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終結─論丹托的藝術哲學
 
作者: 梁光耀 
書城編號: 1676295

原價: HK$107.00
現售: HK$101.65 節省: HK$5.3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抱歉! 此商品已售罄, 不能訂購

如此商品日後有貨, 請通知我, 我的電郵/用戶名稱是:
 
 
出版社: 五南
出版日期: 2013/06
頁數: 248
ISBN: 9789571171227

商品簡介

  本書討論丹托的藝術理論,包括藝術終結、藝術定義、藝術評價和多元主義。針對他的主張作出批評,及討論藝術定義和評價的問題。另外,探討丹托的多元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關係。寫作方式以釐清概念為主,比較不同主張的理據,盼能對丹托的理論作出合理的評價,在這基礎上進一步討論有關的問題。
  丹托認為藝術終結就是藝術史的終結,因為出現了跟日常事物沒有分別的作品。藝術終結有兩個後果:一個是我們可以成功定義藝術,因為藝術的本質在藝術終結之時才會呈現;另一個是多元主義,因為藝術終結之後藝術再沒有發展的方向。另外,丹托認為從正確的藝術定義才可得到正確評價藝術的標準。如果丹托的藝術終結論成立的話,藝術定義和藝術評價這兩個基本的美學問題都得到解答;但他真的成功嗎?

※推薦文
藝術終結的迷思

直至現在,於香港從事哲學美學研究(Philosophical Aesthetics)的人依然是極少數,那已包括了代序者以及本書的作者梁光耀。

西方哲學傳統視美學為知識論的分支,這個被鮑姆嘉騰(Baugarten)說成為感性知識的學問,向來不受重視,直至近年藝術問題引起了爭議以及身體哲學的興起。梁光耀是我在中文大學哲學系研究院的同門,我們入學於不同年代,但同樣曾經面對過美學科目只是一個選修課,並且被視為旁枝末節、欠缺討論的困局。從事哲學美學的研究本來不應該是一件孤單的事,因其範圍甚為廣闊,補充了西方哲學理性傳統的片面性,兼且感知層面於人生存在的重要性仍有待發掘與探討,唯哲學美學在香港的學術界現實裡,仍屬可有可無。

作者梁光耀以阿瑟.丹托(Danto)論藝術的終結為題,對此我甚感關注,理由包括丹托以及書中所提及的許多美國美學家,包括李文生(Levinson)、狄奇(Dickie)、克羅瑟(Crowther)、馬戈里斯(Margolis)、卡若(Carrol)等人,都是我每年於美國美學協會以及國際美學學會的年會中與之往來,出席他們的講座,聽他們在大小的討論會中跟人唇槍舌劍,對自己的美學信念毫不讓步的前輩。因而念起梁光耀對他們理論的閱讀及批評,倍感親切,同時很想他們知道在世界這一端有如此用中文語言討論及分析其美學論爭的青年學人。畢竟,每年聽他們重複自己的觀點,小圈子的感覺十分強烈;慕名前來者不少,倒是梁光耀在距離中更能保持清醒,做出批評性的閱讀。

梁光耀在分析美學的實踐之餘,以其自身兼為高水平的畫家的素養,思考藝術終結的問題。這問題自他的博士研究開始經年,至此書出版前後的修改與再思,顯然是他的力作。閱讀全書,我的思維細胞活躍不已,對藝術終結的課題亦做了重新的思考。這是作者集代表理論之大成,做出總結、比較、分析、批評以及爬梳出核心問題的功勞。

作者在書中提出了關於「藝術終結」這個聽來令人困惑和憂慮的三種理解,包括廢除藝術體制的達達主義的主張、對藝術喪失了審美價值的批評,以及丹托所指的藝術史的結束。作者對丹托提出的,哲學壓制了藝術做了較詳細的分析(特別是黑格爾的絕對精神論,以藝術低於哲學),並總結了丹托「藝術終結」論的三個重要意義,即:(一)藝術史的結束(藝術不再是一個概念問題);(二)藝術在哲學的壓制中得予解放;(三)藝術得到真正的自由,毋需服膺於特定的發展方向等;因而「藝術終結」有其正面及積極的意涵。作者並將這幾點意涵發揮為全書的章節,井井有條。
作者正確地指出了丹托對黑格爾發展論美學的修正,而讀者亦藉此重溫了丹托所列舉的西方藝術現代運動對藝術形形種種的界定與宣言,並以「自我界定」證成他們各自所認定的藝術的基本真理與秩序。直至難以分辨為藝術的日常用品般的作品[如沃荷(Warhol)的〈布瑞洛盒〉(Brillo Box)]的出現,這時自我界定期才因技窮而轉向為丹托所說的「後歷史期」。規範性的大敘述不再被奉守,促使藝術史的結束,「藝術終結」的意涵亦應運而生。

梁光耀介紹並總結了馬戈里斯、卡若及楊格(Young)等對丹托理論的批評。他們都反對「藝術終結」這一個令人不安的說法,只是著眼點不同。馬戈里斯強調藝術史的建構性質;賀維茲(Herwitz)批評丹托把現代主義藝術約化為自我界定;克羅瑟認為丹托忽略了傳統藝術與現代主義藝術的連續性;而卡若則提出丹托的藝術哲學與藝術史哲學犯了循環論證的問題;此等批評又被作者一一檢閱。作者對丹托的理論有高度的評價,指出他對藝術持有的進步及發展觀,指向的終極目的無非為認識藝術自身,並比較丹托與其評批者的理論,指出其優勝之處;然而他並非就對丹托全盤接收。

作者於第三章中對丹托理論的三點補充非常具思考意義。首先梁指出丹托所謂現代主義藝術的自我界定期其實是多線發展的,並以立體主義開展到達達主義以及普普藝術與觀念藝術等現實狀況。我特別喜歡章中他對杜象的〈噴泉〉與沃荷的〈布瑞洛盒〉就藝術與日常成品的不可分辨性做出的比較,箇中甚有啟發性。此外,作者指出丹托所討論的主題,即在藝術與藝術史「終結」以後,如何可能顯露哲學家一直所追求的藝術的本質,值得思疑。丹托似乎相信有超越藝術及文化性質的藝術本質,這點至能反映丹托與作者的藝術觀的差異,作者更有興趣探索為藝術下非本質定義的可能。

作者於第四章扼要簡明地回溯了關於藝術論的歷史進程,繼而進一步分析了丹托對藝術的定義的五個必要條件,如此逐一檢視其中的意涵及做出批評,深化了我們對定義藝術的反思。批評之餘,作者亦從詳計議,提出其個人對藝術的定義:「藝術品是一種人造物,它或是再現真實,或是表現情感,或是形式的構成,或是帶來反思,而且它的藝術性是受藝術史的背景或脈絡所制約的。」言下之意,當代藝術(或丹托稱之為藝術終結之後的「後歷史藝術」),其呈多元化的現象是藝術終結的邏輯性後果,因為藝術史(定義及討論藝術的效力)的結束使藝術得到解放,可循多方向自由發展。這情況當然也帶來對藝術評論及建制前所未有的衝擊。

作者在第六章中正確地指出判斷午麼是藝術的標準跟判斷藝術優劣的標準並不相干。作者認為丹托對藝術評價的看法有濃厚的傳統意味,我甚至視之為保守。他還是以作者的意圖為作品唯一合法的解釋,藝術欣賞側重於智性與認知,而內容的重要性則在乎評價。唯好處是此等看法及其中的不足,正好使此書能藉之進行對藝術問題的多項討論,並提出作者個人取長補短的觀點。例如丹托強調的認知,作者有所保留,但仍有助於促進藝術的欣賞;作者於書中不只總結了藝術定義及概念的發展史,還包括後現代藝術的代表理論,並列舉了大量藝術作品以支持其論據,如此也同時增加了此書於認知素材方面的閱讀價值。

我個人除了同意作者對丹托的細緻閱讀,以及對有關丹托的批評的反思以外,還非常贊同作者於書中提出的幾個觀點,包括:(一)藝術史應該放棄單一發展的概念,追求解釋藝術史的新模式,如典範式及多線發展;(二)討論藝術問題還應引進藝術家的位置,包括其做為經驗者、報告者、分析者,以及實踐者的角色;(三)藝術同時是有著審美與認知兩種價值,一方面提供具質素的審美經驗,另一方面則反映人生的真實狀況,使我們對自身的存在有更深刻的了解。

閱罷全晝,我的認知和感知的細胞同時活躍,既感受到美學家面對要給藝術下定義的強烈誘惑,又明白到他們對「藝術終結」這種說法所感到的困擾。同意楊格說藝術仍是會有所發展的,下一個目標(或永恆的目標)乃「人對自身的認識」;以及梁光耀引述畫家菲舍爾所說的:「藝術並沒有死亡,結束的只是不斷求新求進步的歷史。」

梁光耀撰寫的這本書,肯定能為香港向來未能進深的哲學美學之討論,引進前端性的刺激與思考。

文潔華
二○一三年三月


梁光耀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目前為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專職教授邏輯、倫理學和美學。出版《藝術死亡》、《思考方法淺論》、《思考方法與藝術評論》、《圖解思考方法》、《圖解實用倫理學》。
致謝

推薦序──藝術終結的迷思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藝術史模式
第三章 藝術終結的批評
第四章 藝術定義
第五章 多元主義
第六章 藝術評論
第七章 後現代主義藝術
第八章 總結
附錄

梁光耀 作者作品表

圖說應用倫理學

情緒的哲學課--人性和心理的思考

圖說實用邏輯學

思考之法

圖解中國古代哲學·漢至清代篇

處世的哲學課 -- 他人與社會的思考

圖解倫理學

成長的哲學課 -- 自我與人生的思考

圖解實用倫理學(修訂版)

圖解思考方法(增訂版)

思考學堂(升級版)

圖解中國古代哲學先秦篇

思考學堂

藝術終結─論丹托的藝術哲學

圖解實用倫理學

圖解思考方法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