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芬蘭中小學做研究的日子:芬蘭中小學教育現場課室親身觀摩365日
 
作者: 陳玟樺 
系列: 親子館
書城編號: 1636723

原價: HK$117.00
現售: HK$111.15 節省: HK$5.8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遠流
出版日期: 2020/03/01
頁數: 288
尺寸: 21 / 14.8 / 1.65
ISBN: 9789573287247

商品簡介


以研究者敏銳的觀察力,深度向師生立體學習。
一起跟著作者直接到芬蘭教室觀察吧!


●由一假新聞談起-- 芬蘭廢除學科教學? 作者正巧幸運地獲得科技部的獎助學金補助,帶我們一起直接到芬蘭教室觀察!

●芬蘭2016實施新課綱,揭示七大橫向能力 (Transversal competence)的新課綱目標,書中介紹此七大能力。

●作者課室觀摩的所在是一間來自19世紀中的公立學校。有著 : 個個能說流利英語的學科教師、「一生一課表」學生課表客製化、小學就有選修課 ------

●第二篇首先談芬蘭教學現場觀察
芬蘭課室觀察:正式課程篇。
包含語文課室(芬蘭語、瑞典語、英語),數學課室,科學課室(環境研究、生物),藝術課室(音樂、視覺藝術),設計課室(家庭經濟、紡織、科技工作),體育課室,社會課室(宗教、歷史),以「現象」為學習之網的跨領域學習。
再談芬蘭課室觀察:非正式課程篇
由參與全校郊遊日、學生代表會議和家長夜,來看師生之間的溝通情況,以及家長老師的互動現場觀摩。

回到臺灣後 作者完成了她的博士論文 --「立體學習地景 –芬蘭赫爾辛基一間學校的現象為本學習」,更榮獲 108年學年度賈馥茗教授教育基金會博士學位論文優良獎、108學年度田培林教授博士學位論文優良獎,年度唯一雙料冠軍!

此書是作者從10場至40場的芬蘭教育觀察分享,一份珍貴的教育禮物要送給關心臺灣教育和教育現場的老師專家們。

名人推薦

臺灣教育界權威人士齊聲推薦

林思伶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張明文 新北市教育局長
劉美慧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系主任
秦夢群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特聘教授

真摯推薦

林玫伶 臺北市國語實小校長、兒童文學作家
有別於蜻蜓點水式的參訪報告,作者駐點深蹲課堂的觀察,讓我們得以窺見芬蘭公立學校教與學的「日常」,而這日常是如此叫人神往。在台灣新課綱實施的同時,透過作者專業的觀摩、評析與省思,你我都可以從中汲取經驗轉化為行動。

林佩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所教授

周淑卿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所教授
從課堂到課外,從正式到非正式課程,本書深刻描寫芬蘭中小學的教育景致。對芬蘭教育好奇者,得以從中了解,此舉世稱揚的教育大國如何在學校日常生活與課程裡,以樸實無華且回歸本真的方式,朝向適性揚才的理想。

邢小萍 臺北市永安國小校長
「Empowerment賦權增能」這個名詞是近幾年教育圈當紅的語詞,實際要如何進行?《我在芬蘭中小學的日子》作者陳玟樺用一整年的時間,駐守在赫爾辛基,將她對芬蘭教育現場的觀察、體驗、感受,寫成「立體的學習地景」讓讀者明白「未來教育是以師生為核心的共構課程,而且無懼於師生的彰權益能!」我看了很感動,也推薦給關心教育的你!

黃政傑 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終身榮譽教授
芬蘭新課綱提倡七大橫向能力和現象本位教育,以生活貫串學科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跨域學習。作者蹲點芬蘭教育現場,深度觀察各學科及活動之跨域教學,取得具體可行的教改經驗,值得國內推動跨域教學及素養教育參考。

鄭同僚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鄭勝耀 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教授兼研究所所長
迥異於過去許多關於芬蘭教育的「淺層」理解與「美好」想像,玟樺帶著我們一起在芬蘭赫爾辛基Long Stay 365天,從日常生活與學校教育的互動中,「深刻地」省思芬蘭教育與臺灣教育的「異」與「同」,並分享了師生相互學習的難得美景!

陳佩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玟樺老師的新書紀錄了芬蘭學校的日常,是一本少見的學生學習的近身觀察紀錄。玟樺有其特別的觀察角度,一方面如同小孩一般進入世界,帶著探索的好奇,傾訴芬蘭學生的生活點滴;另一方面以研究者的敏銳,取鏡教與學的課堂風景,深度顯影芬蘭教育的平實創新。

(以上按姓氏筆劃排序)

作者

陳玟樺

目前是 新北市清水高中數學教師 (第12年)
臺灣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所博士
2018年2月~ 2019年2月 以博士候選人身分得到【科技部千里馬計畫】補助一年,得以用一年時間在芬蘭中小學觀摩研究。
博士論文題目是 「立體學習地景 – 芬蘭赫爾辛基一間學校的現象為本學習」,榮獲 108年學年度賈馥茗教授教育基金會博士學位論文優良獎、108學年度田培林教授博士學位論文優良獎,年度唯一雙料冠軍!
專長領域為:芬蘭教育 (現象為本學習) 研究 / 跨領域教學研究 / 課室研究 / 多元文化數學研究 等

目錄

推薦文
推薦語
自序

第一篇 為何去/來芬蘭?

第一章 為何去/來芬蘭?
芬蘭廢除學科教學?直接到芬蘭教室觀察!
這個探究行動,來自對芬蘭教育假新聞的反動…
十封信
終於,我等到了這一封信…

第二章芬蘭2016新課綱的實施
芬蘭教育改革脈絡概覽
國家核心課程做為教育指導綱領
新課綱揭示七大橫向能力(Transversal competence)
「發展學生的橫向能力」為芬蘭新課綱總目標
個案學校簡介
建立於19世紀中的公立學校、「一生一課表」制、多數教師具有十年以上教學資歷

第二篇 芬蘭教學現場觀察

第一章 芬蘭課室觀察:正式課程篇
設計課堂(家庭經濟)
1. 強調生活實用的家庭經濟課
2. 人人都上手的手工藝—紡織與技術工作的跨領域課程「商務禮物」

觀察外一章

數學課堂
3 連結生活經驗的數學學習

觀察外一章

科學課堂(環境研究、生物)
4. 鼓勵對外界事物產生好奇並轉化為問題的環境研究課
5. 包含以田野的方法來檢視學習內容的生物課

觀察外一章

藝術課堂(音樂、視覺藝術)
6. 強調從做中學的視覺藝術課堂
7. 一人一樂器重視體驗的音樂教學

觀察外一章

語文課堂(芬蘭語、瑞典語、英語)
8. 差異化教學「到底」的芬蘭語與文學課
9. 擅於設計有趣有效教學活動的瑞典語老師
10. 作為多數學生選擇為第一外語的英語

觀察外一章

體育課堂
11. Move! 透過體能活動促進生活幸福的體育課

觀察外一章

社會課堂(宗教、歷史)
12. 以探究取向為主的歷史課—「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起因」
13. 宗教課到底上些什麼?無神論者也要參與?

觀察外一章

現象為本學習(Phenomenon-based Learning)
14. 蘊含立體學習地景的沃土—現象為本學習

觀察外一章

課間活動(recess)
15. 作為學習一環的課間活動

觀察外一章

第二章芬蘭課室觀察:非正式課程篇
16. 親師生專屬的Gala

觀察外一章

17. 學生代表會議

觀察外一章

第三章 芬蘭課室觀察:其他
18. 教師共同備課

觀察外一章

19. 家長夜(Parents’ Evening)

觀察外一章

第三篇 芬蘭課堂與108課綱的遭逢

芬蘭設計課堂與108課綱的遭逢
芬蘭數學課堂與108課綱的遭逢
芬蘭科學課堂與108課綱的遭逢
芬蘭藝術課堂與108課綱的遭逢
芬蘭語文課堂與108課綱的遭逢
芬蘭體育課堂與108課綱的遭逢
芬蘭社會課堂與108課綱的遭逢

後記:我的博士論文能帶來什麼貢獻?

序/導讀

專文推薦

素養學習就是「立體x生活」學習

芬蘭這幾年來的國民教育,由於在PISA的測驗中表現傑出,頓時成為世界各國取經的對象。大家對芬蘭教育的授課時間短、教學不重學生成績評量,以及強調以現象為本的跨領域學習模式,都充滿好奇。

2018年初,我爭取到一個機會,和友人共同前往芬蘭,訪學習他們的國民教育。行前為了對芬蘭教育有更多了解,透過朋友介紹,知道有一位將去芬蘭進行移地研究的師大教育博士後選人陳玟樺。陰錯陽差,我們在臺灣與芬蘭都沒有碰到面,但是我加入她的臉書。從那時起就開始,隨著她的貼文一起神遊長達一年的芬蘭教育實地研究旅程,親眼見證一位認真用功的年輕朋友,如何一步一腳印的完成她的博士論文。

玟樺每天都很認真的寫她的臉書,她總是完整的紀錄當天的所見所聞,主題包括教室觀課、教師互動和學術研討等不同面向。由於她是長期駐點,更能掌握教育的脈絡與意義,詮釋更為精準,很多地方比自己的親身訪問更為有感,常常覺得學習很多。

這次為了寫這篇小文章,我重新瀏覽玟樺的臉書。玟樺在臉書上總共貼了近八十篇的研究紀實,深刻紀錄觀察學校的教學活動,芬蘭教育學術社群的交流,整個芬蘭國度的教育氛圍,以及個人生活上的點點滴滴。細讀玟樺所做的紀錄,可以清楚理解,芬蘭的教育並不神奇,他們只是認真的實踐「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的真實意義,無論是學生、教師,或學術工作者,都以終身學習的態度,持續努力的解決周邊的生活課題。

芬蘭地處北國,冬天季節長、天氣嚴寒,如何讓下一代勇敢的因應自然環境的挑戰、更健康的活著,是國民教育無可逃避的任務。因此,在玟樺的記錄中可以看到,即使是下著大雪的寒冷冬天,也要在戶外上兩小時以上的體育課,就成為理所當然的事了。由於自然環境的嚴苛,人民必須學習以更包容的態度相處,以合作因應環境的挑戰。同樣的,教育重自我成長、不重排名,對於持續出現的新生事務,以多元觀點進行思辯、相互理解尊重,也成為社會的基本共識了。

《我在芬蘭中小學做研究的日子》這本書改寫自作者的博士論文,由於有理論框架的引導,內容深刻而有系統,閱讀後可以更精確的掌握芬蘭教育的實況與脈絡。作者在這本書中除了介紹芬蘭自2016年開始實施的新課綱外,並且記錄了在學校現場觀察到的每一門正式與非正式課程的教學理念、活動設計,以及課堂中師生互動的情景。透過這些詮釋報導,我們可以體會「學習」如何自然的和「生活」結合,讓知識擁有真實的生命;更可以深刻的感受到芬蘭教師願意以開放態度和同學共同探索周遭現象的自由心靈,作者將這個現象稱為「立體學習」(Pop-Ups Learning )。

「生活學習」與「立體學習」應該也是我們推動108課綱「素養學習」時重要的核心價值,前者強調學習的課題,後者彰顯教學的態度。因此,這些在芬蘭教育現場真實發生中的經驗,非常值得我們學習,書中紀錄的每一個場景,對在臺灣教育現場的老師們都是很好的借鏡。

玟樺在過去兩年,從本土關懷的議題出發,透過芬蘭蹲點,完成一篇極具考價值的博士論文;期間還發表了三篇學術論文,回台後更積極分享移地學習心得,讓大家對芬蘭的教育有正確的認識,在學術社群產生很大的影響力。她在芬蘭期間,和當地的教育社群建立直接的連結,也成為兩國教育社群擴大交流最好的觸媒,促成許多直接對話的機會,讓許多具有不同特色的臺灣教育創新案例被世界看見。

玟樺的這些表現都彰顯國內一流大學培育本土社會科學博士的意義和價值,足以做為有志於學術研究的青年學子的表率。期盼當年「新世紀高教藍圖」中勾勒的本土博士培育計畫,能夠得到更多的肯認與支持,透過在地與國際的連結,養成更多的年輕學者,讓「在地關懷、國際連結」的學術研究精神得以彰揚!


吳思華 前教育部長
(作者為前教育部長、國立政治大學科智所教授)


推薦序

顯微鏡下的芬蘭教育

芬蘭教育受到台灣各界重視,約始於2011年。當時公布PISA成績,芬蘭表現皆為世界第一,因此受到國內教育界之矚目。之後,北向取經者絡繹於途,一時成為顯學。評論意見褒貶皆有。讚揚者認為芬蘭教師以學生為本,教學精緻且能客制化;批評者卻主張囿於統一入學考試(如國中教育會考)之實施,芬蘭式之教學多元化實難以實踐。

在世界各國中,芬蘭面積為338424平方公里,約為臺灣36197平方公里之9.35倍,但人口2019年則僅有550多萬人口(台灣約為其4.3倍)。芬蘭地處世界邊緣之北極圈,天寒地凍且天然資源不豐,卻能異軍突起屢創佳績。以2018 PISA結果分析,芬蘭的閱讀能力在受試國家中排名第7,數學能力排名16,科學排名第7(台灣閱讀排名全球17名、數學第5、科學10)。雖未能如往年之獨占鰲頭,但在歐美國家中仍是名列前茅。

較之於歐美國家,芬蘭教育體制有其獨特之處,其中之一即是學生上課時數較所有OECD成員國為短,暑假長達10至11週。英國五歲入學,芬蘭學童七歲才開始正式教育。基礎教育定為十年(7-16歲),畢業後可以選擇一般高中或職業學校。制度表面上與台灣相似,不同的是芬蘭舉國對於技職體系的尊重,強調學生學習歷程可以隨時彈性調整,並與職場工作接軌。在基礎教育階段,教師幫助學生依照個別學習狀況進行職涯規劃,而非拘泥於「唯有讀書高」的迷思。

基本上,芬蘭教育最令人驚艷之處即在對於學童個別差異的尊重。堅持「小國如我,不能容許社會上出現學習落差與失衡」的長期教育政策,芬蘭教育當局透過七大橫向素養(transversal competence)與差異化教學(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的寧靜改革。透過現象本位教學,進而建構學生問題解決力與跨領域學習力。教師被要求成為新時代智慧師資,必須盡其全力為學生量身訂做民主與尊重的教學情境。因為要處理需求不一的學習者,所以必須自我創建,在「一生一課表」的訴求下,設計出客製化教育情境。學生不止是受教者,也是主動的學習個體,必須被充分尊重。影響所及,芬蘭孩子在新的教育體制下充分受教,個別差異不再成為放棄學生的正當理由。

以上特色在本書各章描述中即可一目了然。本書作者為博士候選人,親身到芬蘭體驗課堂教學一年,並且寫下觀摩教學的觀察。此種努力一掃過往研究者走馬看花的不足,能夠詳盡且深入發覺芬蘭教育的特質。原則上,借鏡國外成功經驗本是美事,但其是否適合本土文化與社會特性,仍需透過研究的細微深入觀察,方能瞭解政策背後精神並加以消化採用。本書作者親身走訪芬蘭教育現場,以顯微鏡的視角,一探芬蘭教育之脈絡與精神,成果可謂豐碩。

在觀察過程中,作者深深感受芬蘭教育注重學習過程勝於結果的特色。例如,在以探究取向為主的歷史課堂中,教師透過推薦文本選讀之設計,誘導學生以思辨為核心,進而獨立思考歷史之脈絡。課堂中要求各小組學生自行詮釋特定歷史文本,進而瞭解歷史詮釋形式之主觀性與多元性。教學過程亦融入宗教、哲學、與健康教育,透過多領域知識的架構,以更能讓學生感受歷史科目的立體感,養成其自主批判能力。
更有趣的是,在藝術課堂中,教師經由拍攝「微電影」之課程設計,將視覺美術與聽覺音樂兩大學門加以整合,形成相關學群之跨領域學習。學生透過微電影製作歷程,從中瞭解藝術文化之多元性,進一步培養其專案規劃能力與樂曲創作能力。藝術課不再紙上談兵,而是配合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利用感官體驗的自我學習歷程。想想看,若能依循自我興趣,結合多元藝術而拍攝一部微電影,即使過程辛苦多舛,但其中之學習又是如何獨特而珍貴。

由以上兩個課程中,也可以看到芬蘭教育非常重視團隊合作。其認為在未來社會結構之變遷下,想要讓工作價值發揮最大效能,跨領域能力之結合乃是成功的關鍵。因此,學校從孩子幼年時就開始強調教育團隊合作。其中包括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發揮團隊力量、如何信任彼此、與如何領導團隊等。芬蘭將樂趣與學習合而為一的課程設計值得肯定,但其勵行小組合作學習,更為彰顯師生「學習共同體」的實踐。

激發學生面對學習、敢於學習、與樂於學習乃是處理學生差異的不二法門。世界已成地球村,如果抱殘守缺,一味堅持舊時代工廠生產線之思維,產出的僅是「標準規格」的學生,而無法應付詭譎多變之世局。芬蘭多元化課堂教學無疑會使教師負擔加重,利弊取捨之間,則需要國內教育界加以深思。

本書亦包括「情境化教學」的語文課、「科技應用整合」的數學課、「一班一樂團」的音樂課等教學描述。即使不能全盤移植,國內各科教師也多少能從中學習芬蘭教育正式課程的設計思維,與非正式課程的建構模式。樂以推薦。如果你是對當前制式教育深感疲憊的教師,閱讀此書或能注入一池活水。

秦夢群
(政治大學教育系特聘教授)

親子館

橘色惡魔的弱弱指導法:由弱者指導弱者,才能孕育出不可動搖的堅強實力

母愛有多難:她從多重障礙兒身上,看見更真實的自己

機智教養生活:經濟學教授媽媽教你做出最佳教養決策

塔木德親子財富課:向猶太人學致富,從小開始

給孩子的解答之書:解開孩子好奇心的60個問答

SmartStart聰明寶寶從五感律動開始:運動幫助孩子聰明學習、贏在起跑點

高敏感父母:高敏感,讓你成為更好的父母

浮萍男孩(全新增訂版)

養男育女調不同(全新增訂版)

用心,與孩子對話:用「好奇心」提問,用「接納心」傾聽,用「祝福心」回應

我在芬蘭中小學做研究的日子:芬蘭中小學教育現場課室親身觀摩365日

棉花糖女孩:青春女孩的幸福教養(全新改版)

孩子的第二天性:父母、教師如何運用神經科學來幫助孩子發展同理心、創造力與自制力

3歲起,阿德勒式勇氣育兒

生產坐月子圖解手冊(暢銷新版)

閱讀甜甜圈

優勢教養,開啟孩子的正向力量:讓孩子的優點被看見

青春的滋味:最是徬徨少年時

投資大師羅傑斯給寶貝女兒的12封信(暢銷回饋版)

數位時代0-12歲教養寶典

... [顯示此系列所有商品]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