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著步行,阮慶岳反覆思索辯證不同時空裡人事物的面貌與變貌。恍如與法國思想家蒙田為伴一起散步,既觀察萬物也反思自我。
散步路徑一「里居有溪」,寫以往匆忙出入的街里巷市,到現在逐漸享受沿路慢慢瀏覽風景的樂趣,不論是走逛市場、吃螃蟹、開會、開車,或是關注被時代輾壓的人力車夫、巷口消失的雜貨店,都是既論辯又抒情的心靈對話。路徑二「城愁」相對於〈家鄉的美麗與哀愁〉,以建築師之眼審視現代城市,旅行〈半下流的香港〉、邂逅美感處處的〈東京戀曲〉、嚮往〈里山的生活〉,甚或〈看風水〉,省思自然、居所與生命一同俯仰呼吸的依存關係。最後走入路徑三「一個文明的黃昏」,點評教育文化,眉批閱讀精華,探索物質文明起落。
阮慶岳以蒙田為完美的散步伴侶,用蒙田睿智且開放的目光掃過人間日常,激盪出觀看世界的另類視角,輕鬆自在地讓人哲思湧現。作者不斷地向自己發問,並不刻意做具體的回答,遊走過的城市記憶、建築美學、旅行隨想、生活隨筆,一物一溫存,文字從容散淡,反覆鑑照生命的靈光。
本書特色
★ 首刷限量阮慶岳親筆簽名,值得珍藏。
★ 阮慶岳以其獨具個人風格、私語自問的筆調,書寫充滿哲理和反思的生活札記、城市記憶、建築美學、社會風景、旅行遊記。
作者
阮慶岳
作家、建築學者。
淡江大學建築系學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碩士。曾任職美國芝加哥、鳳凰城建築公司多年,並於台北成立建築師事務所,現為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專任教授。曾獲台灣文學獎散文首獎及短篇小說推薦獎、巫永福二○○三年度文學獎、《中央日報》短篇小說獎、台北文學獎文學年金、二○○九年亞洲曼氏文學獎入圍,以及二○○四年、二○一六年分獲香港《亞洲週刊》中文十大好書及中文十大小說等。
文學著作含括小說《神祕女子》、《黃昏的故鄉》、《林秀子一家》、《重見白橋》、《哭泣哭泣城》、《秀雲》,以及散文集《城愁》、《聲音》、《一人漂流》等;建築論述《弱建築》、《屋頂上的石斛蘭》(與謝英俊合著);跨領域創作《惚恍》、《阮慶岳四色書》、《開門見山色》等。
目錄
自序
散步路徑一里居有溪
菜市場
煮菜記
破盤子
牛肉麵
芒果的滋味
吃螃蟹
年夜飯
開車
愛睡覺
下雨
我不愛開會
缺點
演講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
懶人病
購物欲
溫泉男體圖
感冒記
買保險
開刀記
一個人老去
歸零死
父親與槍
插花與盆栽
鄰居
老韓
司機大哥
微笑的人
巷口的兩家店
與弟弟的前妻喝酒
里居有溪
散步路徑二城愁
向鄉村學習
城愁
回娘家
家鄉的美麗與哀愁
一個人旅行
理想的旅行
游牧的明珠
半下流的香港
寡婦山
東京戀曲
里山的生活
美食園林和戲曲
菲律賓啊菲律賓
建築的民主化
狂癲的建築師
山腳和稻田裡的美術館
因記憶而有生命的建築
蓋房子是基本人權
看風水
貝聿銘的遺憾
散步路徑三一個文明的黃昏
畢業
同學會
孩子
打小孩
救救孩子吧
愛哭的男人
無用的爸媽
夜台北
偷情
小政府與大保母
同志結婚記
上大學,為什麼?
多情與專情
自學的年代
神奇的退稅
想和誰去荒島生活
小英讀書記
山之音
白先勇與孽子
王大閔的文學夢
戀者的難言之隱
魂斷威尼斯
一個文明的黃昏
書的告別
痛苦與榮耀
我要封鎖你
緩慢的力量
可靠的台灣人
序/導讀
自序
散步的人
我從來沒有想到在這樣的年紀,忽然開始覺得散步可以有趣。原本會不喜歡散步,一則是懶惰兼覺得單調乏味,再來也是我有些害怕夾身在太多陌生人中間,對於被別人注視這事情,特別敏感不安。
現在偶爾會出去散步,路徑也固定兩條,一條是我住的街道,這裡有我生活所需,以往就應付所需地匆匆出入,現在卻逐漸能享受慢慢瀏覽人事物的樂趣;另一條是街道外側的小溪,由於整頓得宜,即令只是不顯眼的溪流,沿路看花、水鳥和游魚,讓我也尋得樂趣。
看別人散步有伴,會想著誰會是我最想一起散步的伴侶?我覺得心靈可對話的人,應該是我的期待。就像七等生小說〈散步去黑橋〉裡的「我」,邀請童年的靈魂「邁叟」(my soul)去散步,決定一起走去鎮郊的黑色板橋,兩人沿路回顧著生命的片段光影,並終於發現童年記憶裡的黑橋,竟然已經變成白色的水泥橋,讓「我」終於痛哭失聲。
七等生說這小說「試圖給予在同一個空間環境中,現在與往昔兩種不同時間的價值比較」,應是對於生命本質寓意的深遠反思,有如對個人生存價值的總體回顧。而我現在散步的感覺,比較是片段零星的沿途感受,就依賴著當下的所見所思,藉由能與一個信賴的智慧者對談,期待的是得到坦率與直接的相互敲撞,以反覆鑑照出我的內在本色來。
若這樣想,我完美的散步伴侶,就應該是蒙田了。所以如此,是我覺得蒙田的睿智博學與開放自在,譬如他以目光掃過人間的日常事物,便能輕鬆地衍生出讓人省思的看法。而且,他能不斷地向自己發問,卻並不做任何具體回答,只是重複說著「我知道什麼呢」的懷疑態度,以及敢於否定與揭示真理,並關注生命個體的偶然性、與接受命定不能完成的事實,都讓人欣賞不已。
某個程度上,我覺得蒙田努力想讓自己成為一個身心真正合一的人,讓日常所見所聞,能與內在心靈緊密契合。但是這樣去凝視自我,看似容易,其實非常不簡單,英國詩人奧登在《染匠之子》,這樣寫著關於自我的凝看:
「每一種自傳都涉及兩種角色,堂吉軻德——『自我』,和桑丘潘沙——『自身』。……在一個版本中,他會像是一個著了魔的造物,一個富有激情的騎士,對著『信念』和『美』吟唱小夜曲,一本正經,顯得比真人龐大;而在另一個大相徑庭的版本中,充斥著詼諧和自我反諷,沒有激情,很容易厭倦,顯得比真人小。」
然後奧登這樣形容這兩個有如鏡中對照的自我與自身:「就像桑丘‧潘沙眼中的堂吉軻德,他從不禱告;就像堂吉軻德眼中的桑丘‧潘沙,他從不說笑。」因為自己從來就是分裂的,就只是鏡子裡的影子,誠實合一並不容易。
這種面對真我的執著態度,能拿來與蒙田匹敵的人不多,寫過《懺悔錄》的盧梭,絕對是其中翹楚。但是,他卻屢屢對蒙田的真誠,做出譏諷與質疑,盧梭這樣寫著:「我老是笑蒙田的那種假天真,他佯裝承認自己的缺點,卻小心翼翼地給自己派上一些可愛的缺點。」
這樣看來,真正的誠實可能真是不容易,連蒙田都難以過關。但是,我依舊想像著能與蒙田兩人,這樣走在我所熟悉的街道與溪流邊,看見什麼就談什麼,沒有禁忌也沒有企圖,不斷交換著彼此的生命氣息與脈動,藉此激盪我觀看世界的視角。
就譬如說,蒙田曾經是這樣來談論他的走路與思想:「我走路快速而且步履堅實:我若讓我的思想與身體同時停下來,不知是思想還是身體會更感吃力?」然後繼續說:「我跳舞時就跳舞,睡覺時就睡覺。」
哈哈,這樣磊落誠實的蒙田,應該是我的自我與自身,都想要投射的影子,當然一定也是我最愛的散步伴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