠輕易地解答,代表你已經逐漸可建構自己的投資哲學。

課程濃縮精華
本書也是我在課堂上教過幾百個人的這些經驗,我試著用文字來表達。請你多次地閱讀。我猜每位作者對自己的著作,都有超過十遍以上的反覆咀嚼,如果你想要得到書上的精髓,多次的閱讀和思考是必要的。

為什麼退休金是別人的一半?兩原因解析
這本書還談到了一些國家理財制度上的設計。為什麼你的退休金是別人的一半?這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是自已理財觀念的不足和疏忽。雖然我提出了以簡馭繁的策略和工具,一年只花你十分鐘,但是要把這些觀念變成信仰,初期你需要較多時間的閱讀,如果這一點時間你都不願意投入,那麼可能很難為你發揮創造財富的力量。

第二個投資退休金短缺的原因,來自於我們國家的制度。一樣是觀念出了問題,制度是人訂出來的,訂制度的人如果沒有這樣的專業、見識,進而形成最後重要的施政理念,這影響比個人家庭理財的失敗更大、更嚴重。因為它的影響力擴及台灣千萬個家庭。

可以說,如果你的退休金是別人的一半,這絕對不是天災,而是人禍!天災不見得迴避得了,但人禍絕對可以有機會可以彌補,彌補之道就從「改變觀念」開始。或許你也已經發現個人理財和國家理財,甚至很多事情的觀念是相通的。大道至簡,很多道理也是一通百通。

希望這本書可以讓你換上有錢人的思維和腦袋!

10-3該買房還是租房? 讓第一桶金成為你的左右護法
想買房隨時都可以買,只要具備三個條件:
準備好頭期款和不動用到第一桶金,
同時考慮合理的價位。

岐原:
得知你的報導屢獲獎項,預祝你更上層樓的才情發揮。遙想那天初見面,我們聊了現在年輕人沒有意願,沒能力進入股市投資,而且投資環境對年輕人也不友善的議題,意願低應是來自低薪,和沒有足夠的理財教育了解投資的重要性,我每次上完課,從他們的眼神就可看出渴望的改變和追求,當然能不能堅持紀律,那是第二個挑戰,所以這是可以透過教育改變的。

臉書上偶爾看到你秀拿手菜,我們的共同朋友說,你是居家型的好男人,看來你應該是很享受家居生活的溫馨。老美說的「家,甜蜜的家」(Home, sweet home.)沒有人不渴望提早擁有房子, 但美國2018 年的國民平均所得5 萬5 千美元,對比美國房價來說相對合理,不過租金卻顯得貴了。

所以美國年輕人面對買房或租房的思維,和台灣的年輕朋友應該有些不同。以下聊聊年輕朋友該買房還是租房的困惑。

你認為在擁有第一桶金之後該注意什麼事呢? 有些年輕朋友還不會運用,一不小心可能就把男人給「結紮」了。在中央大學演講完的第二天, 有位上班族朋友告訴我,她很高興請假來聽這場演講,也幸好來了,因為夫妻倆最近即將做重要決定—他們正為買房的問題而困惑著。

摒除價值觀、個人情感和特殊偏好,如果就財務規畫和投資的角度而言,全力擁有第一桶金是首要之務,而且它的重要性,就像保護家庭財務的左右護法一樣,必須隨時左右在側。也就是說,就算要買房的頭期款也不應該動用到第一桶金,這是一個專屬的財庫,它是家庭理財的尚方寶劍,有其特殊用途。

我先分析「第一桶金為什麼重要到不能輕易動用?」再談「要買房還是租房?」許多年輕夫婦存到第一桶金就興高采烈地拿來買房了,假設1 千3 百萬元的房子,頭期款動用到了10 萬美元(折合約新台幣3 百萬元) 的第一桶金,貸款還有1 千萬元,每個月分期付款大約是5 萬元。如果這對夫婦合起來月收入只有10 萬元,這5 萬元的分期付款就佔50%的收入, 比重偏高,這個家庭開始有了亞歷山大(壓力山大)進駐。

年輕夫妻在職場上難免遇到一些挑戰和挫折,房貸這種隱性壓力,還真是折磨人,可能埋下夫妻生活中的許多引爆點。有些家庭會因為房貸帶來的無形壓力,再加上工作疲勞,連小孩都生不出來。

我記得國內有位政壇名人的夫人說,當年她都懷不上孕,剛好趁換工作時,夫妻兩人到了國外度了假,夫人就在那時懷孕了。原來做人要輕鬆是這個道理,可見「亞歷山大」的威力。

如果不買房?
我們再來看一下,如果不輕易動用左右護法的第一桶金,持續進行投資。等到夫妻倆存到頭期款之後再來買房,會產生什麼樣的不同結果?

一樣是1 千萬元的貸款,因為沒有動用到第一桶金,所以第一桶金可以持續照原訂計畫進行投資,每年如果是7%的投資報酬(大約是台股0050 的績效),如果需要,盡可能動用在4%以內,3 百萬元第一桶金的4%大約有1 萬2 千元,約可支付3 百萬元的房貸,特殊狀況就算動用7%,約2 萬1 千元,接近可支付4 百多萬元的房貸,心情上就會大大不同了,因為你知道有尚方寶劍可依靠。

如果不動用它,會發現奇妙的事情發生了!第一桶金是會生小崽子的,依前面所說的「72 法則」,7%的投報率十年就能翻一倍,一旦有了第二桶金新台幣6 百萬元產生的7%投報率,相當於4 萬2 千元,可以支付8 百萬元的房貸,房貸此刻對你來講已不是壓力。隨著第一桶金的成長,房貸壓力會越來越輕,你完全有這個實力償還,只是眼前還有更重要的用途。這時候你已經擁有錢人的腦袋,有平和的心境和篤定的未來,夫妻做人也容易成功,可能還是雙胞胎,而且吃苦及工作的耐壓力也會一併提高。這時亞歷山大已離開,改換愛神丘比特悄然進駐。

要存下第一桶金最難,國人喜歡用新台幣1 百萬元做為第一桶金,這有一點挑戰,但不是不可能。上一篇說了每個月存下2 萬5 千元,就算兼副業也要賺到,八年後就能擁有一個金兒子,這一輩子不吃不喝,終身守在你旁邊,為你無怨無悔奉獻效勞。

第二階段,穩健地使用ETF 和資產配置,以每年7%的投資報酬,只要十年左右就會誕生第二桶金,如果這段期間還能再投入額外儲蓄,那麼第二桶金就會加速到來。
有第二桶金之後,累積財富的速度就會越來越快。第一桶金的3 百萬元到第二桶金的6 百萬元,這是100%的增長;但是從第二桶金的6 百萬元到第三桶金的9 百萬元,這個漲幅只是6 百萬元的50%,接下來就是「輕舟已過萬重山」,漸入佳境了。
如果沒有「第一桶金如此重要」的認知,你就永遠只是窮人思維,永遠要面臨處理不完的財務壓力,因為錯過了最能夠創造財富的黃金時期。財經作家班.史坦說:「未來年老的你,必須靠現在的你、年輕的你來養。」而存下第一桶金再和一流的企業掛勾,第一桶金便會開始進行無性、但有機的生殖。

我在過去三十年從事投資管理工作,實際操作的經驗讓我擁有非常篤定的信念。在〈超額報酬〉這章中的〈被遺忘的10 萬美元—我的實務操盤舉例〉就有個實例可印証。

回到本篇文章一開頭,來上課的這位學員最大的收穫是解答了困惑。他們夫婦倆的積蓄超過頭期款所需,他們思考是不是應該「用較多的頭期款減少房貸?」這對有錢的人來說沒問題,但對資金還不是那麼充裕的年輕夫婦來說,更要把第一桶金這樣的左右護法留在身邊。因為:
一、第一桶金有創造性、增值性、台股7%的長期增長性,這個投報遠高於目前台灣貸款的2%,哪裡有為了2%成本下降,卻用7%成長性來交換的道理?
二、投資在房地產固然也有增值的空間,但畢竟房地產只是投資在台灣某城市裡,但第一桶金卻可投資在台灣0050、美國標普500 和全球指數基金,它的面向是全球成長性企業,何者比較有潛力已經很清楚了。

有了以上這樣的認知,再回來看是買房?還是租房?這就不是一個議題了。為什麼可以不買車,因為大眾捷運相對方便,想買房的人也可以考慮替代性的租房,而且也可以租非常高級的房子。

買房前先具備三個條件
所以問題不是「要不要買房」,想買房隨時都可以買,只要具備三個條件:準備好頭期款和不動用到第一桶金,同時考慮合理的價位。之所以保留第一桶金是因為它的成長產值高於房貸利息,只有在外部投資股市, 靠著投資的成長才可以多少解決爾後的財務需求和壓力,穩住第一桶金和第二桶金之後,再來的評估就是房價是否合理了。若房價不合理但還是購買,看起來這已經有自身價值觀和特殊的考量,那就不在這次的財務評估之列了。

多少的房價才合理?不精準的手指頭算法(rule of thumb)如下:買房後的出租投報率低於投報4%值得你多考慮一下,可能不值得你購買,因為台股股利已達3% - 4%。就算用來自住,也可以用這個數值來估算:例如以500 萬元購買房子,每個月租金1 萬8 千元,以十一個月(留一個月空檔作為各種支出花費)來算,一年將近有20 萬元的租金,除以5 百萬元的屋款大約4%,在4%左右的投報可以考慮。但若依你對房子需求和偏好, 若是低於3%的投報,你也喜歡,那麼一定有你個人的特殊考量,若是資金寬裕買個喜歡也無不可。巴菲特不是說了嗎,「如果錢不能為你帶來快樂,那表示你還沒有擁有財富!」

年輕的巴菲特當年也曾問過太太,他投資獲利的錢現在就可以買房, 但如果願意再等一陣子,可以買更大的房子,他想聽聽太太的意見。這裡就有價值觀偏好的選擇考量。

買房可以防老嗎?
至於有人認為,害怕年老時租不到房子?我鼓勵買房,但是不要因為買房反而把自己的生活品質全被房貸給綁架了。要做適合自己,並符合自己人生觀、價值觀的財務規畫。買房是許多人一生中的重大投資,既然是投資,就必須從投資獲利的實務面來分析、探討。

我自己是進入職場十年後,大約是四十歲才開始買房,比一般在美華人晚了一些。美國的房價通常只要工作五年到七年就可以買下。我之所以會較晚買房就是不想動用投資股市的本金。

當四十五歲到五十五歲時,手邊已經有好幾桶金資產,那時怎麼會買不到房子呢?光用全球一流企業每年為你產生的股利就可以輕鬆付房貸, 完全無需擔憂年老沒人租房子給你。先讓第一桶金跑個二十年,到那時他既是不離身的左右護法,又是驍勇善戰,為你清除財務障礙的趙子龍。有資金在手上,你隨時可以等合理的價位,買你喜歡的房子,而不是勉強為買房而買房。

我比較擔心的是,年輕朋友現在勉強買進負荷過大、房價過高的房子,資金若全進了房產,挪占了資源,失去第一桶金在股市投資上開疆闢土的機會,那麼這房貸可能讓你娶的是亞歷山大,而不是美嬌娘。

每個地區該買房、租房的財務分析都不盡相同,台灣某些地區房價已高,但房租便宜,房貸利率相對低,但台股的殖利率又相對高,所以此時應該善用第一桶金這把尚方寶劍,此刻慧劍不斬情絲,只對付房貸的「亞歷山大」。

希望能解答多數年輕夫婦該買房還是租房的困惑後,勇敢做人,為台灣的少子化出生率,貢獻幾個百分點的成長,那麼這封信就有了意義,餘後敘。

11-6
被遺忘的10 萬美元 我的實務操盤舉例
「時時勤擦拭,莫使惹塵埃。」身在股市裡,每天要看盤, 時常要進出,避免反轉被套牢。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富人追趨勢,窮人追價差, 一段趨勢得走上好幾年,何必沒事去惹它。你偏好何者?


竹軒:
初次見面是在金石堂城中店的新書發表會上,那棟古老建築頗有古樸味道,三樓邊間白色牆上留有數百位作者、講者的簽名,甚是壯觀。書店位於衡陽路一段與重慶南路交叉口,人聲鼎沸。外頭風聲、雨聲、車馬聲,屋內演講議題則是家事、國事、事事關心。可惜該書店現已歇業,原址被改建成商業旅館。時代變遷如此快速,一如這幾年興起的指數基金和被動投資。

我知道你是被動投資的擁護者,也為大眾捍衛投資資訊透明的權利。我上次說你像啄木鳥,這是一種肯定,但也是提醒你要小心,不能把所有主動投資者的績效全歸為不實的績效。畢竟在非正式統計的數據中,有20%的主動投資者可以贏過大盤。
我操作主動投資,過去這三十年來從中獲利很多。不過你也知道,我因為哈佛教授的代操失利而吃了很多苦頭,所以我深知主動投資不易成功,但若個性適合,用對了方法,這是獲得超額報酬的管道之一,但因為大多數人並不適合主動投資,所以這幾年下來我都向讀者推廣「被動投資」。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說了那麼多被動投資的好處,我也說兩個主動投資的故事。先說禪宗六祖惠能悟道的典故,這內涵其實很接近主動投資和被動投資。

六祖惠能的師兄神秀禪師寫了一個偈子給五祖弘忍大師:「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擦拭,莫使惹塵埃」,就像國內流行的投資操作方式,身在股市裡,每天要看盤,時常要進出,避免股市反轉被套牢。

惠能不識字,但有慧根,經過旁人轉述,他也唸出四句,請人寫在牆上:「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就是巴菲特價值投資派的投資觀念。投資企業並非一天就能看到成效,它需要經年累月,富人追趨勢,窮人追價差,一段趨勢得走上好幾年,何必沒事去惹它。「開悟」在梵文稱為「覺」,也就是「菩提」的意思,佛者亦是覺者,你說哪一個境界比較高?何者開悟了呢?

聖嚴法師對這兩首偈有很好的闡述,他說「有人認為,為了明心見性必須時時將心擦拭乾淨,像鏡子一樣,能將之保持乾淨就是開悟,是智慧的表現。但六祖惠能認為沒有開悟、智慧這些東西,一執著有智慧,本身就不是智慧;所以他說『本來無一物』。既沒有生死,也沒有涅槃;既沒有煩惱,也沒有智慧。愚癡的煩惱和菩提的智慧是相對的,生死的痛苦和覺悟的涅槃是相對的,心中有執著就沒有真正開悟。不要認為有像鏡子一般的自性,當心中什麼都擺下的時候才是真正的開悟,這就是心經所說的『無智亦無得』,這才能心無罣礙,無罣礙就是心中無一物,才是真正的悟境現前。」

了解這其中涵義之後,我先說第一個故事:2017 年我參加某個媒體的直播,主持人說他的投資績效不好,買什麼賠什麼,但他母親的績效就很棒。他的母親多年前買了台積電,就一直抱著不放。這個績效想必擊敗許多高手,我聽了會心一笑,你說兒子和媽媽哪一個是投資得道的高手?

被遺忘的10 萬美元
第二個是我的故事。2013 年美國富達證券(Fidelity Investments)提供10 萬美元開戶贈送5 萬里程數,我剛好需要里程數,就存入10 萬美元。因為帳戶至少要放半年,也不能只放活期存款,所以我就買了幾家還算穩健的公司,至少賺些股利,打算半年後拿到哩程數就賣掉,帳戶最後只剩下幾千美元零頭。

2018 年底美股急挫,我想整合一些帳戶,想起了那戶頭已經快五年沒有查看,連密碼都不記得了。總算找到密碼紀錄,進帳戶一看,第一個印象是資安系統怎麼做的那麼差,我怎麼跑到別人的戶頭去了呢?再定眼一看確實是我的名字,但金額怎麼是15 萬美元呢?聖誕老公公什麼時候來拜訪過?我只好回去一年一年的下載月報表。
原來這五年來只做了一次交易,在2015 年7 月以54 元賣出星巴克400股,原因是當時認為價位合理,也研判星巴克會有一到兩年的盤整時間,這資金應可挪到別的地方使用,但我根本忘了有這個帳號,再加上我是基金管理者,有任何交易必須向董事會報備,避免用基金哄抬我個人股票,沒想到就這麼給忘了。(運氣好我判斷對了,星巴克果然在那兩年價格上下盤整,但判斷對了,並不代表賺到了錢, 因為我並沒有在起漲開始,將資金即時送回。)

巴菲特說,買股票前,就要想像接下來五年你要到小島度假不能交易,你會注意什麼?買什麼樣的股票?這個比喻很好,讓你關注投資的本質、企業基本面和中長期的經營策略。這個投資本質讓你不需要天天盯盤,不過這話雖然有道理,但要投資者連續五年完全不看盤也是件難事。

1987 年我剛入行時,美國公視有一個節目非常有名,叫《華爾街一周》(Wall Street Week)由路易斯.魯凱瑟(Louis Rukeyser)主持,在每年最後一個交易日,幾位投資名家一起檢討一年度的投資績效,同時推出明年的投資標的,這一年當中的投資名單不能更動,很有挑戰性,我當年追蹤這些投資名家,每年年底一定錄影和花錢購買他們的談話紀錄。

我當時也很想試試,買下投資標的然後一年不看盤,沒想到這次陰錯陽差竟然在小島度假了五年,只賣了手上持有星巴克的66%。這一覺醒來,成績和標普500 大盤相較如何?我非常好奇也覺得有趣,兩個原因:(1)這樣可以很清楚地呈現証據,(2)美國證券商的月報表,它的完整性和簡易值得國內做參考,每年利息多少、股利多少、資本利得或虧損又是多少,一清二楚。這些資料不管是做為報稅、會計師查核、績效評估完全可以一表搞定,國內有些優秀的投資達人,不容易提供詳盡的記錄,我想可能是因為股票和資金分開管理的關係,美國則是兩者合一,數據管理的資料相對容易取得。

這個主動投資能不能擊敗標普500 呢?這帳戶截至2018 年底,過去五年績效是53%的淨成長對比標普的49.81%些微領先,但是我認為有7 成機會可能領先。為何?從下表2015 年7 月報表可看出,賣出星巴克後的現金佔了32%,因為我忘了處理一直放著,相當於台灣的活存幾乎沒有利息。

2015 年7 月,五年中唯一一次的交易,賣出星巴克400 股。以下幾個簡單做法都有擊敗大盤,拉大差距的機會,提供給有興趣的主動投資者參考:
第1 種做法:
不同時期,佔總資產15%至32%的現金進入公債型ETF,過去五年IEF 的年均報酬大約2.5%,總累積報酬應該會多出4 個以上百分點,這個領先就會擴大成57%(53% +4%)對比標普500 的49.81%。

第2 種做法:
購買標普500,標普500 這幾年的年均報酬也在8.5%以上,這個績效多領先25%,因為有25%以上的現金,總累積報酬應該會多出10 個以上百分點, 這領先就會變成擴大成63 %(53 % +10 %) 對比標普500 的49.81%。

第3 種做法:
如果一直留著星巴克,2018 年12 月31 日的股價是 64 元,比我當初賣出的54 元多出20%,總累積報酬應該會多出4 個以上百分點,2019 年這八個月以來的漲幅更是驚人的近50%,完全不動的績效領先差距就更大了。

第4 種做法:
買了別的股票價格下跌,那麼成績就比現在你看到的差。

上述四種做法有三種的做法可能成功,成功機率是四分之三,所以我說有7 成的機率可以擴大領先。

記得二十年前在彼得.林區的書上看到一句話,我當時還沒領悟,半信半疑。雖然心嚮往之,但不知如何做得到?他說:「你只要把股票挑好,其它市場自然會把他照顧好。」沒想到五年不動的這個實驗,一不小心完成了,而且績效也還可以,寫這封信時,也收到了2019 年7 月份月報表,資金已經接近17 萬美元,星巴克在2019 年的漲幅極猛,現在已經達到95 美元,我將其全數賣出,打算繼續找尋下一個星巴克。

我從不懷疑第一桶金會與時增長到第二桶金—20 萬美元。我常說第一桶金要像左右護法一樣,隨身在侍,不可隨便動用做為其他消費,應該要備而不用蓄積實力,但需要用到的時候還是該用。當第一桶金投入在全球企業時,可以生出第二桶金。我在談到年輕夫婦房貸壓力時,特別舉了這個例子。若以上面的例子操作個五年半的,10 萬美金(折合約新台幣3 百萬元),現已成長到了17 萬美元(約新台幣5 百萬元),每年7%的投報率可付7 百萬的房貸,我用這例子做了實際的印證,它不僅僅只是理論,也說明了主動投資有機會超越大盤。

主動投資要注意的六件事
不過主動投資要注意以下事項:
一、 一定要分散風險,我的公募基金因為大意和太自信,就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二、 一定要參與自己熟悉或認識的一流企業。
三、 如果心理素質不強,加一點風險防禦性資產,例如:公債的ETF。
四、 進行主動投資之前一定要學好巴菲特說的兩門課:如何評估一家企業的價值以及如何看待市場價格。
五、 學理上擁有十家不同產業的持股,可以分散風險(重大股災的非系統性風險不在此列),如果十檔股票超過一般投資者的追蹤能力, 可以考慮搭配ETF 減輕分析的工作。
六、 如果個性適合,想要嘗試主動投資的讀者,可以考慮核心、衛星兩個投資組合,較低比例金額持有衛星,學習超額投資,就算失敗也不會影響整個投資布局,也可以測試自己是否適合主動投資。

就像彼得.林區說的,如果你懂得在哪裡找股票,個人主動投資也有他的優勢。成績落後時,你有比別人更強的耐心,用不著像基金操盤手一樣得向客戶或主管機關報備,也沒有基金法規面的限制,看到好的股票時,雖然不必重壓但是只要持有10%以上就能讓你攻擊更有力道。

主動投資?還是被動投資?
主動投資好,還是被動投資好?我沒有這麼涇渭分明,適合個性的投資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不過統計數字說明了一個事實:有80%的散戶都賠錢。那就應該回到「ETF+ 資產配置」,這是比較安全、穩定又可以獲利的做法。目標就是參與經濟成長,其他的事股市自然會照顧,這也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操作信念,主動投資的「時時勤擦拭」還不一定成功,個性不適,方法不對,有時候加速度會離目標更遠,這是主動投資者要注意的地方。

巴菲特和查理芒格,一個是共和黨,一個是民主黨,兩人各有其信仰,卻又相互尊重,主動投資和被動投資也可以如此看待。

至於你擔心國內投資者可能被某些主動投資達人的績效矇騙,我上次的建議就是,先做到(1)誠實揭露:推薦股票是否有酬勞,從哪裡得到好處?(2)自己現在是否擁有該支股票?(3)未來七十二個小時之內是否會交易,先從這三件最基本的事開始。

回到「被遺忘的10 萬美元」,這個投資組合並無過人之處,但著重在全球一流的企業台積電跟星巴克,多數投資者都可知輕易獲知他們的優勢所在,其它三家公司都並沒有成功,純屬我測試某些投資概念,但整體表現還是超越大盤的獲利。
再則,用對方法,第一桶金也可以是有機的成長,這個帳戶一旦增長有了第二桶金,我打算挪出一桶金,再將它變成種子基金,成立推廣理財教育的小小基金,幫助理財弱勢族群。我一直認為教育是翻轉人生的一個重要槓桿,這樣一來投資就變得更有意義了,屆時還要借助你的古道熱腸!

闕又上 作者作品表

你沒有學到的資產配置:巴菲特默默在做的事

慢飆股台積電的啟示錄(全新增訂版):發現一流企業的長相和深度投資價值

全方位理財的第一堂課:你一生必學的五大財務規畫

華爾街操盤手給年輕人的15堂理財課

慢飆股台積電的啟示錄

阿甘投資法

為什麼你的退休金只有別人的一半?

你沒學到的巴菲特:股神默默在做的事

華爾街操盤手給年輕人的15堂理財課

你沒學到的巴菲特:股神默默在做的事

每年10分鐘,讓你的薪水變活錢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