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口問,全世界都會幫你:人生、職場必修的求助溝通學
 
作者: 韋恩.貝克 
書城編號: 17211474

原價: HK$120.00
現售: HK$114 節省: HK$6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 2020/08
頁數: 224
ISBN: 9789865519148

商品簡介


工作量繁重,不敢請求援助;偶遇疑難雜症,卻不知誰可以幫忙解決。
求一張門票、為案子找經費、求職、找人才、人際關係亮紅燈……
你曾處在這樣的窘境,難以啟齒開口求助嗎?

 
研究顯示,光是「不願開口求助」就讓財星五百大企業每年損失數十億美元!
 
懂得求助,才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我們遇到的難題,別人一定有答案
不問,怎麼知道?
 
只要「開口問」,所有難題都能迎刃而解,提問、尋求幫助、拜託別人,其實沒有那麼可怕。本書教你打破心理屏障、問對問題,找出最利自己的正確解答,給你「開口問,全世界都會幫助你」的強大力量!
 
研究顯示,職場上高達九成的「疑難排解」,發生在當事人開口求助之後。適時求助、尋求幫忙能讓工作表現得更好、挫折感更少。如果旁人不知道你的需求,當然無從幫你。
 
本書剖析我們的心態:為什麼我們身處在職場、一般人際關係中,總是不敢開口提問?透過心理學研究分析、街頭實驗逐一打破我們的8大通病(低估他人幫忙的意願與能力、過度堅持靠自己、認為求助得付出社會成本、工作文化缺乏心理安全感、組織體制妨礙我們求助、不知道該要求什麼,或如何要求、擔心自己沒有資格求助「害怕自己看起來很自私),幫助我們重建正確的心態。
 
作者韋恩.貝克更就自身商管背景、擔任各大企業商業顧問的經歷,為我們闡明「提問的好處」,以及「正確提問」的SMART5大準則(Specific具體、Meaningful有意義、Action-oriented行動導向、Realistic務實、Time-bound有時限),幫你釐清「誰知道什麼」或「誰認識誰」,為你擴充人脈、活用人際網絡,幫你找到解決問題的貴人。
 
本書列舉的企業應用實例鮮明、生活化,求助技巧簡單、好理解,更是Google、IBM、IDEO、PwC、Zingermans、西南航空、通用汽車等美國大企業一致推崇的人際互惠原則。在個人、團隊和企業領導者擬定策略、施行計畫時,務必讓主動開口、請求協助成為好習慣。我們能從提問後展開的應答,重新審視問題的角度、看問題的方式,以及重新活絡人際關係,進而觸動「求助-助人」的互惠循環。
 
本書特色
 
1.正確心態,勇敢求助:
害羞、不好意思、怕給人添麻煩,這些都不是問題。本書助你建立「心理安全感」,心態對了,開口提問就不是難事。從生活小事到處理棘手的工作,求助的心態一體適用。
 
2.理解需求,大膽開口:
開口求助憑「膽識」,也要知道「怎麼問」。讓人理解具體的需求,別人才知道怎麼幫你。本書教你運用SMART原則(S具體、M有意義、 A行動導向、 R務實、T時效性 ),讓你的提問更具體、更好懂,解決問題更有效率。
 
3.開口求助不能「光說不練」:
本書分享美國企業教練、心理諮商師的溝通技巧,更要在「遠距工作」蔚為趨勢的當下,教你有效應用數位通訊軟體,無論線上、線下,都能溝通無礙。
 
專業推薦
 
王介安(溝通專家、口語訓練師)
胡展誥(人際關係、壓力調適,諮商心理師)
張瀞仁(美國非營利組織Give2Asia亞太經理)
職場黑馬學(臉書粉絲團)

作者

韋恩‧貝克(Wayne Baker)
 
密西根大學羅斯商學院(Ross School of Business)企業管理Robert P. Thome講座教授、正向組織中心(Center for Positive Organizations)主任,常獲邀擔任國際型會議、各大企業的演講者與商管講師,專文常見於《哈佛商業評論》、Chief Executive、Inc、富比士等重要刊物。韋恩與華頓商學院教授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共同創辦施與受公司(Give and Take, Inc.),他也是Givitas協作科技平台的開發人員,該平台是根據本書提出的原則建置。
  
譯者簡介
 
陳筱宛
 
英國倫敦大學教育研究院比較教育碩士。
譯有《存活的本事》、《社會性動物》、《共病時代》等書。

目錄

Part1 「提問」的力量

第一章  只要開口問,奇蹟就會發生

第二章  人類困境:求助很難

第三章  求助與助人法則

 

Part2  開口問,全世界都會幫你

第四章  開始行動:先了解自己需要什麼,再開口請求 

第五章  解決問題,凝聚團隊

第六章  打破壁壘,跨界請求

第七章  讚賞與獎勵 

附錄

 

試閱

第一部 「開口問」的力量
第一章 只要開口問,奇蹟就會發生

潔西卡快不行了,卻不知如何是好。她在資訊科技公司服務,為人處事有如「俠女」、喜歡幫助別人。這次她一如往常自告奮勇要幫忙某位壓力過大的新進同事。這位新同事對公司的顧客關係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系統不熟,工作進度因而落後。潔西卡對這套系統瞭若指掌,為了幫助同事,她提議代替對方處理數據輸入的工作。沒想到,起初想為同事分憂的一個小忙,竟變成讓她頭痛的麻煩事。

潔西卡告訴我,「當初同意幫忙,是因為額外的工作量看起來不會多到無法應付。但我很快就意識到,這件事有多耗時間。」她開始提早進辦公室,工作到很晚,甚至午休也在工作,如此分內的工作進度才不至於落後。她很不滿團隊的其他成員能外出吃午餐,或是在五點準時下班。她說,「我甚至討厭有人來辦公室串門子找我聊天。和同事閒聊十五分鐘,表示那天晚上我得少陪家人十五分鐘。」

潔西卡自己也需要援手,但是她從未開口求助。「我認定團隊裡其他成員也都忙得不可開交,所以我持續悶頭拚命,想消化那些工作量。」她解釋道。「當時我並不明白舉手求援對我有多重要。我假定我的主管或同事有責任注意到我得做多少額外的工作,他們應該主動提議要幫忙分擔、消耗這些工作量。」

潔西卡絕望日深,她明白只有一個解套的方法:辭職。後來她真的辭了工作。回想當初的境遇,她知道問題從來不是她的職務或她的雇主,而是她自己無法開口尋求幫助。她表示,「我再也不會犯下那樣的錯誤!」

我們當中有很多人就像潔西卡,就算被擊垮也不願求助。我問聽眾他們何時會向人求援,大多數人告訴我,除非真的束手無策,才會開口求救。他們說,「唯有當我自己實在無計可施又徹底絕望,我才會求助他人。」

如果以上情節也能描述你的狀況,你並不孤單。公開表達我們的需要和請求其實有很多好處,它能讓我們在工作上更有成效,能指引我們發現新的工作機會──或是為職缺找到新秀。它幫助我們在新環境中適應得更好,也能增進學習力、提高創造力,甚至是提升團隊表現、改善經營效率。此外,研究顯示,當我們真的提出請求,就連完全陌生的人都比我們設想得更有可能回應我們的請求。開口求助是我們邁向成功的容易之舉。但對我們當中的很多人來說,起了想要對外求援的念頭,可能是極其恐怖的。

我們都了解,他人並沒有義務對自己付出,好事不會平白無故從天上掉下來。故而有研究證實,職場上多達九成的協助發生在當事人「開口求助之後」。道理很簡單。如果旁人不知道你需要什麼,他們根本無從幫助你,要等到你開口,對方才會知道你需要什麼。不願開口說出自己需要幫忙,恐得付出無比慘痛的代價。研究指出,不願開口求助讓財星五百大企業每年損失數十億美元。至於對個人在家庭、工作,乃至於其他地方造成的損害,則遠比我們想像得還可怕。不求助,是我們能做的決定當中最自我設限、最自我局限,甚至最自我毀滅的一個。少了他人的幫忙與協助,我們就無法得到完成工作、解決問題、實踐使命所需的任何資源。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