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媽會怎樣?
 
作者: 凱特.考夫曼 
系列: FOR2系列
書城編號: 1670443

原價: HK$127.00
現售: HK$120.65 節省: HK$6.3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網路與書
出版日期: 2020/04/27
頁數: 320
重量: 438 grams
ISBN: 9789869760386

商品簡介


作者訪問數百位「非媽媽」後寫成此書。這些非媽媽的年齡跨越五個世代,有著多元的婚戀狀態、生理條件、性向認同,其人生故事展現女性沒當媽背後的社會、家庭、生理等種種因素,其中關於事業、家庭、社交、健康、老後安排等經驗分享,更為當代女性提供豐富又實際的參考資訊,也提供關心女性人生規畫的讀者了解的管道。

「妳有小孩嗎?」
當一位女性回答「沒有」,
你會設想她過著怎樣的生活?

是怎樣,不當媽?
不當媽,會怎樣?
獨身×不孕×未生
事業×家庭×社交×健康×心靈×身後
五個世代非媽媽的答案與生命故事

這是關於那條未被傳頌的路,
我們想告訴妳/你的一切風景。

不論東西方,主流文化仍以家庭為中心,「母親」身分被視為女性的必經之路,年少女孩、新手媽媽總不斷接收著母職的經驗傳承──就算沒孩子的女性日增,卻少有聲音告訴女孩與女人,如果女性不願、沒機會或沒辦法生小孩,可以怎麼規畫人生。

凱特.考夫曼是位嘗試生育未果的「非媽媽」,回首來時路,不禁希望當初能有前人傾聽心事、指點迷津。她爬梳諸多文獻,訪問跨越五個世代、24 至 91 歲的數百位無後女性,寫下她們與自身的人生故事,交織成這本「無後生活百科」,記錄這些女性如何成為「非媽媽」,以及她們對事業、家庭、社交、健康、理財、臨終安排等等的體會與看法,試著向關切探問的眼光說明:女人是怎樣不當媽,不當媽會怎樣。

本書內容有喜也有悲,有惋惜也有不悔,有豐沛也有空缺,有嚴肅也有幽默;不對任何人生抉擇加以評判,而是盼望建立非媽媽與同為女性的母親、與其他大眾之間,乃至非媽媽彼此間,一道理解與尊重的橋梁。這是作者獻給自己與所有女性的指南,也是她想分享給下個世代,生命寬廣無窮的選項。

名人推薦

*各界好評
吳曉樂(作家)
呂欣潔(婚姻平權大平台總召集人)
周雅淳(粉絲頁「單親媽媽和她的小孩」作者)
周慕姿(心理師/心曦心理諮商所創辦人)
陳名(《我媽的異國婚姻》作者)
陳慧翎(導演)
葉湘怡(音樂人/閃靈樂團團長Doris)
趙恬儀(臺灣大學外文系教授及外教中心主任)
藍佩嘉(臺灣大學社會系特聘教授)
顏訥(作家)
──有感推薦(依首字筆畫排列)

你沒有小孩嗎?你關心某個沒有小孩的人嗎?這本書你非讀不可。──艾美‧布萊克史東(Amy Blackstone),《選擇不生》(Childfree by Choice)作者

感謝生活在這個自由的時代,當媽或不當媽不再是美滿生活的唯一衡量價值,而是一種為了追求幸福而可以被選擇的生活方式。本書早點出就好了,我會強迫家母閱讀,必要時念給她聽,她為此聒噪了我二十多年,真是夠累的。──陳名(《我媽的異國婚姻》作者)

我個人不婚不生,卻是內在小孩的母職照護者,從本書看見發人深省的平行世界。祈願想生和不想生的女性都能靜定安在於當下及未來,懷著愛,致自由。──趙恬儀(臺灣大學外文系教授及外教中心主任)

本書破解單一的刻板印象,探討非媽媽面對的複雜文化,細查女性的不同人生選擇,對這個比例漸高的族群所扮演的角色提出見解,是極重要的觀察。──潘蜜拉‧齊格迪諾思(Pamela M. Tsigdinos),《沉默的姊妹會》(Silent Sorority)作者

我好愛這本書。它提出新穎的思維,深刻掌握沒有生小孩究竟代表什麼。我相信,這件事絕對不只有無另一半或對象是誰那麼簡單。沒有當爸媽的人,可以參考書中提出的觀點和智慧做出人生選擇,其中包括性與生育的相關健康議題。讀來樂趣無窮。──安‧尤德爾(Anne J. Udall),哥倫比亞威拉米特計畫生育協會(Planned Parenthood Columbia Willamette)會長暨執行長

無後或不生孩子的人,以及仍在考慮將來是否生孩子的人,如果妳對自己的信念、他人的探聽等林林總總有所疑惑,作者為妳提供了精闢的見解。──凱倫‧瑪隆‧萊特(Karen Malone Wright),TheNotMom.com網站與非媽高峰會創辦人

作者將令人害怕的問題,轉變成影響力十足的對話。提醒我們,這些常被邊緣化的女性族群,其實在社會上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無論是選擇不生,或需要深入了解不生孩子這個選擇,都該讀讀本書。換言之,人人都有必要一讀。──珍妮特‧柏汀維瑟(Janet Buttenwieser),《勇氣:回憶錄》(Guts: A Memoir)作者

為無後與不生孩子的女性,以及她們的家人、醫療照護人員、雇主、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去汙名化的資源。女性將在這本精心撰寫的書籍中得到安慰、共鳴與力量。──醫學博士瑪喬麗‧格林菲爾德(Marjorie Greenfield),凱斯西儲大學醫學院克里夫蘭大學醫學中心婦產科教授及副系主任

知道自己不會有小孩後,會過怎樣的人生?妳想一窺究竟嗎?作者訪問了沒有後代的人,以慧筆巧妙織就詳實豐富、開誠布公的內容,將沒有小孩的實際情形、數據和研究發現呈現在讀者眼前。──瑪克辛‧川普(Maxine Trump),無後人生電影作品《生與不生》(To Kid or Not to Kid)導演

長久以來,女性的選擇與境遇不是被忽略了,便是矮人一截或遭受貶抑。終於有人開創先河詳盡研究,為深思熟慮的多元化女性族群,提供了一個實在的發聲空間。──喬‧史考特科(Jo Scott-Coe),《彌撒:槍手、神父與牧師》(MASS: A Sniper, a Father, and a Priest)作者

這本書開拓了我的視野,讓我知道沒小孩的生活可能會如何。作者真誠地提供指引與實例,任何想了解相關敏感議題、深入發展人際關係的人,都能從中獲益良多。──艾莉絲‧格拉維爾(Iris Graville),《赤裸之行:貴格會女教友的平衡追尋之旅 》(Hiking Naked: A Quaker Woman’s Search for Balance)作者

本書匠心獨具,單刀直入探討人類議題。相關讀者能在書中找到同類。而想要多方了解這些議題的人,也能受惠良多。──妮可‧哈迪(Nicole Hardy),《現代處子的自白》(Confessions of a Latter-Day Virgin)

書中以多元角度探討沒有當過媽媽的女性會有哪些人生體驗……知識廣博、見解獨到……這本溫暖可靠的書向社會提出請求,爭取對各種不同人生體驗的尊重。──《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作者

凱特考夫曼(Kate Kaufmann)

凱特.考夫曼對「非媽媽」生活的認知,始於奧勒岡州鄉間。她與前夫放棄不孕治療,雙雙辭掉在公司的工作,從郊區的明星學區,移居到奧勒岡州的鄉村社區養羊在鄉下似乎每個人都有小孩;她因此才稍稍覺察,沒孩子的生活與人多麼不同。凱特就此展開探求之旅,嘗試在重視家庭的文化裡,尋得自己身為無後女性的身分定位。

2012 年起,凱特與年齡介於 24 到 91 歲的數百位女性親密討論這個議題;並在課堂上、討論會中、專業人士面前,呼籲大眾深入了解無後與不生一族;她的足跡遍布代頓大學、美國退休人員協會和奧勒岡社區基金會。

凱特擁有創意寫作的藝術創作碩士學位,曾在企業從事員工招募、培訓與顧問工作。她的文章曾刊登於《華盛頓郵報》。現居於奧勒岡州波特蘭。
個人網站|katekaufmann.com


譯者簡介
趙盛慈

專職自由譯者,喜歡知識、深思與推敲文字。

目錄

緣起

1 我們是誰?
2 職場生活
3 借來的孩子
4 不變的友誼
5 家庭為重
6 棲身之所
7 身到用時方恨晚
8 福至心靈
9 老年孤兒
10 遺愛人間

後記:妳有小孩嗎?(非媽媽與媽媽的對話/媽媽與非媽媽的對話/非媽媽之間的對話)

作者註
誌謝

序/導讀

緣起

我和一個剛認識的朋友,一起走在幾乎無人的海灘上,一面踢著沙,一面聊天,就跟一般女性愈來愈熟時會做的事情一樣。我吸了口氣,問了我一直害怕聽見、也從未說出口的問題,只是想盡早帶過這個話題。

「妳有小孩嗎?」
「我沒有,」她回答。「妳呢?」
「沒有。」

我們在沉默中走了一會兒,漫無目的地在一片廣闊的沙灘上閒晃。我一直很想跟人聊聊沒有孩子的生活,所以我問她,介不介意談論這件事。她說沒關係。

我們聊到如何定義我們的人生、重視的事物,還有,跟有小孩的姊妹、朋友相比,我們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感覺真棒。我和她都沒有像這樣跟人聊過這些事。

這幾年下來我們交情愈來愈好,經常一起聊天。有時候,會找一兩個也沒有小孩的朋友加入。

現在每隔一陣子,我們就會辦一場小型聚會,邀請同樣沒有孩子的女性參加,聊一聊沒有子女對生活各個層面的影響,除了健康、精神生活之外,當然還有對家的定義。金錢、身後事規畫、假期安排也在話題之列。這些女性跟我們一樣很少和別人談論這些議題,就算知道對方也沒有小孩,也不太會開口。

我們這群人裡,有些人無法懷孕,有些人決定不生,或選擇不要冒險把基因問題遺傳給下一代。基本上,我們都膝下無子。這和好不好無關,只是與別人不同。

有些事情我們這些沒當過母親的人不大清楚,像是分娩的疼痛、對青春期的孩子規定門禁時間,還有從女兒變成母親的感受。

我們「非媽媽」通常很了解一些其他事情:終身學習、獨立自主、捐錢讓素昧平生的孩子讀大學。當了媽媽不是不能做這些事,只不過,我們的生活比較有追求這類事物的餘裕。

為什麼要談論沒有孩子的生活?其中一個原因是,沒有生小孩的女性比比皆是──她們是我們的姊妹、姑姑、嬸嬸、伯母、阿姨,或小朋友最喜歡的老師。每五或六名四十五歲以上的女性,就有一名沒有生小孩,不同年份出生的女性比例不同。比例已經比上個世代高出一倍。現在還年輕的女兒輩、孫女輩,以後很有可能和我們一樣。當X世代和千禧世代的女性開始考慮擇偶對象、養家的開銷、生孩子對地球人口成長的影響,無子嗣的女性人數可能會再次翻倍。

現代的年輕女性在考慮要不要生小孩時,如果想過的是不生小孩的人生,她們該問誰?要是發現自己無法生育,或找不到能一同養兒育女的另一半,那又該問誰?真希望我以前面對這種狀況時,能有年紀較長的非媽媽,讓我傾訴心事,為我指點迷津。

當初我和先生在城市裡認識,後來搬到別的地方,先後住過郊區和一個鄉下小地方,很少遇到沒有小孩的女性。就算遇到了,我也不確定要怎麼開啟話題,才不會像探聽他人隱私。當我大著膽子和大家聊起來,在場的媽媽會立刻安慰我,或是告訴我生命裡還有許多其他孩子:姪子、姪女、外甥、外甥女、朋友的小孩。也有聊寵物的。這樣很貼心,但我想聽和我一樣的女性有什麼想法,而她們大都保持沉默。



現在我已經過了會不好意思的年紀。我懂得如何用體貼的方式,大膽問出那天在海灘上,我遲遲不敢提出的問題。我不再草草帶過,而是與對方一同深談這個話題。我有機會向各種年齡層沒生小孩的女性學習。能一窺他人的生活,讓我知道可以選擇不曾想過的生活方式。

我知道,有許多當了父母或祖父母的人,想要了解他們的孩子或孫子,沒有自己的小孩怎麼過日子,但又怕傷了彼此感情,而對這個話題望之卻步。在本書裡,我們這些有點年資的非媽媽,將分享自己的故事,希望能促進了解並鼓勵對話。

你不會在本書看見批評人母的語言,也不會看見我們對女性的生育選擇或生育條件做出價值批判。並非內容被刻意刪除,而是因為我訪談的女性沒人發表這類意見。

沒有孩子的生活,可以過得和生兒育女一樣有趣又收穫滿滿。我們對世界帶來巨大的影響,只不過往往被人輕描淡寫。我們在職場上賺取財富、發揮力量。我們與親朋好友以及其他人的孩子互動,在人際關係中,用我們的興趣愛好和付出來改變他人的生命。也許我們之中有些人受疾病影響而無法生兒育女,但我們為一同生活的群體帶來多元面貌。當我們離開塵世,雖然沒有孩子,卻留下了其他事物的足跡。

母親們往往會幫助其他懷孕的女性度過孕期,寶寶生下來以後,她們會指引新手媽媽進入陌生的角色。這是美好的世代連結。

但妳的媽媽無法描述沒有孩子是怎麼一回事,當妳沒有也不會懷孕生子的時候,也沒有像《懷孕知識百科》那類的書籍可以參考。誰來指引非媽媽呢?在這本書裡,沒有孩子的女性個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常常還很風趣,她們對於無後生活都很有想法,讓我們知道,這樣的生活有好有壞,也有出乎意料的一面。

FOR2系列

情緒的三把鑰匙

國際政治理論與喪屍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長銷經典紀念版)

現代佛法十人(二)──佛教的改革者:太虛

現代佛法十人:楊仁山、太虛、歐陽竟無、虛雲、弘一、印光、圓瑛、呂澂、法尊、慈航

現代佛法十人(三)──宗師、人師、經師:歐陽竟無

現代佛法十人(四)──禪宗的傳燈者:虛雲

現代佛法十人(五)──慧劍斬凡塵的勇士:弘一

現代佛法十人(六)──淨土宗的一代祖師:印光

現代佛法十人(七)──傳統佛教的導航:圓瑛

現代佛法十人(八)──當代佛學的泰斗:呂澂

現代佛法十人(九)──漢藏文化一肩挑:法尊

現代佛法十人(十)──臺灣佛教的先驅:慈航

現代佛法十人(一)──現代中國佛教之父:楊仁山

讓我們勇敢夢想

告別玻璃心的十三件事(玻璃心.斷捨離 暢銷紀念版)

「玻璃心.斷捨離」套書

人類使用說明書

生命戰略之書

告別玻璃心的家長強心針

... [顯示此系列所有商品]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