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中有情
 
作者: 張德明 
系列: 社會人文
書城編號: 1679556

原價: HK$150.00
現售: HK$142.5 節省: HK$7.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 2020/06/17
頁數: 320
重量: 451 grams
ISBN: 9789865535155

商品簡介
醫中有情/醫學專業與人生的思索

▍齊邦媛│作家、臺大外文系名譽教授
德明醫師一直相信醫學根本就是藝術和科學的結合。在門診看近百個病人,解決問題還要撫慰人心,自己必須找到出口沉澱回暖,漸漸養成了寫下感想的習慣。二○一四年在臉書設了「張德明風濕病圖書館」,有專科講座、醫藥新知、心靈對話、脈動迴響,幾大部分,期待傳輸些正能量。
二○一五年他被派任臺北榮民總醫院院長,五年半以來,研究科目、技術深度、服務方式皆有與時並進的創新。院區的建築,最老的中正樓與新廈並肩,現代化的湖畔門診區,每天有萬人來診,努力使他們沉重的來,輕快的回家。
德明醫師這本書,陽光耀眼,但因醫中有情,耀眼陽光就變得溫暖了。

▍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專業醫師的志業,是為了拯救生命、遠離病痛;而當專業醫師擁有愛心,既能醫病也能醫心,更可以幫助病人追求幸福人生。在臺灣,優秀的學生常以醫科為第一志願,所以從來不缺專業醫生;但兼有專業和愛心的醫師就不多,臺北榮民總醫院院長張德明醫師就是其中一位。
他是一位同時具備「科技腦」及「人文心」的醫者,為榮總引進了全球最新科技的重粒子癌症治療設備,造福臺灣的病患,在精準醫療上領先全臺。他認為醫學是人文與科學的結合,所以醫師不僅要在科學上精進,在人文涵養則是要更上層樓。
張院長在工作第一線上,專業且真摯,我們得以從書中習得醫學專業知識與生活體驗上的啟發。這是一本人人可讀的好書。

醫師因病人而存,為病人而行,
永遠勿忘一顆柔軟體恤的心。 ──張德明

張德明從醫近四十年,曾任三軍總醫院院長、國防醫學院院長、國防部軍醫局局長,完整歷練軍系醫療體系重要職務,目前為臺北榮民總醫院院長,一路走來持續尋求突破的契機,貢獻卓著;在醫療專業上更是致力求精求進,用心關懷、愛護每一位病人,是病人最信賴的醫師。

他從醫,也忘情文學與藝術之中。他認為一位好醫生,EQ比IQ更重要。因此隨身攜筆與小記事本,無論在診間、在街頭、在山巔水濱,偶有觸動,信手記幾個關鍵字,空暇時再潤飾成文。這些都是造就他成為一位體恤病人的醫者的關鍵原因。

本書是他記錄行醫生涯中的溫暖與悸動、使命感與榮譽感;書寫最能耐煩解憂的親愛家人、描繪忙碌日常中療癒生命的繽紛世界、感恩歲月帶來的豐沛歷練。103則文章,是豐滿盈溢的職涯積累的生命體悟,是一位終身服務人群的醫師最真摯的獻禮。

作者

張德明

國防醫學院醫學士、美國哈佛大學生物學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博士、美國風濕學院院士,曾擔任三軍總醫院院長、國防醫學院院長、國防部軍醫局局長,目前為臺北榮民總醫院院長。

醫療專長為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過敏免疫、痛風,著有《全身性紅斑性狼瘡面面觀》、《痛風》、《過敏免疫全書》、《完全解析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治照護全書》、《張德明院長風濕免疫疾病診療室》。

從醫師到院長,他秉持「當醫師就是終身職」的初心,醫治病人,照護大眾醫療。做為醫者,不僅要細察病因,更要體察人生,他以行醫筆記,筆記醫之生命。

★張德明風濕病圖書館
https://www.facebook.com/drdmchang/

學歷:
國防醫學院醫學士
美國哈佛大學生物學碩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博士
美國風濕學院院士

現職:
臺北榮民總醫院院長
國立陽明大學副校長
國防醫學院榮譽教授
陽明醫學大學臨醫所合聘教授
台北醫學大學臨醫所兼任教授
台灣醫學中心協會理事長
中華醫學會理事長
台灣內科醫學會監事召集人
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常務理事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委員
中華民國免疫學會榮譽理事長
衛福部健保署總額支付委員會召集人

經歷:
臺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
國防部軍醫局局長
國防醫學院院長
三軍總醫院院長
中華民國免疫學會理事長
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秘書長
台灣內科醫學會常務理事
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董事
美國哈佛醫學院研究員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連續11年,國防醫學院傑出研究獎共8屆,國防醫學院優良教師獎,陽明醫學院優良教師獎,國防醫學院優良導師獎,默克基金會研究獎,台北市醫師公會杏林獎(2000),國家生技品質標章 (2004),商業周刊評選百大良醫(2009),國防醫學院北美校友會傑出成就獎 (2009),衛生福利部衛生福利獎章(2014)。已發表專業論文261篇。

目錄

推薦序多采、美好的奮鬥人生 齊邦媛
推薦序醫者的科技腦與人文心──讀榮民總醫院張院長的行醫筆記 高希均
自序願生命豐滿盈溢
書序行醫筆記

前言優游科學與藝術的人生思索

輯一白袍下的感動
夜診之樂/還要活多久?/將病痛拋諸腦後/封口藥布/診間裡最後一瞥/好日子/醫病療心/長生不老/怕看不到你/天道無常/醫院的一日/一株雜草/用藥英雄/一定要出院/逝去/在記憶中/年輕的生命/克什米爾在哭泣/芍藥花香/俠隱之慟/等心的女人/點亮內心燭火/誰能引領我們走出黑暗幽谷(寫在SARS蔓延時)

輯二親愛的家人
心頭肉/思念/溫暖的雪糕/等車/如果媽媽不認得我了/兒子的啦啦隊/等一個人理髮/陽光的一天/不要長大/離巢/怎麼都好看/溫度/懺情錄/在兩代間左右逢源/秋節/感悟/五月的康乃馨/紅玫瑰

輯三生命中的活水
海天不一色/樂於放空/深情/養魚記/蒼茫雲雨/殊途同歸/一滴入魂/寶可夢與安徒生/寶可夢再見/都市的綠寶石/藍白/週末咖啡/皮卡丘/看海/妙蛙花/花香/自助旅遊/冬旅/捕捉/寶可一夢/轉角又遇寶可夢/填空假期/迷城/一日雙園/情人節玫瑰/在生命中跳躍的音符/奧賽美術館/東旅/東東旅

輯四歲月帶來的豐美人生
傳說中的改變/飛行/五十九/上山、下山/添新衣/雨中/談孤獨/時光/節後餘生/小學同學會/藏鋒/五月杜鵑/牽手學生/人情世故/香氣/普悠瑪的邂逅/被放逐的老闆/旅途隨筆/生命中的美麗與哀愁/寂寞太近,而你太遠/故宮煙雨/美好豐盛的假期/留白/地震之思

輯五做好我的事情
我沒有夢想,我做好我的事情/梅姬風語/值班短記/冰火五重天/美行點滴/假期拾穗/越南行/一生中的一天/找一條自己的成功之路

序/導讀

【自序】
願生命豐滿盈溢

相信是有些天分,或者也有環境因素,從小喜歡文學藝術,愛看書、愛寫作,讀醫科卻偏愛文學,自己也覺得好奇。就像多年來主治的自體免疫疾病,迄今仍多屬病因未明,就以遺傳、環境等多重因素涵蓋過去,但總還是得舉些證據,讓論述實在些。

談天分,記得爺爺是公務員也是位詩人,小學時常被叫到詩舍裡抄詩,大概字還算漂亮或爺爺覺得漂亮,或根本只是一種帶小孩的手段,抄完好像給幾個銅板。那個年代情感是很含蓄的,現在想來,可能也是一種祖孫愛的表達。爺爺很早就蓄了鬍鬚,穿了長袍,既沒抱抱,也沒親親,但記憶中就是位詩人,可能有些文學細胞由血液裡丟了進來。外婆的父親好像是位秀才,當然也愛舞文弄墨。其實也不知道是否那個年代,總得詩詞歌賦的風雅一番,或許還真有些基因灌頂而入。

談環境,父親也是公務員,認真工作,薄薪養家,在那個全民胼手胝足的時代裡,少了閒情逸致,但訂閱報章雜誌,從不手軟,也成為重要養分。那個年代報章很少風花雪月、娛樂八卦,多的是社論短評或文學作品,隨手翻閱就潛移默化。尤其父母傳統上視「讀書」為乖巧孝順的觀念,從不吝惜買書錢,偏靜的個性也就真看了些書。從張愛玲的《紅玫瑰與白玫瑰》、卜寧的《塔裡的女人》,到《杜月笙傳》、金庸、瓊瑤的系列小說,完全不挑的葷素無忌,也就沉厚了底蘊。

不知是否算得天獨厚,長時間的閱讀,培養了寫作的興趣,到現在睡前一定看半小時雜書才能安然熄燈,也常信手隨筆,習慣性的寫作。進了醫學院,因為醫學本就是藝術和科學的結合,人文教育的興起,更讓自己風雅有據,也常對年輕學生說,好醫師要博覽廣聞,才能更深入了解疾病與病人。

醫療的過程,沉浸於喜怒哀樂。煩冗的門診,要在短時間內聽看近百人的訊息,解決問題還要撫慰人心;走出診間,有時空到見底,有時又豐滿盈溢,必須找到出口沉澱回暖!身上隨時筆不離身,也一直習慣帶個小記事本,直到習慣用手機記事。

無論在診間、在街頭、在山巔水濱、在生活中的每個時刻,偶有觸動,信手拿張小紙片,記幾個關鍵字,之後再用手機記錄,空暇時再輸入電腦潤飾成文,其實通常費不了多少時間。

大約從二○○三年還在三軍總醫院任職時,就偶爾寫些短文,但產量甚低;二○一四年初到榮總,感覺對病人的責任更重,也深刻了解醫病醫心。而自己因為公務繁忙,自忖疏於衛教,於是起心動念,在臉書開設了「張德明風濕病圖書館」,當時設了專科講座、醫藥新知、心靈對話、脈動迴響四大部分,原則上每週都有新作,期盼傳輸些正能量。假以時日,也就累積了些成品。

許多師長、好友,尤其是病人鼓勵集冊出書,以方便溫故。唯公務繁忙,因循怠惰,且總有些自詡文人的自負,不齒四處求售,直到因緣具足,得到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教授和王力行發行人的賞識,才得償夙願。衷心希望此書出版,能開卷有益,讓自己得到滿足,也讓別人有所收穫。

二○二○年五月三日,於臺北榮民總醫院

【推薦序一】
多采、美好的奮鬥人生
作家、臺大外文系名譽教授 齊邦媛

當我真正老了,自知目力有限,早上看兩份報紙,現實人生令人憂愁的多,快樂的少。落日之後,能自己選書,不再看陰暗沉鬱的書,只看言之有物,有陽光的書或文章。

德明醫師這本書,陽光耀眼,但因醫中有情,耀眼陽光就變得溫暖了。他出生在詩書家庭,自己也很愛抄詩寫字;用醫生的話說:「或許還真有些基因灌頂而入」。他一直相信醫學根本就是藝術和科學的結合。在門診看近百個病人,解決問題還要撫慰人心,自己必須找到出口沉澱回暖,漸漸養成了寫下感想的習慣。二○一四年在臉書設了「張德明風濕病圖書館」。有專科講座、醫藥新知、心靈對話、脈動迴響,幾大部分,原則上每週都有新作,期待傳輸些正能量。

我也是德明醫師的病人,但是只去看診一次,是他的長年支持者我妹寧媛推著輪椅去的,但是他判斷迅速,一針下去抽出我膝關節的積水,我即可恢復行走,不需要回診了。

真正認識他,是在那一大把芍藥花上。為了慶祝我八十五歲《巨流河》出版,我妹與外甥邀請了我們三總醫生餐敘表示感謝,席間德明醫師以一束花作賀。

那是我六十年來第一次重見芍藥花,尤其感謝他真正看到了我書中對故鄉的懷念,種在故鄉祖墳上的芍藥花,「在我日後的一生中,代表人生許多蔓延的,永不凋謝的,美與悲痛的象徵。」

不久,德明醫師已升任國防醫學院院長,再三請我去為他們學生做一次演講,我自以為幽默地定題為「當秀才遇見兵─談詮釋」,講古代詩人吟唱史詩的成就,那是一場專業的、僵硬的、失敗的演講,幸虧聽眾受過軍事訓練,沒有睡著了或打呵欠的努力撐住了張院長的場面。我自己懊惱多日,怎麼那麼迂腐,不選個有趣的題目?但是也沒有彌補的機會了,他不久就升任軍醫局局長。

國家軍醫局七十餘年來在臺灣醫療、衛生、醫事

社會人文

三好,成就孩子好素養

臺灣新冠疫情的衝擊與反思

西方文化的特立獨行如何形成繁榮世界(上、下冊不分售)

一群人,讓這裡更美好

溫暖的魄力:陳時中的從醫初心

日日台中款:蔡其昌的故鄉再發現

挺在疫浪的前線

拔地而起的力量

許歷農傳:從戰爭到和平

愛是一條線

無路,可走

總統與我:政壇奇緣實錄(增訂版)

引領世界的心跳

每一天都是愛的練習

吳作棟傳1+2(2冊)

吳作棟傳(1990-2004)

一生帶著走的能力

為愛重生

划向未來的方舟:輔大六十,熠熠生輝

成為世界相信的力量

... [顯示此系列所有商品]

張德明 作者作品表

醫見人生:張德明醫師的人間診間思索

人醫之間:張德明醫師的理性與感性

看懂風濕免疫:教你正確對抗風濕、應變新冠病毒!

醫中有情

完全解析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治照護全書【全新增訂版】

張德明院長風濕免疫疾病診療室

完全解析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治 照護全書

尋尋問問101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