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度披露殷海光遺稿《我對中國哲學的看法》中文版
我的學問算不了什麼,但我有超時代環境的頭腦。三十年寶貴的經驗,沒有能夠寫下來,真可惜。這也是我不想死的原因。——殷海光
我發現,以往殷老師所著重的都是知識問題,如今他所關切的是人生或心靈的問題。他眼看這個世界技術化愈來愈強,而人的道德理想愈來愈敗壞,人的心靈愈來愈萎縮,人的生活愈來愈繁忙,四周的空氣愈來愈污染。這種情境,使他焦慮,逼他反省,令他尋求解答。
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應當放在特定的時代脈絡中進行。我自己所經歷的,尚且是一個內憂外患的世界,殷先生更是如此。大的動蕩,造就了他大的視野與胸懷。中國傳統的「士」階層所擁有的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在抗戰時期被重新激發出來。殷先生在西南聯大,感染的正是這種傳統的力量。所以,他自始至終都具有濃郁的家國情懷,與一般的自由主義者非常不同。
在他的思想中,「民主」與「民族」是彼此交織的。
一九六六年一月十四日,殷先生寫信給我,說到:「內心有難以言狀的淒涼。幸得二三知己,稍感慰藉。人和人內心深處相通,始覺共同存在。人海蒼茫,但願有心肝的人多多互相溫暖也。」
這是我在追憶殷先生時印象最深,也最想說的一句話。
作者
陳鼓應
1935年出生於福建長汀,1949年隨父母赴台,1956~1963年先後就讀於臺灣大學哲學系及哲學研究所,師從著名哲學家方東美、殷海光。兩度輾轉執教於臺灣大學和北京大學,曾任聘為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現為《道家文化研究》學刊主編。
著作有:《悲劇哲學家 尼采》、《老莊新論》、《易傳與道家思想》、《道家易學建構》、《道家人文精神》、《莊子人性論》等十餘部。
2015年,《道家的人文精神》獲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子部學獎」。
2016年,獲文化部主辦CCTV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獎」。
2017年10月,《莊子解讀》收錄在國家項目「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首發十部之一,並獲第十三屆「文津獎」。
2019年6月,榮獲「湯用彤學術獎」。
目錄
出版說明/陳鼓應
追憶殷海光先生的晚年境遇(代序)/陳鼓應
序/查良釗
春蠶吐絲──殷海光最後的話語/殷海光
病中沉思
病中語錄
殷海光先生遺囑
殷海光遺稿/殷海光
我對中國哲學的看法
殷海光生平
殷海光先生傳記/陳平景
殷海光先生晚年紀事年表(一九六六-一九六九)/陳鼓應
紀念文存
殷海光——一些舊事/聶華苓
痛悼吾敵,痛悼吾友/徐復觀
對殷海光先生的憶念/徐復觀
悼念殷海光/牟潤孫
我的朋友殷海光/許冠三
殷海光與王浩/居浩然
憶故人,憶斯人/沈醒園
悼念殷海光/傅樂成
殷海光最後的夜晚/孟祥森
悼念我的老師殷海光先生/王曉波
瑣憶殷海光老師/葉新雲
殷海光先生所留下的——紀念殷海光先生逝世九周年而作/陳鼓應
與殷海光師三日遊——殷海光先生去世十五周年/陳平景
給陳鼓應的信
序/導讀
序
二○一九年是殷海光先生(1919~1969)的百年冥誕紀念,也是他過世滿五十年。一九六六年他被迫離開臺灣大學,一九六七年四月確診為胃癌,同年五月進行切除手術,一九六九年夏天胃癌復發。
在殷先生離世前的兩個月,我每天去台大宿舍探望他。當時殷先生已經胃癌末期,每回我去家中探望他,他半臥於窗邊的臥榻,緩緩訴說,而我每天做些口述筆錄,第二天再將整理的筆錄給殷先生過目。
在殷先生去世之後,我將這段時間記錄的文字印刷出版為《春蠶吐絲:殷海光最後的話語》,書中首次披露了老師的「病中遺言」和「病中語錄」。一九七八年,才由遠景出版社的沈登恩先生和葉麗晴女士正式出版這本書。
此次因為臺灣商務印書館的邀約,我將此書大幅修改、重排後出版,內容除了之前舊版已有的「殷海光的最後話語」外,更另行收錄了與殷先生晚年境遇相關的文字,以及殷先生的朋友和學生追憶他的文章。
特別是殷先生過世後,殷師母整理殷先生的遺物時,找到一份英文遺稿My View of Chinese Philosophy,後來我請學生將這份稿子譯成中文「我對中國哲學的看法」,在這次的出版中,我也第一次將這份稿子的中文繁體版收錄在內。這本書是殷先生在晚年病困交織歲月中的補遺,以宏觀的視野重新評估中西文化特質,以開闊的心胸展望人類文明走向!
陳鼓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