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小吃之美:基隆廟口(進口炫光紙經典懷舊版)
 
作者: 曹銘宗 
書城編號: 1619879

原價: HK$150.00
現售: HK$142.5 節省: HK$7.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聯經
出版日期: 2008/01
頁數: 36
尺寸: 16x24x0.9
ISBN: 9789570832365

商品簡介
台灣是小吃王國,基隆廟口小吃則是台灣最有傳統、最具代表性的廟口小吃。
《台灣小吃之美:基隆廟口(進口炫光紙經典懷舊版)》是第一本將基隆最富特色的廟口小吃,以手繪圖方式摺頁,完整呈現。本書以進口炫光紙印刷呈現,紙面採多次珍珠塗料處理,光彩奪目,最適合珍藏!
吃夜市也要有文化水準,台灣小吃的飲食特色一次全覽;一條街百種食物風情,吃巧吃好變胖有理,本書附贈「基隆廟口」日文版及英文版簡介,可以輕輕鬆鬆帶外國朋友逛廟口!

你想知道哪一攤的滷肉飯是全台灣最好吃的?
每一家都標榜是老店,哪一家的食物才是最古早味的做法?
平平都是「羹」,哪一家是最道地的真材實料的肉羹?
泡泡冰的配料很多,怎麼配最好吃?
基隆廟口天婦羅要吃哪一家?
雞捲跟「雞」有沒有關係?
最著名的紅燒鰻,其實每天還有一道限量供應佳餚,你想知道是什麼嗎?

1. 要吃對東西
2. 要知道什麼好吃
3. 要找到好吃的所在
4. 要吃得有文化
5. 要知道吃的來由

基隆廟口小吃有四大特色:
第一、歷史悠久,有很多幾十年的攤位,所賣小吃經得起時間和競爭的考驗。
第二、攤位數量很多,而且集中在仁三路(固定攤位,又稱老廟口)、愛四路(流動攤位)兩條交叉的小街上,傍晚以後總共有兩三百個攤位。
第三、各攤位所賣小吃很少重複。
第四、營業時間很長,仁三路很多攤位都採輪班制,全天二十四小時營業,全年無休。
基隆廟口小吃的食材種類繁多,做出來的小吃琳瑯滿目,台灣各地的小吃大都可以在基隆廟口找到。基隆廟口也有不少獨特小吃,有些攤位還在其他夜市開了分店,並進駐百貨公司美食街。

本書特色
1. 為大眾介紹全方位且多樣性的基隆廟口小吃。
2. 從文化面、歷史淵源、到小吃特色,做整合性的介紹。
3. 從文字、加上手工繪製的插圖,展現充滿人性以及特殊風味的廟口小吃。


作者簡介


曹銘宗
學歷:東海大學歷史系,美國北德州立大學新聞碩士
經歷:曾任聯合報資深文化記者,2002年至2005年吳舜文新聞獎文化專題報導獎。
著作:人物傳記有《影響世界的人―釋迦牟尼》、《工人博士:江燦騰的奮進人生》、《自學典範:台灣史研究先驅曹永和》、《菅芒花的春天:白冰冰的前半生》、《這款人物》、《小人物萬歲》。
其他文化相關著作:《台灣的飲食街道:基隆廟口文化》、《台灣文化容顏》、《祝你永保安康》、《集集火車快開了》、《台灣廣告發燒語》、《台灣國語》、《台灣歇後語》、《台灣地名謎猜》、《什錦台灣話》等。


相關作者簡介


繪圖作者簡介
施政廷
1960年出生於高雄縣橋頭鄉,現居住在桃園縣中壢市。
曾任出版社美術編輯,而現在是一個「家庭手工」業者,在家從事圖畫書創作,生產圖畫故事書和插圖。
還到大學兼課、小學演講和圖書館說故事,賺外快貼補家用。
在創作時喜歡嘗試不同的材料和技法,相信繪畫創作是件快樂的工作。


推薦序/導讀/自序



曹銘宗
我是基隆人,今天還住在基隆。我跟很多基隆人一樣,「去廟口若咧行灶腳」,廟口就像家裡的廚房。
1997年,基隆市立文化中心舉辦文建會的基隆文藝季,以「廟口文化」為主題,計畫出版一本介紹基隆廟口小吃的書,找我擔任計畫主持人。當時,我訪問廟口耆老,也對廟口歷史最悠久的仁三路段共約七十家固定攤位做了訪查,出版了《台灣的飲食街道:基隆廟口文化》一書。
2007年,我跟畫家施政廷合作基隆廟口的繪本,與十年前抱著一樣的心情:很高興可以為基隆廟口寫歷史!
我對小吃很有感覺,因為這是國民美食,讓窮人家不必花太多錢就可以吃到好吃的東西。所以,賣小吃的只要做得好吃,對社會也有很大的貢獻。
早年,窮人家有機會到廟口吃點東西,就會很高興了。很多基隆港的碼頭工人都常到廟口吃飯,兩碗滷肉飯、一碗羹湯就可以補充體力。我聽過一個畫面:攤位的頭家看到工人來了,就自動把白飯裝多一點、滷汁澆多一點,還一直把湯加到碗裡。
今天,廟口幾個攤位的頭家還保有這種文化,看到客人的湯快喝完了,就趕緊舀湯過去,真是好味又加了人情味。
當年我去採訪一口吃香腸,頭家講了「一口吃」的由來,因為常看到小孩沒多少零用錢,才想到把香腸做小,一條只賣五元,讓小孩也吃得起。這或許是生意經,但我卻看到了善意。我一直相信,有善意就會有好生意。
走在基隆廟口,多數攤位生意很好,頭家很忙,臉上充滿自信;少數攤位生意不太好,頭家都走到路上來攬客了。客人呢?臉上寫著滿足,很多人還邊走邊吃。
基隆廟口小吃其實吸引了各階層的人。我十五年前認識日本Kose化妝品台灣代理商大老闆,當時他對基隆廟口比我還熟,還在很多攤位吃出心得。他讚美基隆廟口滷豬腳比萬巒豬腳好吃,還誇獎頭家一把小刀切豬腳的好功夫。
我最近才知道,作家、旅行家舒國治曾說,全台灣最好吃的滷肉飯在基隆廟口19號晚上七點才開的攤位。他還說,此攤的豬腳湯也是全廟口最好吃的,他都指明要豬腳的「中段」部位。
基隆廟口應該常有這種畫面吧!市井小民在吃,隔壁就坐著大老闆,或許作家也在旁邊。
對基隆人來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種廟口小吃,每次去廟口,大都吃一樣的東西。
像我,幾乎每次都向31號攤位的天一香報到,吃滷肉飯一定要配一顆滷鴨蛋。
外地人難得來到基隆廟口,有人大呼不知從何吃起,有人則希望肚子變大,好多吃幾攤。有些年輕人,二、三人甚至四人合叫一碗,這樣就可以吃到五、六、七……十二攤,我女兒每次帶外地朋友來基隆廟口就是這樣吃的。
年輕人好胃口,吃完鹹的要吃甜的,吃完熱的要吃冷的,所以基隆廟口不論夏天冬天都賣冰。幾個賣冰的攤位,像泡泡冰常看到年輕人在排隊,店面大的三兄弟豆花也常擠滿了年輕人。
多年來,基隆廟口有一個賣口香糖的老婆婆,背駝得非常嚴重,你在吃東西時,她來問你要不要買一條?但她很客氣,你搖頭,她就走;如果你買了,她會說感謝和祝福的話。我每次去廟口,只要看到她,我一定買。現在有好一陣子沒看到她了,還有點想念她呢。我想,或許她曾經靠賣口香糖養活一個家。
這就是基隆廟口,不在乎衛生、環境馬馬虎虎,只希望熱鬧、人情長長久久。


施政廷
第一次去基隆廟口是女朋友帶我去的,當時她在基隆工作,所以我就「追」到基隆去,下班後她很開心的帶我到廟口去吃東西。到了接下這份繪圖工作的時候,我們的大兒子都已經唸高中了,而她期待可以去廟口的眼神,仍然是很愉悅的。
就像作者銘宗兄的感覺一樣,我有一些基隆出生的朋友也覺得廟口就像自家的廚房,隨時去、想怎麼吃、想吃什麼,都有!而且還可以滿足每個人不同的心情、品味、民族情感甚至口袋的「胃口」。
打著「為了工作需要」的藉口,先是和銘宗兄與黃主編去「實地探勘」,接著自己去、再帶太太和小兒子去,然後加上大兒子一家四口再去,又吃又買的,最後一家四口再加阿姨,去了又去,竟然還有表姊抱怨沒跟上。而且每次在回家的路上,總是一邊回味今天吃的,卻又再盤算下回去非吃什麼不可了。
帶著到自家廚房的情感,在基隆廟口接受攤家承傳了兩三代人的手藝招待,為了這份繪圖的工作,手中捧著專家作者銘宗兄的文稿指引來到基隆廟口,可不只是嘴巴吃到好口味而已,心中還多了些文化的品味!


文章試閱


台灣是小吃王圈,基隆廟口小吃則是台灣最有傳統、最貝代表性的廟口小吃。
基隆廟口小吃有四大特色:一、歷史悠久,有很多幾十年的攤位,所賣小吃禁得起時間和競爭的考驗。二、攤位數量很多,而且集中在仁三路(固定攤位,又稱老廟口)、愛四路(流動攤位)兩條交叉的小街上,傍晚以後總共有兩三百個攤位。三、各攤位所賣小吃很少重複。四、營業時間很長,仁三路很多攤位都採輪班制,全天二十四小時營業,全年無休。
基隆廟口小吃以仁三路的奠濟宮(建於1875年,奉祀開漳聖王)為中心,整個小吃區就是從這座廟的周邊開始發展的。可能在清朝時代,廟埕就有市集,出現了流動攤販。日治時代,允許在廟埕兩旁設固定攤位,並發給執照納入管理,但仁三路上也開始有流動攤販了。
戰後,隨著人口增加及經濟發展,仁三路上的流動攤販愈來愈多,後來開始移到店家門口,並慢慢固定下來,最後由市政府統一規畫固定攤位。1969年以後, 再規定下午四時以後愛四路上開放流動攤販,後來又自然延伸到愛四路邊的仁二路、仁一路,形成更大的廟口小吃區,並成為台灣最著名的夜市之一。
今天,基隆廟口小吃呈現中西並列、漢和雜陳、台灣創意的美食薈萃之地,有其歷史淵源。
基隆早年移民以漳州人為主,也有不少福州人(基隆離福州很近,據傳荷蘭時代已有福州人在基隆集居成一條「福州街」,日治時代基隆與福州有定期商船航線),帶來中國五大菜系之一的閩菜。閩菜以「善治海鮮,每多羹湯」著稱,其中福州菜善用紅糟,構成基隆廟口小吃的主流。
此外,日治時代留下的日本飲食,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帶來的中國各省飲食,台灣走向國際化引進的世界各國飲食,以及愈來愈多東南亞新娘帶來的東南亞飲食,都增加了基隆廟口小吃的內容。另一方面,一種飲食在食材上會融入在地特產,在作法上也會不斷創新改良,結果又產生新的飲食,也讓基隆廟口小吃繼續豐盛下去。
基隆廟口小吃的食材種類繁多,做出來的小吃琳瑯滿目,台灣各地的小吃大都可以在基隆廟口找到。基隆廟口也有不少獨特小吃,有些攤位還在其他夜市開了分店,並進駐百貨美食街。
著名的基隆廟口小吃有鼎邊趖、天婦羅、紅燒鰻羹、水煮原汁豬腳(滷豬腳)、營養三明治、一口吃香腸、泡泡冰、麻粩……所以,就不多說了,基隆廟口小吃正等著您來大吃呢!

仁三路段‧雙號
自製大腸圈‧鹹菜豬血湯
本攤採用真的豬大腸做腸衣,灌入油蔥、糯米,蒸成一條一條的「大腸圈」,有粗有細,隨人挑選,現賣現切,沾醬油膏及甜辣醬吃。
大腸圈一般稱為糯米腸(閩南語叫秫米腸,秫是帶有黏性的榖物),以豬大腸為腸衣,糯米為內餡,簡稱米腸,在台灣是很普遍的小吃。糯米腸的腸衣使用去油、洗淨後的豬大腸,但也有使用便宜的人工腸衣。
台灣夜市後來流行一種創新小吃「大腸包小腸」,糯米腸和香腸炭烤後,把較大的糯米腸切開,包入較小的香腸,再放上酸菜、花生粉等配料,變成了「台灣熱狗」。

米粉湯
基隆廟口小吃攤6號、27號、68號(白天)都賣米粉湯。基隆的米粉湯有幾樣不同的配料,像基隆特產的沙魚?(熏小沙魚),尤其是軟絲仔(烏賊的一種,肉質比花枝滑嫩可口)。
米粉湯是台灣很普遍的小吃。台灣米粉主要有兩種,新竹米粉較細,吃起來較Q,埔里米粉較粗,吃起來較滑,一般煮米粉湯大都用埔里米粉。
米粉湯的湯頭以豬頭骨熬成,豬頭骨的湯比豬大骨的湯濃郁,但一般認為豬頭骨的湯雖然較甜,但也較「毒」,豬大骨的湯則較「清」。
米粉湯端上時,頭家撒點油蔥、芹菜,顧客再撒點胡椒,最是美味。

螃蟹羹‧油飯(深夜賣雞肉絲飯‧赤肉湯‧豬肝湯‧豬肚湯‧綜合湯)
本攤是基隆廟口消夜時間的熱門攤位之一,現煮的赤肉、豬肝、豬肚湯,加了薑絲及米酒,有古早味。

旗魚飯‧鮮魚湯
本攤以賣基隆「現流」(沿岸、近海現撈)魚類著稱,現煮魚湯以鮮取勝。旗魚是基隆特產,把紅燒旗魚肚鋪在白飯上,滋味鮮美。

排骨麵‧切仔麵‧廣東仔麵
專賣台灣古早麵的老店,各種常見的湯麵和乾麵,有切仔麵(熟的油麵〉、廣東仔麵(生的扁麵),也有米粉和粿仔,其他還有扁食、福州魚丸湯等。本攤的排骨麵另有風味,排骨先醃過、炸過後放入鐵罐蒸成排骨酥湯,再加到煮好的麵裡。

曹銘宗 作者作品表

腰瘦好吃(秋限定)台灣文化偵探曹銘宗,帶你吃遍當季好食!

腰瘦好吃(夏限定)台灣文化偵探曹銘宗,帶你吃遍當季好食!

一午二紅沙,三鯧四馬鮫:台灣海產的身世

艾爾摩沙的瑪利亞

迎媽祖(十周年紀念大開本版)

激骨話:台灣歇後語(附讀法QR Code)

花飛、花枝、花?仔:台灣海產名小考

台灣史新聞

台灣人也不知道的台式國語

台灣小吃之美:基隆廟口(進口炫光紙經典懷舊版)

祝你永保安康

工人博士—江燦騰的奮進人生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