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集名為《臉書》,除了書中有一首〈臉書〉外,作者在臉書的特殊經驗讓詩集有了這個名字。詩集延續了作者過去詩作的生命感。有些詩讓人沈思冥想,有些詩與讀者共享溫馨,有些詩引發苦澀的笑聲。
本書把臉書與讀者討論互動的對話,收錄於第七輯的「回音」裡。這些討論是一種問訊,也是一種邀約,更是一種思維的激盪。其中受到讀者熱切討論的詩作〈達達的眼神〉、〈牠站在主人旁邊〉、〈妳戴口罩的時候〉、〈流浪〉、〈三十年後妳在哪裡?〉、〈遠方的聲音〉等都收在詩集裡。當然,還有〈臉書〉。希望透過這樣的對話窗口,能引發讀者更多的想像。
作者
簡政珍
臺灣大學外文研究所碩士,美國奧斯汀德州大學英美比較文學博士。曾任中興大學外文系專任教授、系主任,《創世紀詩刊》副總編輯兼主編,亞洲大學文理學院院長、人文社會學院院長。現任亞洲大學外文系講座教授。
著有詩集《歷史的騷味》、《失樂園》、《放逐與口水的年代》、《所謂情詩》等十一種;詩學、文論集《放逐詩學》、《詩心與詩學》、《電影閱讀美學》、《台灣現代詩美學》、《解構閱讀法》、《苦澀的笑聲──當代新詩話》,以及《楞嚴經難句譯釋》等二十一種。
批評家稱譽簡政珍為極具生命感與哲學厚度的詩人。如鄭明娳教授說:「他著重於生命剎那間如臨生死的感動」;游喚教授說他的詩「語言精緻至極點,意象呈露自然,而又遙追屬於哲學思辯的詩境」。洛夫說:中生代詩人中,「簡政珍的詩歌精神尤為突出」,「反諷暗喻和意象之精準有力,無人能及」。
曾獲中國文藝學會新詩創作獎、創世紀詩刊詩獎、美國的大學博士論文獎、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等。2007年3月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曾為其舉辦「兩岸中生代詩學高層論壇暨簡政珍作品研討會」。2008年文津版的《台灣當代新詩史》稱之為「中堅代翹楚」。2019年獲選聯經版《台灣現代詩史》的焦點詩人。
目錄
【自序】臉怎麼是一本書?
【第一輯】 達達的眼神
14今夜,當思緒在星空中走失
16汽車在臉上的皺紋飛奔
17美麗是鏡子的幻影
18咳嗽
19時間
20從語言到形體
21愛情是撞球台上的白球
22名聲
23流浪
25老樹的願望
26你的眼神
27牠蹲在主人旁邊
30達達的故事
32達達的眼神
35 弟弟
37流浪狗的吠聲
38 「把自由還給生命」
【第二輯】 貓與鼠
42原來晨曦來自迷霧
44二○○八年之春
46爆竹點燃的日子
47病毒的呢喃
48今天,我好似看到
50大選前夕
52春風的消息
54等待
56黃昏四行
57貓與鼠
59顛倒
60旗幟的飄盪
61缺角的旌旗
62歷史的深度
【第三輯】 莎士比亞的獨白
64音樂揚起的時候
66飛機的翅膀
68日子在氣流裡翻騰
70你有心事要嘔吐嗎?
72阿里山神木的獨白
74臥佛
76看不見的女孩
78汶川過境
80倫敦塔
82莎士比亞的獨白
84洋娃娃對你的凝視
86瞬間
88能說與不能說
【第四輯】 妳戴口罩的時候
92走入妳的輪迴
94妳戴口罩的時候
96偽裝的季節
98蚊子
100想像的蛀蟲
101梅雨的盟約
103手紋跑到額頭上
105守護一根蠟燭
107化成水的星星
108一朵野花的誕生
110群星繁華似錦
112臉書
114東半球西半球・南半球北半球
118記憶
120當晨曦照亮人間
122三十年後妳在哪裡
【第五輯】 口水與放逐
128痔瘡的春節
130等待
132塞車時
136監考的時候
138照不照鏡子
139你的憂鬱點點滴滴
140和飛鳥有約
142因為誤會了春天
144為什麼睡不著
145高空中的身段
146白日夢
147致無意象詩
149霧中雨滴的旋律
151口水與放逐
【第六輯】 瞬間穿梭的四季(組詩)
【第七輯】 回音
170今夜,當思緒在星空中走失(詩與回音)
172汽車在臉上的縐紋飛奔(詩與回音)
174咳嗽(詩與回音)
177時間(詩與回音)
179你的眼神(詩與回音)
181牠蹲在主人旁邊(詩與回音)
185臥佛(詩與回音)
188能說與不能說(詩與回音)
191蚊子(詩與回音)
194臉書(詩與回音)
197達達的眼神(詩與回音)
200 「把自由還給生命」(詩與回音)
203三十年後妳在哪裡(詩與回音)
205瞬間(詩與回音)
208記憶(詩與回音)
210流浪(詩與回音)
213 【附錄】簡政珍寫作年表
序/導讀
自序
臉怎麼可能是一本書?
從1988年出版第一本詩集《季節過後》到現在,三十二年過去了。時間變成一個模糊的臉孔,每個當下,都變成過去。意象追逐意象,變成幻影,詩集追隨詩集,變成一個抽象名詞。當年出版第一本詩集的興奮感,回首看來,類似空中的微塵。瞬間光影的映現還在,而大部分的印象已經被朦朧的時間沒收。
但是每個寫詩的當下,仍然是心神悸動。無數的瞬間又累積成一本詩集。詩並無法挽留住那個彌足珍貴的瞬間,詩只是謙卑地告訴詩人,曾經有一個似有似無的瞬間。回憶裡充斥的意象已經漸漸成概念,但也經常因為一個意象似乎讓某個瞬間再現。
記憶裡有很多聲音與影子。每個影子都有自身動人的故事,詩不是小說,意象敘述並非還原記憶裡點點滴滴的情節,也不是將記憶縮減成一種概念。回憶中的概念經常朦朧,但一個明晰的意象卻使過去的某一個當下有了輪廓。
有讀友問我的意象是怎麼樣產生的?是不是有明確的意念在主導?假如有明確的意念主導創作,這首詩將可能很僵化,詩作可能會墜入「說明」的陷阱,詩將變成目的論的犧牲品。有所為而為的作法,比較適合報紙的社論或是民意論壇。這樣的寫法,作者心中的意圖太明顯了,詩作變成作者創作意圖的再現而已。
但詩創作也不是隨意為之、完全沒有方向。我們應該這麼說,詩人要寫一首詩時,心中一定有些朦朧的想法想變成文字。但創作時,若是一直要傳達這樣的想法,詩就變成目的論的犧牲品。對我來說,創作時,意象一波一波的來,並不是有意要去「實現」心中的理念或是想法,但奇妙的是,意象似乎和潛在的想法有種默契,因此雖無意,但彼此卻在非意識或是潛意識的狀態中,似有似無地呼應。
我一直告誡想寫詩的讀友,寫詩時不要讓想寫什麼主導意識。適度的淡化想法,可以讓詩作呈現妥適的美學距離。詩人應該自我提醒,文字與指涉物,彼此牽連的不是一條實線,而是虛線。因為是虛線,這首詩可能讓讀者感覺更「實」。
概念與想法是抽象的,是虛的,而意象是實的。每人都有自我的想法與理念,言談之間,傳達理念經常傳達的是一種重複,如此的理念經常讓人退避三舍。但假如我們用意象來思維、來表達,文字經常顯現新鮮感。從人類自有文明開始,道德論述的內容幾乎大同小異,一再重複。但意象化使這些論述歷久彌新。
我幾十年的創作大都是意象思維的產物。我以意象看人間,我以意象探討哲理。我的詩學也經常留下意象的爪痕。但回顧幾十年的創作,意象思維不變,但風格卻充滿變化。幾十年的詩,大部分的詩是意象推演意象,有人說我的詩「意象繽紛」,意象與意象之間經常在跳躍中呼應,語意之間不時留下空隙。〈臥佛〉、〈汽車在臉上的皺紋飛奔〉等等就是如此。但〈妳戴口罩的時候〉則專注於一個意象,藉由單一意象來推演敘述。
另外,我大部分的詩行,比較講究文字的稠密度,字裡行間, 積極期待讀者的投入與想像。但這本詩集裡也有少數書作文字比較平淡,重點是詩的戲劇性,而非文字的張力。我有兩隻愛犬,達達與弟弟。兩隻狗的個性非常不同,我寫牠們的兩首詩,也印襯牠們的個性,彼此風格迥異。〈達達的眼神〉每一個詩行都是重點,因為文字凝結了語意的重量。但〈弟弟〉的文字平白帶點詼諧,重點是詩行演進時所展現的戲劇性。
大約五、六年前,香港一所大學在校園裡張貼我的詩,要我透過臉書去觀賞這些詩。於是,我開了一個臉書帳號。但之後我的心思雲遊四海去了,完全不在乎臉是否是一本書。到了前兩年,我因為在報紙發表一首〈臉書〉,突然覺得以〈臉書〉揶揄「臉書」很有意思。於是我在臉書發表了第一首詩。但之後,我又任由自己的臉書荒廢,大約每半年才進來一次發表一首詩。發表的動作不到一分鐘後,又再度離開。由於長期荒廢,後來我的帳號被盜用來賣商業產品,我感受到它的嚴重性,才在2019年11月正式進來落戶。
臉書是一個非常奇特的經驗。詩文發表之後,各方面的留言,是一種問訊,也是一種邀約,更是一種思維的激盪。我非常珍惜這種透過文字的對話。因為看不到臉孔,更感受到表象缺席卻心靈更加投入的溫暖感。我們也許會透過「書」去揣測作者的「臉」。但更多時候,我們關注的是「書」,而不是「臉」。
由於臉書,這篇序融合了一些臉友的留言、提問,以及我和他們的對話。這本詩集有一些詩已經亮過「臉」,但因為亮過臉,重新審視,有時會想再改變那張臉。於是,我原來發表的〈臉書〉,到了2020年2月變裝整容成為另一面〈臉書〉。
再者,臉書裡臉友的提問、留言,以及我的回答、討論,讓個別討論的詩作更能顯現明晰的面目,因此在這一本詩集裡,有些詩作多了一些討論,這些詩作與討論集中放在第七輯的「回音」裡。因為如此,這本詩集更有理直氣壯的理由稱為《臉書》。
感謝每一首詩瞬間的思緒,感謝語言微細的提點,感謝詩中促成文字的各種情境,感謝情緒激盪中沈澱於心靈的意象,感謝沈默讓我面對現實的喧囂。
感謝陳德清教授、歐娜、龍青、謝情、甯駿桃的討論,讓讀者聽到詩作層層疊疊的回音。
感謝書林出版公司再度讓我的心靈意象得以露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