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燒了沒?」──這是希特勒在一九四四年八月二十五日,巴黎解放日當天,向他的總參謀部長提出的憤怒質問。
作者花費三年時間,查閱德、法、美三方的軍事檔案,
採訪上至艾森豪將軍,下至士兵與平民等八百多位相關人士,
於一九六五年出版了這本報導文學典範之作,
生動重現一九四四年八月巴黎解放的完整過程。
★★★亞馬遜4.6顆星好評★★★
【本書特色】
●一九六五年甫出版便造成轟動,隔年同名改編電影上映,此後在歐美持續再版。
●作者採訪了八百多位德、法、美籍相關人士,取材了其中五百多位的親身經歷寫成本書。其取材之詳盡、細節之豐富、電影般緊湊又充滿張力的敘述手法,堪稱報導文學之典範。
●書中的每一段敘述、每一句話都有其來歷,絕無虛構成分。
◎第一章:威脅
描述一九四四年八月初巴黎的軍事、政治、社會情況,以及牽涉其中的人物和組織。
◎第二章:奮戰
以「日」為單位,描述從八月十九日的起義運動,到八月二十五日盟軍抵達巴黎之間的詳細過程,以及各方所採取的行動。
◎第三章:救贖
描述八月二十五日當天,盟軍進入巴黎到德軍投降的過程,以及八月二十六、二十七日這兩天,戴高樂是如何整合法國各方勢力、建立自己的政治領導地位。
...
一九四四年八月──
在阿道夫・希特勒眼中,巴黎是他征服世界夢想的最後一個象徵,也是掌控法國的戰略關鍵。他下令:「巴黎絕對不能落入敵軍的手中。萬一城市淪陷,我軍也必須確保敵軍得到的只是一片斷垣殘壁。」
在夏爾・戴高樂眼中,巴黎是祖國命運轉動的樞紐,也是他政治前景的中心。他下定決心,巴黎必須在落入共產黨反抗軍領袖手中之前,由他的政府團隊和盟軍解放。
在德懷特・艾森豪眼中,巴黎是盟軍必須避免的負擔,也是一個會消耗掉無盡糧食、燃油和一切戰爭物資的黑洞。他下定決心要延後巴黎的解放,並且下達嚴令,命法國內務部隊不得擅自發動武裝起義。在得到他的命令之前,絕對不允許巴黎人民輕舉妄動。
巴黎法國內務部隊的共產黨領袖、人稱「羅爾上校」的亨利・坦蓋伊,與戴高樂的代表在反抗運動領袖密會中激烈爭論。他激昂地宣布:「只要法國人民能夠奮起,就能在盟軍到來前親手解放自己的城市,巴黎值得二十萬人為她犧牲!」
而在希特勒親自挑選的巴黎最後指揮官迪特里希・馮・柯爾提茲心中,這座城市代表著他必須貫徹普魯士光榮傳統與紀律的職責。他說:「自從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之後,我的使命就是掩護友軍撤退,然後徹底摧毀我們留在身後的城市。」
來自馬里蘭州泰勒斯島的技術中士米爾特・薛頓是美國第四步兵師先鋒連的先頭偵察兵。在他心中,前往巴黎是「一個窮小子的夢想成真」。然而,現在這座城市卻成為了步兵的可怕夢魘。
而對於皮耶・勒法歇和其他即將被遣送至德國集中營的兩千九百八十一名蓋世太保的囚犯而言,回到巴黎已經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拉瑞・柯林斯(Larry Collins)
本書出版時年三十五歲。來自康乃狄克州西哈特福德,畢業於耶魯大學。於中東和北非擔任駐外記者長達四年,後來擔任《新聞週刊》巴黎辦公室主任。
多明尼克・拉皮耶(Dominique Lapierre)
本書出版時年三十三歲。幼年在巴黎經歷了德國佔領期直到法國解放。如今是《巴黎競賽》中超過十年資歷的資深記者,在歐洲、韓國、俄羅斯、非洲和南美洲等地從事新聞工作。
.第一章:威脅
.第二章:奮戰
.第三章:救贖
.軍階對照表
.謝辭
.引用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